機械企業勵志創業史

  創業活動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活力的重要表現,創業活動強度逐步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潛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指標之一。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一生尋找,只為遇見。

  羅意在自己的名片背面印了這樣一句話。他是“80 後”、農村出身、北大畢業、典型“北漂”青年。在繁華都市裡,像他這樣的人絕大多數都經歷過租房生活,找到一處理想的棲身居所並不容易。

  羅意走出校園就當起了“二房東”,如今他的創業專案也與此相關——為城市白領提供有品質的長租公寓。他的品牌叫“寓見”。

  專業二房東

  我已經做了七年多的“二房東”。2007 年7 月我從北大俄語系畢業,沒找工作,就想著自己創業。但是完全沒有方向,想先找個地方住下來再說,就在清華附近租了個平房。那個小院有三間小屋,一共20 多平米,我租了其中一間4 平米的,還有兩間一直沒人租,我看挺可惜的,清華附近找房子很難啊。後來我把另兩間也租下來了,裡面放個上下鋪的床,然後在水木清華論壇上發帖把房子租出去。租客交了定金,我拿定金去買二手的洗衣機和空調配上,就這樣開始當二房東。

  這兩間小屋每個月能收1900 元租金,解決了我的生計問題。8 月我又在清華南門找到一處兩層的地下室,十幾個小房間,租給考研的學生。學校周邊這種地下室是供不應求的。同時北大東門還有個三間的平房我也租下來,能放20 多個床位。這兩個專案一個月有六七千塊錢利潤,我感覺二房東這個買賣有點意思,現金流很不錯。

  到2007 年冬天,我一狠心,找我的老師同學朋友各種關係,借了11 萬多塊錢,又租了清華西門外一片很大的平房,58 間,都是當地農民自己蓋的房子。以前的房東們不懂運營,很多房子空著租不出去。他們租給我的價格是四百塊錢一間,每間房我再投入兩百塊,買床、書櫃、床單、垃圾桶、窗簾這些基本生活用品,全是二手的。那時候我的成本控制就特別好,垃圾桶五塊,窗簾十塊,都是很便宜的投入。簡單佈置好的房間可以租到六百五,我到幾個學校論壇上發帖,一個月時間全租出去了。

  這個專案運營了五年,一個月純利有一萬多塊。租房的有單人也有小情侶,我就不用上下鋪了,都是一米二的雙人床。我發現只要把室內環境佈置得比別的群租房稍微好點,生意就會很不錯。

  另外一個體會就是房間要儘可能集中,便於管理。群租房我也做過,2008 年4 月我在知春路盤下來十幾間群租房,做了一年多,結果沒掙著錢。近二十套房子分佈在好幾個小區裡,一套房裡住十幾個人,甚至有一個三居室住了三十多個人,管理特別麻煩,不光有安全問題,還要管水電維修等等雜事,收房租也要到處跑。

  最後這些房子我轉手給了一個高中同學。

  做餐飲失敗

  2008 年北京奧運會極大提高了人們對租房市場的預期,我發現拿不到房源了,所有的房子都是天價。我仔細算了賬,首先憑我手裡的錢根本拿不到好房子,其次我判斷這時候租房市場處於高風險執行階段,搞不好就要賠錢。所以2008 年我除了保留清華附近的專案,就沒有再拓展租房業務,轉去做了餐飲。

  我找到的合作伙伴於洪胤也是高中同學,他比我小一屆,2008 年從吉林大學畢業,看我在北京當二房東挺滋潤,就過來準備一起幹。我倆有段時間每天滿街跑找房子,偶然看見路邊一家餐廳特別火,叫“杜氏酸辣粉”,很簡單的小吃。我倆一嘗,味道不錯,就說乾脆咱們也幹這個吧。租房和做小吃在我們看來都是差不多的買賣。

  我們就去找這個酸辣粉的老闆談加盟。後來的事實證明餐飲不是這麼好做的,我們把很多事情想簡單了。當時我們開了兩家店,一家在一個民辦學校裡邊,還有一家在一箇中專學校裡。我是從學校出來的,老想圍繞校園做生意。我們估算客流量的辦法就是去數宿舍,有多少宿舍你就知道大概有多少人,人多的地方一定有生意做。

  但是我們這個判斷方法錯了,實際上中專學校都招不滿學生,修了很多宿舍樓都是空的。另外北京的中專和民辦院校裡面大部分是本地學生,一到週末全回家了。一家店一個月掙五六千塊錢的微利,做這個的意義就不大了。

  我跟於總都是四川人,從小就吃重慶小面,做酸辣粉雖然沒賺到錢,但促使我思考用類似的標準化做法來做小面。2010 年,我們創立了小面品牌“面說山城”。

  我和於總找了九個大學同學,湊了四十多萬,陸續開了三家直營店,還有十幾家加盟店。做到2012 年3 月,我們把三家店都關了,這次創業又宣告失敗。

  失敗的原因在於定位錯了。我們想做以小面為核心的主題餐廳,8 塊錢一碗麵,再做點配套的其他產品。可實際上重慶小面很難形成系列產品,一般人進來吃碗麵就走,他也不可能天天來吃小面。8 塊錢是低端小吃的定價,我和於總都是農村孩子出身,想的是實惠好吃,但我們的餐廳裝修又比路邊攤好,這樣的定價在北京是不可能做下去的。

  如果像康師傅私房牛肉麵那樣,一碗麵28塊錢左右才有機會。

  這些都是創業的教訓。2012 年3 月我和於總關掉公司,把這個品牌五萬塊錢賣給了做酸辣粉的那個老闆。那段時間每天晚上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狂喝可樂,一根接一根抽菸,滿腦袋都是問題,可是我解決不了。

  服務式公寓

  人還是得做自己熟悉的事情,我決定重操舊業。2012 年,北五環來廣營有個老賓館改造,有123 個房間,改成了出租房。業主把基本的裝修已經做完了,我抓住機會投了五十萬,承包了這棟樓。

  我又投進去二百多萬做室內環境改造,然後用一個月時間把一百多個房間全租出去了。這種老房子有很多問題,漏水漏電、牆面開裂等等,後期運營維護的成本很高,房客住進去的體驗也不好。我發現這是個無底洞,就又轉手賣掉了。

  2012 年冬天我開始認真反思,想清楚了幾個問題。第一,像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租房市場的需求還遠遠沒得到滿足,一定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第二,這個行業目前提供的產品還很粗糙,在北京租房沒有使用者體驗可言。第三就是市場秩序混亂,無論中介還是二房東,名聲都不好,租房產生的糾紛也很多。綜合這幾點,我認為在出租屋和快捷酒店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市場空白——針對白領階層的,具備一定硬體品質、規範化管理和相對實惠價格的長租公寓。

  2013 年我和於總用了幾個月時間做市場調研。在我們籌劃這件事的時候,已經有其他商業機構瞄準了這塊市場,並且搶先開發出了產品。鏈家的“自如寓”已經開出了第一家店,我們跑去一看,這就是我們想做的事啊!這家店做了165 間房,都是小戶型、精裝修,一層大堂做了很大面積的公共區域。

  這個專案市場反響很好,鏈家就加快了開店速度。

  我感覺到了緊迫,也堅定了信心:租房市場很大,還可以容納多家不同形態的公司。我想做的產品漸漸有了輪廓:小戶型、標準化裝修、連鎖業態,主流客戶應該是一年以上租期的。我做了多年二房東,知道租房這個買賣,穩定是最重要的,只有穩定才能攤薄成本。

  針對鏈家的產品我做了一些功能優化,比如增加衣櫃收納空間、陽臺,因為居家過日子你要晾衣服,這是公寓和酒店的差別。

  自如寓第一家店室內裝修走的是小清新文藝範兒,但是他們後來發現真正的文藝青年不是主流客戶,因為鏈家的定價還是偏高的。

  自如寓的第二、第三家店就開始有意識使用深色調室內設計,強調商務感,但是搞租房運營的人就知道,它那個房間裡有很多好看但不實用的設計,擠壓了收納空間。而我想給年輕人一個家的感覺,住在家裡就要講求實用、舒適,儘可能多利用空間。

  2013 年10 月,我們的“寓見”專案正式啟動。我和於總加上另一個合夥人,每人拿出100 萬元開始幹這個事。我們看過很多物業,終於敲定了亞運村一棟商住樓裡的兩層,一共77 個房間。

  如果做酒店,選址要求交通便利,靠近商業中心,但是我要做“家”,就不需要那麼繁華的地段,相對幽靜一點更好,周邊生活設施齊備就行了。對硬體的要求是廚房、衛生間、臥室、客廳、小陽臺都得有,基本達到如家之類快捷酒店的標準。服務方面,我當然希望營造社群的氛圍,但要把握一個度,如果聚餐、爬山之類的活動過多,也會破壞“家”的感覺。我們給租客提供每週兩次的免費室內保潔,還有免費搬家服務;樓層裡有一片不太大的公共區域,沒事可以約朋友喝杯咖啡聊聊天,飲料也是免費的。

  我的推廣渠道仍然是網路,在58 同城、趕集網發帖,現在90% 以上的房間都租出去了。這個專案總共投入資金近四百萬,裝修佔大部分。我們主流戶型是35 平米左右的一居室,月租在4500 元左右,比自如寓價效比要好。

  除了自如寓,現在市場上和我們同類型的競爭品牌還有魔方城市公寓、普樂門、新派公寓等。魔方城市是規模最大的,從南京起家,引入華平投資,現在全國有幾十家店、大約六千套房。

  我給寓見的定位叫“經濟型服務式公寓”。我們是小型創業公司,團隊一共只有五個人:我和於總、兩個店面助理、一個保潔員。

  這幾個人完全可以管理幾十間房並服務所有租客,人力成本比其他大公司要低得多。

  我現在主要考慮兩件事:一是找投資,已經在和一些投資機構接觸了,如果能有一千萬左右的錢進來,我可以再開三到五家店。

  做這個行業必須得有規模效應,要打品牌。第二是我想引入眾籌的模式,吸引一些個人的小額投資。房子本身是資產增值工具,我的現金流很好,收益也有明確預期,這個生意是穩紮穩打的。也許你是我的租客,寓見給你在城市裡提供一個暫時的家;也許你還可以是我的股東,寓見能讓你的錢再生錢。

  篇二

  從商場營業員到早市練攤

  32歲的孔小姐開朗、樂觀,很健談,但提起自己的少年時代,孔小姐說用不自信來形容自己最恰當不過。初中畢業後,不善言辭的孔小姐聽媽媽的話報考了服裝職業學校。按照孔媽媽的規劃,裁縫這行比較適合不善言辭的女兒。在服裝學校學了一段時間之後,“技癢”的孔小姐偷偷幫爸爸工廠裡一位工人做褲子,但當她按自己的想法給工人做了一條時尚的翻邊褲時,這條未按工人要求做的褲子最終被否定了。

  “明明穿翻邊褲子更好看,但他堅持要直筒褲。”此時的孔小姐突然意識到,這樣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不能做裁縫。三年後,從服裝職業學校畢業的孔小姐進了一家商場上班。剛進單位時,她想“我在這兒肯定待不長”,但沒想到這一待就是十年的時間。

  2001年,公公突然生病,這讓孔小姐的生活窘迫起來。“我跟老公工資加起來不到1000元,得給老人看病,還得養剛出生的兒子,這點錢鐵定不夠用。”為了養家,孔小姐到燕山早市擺了個地攤,賣起了文具。

  日營業額從2元升至3000元

  地攤搖身一變成店鋪

  真的擺起地攤之後,孔小姐發現自己賣的文具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暢銷,生意最好的時候她的文具一天能賣20元,少的時候一天只能賣2塊錢。堅持了一個月之後,朋友的一句話讓孔小姐決心轉行,“這附近的人都是來買菜的,誰買文具啊,捎件衣服回去還行。”

  事實上,此時的早市上已經有賣衣服的攤位,但在孔小姐看來那些衣服都不好看。幾經周折,孔小姐聯絡到濟南的一家外貿店,拿出自己手中僅有的300元,以每件3.5元的價格買下了近百件款式相同但顏色各異的童裝。第二天,孔小姐以每件5元的價格拿到早市上賣,火爆的局面讓她難以置信,上百件衣服只剩了十來件,300元本錢回來後,她還賺了十幾件衣服。

  700元、1000元,隨著生意變好,孔小姐的投入也逐漸加大。這時孔小姐的攤位已經用上了“碩?外貿”的招牌。漸漸地,孔小姐擺地攤賣服裝的收入已經能夠養活全家,“賣得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掙3000多塊錢,家裡花錢全指著這些。”

  篇三

  米歇爾·潘的童年

  米歇爾·潘***michelle phan***是越南裔美國人。7歲那年,父親因嗜賭成癮,輸光了家產並且離家出走,從此她和媽媽倆相依為命,被迫一再搬家最後定居到佛羅里達。因此,母親希望米歇爾做醫生,這樣收入穩定而且能夠體面地生活。她卻堅持要讀自己喜歡的藝術,並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成功”。

  而對於曾拋棄她和媽媽的父親,她也沒有絲毫怨恨,曾表示“也許他能在網上看到我,我希望他回來,我想照顧他”。

  部落格和YouTube帶來的機會

  15歲時,她開始寫部落格,描述了她幻想的生活:擁有很多錢,並能夠有很多時間去嘗試各種不同的打扮和妝容。

  2007年,因為要回答兩個部落格讀者問到的化妝問題,米歇爾在YouTube釋出了七分鐘的化妝入門教程視訊,當時錄製的工具是蘋果電腦自帶的鏡頭。

  她回憶道:“我以為除了那兩個女孩,沒有人會。”出人意料的是,她的視訊每週都有驚人的40000點選量。訂閱她視訊的粉絲們希望從她的演示中學會如何做面膜,如何化妝還有各種護膚技巧。

  於是米歇爾正式開始製作化妝視訊教程,從簡單的如何眼線變成更復雜的可以用在各種場景的妝容,比如畢業典禮可以如何裝扮。

  還有聖誕節可以畫什麼妝,晚上party適合什麼妝,甚至如何看起來像“Bad Romance”裡的LadyGaga。

  Lady GaGa成為轉折點

  2009年網站Buzzfeed推薦了她“如何畫出Lady Gaga的眼睛”化妝教程,給她首次帶來了單個視訊過百萬的點選量。

  粉絲們非常喜歡她古靈精怪的創意和細緻、可以模仿的教程。她的化妝教程事業在那一年也有了質的飛躍。她也開始嘗試製作更多種類的教程,比如如何美甲,如何做頭髮,並且開始嘗試和其他教程製作者合作。

  米歇爾能夠在眾多化妝教程視訊製作者中脫穎而出也得益於她對藝術的愛好和堅持。在介紹不同膚色如何選擇適合的脣彩時,她能夠深入淺出地用繪畫的色調原理解釋各種搭配的合理性。

  與蘭蔻合作

  2011年蘭蔻的執行長在谷歌上搜索蘭蔻視訊的時候發現彈出來一個米歇爾的視訊教程。在那段視訊裡,她在狹窄的飛機上教她的粉絲如何化妝。

  隨即蘭蔻與她聯絡,並且簽下她作為品牌代言人。一開始,蘭蔻想讓她把那些不符合蘭蔻標準的內容刪掉。

  但米歇爾告訴蘭蔻方面:“人們喜歡我是因為視訊內容夠真實,只有別人看到我經常使用這個產品,才會覺得這是個好產品。”最終蘭蔻放棄了這一要求,而米歇爾代言的產品也大獲成功,銷量遠超過預期。

  Youtube上爆紅

  2011年-2012年,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米歇爾的網路人氣尤其是在youtube持續暴漲。她甚至自己編劇並且導演了一部微電影。她自己擔任女主角扮演灰姑娘,而王子是她現在的小鮮肉男朋友哦。

  Youtube上的海量粉絲支援成為米歇爾事業進一步前進的關鍵力量。

  成立ipsy

  也是在2012年,米歇爾成立了女性化妝視訊聚合平臺ipsy。

  ispy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可盈利的線上社群。在這個社群裡,米歇爾以及造型師團隊會挑選美妝和護膚產品,並上傳有關如何使用這些產品的官方視訊。同時也鼓勵使用者使用這些推薦產品並自拍化妝視訊形成UGC***使用者創作***內容,把這些自拍視訊上傳後用戶有機會獲得免費的化妝品獎勵,並且有機會像米歇爾當年那樣一炮走紅。

  自己的化妝品

  從最開始做視訊開始,米歇爾就不停為觀眾推薦自己認為好用、價效比高的化妝和護膚產品。2013年8月15日,米歇爾與 歐萊雅***L'Oreal***合作推出EM Machelle Phan 化妝品系列,取名為“我的映像”***“Reflection Of Me"***。她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