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珠寶商的創業故事
與義烏小商品一樣,黃金加工和珠寶行業的發展也真實見證了義烏改革開放20多年來發生的鉅變。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
在商城義烏,工人西路和城中中路多年來一直是繁華之地,林林總總的黃金店將沿街打扮得珠光寶氣。20年前,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將大把大把的鈔票扔在這裡,帶走了他們想要的黃金首飾。如今,隨著全國黃金交易市場的放開,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逐漸少去。但隨著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到來,義烏黃金珠寶行業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日漸齊全、高檔甚至天價的珠寶首飾出現在這些或新或老的店鋪裡,再走入尋常百姓家。
與義烏小商品一樣,黃金加工和珠寶行業的發展也真實見證了義烏改革開放20多年來發生的鉅變
第一代:躲躲閃閃的日子
躲到鄉下去打金
年近八十歲的石光元老人是義烏最早的打金匠之一,如今仍耳聰目明的他十幾年前就離開了這個行業,但提起當年的打金歲月,仍感慨萬千。
上世紀80年代初,義烏的市場經濟已經開始起步。但相對於發展勢頭迅猛的小商品貿易,黃金加工業仍是一片寒冬。由於國家政策不允許,有著一手打金絕技的石光元從來不敢光明正大地施展手藝。為了能繼續做自己的打金手藝,石光元想到了義烏後宅一家遠房親戚。
在後宅黃宅村,遠房親戚幫石光元找了一間四面封閉的小房子。石光元就躲在小黑屋裡偷偷加工黃金首飾,一日三餐都由親戚送來。
“因為打金時會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怕被人發現,只能在白天打,晚上做拋光等動靜不是太大的工藝。”石光元說,當時做打金手藝的人還不是很多,因此加工費還算可以,打一付耳環或一隻手鐲能掙3元錢,這在當時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在黃宅村做了幾個月後,政策開始鬆動。石光元離開了後宅回到城裡,但仍過著躲躲閃閃的日子。一直到1985年前後,義烏市工商局將所有從事黃金加工的工匠集中到城中中路,石光元才有了自己的店鋪。但幾年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這一行業,石光元盤掉了店鋪,做別的生意去了。
第二代:艱苦創業的日子
故事一:送飯“偷藝”學打金
如果說石光元是第一代打金匠的典型代表,那麼今年50多歲的黃金吐、曹淑仙夫婦當屬第二代。黃金吐夫婦就是石光元當年到後宅鄉下投奔的遠房親戚。看到石光元躲躲藏藏地打金,忠厚老實的黃金吐在替他擔驚受怕的同時,也本能地意識到,打金可能是個賺錢的行當。
於是,黃金吐向石光元提出學藝的請求,但遭婉拒,這更激起了黃金吐的好奇心。於是,黃金吐借每天給石光元送飯的時機,偷偷觀察打金的工序和技巧。
“那時候打金的手藝十分原始,連熔金用的噴槍都是用嘴吹的。”黃金吐說,嘴吹噴槍熔金看似簡單,其實是打金中最難掌握的技術。因為要保持熔金的火焰持久不斷,就必須學會均勻用氣,而這一點,作為偷學者的黃金吐起初是怎麼也做不到的。
辦法總比困難多,正當黃金吐為難解熔金難題犯愁時,妻子曹淑仙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找來了一個廢舊汽車輪胎,將噴槍的一端連線在上面。一邊朝輪胎內不斷充氣,一邊利用氣壓讓噴槍持續穩定地工作。這招土辦法不僅省力,熔金的效率也比用嘴吹高多了。
再後來,聰明的黃金吐夫婦又找到了汽油噴槍和腳踩風***一種用腳踩的小型鼓風機***等更先進的熔金工具,加工黃金首飾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一條做工精細的黃金,通常兩三個小時就能完成。而一條項鍊當時的加工費為5元錢,這對長期務農的黃金吐夫婦來說,已經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故事二:凳子當床 白天點燈
隨著師傅石光元的離去,黃金吐夫婦也決定到義烏城裡尋求發展機會。1986年,黃金吐夫婦帶著兩條板凳,揹著一個裝著打金工具的小木箱來到了義,他說:想發財就去萬通商聯找優質錶帶供貨商!義烏城區。從鄉下到城裡,作為新入行的打金匠日子並不好過。“最長的時間是連著7天沒有攬到一件打金的活,我和丈夫每天就吃從鄉下帶來的紅薯充飢。”說起當年的艱難歲月,曹淑仙仍難掩心中的激動。曹淑仙說,為了能攬到生意,她每天都在義烏幾個市場上轉。後來,在一個親戚介紹下,終於接下了一單業務。
接到業務後,黃金吐夫婦在義烏城區朝陽門附近找了一間小房子做加工場所。由於當時政策還沒有放開,黃金加工只能偷偷摸摸進行,黃金吐將租來的小房子門窗全遮擋起來,大白天也要點著煤油燈幹活。
到了晚上,夫妻倆忙完一天的工作後,就將帶來的兩張凳子並在一起當床。“因為租來的房子實在太小,根本放不下一張床。白天我們幹活的時候,還得把兩張凳子豎著疊上去。”曹淑仙說,這樣的日子他們整整過了5年。
故事三:長辮子成“無字招牌”
***,黃金吐夫婦和義烏許多黃金加工經營戶迎來了事業的轉機。這一年,義烏市工商局靈活運用國家允許私人黃金加工的政策,將全市22家黃金加工經營戶集中到城中中路39號。黃金吐夫婦也開起了金盛黃金加工店。
有了自己的店鋪,黃金吐夫婦的經商才能開始得以發揮。黃金吐負責加工,曹淑仙負責攬活和送貨。隨著和客戶接觸增多,曹淑仙以其特有的熱情和誠信贏得了普遍信任。從1986年開始打金起,曹淑仙就一直留著長辮子。後來,她的長辮子居然成了“無字招牌”,客戶到店裡委託黃金首飾加工,都要找到“長辮子”才放心。
“義烏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市場繁榮,與政府各部門靈活運用政策是分不開的,我們黃金加工行業也是如此。”曹淑仙說,在政府部門的政策扶持下,義烏的黃金加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甚至開始有了少量的私下黃金首飾交易。萬商雲集的義烏人流、資訊流相當豐富,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自然不會忽視義烏黃金加工一條街的存在。由於義烏黃金首飾的價格比其他渠道便宜許多,來自天津、瀋陽、哈爾濱等地的客商也慕名前來尋找“長辮子”。這些老客戶與曹淑仙夫婦的生意,一直持續到2000年全國黃金交易市場完全放開。
故事四:
年老店的堅守
回顧進入黃金珠寶業20多年來經歷的風風雨雨,不善言談的黃金吐夫婦說得最多的就是對老客戶的感激。
現在,黃金吐夫婦在義烏市區開出了四家黃金珠寶店,其中三家交給兒子、兒媳打理,城中中路上開了15年的老店仍由自己照看。曹淑仙說,他們夫妻能做到今天的規模,靠的是堅守。十幾年來,義烏的黃金珠寶店開了不少,但也關掉不少。關掉黃金珠寶店的人中,有的是因為耐不住寂寞。黃金珠寶行業看起來財大氣粗,其實是一個利潤並不豐厚的行業。許多人在進入這一行業後才發現,靠這行賺大錢並非易事,於是轉投其他行業;另一部分關掉店鋪的原因是因為不善經營,撐不下去了。因為,沒有一群特別忠誠的老客戶,生意很難有起色。
在黃金吐夫婦的老客戶中,有不少是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這些客戶直到現在到他們店裡,仍然要找“長辮子”的曹淑仙。
對於將來的發展,黃金吐夫婦說不知道還要堅守多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手中這份家業遲早要交給孩子們打理。眼下,他們年富力強的兒子、兒媳已經開始獨當一面,並做出了比父輩更好的業績。這讓老兩口感到十分欣慰。
第三代:陽光燦爛的日子
跟隨時尚潮流的步伐
相對於公公婆婆的不善言辭,年輕的金莉亞十分健談。金莉亞和丈夫打理著古名、永盛兩家珠寶店。從小就在黃金珠寶行浸染的金莉亞對這一行業相當熟悉。加上經常往返東南亞、香港等地,金莉亞對眼下珠寶行業的流行趨勢瞭如指掌。
“義烏的黃金珠寶行業流行趨勢發展很快,先是黃金,後來是白金和鑽石,現在的熱點是翡翠。”金莉亞說,幾年前白金、鑽石開始流行時,公公婆婆一時還不能接受,總覺得黃金才是最貴重的東西。但隨後看到店裡新進的白金、鑽石貨品賣得火熱,他們才慢慢轉變觀念。
金莉亞告訴大家,義烏有著得天獨厚的市場優勢,發達的小商品經濟不僅造就了義烏的繁榮,更成就了一大批富有階層。手中有錢的義烏人以前都將高檔消費放在了香港、上海和杭州,現在引進頂級的珠寶品牌,留住義烏人在本地市場的奢侈品消費有著巨大的商機。作為新一代的珠寶商,不僅要守住父輩傳下來的祖業,更要結合不斷變化的市場,將這一產業做大做強。
下面是小編的推薦閱讀:
第一次看到孫穎的網店時,真是嚇了一跳。在網上賣各種型號的紙箱和氣泡膜,短短一年半,毫不起眼的小紙箱就為她帶來近30萬元的財富!她是怎麼做到的?
逆向思維出新招
網上交易基本都不見面,需要通過物流渠道來完成。她每週至少要打30個包發貨,需要包裝箱30個、氣泡膜和填充物若干。她曾告訴大家:“網上賣東西要靠郵寄、快遞、貨運等,不光是化妝品,絕大部分的商品都是用紙箱包裝發出去。有些大賣家每個月需要的紙箱要好幾百個呢。”
平淡的幾句話裡,蘊藏著一個不被人發現的寶藏。
孫穎,一如她的名字,聰穎能幹。2004年她辭職後,在網上開了個小店叫“穎穎雜貨鋪”,賣點手機電池等雜貨。那時的電子商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霧裡看花。別人看她天天在電腦前折騰,好奇地問這樣賺得到錢嗎?孫穎咬著牙說——賺!其實,那時一沒特色二沒經驗的雜貨鋪虧得厲害。
繃住了面子,孫穎也開始反思。一天,她漫無目的地在網上溜達,研究那些大賣家令人眼饞的交易量是怎麼做起來的。無意間,她看到一個大賣家在向別人訂購空的牛奶紙箱。要空的牛奶箱子幹嗎?她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去問了那個賣箱子的人。那人告訴她:“別人買箱子用來包裝貨品。”
一語驚醒夢中人!孫穎頓悟,她從中看到了一種可能。在費勁腦筋為買家提供產品的時候,為什麼不反過來考慮網上數十萬賣家的需求,為他們提供產品和服務呢?
“三駕馬車”拉動交易量
然而,與紙箱廠聯絡時,孫穎卻碰了一鼻子灰。紙箱的利潤本就很薄,主要靠走批量。而孫穎需要的貨物不僅要量不大,還要重新制版生產。談了整整一個星期,孫穎好說歹說,紙箱廠才勉強讓步,但要求她訂的第一批貨不得低於1萬元。
對於經營不善的雜貨鋪來說,花1萬元去定下一批不知賣得出賣不出的紙箱還是有點困難的。換一個人,也許就此放下了這個念頭。然而,商人的潛質和層次就此劃分。不做,就得過且過;放手一搏,總有成功的機會。孫穎相信自己的眼光,咬咬牙拍板定貨。
紙箱甫一上架,雜貨鋪正式更名為“穎穎紙箱鋪”。孫穎的經營方向轉到了為賣家服務上。
她仔細研究了網路的銷售方式後,給自己定下三大原則:每天必去社群論壇灌水,保證發出去多少個帖子,吸引更多的賣家通過帖子上的店鋪連結進入小店;主動與各個類別排名靠前的賣家聯絡,宣傳自己的包裝箱和服務、價格優勢;充分利用產品推薦位充分造勢。這三大原則看似不新奇,然而,在網路這一主要靠口碑、人氣宣傳的特殊平臺下,起到了良好的收效。受夠了郵局包裝箱漫天要價的賣家們看到規格如此齊全、價格如此宜人的紙箱鋪,紛紛前來光顧。
這三大原則就像三駕馬車,拉著“穎穎紙箱鋪”的交易量一路狂飆。
服務是王道
在現代銷售理念中,顧客對產品是否滿意和信賴,不僅僅取決於產品的質量和價格,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服務的質量。特別是網路平臺,有時候一句話的語氣輕重都可能直接影響口碑。
孫穎深深明白這個道理,她仔細耐心地回答每一個顧客的問題,重視交易中的每一個環節。有次一個北京買家買了一批打折郵票,卻發現當地郵局不準使用。孫穎主動提出讓她把郵票退回來,同時把貨款還給她。買家很感動,之後,不但她自己成了孫穎的忠實顧客,還介紹來許多朋友。
然而,此時瞄到這一商機的人也慢慢增多。要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在服務上下功夫!孫穎自己承包了一家快遞公司,專為紙箱鋪提供運輸服務,這一舉動大大降低了紙箱的運輸費用,下調到每公斤5毛錢!有誰做得到?她還會建議賣家在郵寄包裹時附上一張精緻的小名片,既達到宣傳效果,又能讓買家覺得窩心。這種名片到哪裡做呢?不用著急,孫穎聯合了一家設計彩色名片的店鋪,可為她的顧客提供優惠服務。
紙箱鋪一路走來,孫穎也由一個稚嫩的網商成長起來。她的優質服務為她贏得了許多朋友。她津津樂道於一個故事:當她做到3顆鑽石好評時,她的賬號被偷了,那個小偷以她的名義向老顧客借錢。由於太信任孫穎,很多顧客根本沒有求證,就直接把錢匯給了小偷。這件事給孫穎的觸動很大。雖然很氣那個小偷,但是顧客無條件的信任讓她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到今天,孫穎已經是5顆鑽石好評的賣家了。現在很多地區的郵局從她這裡進貨,當時拒絕她的紙箱廠隨時為她保持10萬元的庫存量。而最早賣牛奶紙箱的那個人早已退出江湖。
人生的財富紙箱沒有極限,裝滿鑽石與空空如也之間,就看你有多少勇氣,有多少能力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