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賣蜂蜜創業故事

  第一次創業的失敗,讓熊劍意識到,要做最真最好的蜂蜜,必須從源頭開始把關。這是他的賣蜂蜜創業故事,他是怎麼做到的?請看小編為您精心推薦的,歡迎閱讀!

  

  大學擺攤賣蜂蜜 一瓶賺一元挖出“一桶金”

  4月17日清晨,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一路顛簸,從昆明市區來到60多公里外的一個小鄉村。

  推開一戶農家小院的大門,頓時便有千萬只蜜蜂的“嗡嗡”聲在耳邊縈繞。透過窗戶,熊劍正穿著防護服,在忙著添置新的蜂房。

  今年31歲的熊劍,是雲南中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雖然經營著年銷售額超4000萬的企業,在昆明市區也有自己的辦公樓,但熊劍卻還是喜歡來到這個偏僻鄉村,和蜜蜂們待在一起。

  熊劍出生在重慶豐都縣的一個普通家庭,直到15歲,都沒有走出過縣城。父親告誡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讀書,考所好大學。

  高考那年,成績優異的熊劍義無反顧地填報了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專業。父母無法接受,在他們眼中,上大學就是為了將來考公務員,端“鐵飯碗”,能夠有個好工作,而養蜂是農民乾的事。

  “其實,爺爺、爸爸都賣過蜂蜜,所以我從小就喜歡蜜蜂。沒人理解我的選擇,但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後悔。”熊劍說完,微微一笑。

  進入大學後沒多久,熊劍就嚐到了蜂蜜的“甜頭”。在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銷售學校自產的蜂蜜成為每屆學生的“必修課”。但因為一瓶蜂蜜只能賺一元錢,大部分學生認為費力不討好,所以並不當回事,而熊劍認真了。

  “多賣幾瓶,賺的就多了。”熊劍的辦法笨,效果卻很明顯。他在人流量大的超市門口擺攤賣蜂蜜,最多的時候,2個小時就賣掉24箱、576瓶蜂蜜。一學期下來,賺到了4萬元。

  一下子有了這麼多錢,對於剛進大學的熊劍來說,有點突然。但他並沒有拿去揮霍,而是繼續投資。“福建的運動鞋便宜,款式有多,我就想帶回老家賣。”熊劍拿出4萬,又借了4萬,去買鞋子。幾經週轉,將2000雙鞋子運到了重慶豐都老家。

  但熊劍沒料到,還沒等他去擺攤,大眾尺碼的鞋和款式新穎的鞋,就被親戚朋友以成本價選走了。“剩的鞋子虧本都不好賣,全堆在家裡,現在都還有幾雙。”說起那次失敗,熊劍刻骨銘心,他也從此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熟悉的行業,生意不能做。

  為了還錢,回到學校後,熊劍又重新做起了蜂蜜生意,也沒再停下來過。大學四年,蜂蜜生意越做越大,從擺地攤到開門店。畢業前,他已經有了6家門店和4個專櫃,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

  創業遭遇質量危機寧願關門虧錢也不砸招牌

  蜂學專業的專業性強,就業渠道相對較窄,畢業時,熊劍的同學幾乎都“轉業”了,只有熊劍在雄心勃勃地規劃著自己的“甜蜜”事業。

  此時,熊劍一心想的,還是依託人流量,把蜂蜜的銷量提升起來。“哪兒的人多,而且源源不斷?”熊劍首先就想到了景區。畢業後,他帶著自己的創業計劃書《蜂文化觀光工廠》來到廣州,四處尋找投資合夥人。

  等了大半年,這個創業夢想卻並沒有實現。2007年初,熊劍離開廣州,來到了雲南。“四季如春的雲南,花的品種多,中華蜜蜂的數量也最多,最適宜採蜜。”熊劍決定在雲南打造自己的蜂蜜品牌。

  很快,雲南中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了。中蜂的賣點在哪裡?“好山好水好蜂蜜。”熊劍首先想到了要打“雲南”牌。於是,“純天然、無新增”成了他的一塊金字招牌。

  一切準備就緒,熊劍就開始建廠房、找門面、收購蜜源,100萬的創業資金一下子就用完了。但這時,熊劍卻遇到了難題。

  熊劍回憶,在分裝蜂蜜時,他嚐了一口,發現蜂蜜的甜味不對。經過相關部門鑑定,這批蜜源裡都新增有糖漿。

  這個結果對熊劍來說,猶如五雷轟頂。“我們的招牌就是‘無新增’,如果繼續包裝出售,不是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嗎?但錢都花光了,如果不賣,公司如何繼續經營?”

  在掙扎猶豫了一週後,熊劍毅然決定停業。他處理掉收購的蜜源,賣掉廠房。創業之路剛剛起步,就回到了原點。

  重回山村學養蜂 不到1年發展到2000多箱

  第一次創業的失敗,讓熊劍意識到,要做最真最好的蜂蜜,必須從源頭開始把關。於是,停掉工廠後,熊劍來到了雲南文山州的一個小山村,找到一家養蜂的農戶,去當學徒。

  “雖然是科班出身,但以前一直都是收蜂產品的‘二道販子’,從不知道養殖蜜蜂的辛苦。”在山村學養蜂的那段經歷,熊劍很難忘。“一塊空地、搭個棚子,一住就是好幾個月。每次搬蜂箱,身上都要被蟄幾下,腫上幾天。”

  而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雖然雲南的冬天算不上冷,但照顧不周,蜜蜂就會被凍死。蜜蜂的數量增加了,蜂箱如果跟不上,蜜蜂們就會分家飛走。

  面對挫折,熊劍沒有灰心。他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總結原因,不斷改進養殖方法。短短半年時間,蜜蜂就從10箱發展到100箱,每箱蜜蜂的產量也比其他蜂農高出3倍。

  聽說村裡出了個養殖能手,周邊的蜂農都來向熊劍學技術,還成立了合作社。於是,熊劍就在文山州建立起了自己的第一個養殖基地,有了2000多箱蜜蜂。

  酒香卻怕巷子深,看著蜂農們辛苦採集的蜂蜜只能“窩”在家中,熊劍比誰都著急。但他的錢都虧完了,已經沒錢收購蜂農們的蜂蜜,該怎麼辦?

  “蜂農們都是信任我,才加入到我的養殖基地,不能讓他們承擔風險。”思來想去,熊劍決定將自己僅有的,大學裡那6家賣蜂蜜的門店賣掉。收回的80萬,全部用來收購了蜂農的蜂蜜。

  熊劍的守承諾、靠譜,很快在當地傳開了。越來越多的蜂農加入到他的養殖基地。有了規模大、質量過關的蜜源,熊劍的中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又開始重新營業。

  開發蜂蜜柚子茶 要帶著家鄉柚子一起致富

  走進熊劍落戶昆明呈貢縣經濟開發區的中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2800平方的標準化廠房裡窗明几淨,包裝間、灌裝間、貯藏間、消毒間一應俱全,彷彿一個個規則有序的小蜂窩整齊地排列在廠房內。工人們穿著統一的白色工作服,帶著口罩、手套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

  在熊劍的辦公桌上,沒有電腦和堆積如山的檔案,而是瓶瓶罐罐的蜂蜜。“雖然蜂蜜療效都一樣,增強免疫力,養腸胃等等,但是不同的蜂蜜適合不同的年齡段,口感也不盡相同。”熊劍指著桌上的蜂蜜說。

  枸杞蜂蜜、荔枝蜂蜜、藿香蜂蜜、蕎麥蜂蜜、金銀花蜂蜜,還有蜂王漿、蜂膠……粗略數了一下,出售的蜂產品不下40種。

  “如今,雲南很多知名企業都是由我們提供蜂蜜,兩三年的時間,企業年銷售額就超過了4000萬。”熊劍說。

  “甜蜜”事業在雲南站穩了腳跟,但他從來沒有忘記家鄉重慶。最近,他正在嘗試開發一款新產品——蜂蜜柚子茶。

  “柚子用的家鄉的特產紅心柚,紅豔豔的果肉,酸酸甜甜的口感,在加上我們純天然無新增的蜂蜜,一定會大受歡迎。”熊劍說,預計今年底,市民就能在商場裡買到這款蜂蜜柚子茶。

  

  下面是小編推薦的閱讀:

  95後創業者:浮躁的年代 瘋狂的創業

  從15歲開始折騰網際網路,到17歲真正有意識的創業,再到兩年後的今天做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比起今年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才開始進行網際網路創業的年輕朋友們多經歷了那麼一點。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當美國青年能夠在科技,網際網路領域大展拳腳的時候,中國青年無法通過簡單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想法。此刻,因為我們身處中國。在這片神奇的土地,難度又在無形之中增加了一個等級。

  浮躁的年代,瘋狂的創業

  從今年2月份開始,基於政策的釋出,在神州大陸,創業開始呈現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15年前沒有全民創業,創業還是小部分人的事情。現在創業成了潮流,隨便做個APP就想融資幾百上千萬的年輕人實在太多了。

  投資人閻焱說過一句話:如果全民創業,這也是這個民族的悲哀了,說明國家沒有給這個社會提供一個好的選擇機會和社會保障。其實創業一定是一個社會中間少數人的事,而且它應該只適合於少數人。如果全民創業一定是社會在它的功能上有所欠缺。在中國目前這個機制下,政治體制下,相對來講創業的人多一點倒是個好事。因為如果說年輕人都去考公務員、去當警察、去國企工作,那可能是更壞的。所以在這些壞的中間比較,創業可能稍微好點。

  媒體的鼓吹,社會的膨脹

  媒體對社會氛圍的影響太大了,現在我看到的天使輪基本上都是500萬以上的了,幾千萬美金的A輪隨處可見,我想咱們中國人真牛逼。現在滿世界都創業者,我們可以拍部電影了,取名為《進擊的創業者》,一定熱賣。

  鼓吹創業的人,都在講白手起家的例子,聽到這些的沒有經歷過的年輕人,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開始想change the world。但是不是打擊你們,剛出來沒有資金,人脈,資源是很正常的,很多人其實也明白。但是那些媒體的報道“大學生賣切糕日入十萬”,“創業青年賣APP月入百萬”...馬上打了一針興奮劑,覺得自己就是下一代馬雲,自己也能搞定一切事情。要知道那些光鮮的90後能有多少,成千上萬的創業大軍就上了那麼幾個。肖恩在《社交網路》中說過,這個時代idea最值錢,但是你要好好想一下,你身處的是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大陸。

  媒體喜歡報道年輕創業者,吸引關注度。投資人喜歡投被媒體關注的創業者,方便下一輪資金的接入。創業者喜歡資料誇大,大家也都喜聞樂見了,這對三方來說是一種何樂而不為的事情。Too young too naive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社會是進步的,從剛開始媒體報道的犀利哥,芙蓉姐到90後富二代,官二代。至少今天滿世界的創業新聞比當時的滿螢幕負面新聞正能量了。這是媒體的力量,可以改變一個社會的風氣。

  創業不適合大多數人,個人選擇個人自由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那麼媒體報道的是少數情況還是多數情況就顯而易見了。影響新聞價值的因素包括:影響、時間性、接近性、衝突性、異常性。狗咬人太多了,所以沒有什麼大的影響了。但是人咬狗就從來都沒出現過,佔了異常性,吸引讀者,關注度高,相對的新聞價值就高。那些經常發生的、習以為常的事情不是新聞,而那些很少發生或偶爾發生的事情才是新聞。在這大眾創業的時代,成功的創業者能有多少呢?

  自己沒有資金,沒有人脈,沒有背景,沒有資源,沒有經歷。那麼年輕創業者的熱情,信念,激情,天真便是他們最大的財富了,當然這也為他們能輕而易舉被打雞血做下了良好的鋪墊。你知道的越少時你越覺得自己能改變世界,你對這個世界瞭解的越多時,你越覺得自己渺小。創業要選對方向,盲目的跟風只會讓自己一敗塗地。好好想想你的產品能為使用者帶來什麼價值?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你積累了足夠的知識了嗎?你現在能成為一位優秀的leader麼?.....

  現在衡量成功的標準不再是為社會為人類創造了多大的價值,更多的融資了多少,公司估值多少。現在的創業者可以想想,現在你是在為了什麼創業。為了名譽,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了改變世界,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徐小平說過:創業是人生資源總和的爆發。如果你現在很年輕而且出身在一個有資本有背景的家庭,你可以試試創業。如果不是,我希望你能明白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生命嘛,休輪公道。跟風魯莽創業,失敗率很高,把這時間拿來做能豐富你自身,投資你未來的事,遠比你現在創業要更具價值。多積累,厚積薄發,總有比現在更好的時間段進行創業。

  在創業的過程中大家可能因為種種因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希望各位年輕的創業者:勿忘初心,方得始終。只有經歷過後,才會刻苦銘心。自己經歷過的感受會很深,為你們說出來了,但是你們沒經歷過,可能會不太在意。個人選擇,個人自由,因人而異,不是大多數人現在就適合創業的。多積累,多經歷,再創業。慎重創業,自己抉擇,做你喜歡做的事吧,即使那是"創業"。

  也許有朋友會問我現在你在做什麼:我想讓這個世界變得美好那麼一點點,這是我想做也是我正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