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業設計本科生的畢業論文
工業設計作為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品牌效益的同時,也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互動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
【摘要】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了多元化發展的全新時代,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於產品的使用要求也從簡單的外觀、功能需求提升為精神需求。傳統的工業設計理念已經很難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在高水平消費需求的背景下,工業設計中計算機軟體領域的互動設計理念應運而生,這種理念以使用者為核心,以體驗為主體,順應了工業設計的發展需求。本文簡要概述了互動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設計目的,探討互動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互動設計;工業設計;設計目標;情感體驗
人們使用產品的整個過程由一系列互動行為組成,這些構成了人與產品的互動集合。產品互動設計以使用者使用產品的愉悅體驗為目標,以產品的快捷性、實用性為核心,創造更加簡易、完善的產品。互動設計思想已經更加全面地引入了實體產品的設計與開發領域,一些發達國家在互動式產品設計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如蘋果公司採用互動設計思想設計的IPhone手機,設計簡單,使用者使用時也很容易操作,IPhone系列手機成為了全球最暢銷的手機之一。我國對於互動產品設計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目前主要以軟體介面領域為主,工業設計領域的應用成果相對較少。互動設計在工業設計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增,技術不斷提高,互動設計思想在工業產品設計中起著重要的指導原則。
1.互動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設計目標
在互動設計理念指導下的工業設計目標包括可用性目標和使用者體驗目標。可用性目標是從產品層面出發,使產品更加的簡易,使用者體驗目標是從使用者層面出發,使產品更加的人性化、情感化。可用性目標是設計的基礎,使用者目標是設計的追求。1互動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可用性目標以可用性為前提的互動設計產品通常具有有效性、易用性、易學性及容錯性這幾項特徵。產品使用的有效性是設計的重中之重,只有充分地發揮了產品的有效性,才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為使用者解決實際問題。易用性是指產品能夠被目標使用者中的大多數人所使用,符合目標使用者的特徵、習慣、水平等。
易學性指新設計出來的產品要讓使用者感到熟悉感,以便能夠快速的理解和使用產品。容錯性是指能夠防止由於使用者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錯誤操作而造成對使用者和產品的危害。2互動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使用者體驗目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物質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產品的可用效能夠滿足對產品的硬體需求,但無法滿足精神上的需求,使用者體驗目標就是為了順應這種需求而設定。使用者體驗目標強呼叫戶的主觀感受,從多個層次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如感官體驗、情感體驗、行為體驗等。感官體驗是針對人們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進行設計,使產品達到更加完美的體驗,為使用者提供最直接的感知方式。情感體驗更加註重產品為使用者帶來的舒適感和愉悅感,讓使用者的情感能夠通過產品得到完美地釋放。
行為體驗需要人們親身參與到產品的互動中,才能夠了解產品的功能和特色,行為體驗不拘束於簡單的觀察行為。不同層次的體驗代表著使用者對產品有著不同層次的需求,以使用者體驗為目標的互動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能夠更加全方位的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也體現出更高層次的人文關懷。
2.互動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探索
互動設計理念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已經屢見不鮮,所設計的產品也讓使用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情感體驗。不過互動設計還沒有在工業設計中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廣泛的應用。互動設計思想能夠實現產品的情感化、高效化,在工業設計中引入互動設計,應以使用者為中心、認知心理學為原則、以情感互動為設計方法,充分發揮互動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作用。
1以使用者為中心進行產品的設計,是設計行業內的共識,特別是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之後,開始追求產品帶給自己的精神滿足,這就對設計行業提高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以使用者為中心的互動設計成為了設計核心。設計人員無法與使用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因此需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分析、設計可能的使用方法,經過反覆的驗證來確定產品的最終設計方案,以便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2很多情況下,人們面對新產品時不能立刻了解其作用或使用方法,這是由於設計人員沒有以認知心理學為原則,充分了解使用者的心理需求,造成使用者無法對產品的功能做出迴應。而認知心理學能夠對互動式的工業設計做出有力的指導,在認知心理學的指導下,通過具備足夠認知經驗的使用者、具備充分認知資訊的產品以及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絡,設計人員將這三要素進行有機整理。充分採納形態、色彩以及材質來的視覺編碼,融入認知負荷理論,使產品的設計元素具有可識別性、操作結構具有簡易性、產品與使用者的認知具有一致性,有針對性的設計產品的形態與功能。結語科學技術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產品的功能不斷更新,迫使設計行業必須擺脫傳統的設計方法,尋求與社會相適應的設計模式。
傳統的設計模式注重的是產品的形態和功能,而在多元化發展的當下,設計行業應該以使用者為中心,不僅滿足使用者對形態與功能的需求,還應滿足使用者對情感層面的訴求。互動設計方法在工業設計中的引入,為工業設計提供了合適的載體形式,降低了使用者的學習成本,提高了使用者對產品的使用效率。通過了解使用者已經形成的認知模式來設計新的產品,接近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的距離,讓使用者快速的掌握新產品,獲得情感化的體驗結果。互動式產品是未來產品的發展方向,互動設計也將成為未來工業設計的主要設計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嘉嘉.後工業時代跨文化設計在數字互動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2,02:168-173.
[2]程玖平,李世國,張玕.基於刺激尋求動機的情緒體驗在互動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13,14:68-71+80.
[3]盧兆麟,湯文成.工業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學理論、技術與應用研究進展[J].工程圖學學報,2009,06:1-9.
[4]張珣,趙偉超.自然互動方式在鐵路自助終端服務裝置介面互動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5,01:198-199.
篇2
淺析工業設計的設計思想體系
摘要:近年來,工業設計在我國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學校開始認識到工業設計的重要意義。而這也促進了工業設計理論的更新和完善。本文正是以工業設計的理論基礎為依據.通過對工業設計思想演進的分析,嘗試歸納總結工業設計的思想體系構架。
關鍵詞:工業;設計;思想體系
市場調節與市場競爭是當前世界經濟的最大特徵,工業設計必然是面向人和市場的設計。工業設計成為人類創造生存條件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種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必先取決於該產品的設計開發能力。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日趨發展、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情況下。同時,工業設計也成為製造業競爭的源泉和核心動力之一。
一、工業設計的概念
“開拓創新,規劃未來”是“設計”所包含的兩層含義。“設計”自原始社會就已出現,然而,工業設計的目的是規劃工業時代的未來社會,所用的是全新的思維方式。針對工業革命以來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工業設計用各種全新的價值觀念來處理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當然,處在不同時期,工業設計關注的主要問題不盡相同,設計思想也會有所區別。工業設計的基本思維方式有以下幾點:第一,要了解你所研究的物件,探索設計的主導價值觀念。當下大眾普遍的願望與追求、興趣或愛好,大眾普遍關注的焦點,在此基礎上總結新的概念,比如生活工作概念、能源概念、城市概念、環境概念、消費概念、綠色概念等,這些全都是由於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負面後果,需要我們用合理的思想價值觀念和實際行動來加以改變。在這種思想價值觀的基礎上,發現併合理的解決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創造新的產品和環境,使得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對於設計師來說,設計必須創新,模仿就是剽竊。那麼我們所講的創新行為包括這麼幾個特點:對問題異常敏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激發自己的思維;並且有著異於常人的堅定意志和勤奮;探索發現式思維模式;能夠及時抓住思想靈感的火花;善於交流等。創造性不可學,也不可教,這並不等於不能創新,要想創新,還需要掌握可持續的設計思想,這是從事設計的關鍵方法之一。
二、工業設計的思想體系
一“以機器為本”
自英國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形成了這樣的價值觀念:追求更多財富、無限享受人生。由此也產生這樣的價值觀:以效率和利潤為主要目的。正是在這種不合理的價值觀念下,促成了“以機器為本”的設計。也就是說勞動變成了被強迫的壓榨行為,一直以來的“勞動”含義被完全改變,變成了一些人追求無限財富的工具。“機器”的含義是“工廠主”、“老闆的最大利潤”等,這是人們賦予機器的新的價值觀念。“以機器為本”的典型設計思想主要包括: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提出的“自由競爭”泰勒制,吉布瑞斯的動作定時法,行為心理學,英美國家以機器為中心的人機工程學工程心理學,為解僱工人而設計的CIMS,無限制追求和提升消費等。
二“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是通過上述“以機器為本”設計思想而產生的。這種思想在19世紀時期典型代表是藝術與手工運動,此運動的目的是為了重新正視勞動的正面含義,而“藝術”的含義是“淨化勞動觀念”、“自給自足”、“使勞動愉快”。在20世紀,“以人為本”設計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以格羅佩斯的包豪斯學校和烏爾姆設計學院為代表的現代設計思想,以義大利曼菲斯集團為代表的後現代主義設計思想。
人本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是其所崇尚設計思想,他們力圖通過工業設計的方式來發展新的社會文化生活,在設計思想中提出結構與材料美、表面機理美和工藝美。它們針對大眾的整體需求進行創新與設計,在設計中追求實用性、便利性、經濟性、使人們心情愉悅等。包豪斯最先提出了創新設計是對工業設計師的最重要的要求。1857年波蘭人亞司特色波夫斯基建立的勞動學最先在工業環境內部提出“使人們以最小的勞累為自己和大家共同的福利獲得最大的成果和最高的滿意。”
1950年代後,勞動學在歐洲大陸工業環境中得到普遍發展。這些學科建立了人與社會學模型、生理模型和行為模型,減少人的體力勞動和職業病是其主要設計思想。提升勞動時所使用工具和裝置操作性,使勞動方法適應人體心理和生理特點,進而提高機器的可靠性與安全係數。50年代皮亞傑提出認知發展心理學,1970年代後美國提出認知心理學和認知科學,於此同時,德國提出行動心理學理論。蘇聯的活動理論連同這幾種心理學理論都被應用在電腦設計中。認識心理學被用來建立思維模型,行為理論被用來建立任務模型。這二者叫理性使用者模型。80年代中後期,形成新的“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這種新的設計思想開始抨擊以機器為本,提出以人為中心的思想,使高科技技術為人服務,減少對人生理和心理的壓抑。
三“以自然為本”
通過種種例子我們不難看出,“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以機器為本”所造成的負面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以機器為本”思想所導致的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環。但是,我們必須重新考慮工業革命以來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為了人類的持續生存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人類自身生存的重要前提,無限追求和享受財富最終會導致不可逆轉的嚴重後果。人類必須從生態學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工作概念、消費概念、能源概念、交通概念等。在這種思想的基礎上設計新的產品。通常,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戰略思想和技術發展指導思想是通過工業設計思想所反映出來,它是社會文化傳統的集中體現,而不是少數精英創造出來的。而設計思想史是一個國家工業設計的重要基礎。它嘗試回顧和總結工業發展過程的策略經驗和教訓。我們可以從工業設計思想中得到啟發和借鑑,更好的進行設計。
【參考文獻】
[1]李樂山.工業設計思想基礎[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2]崔天劍.當代工業設計思想與方法[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3]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4]蒂姆•布朗.IDEO,設計改變一切[M].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11.
>- 關於工業設計本科生的畢業論文
- 關於照明電器的宣傳廣告詞
- 學生至高中母校的一封信
- 七年級學生自我介紹
- 老北京扁豆燜面的營養價值
- 有意境的好句子
- 有關愛情悲傷語錄配圖
- 學校安全教育手抄報相關圖片
- 日本動漫簡筆鉛筆畫_動漫人物簡筆鉛筆畫
- 清明節圖片素材大全
- 美白祛斑的十個小竅門
- 三年級學生暑假日記
- 商務吃飯餐桌禮儀
- 遲鈍的同義詞是什麼及造句
- 特色餐飲加盟店排行榜
- 記賬憑證編制的唯一依據
-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練習試卷
- 關於中國夢的手抄報文字圖片
- 怎麼打保齡球的練習方法技巧
- 教師應該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