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白手起家的富翁

  “創新和創業”已經成為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二戰以來,中小企業的創業活動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增加就業方面產生了重要作用。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上世紀80年代初,吳立傑出生於浙江溫州泰順縣。他的家在大山深處,到城裡要翻越好多座高山,外地司機根本不敢開車走那條懸崖邊的險路。小時候的他從未走出過大山,家裡特別窮,可他偏偏愛上了畫畫。由於沉溺於自己的興趣之中,他的文化成績不是很好。 2000年,他沒能考上中央美院,最後進了浙江理工大學學設計。

  剛接到錄取通知書時,吳立傑不是很高興,想復讀,因為他的夢想是考中央美院,今後能成為著名的畫家。但父親的一句話容不得他去挑剔生活:家裡這麼窮,你有書讀都是好的了!這一萬元學費還是你姐姐拿的呢!再說你這個年齡,原本就是一個空瓶子,裝泥巴還是裝金子都一樣,只要你踏踏實實去學,總會有沉甸甸的收穫,別總想著一開始就裝金子!

  在父親的嚴厲訓導下,吳立傑老老實實地進浙江理工大學念服裝設計。

  吳立傑本質上最感興趣的是畫素描、油畫等美術作品,可學的專業卻是服裝設計,日常的功課也都只是畫服裝圖、設計面料和服裝款式等。

  剛開始,吳立傑在學校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學生,唯一不同的是他在心裡沒有紙上談兵,一直在琢磨著:自己每天就這樣學畫服裝圖,能產生經濟效益嗎?一次,他聯想到許多畫家靠賣畫生存,那麼自己能否靠賣服裝設計圖賺錢呢?

  杭州是一個時尚而休閒的城市,時裝店琳琅滿目,服裝公司比比皆是,所有圍繞服裝而生存的職業,競爭都特別激烈,所以吳立傑想僅憑几張服裝圖去賺錢談何容易!他上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幾乎天天都是在杭州街頭度過的:他頂著炎熱的太陽,帶著一包畫好的服裝圖,跑了數百個廠家,逢人就說自己可以設計服裝、想利用節假日打工掙學費……然而,沒人可憐他,兩個月下來他毫無所獲!

  由於心存夢想而又一事無成,所以很多的時候,日記裡的自我鼓勵成為吳立傑創業的最大動力。每個學期,學校都要把學生設計的優秀作品張貼出來。憑藉自己的努力,大二第一學期,他的作品就在第二屆腦白金盃CCTV服裝設計大賽中獲獎。不久,他又多次在中華杯國際服裝設計大賽等國家級大賽中獲獎。從那以後,學校的櫥窗裡經常可以看到他的優秀作品,他漸漸成了校園名人。

  讓鼓勵成為習慣,就會壯大拼搏的膽量

  作品獲獎後,吳立傑改變了策略,由過去的四處推銷自我變成主攻一家。2001年11月,他選擇了一家在杭州比較有影響的服裝公司。老闆從他帶的30多張畫好的服裝樣圖中左挑右選了8張,50元一張圖,總共付了400元給他。

  區區四張百元人民幣,卻讓當時的吳立傑感覺自己的口袋一下子好像裝了好幾萬元錢一樣,沉甸甸的!那天晚上他美滋滋地睡了個好覺。

  但就在吳立傑興奮不已的同時,那家服裝公司的老闆也覺得花400元買了8張圖是揀了個大便宜。因為那老闆回去仔細一看後,覺得吳立傑畫的服裝圖還真不錯,越看越有創意,甚至能與公司裡的設計師媲美,而當時在杭州請一個服裝設計師,一年少說也得五六十萬元的酬勞!所以那家公司很快就答應了吳立傑月工資600元的打工要求。這之後,吳立傑又用同樣的笨辦法,在另外3家公司做起了兼職。至此,他在讀大二時月收入就達到了2000多元!

  當然,學生打工賺錢並不容易。2002年1月,吳立傑去杭州一家國外品牌服裝代理公司打工時,第一次見面老闆就給他出了一道難題:吳同學,你雖然是搞設計的,但我希望你更能懂營銷,因為你如果對營銷一竅不通的話,又如何能設計出真正適合市場的產品?所以,請問,我們這個法國服裝品牌在國內市場該怎樣開拓?這道題當時的確難住了吳立傑,幸好那位老闆還很人性化,鼓勵他說:我給你一週時間思考,你做出個方案來,相信你能完成任務!

  手足無措的吳立傑只好返回學校,他決定與同學一起商量對策,並向幾位老師請教。在學校,他雖然是一個家境貧窮的學生,但他的才華和勤奮感動了同學和老師們,所以都很支援、鼓勵他勤工儉學。一週以後,他胸有成竹地再次來到那家公司:老闆,我的第一個建議是,歐式服裝在中國賣,要根據中國人的體型適度縮小,比如這款剛進口的法國西裝,其板型純粹是歐板,衣服後面都是開衩的,但我們不妨將這些衩全部做成平版的,把這個腰再收一點,您看,現在我穿的這件西裝就是比較合身的;我的第二個建議,找專業模特給改版後的服裝照相,製成形象畫冊,向消費者發放……

  老闆聽完吳立傑的具體方案後十分高興:不錯,你的建議很細緻!老闆欣然同意,並委託吳立傑全權操作。接下來,吳立傑就開始為那家公司做服裝畫冊。由於這是他的第一單生意,所以他做得很認真,他也想靠此把自己做畫冊的牌子給立起來。很快,他的這種想法如願以償了。當他拿著做好的畫冊去其它公司攬生意時,效果立竿見影。他兼職的第一家公司也願意做一本,並開出了4萬元的價格!這個價格對於市場來說很低,因為市場價至少要8萬,但對於吳立傑來說,卻已經夠高了。那麼,吳立傑為什麼能做呢?

  因為吳立傑是自己親自去找的大學生女模特,這樣可以省掉成本一半;另外,設計本身他自己會做,這一塊等於他淨賺了。所以,他用低價做出了客戶滿意的畫冊,而且還從中賺了整整兩萬元!拿到沉甸甸的兩疊鈔票那一刻,吳立傑第一件事情就是高興地給姐姐打電話:姐,我賺錢了!我馬上到銀行把1萬元錢打給你!另外,你去轉告一下爸媽,說下學期的學費我自己能夠解決了,不用他們擔心!姐姐聽到這個好訊息後,開心地誇讚他說:弟,你真行啊!

  就這樣,吳立傑一邊上學一邊賺錢,生活過得很忙碌卻十分有激情。但有一天,一位關係很好的朋友慫恿他說:兄弟,現在杭州的服裝企業最起碼有 4000家,可真正為服裝品牌服務的設計公司實在太少了,你不覺得這裡面有著很大的商機嗎?你老是這樣跑來跑去,這家兼職那家也兼職,倒不如自己成立一個品牌公司,專門為他們服務呢!吳立傑聽後恍然大悟,他決定採納朋友的建議!

  自己、同學、老師、家人、朋友等各種各樣的鼓勵,讓吳立傑創業的勇氣和膽識越來越大。2002年暑假,剛讀完大二的他就在校外租了一間工作室,然後勇敢地與另外兩名學生一起用20萬元資金,註冊了杭州華泰服裝品牌策劃公司,其中他擁有75%的份額。

  公司核心工作就是設計服裝、佈置店面、為服裝公司做形象畫冊。接下來,課堂上的知識和打工得來的經驗讓他幹得如魚得水。

  篇二

  李文5年前沒有拿到大學畢業證的大四學生,現如今是擁有兩家分公司的小老闆。5年,一波三折,他的手繪T恤和手繪鞋,通過網路批發到中國香港和法國、美國,正在與風投談生意的他自信地夢想著上市。

  1983年出生,大學就讀於江西財大財政專業。李文的開場白,像極了一個大學生面試時的自我介紹。他喜歡看書、旅行、交朋友,但對於大學裡的數學課程卻深惡痛絕,直接的後果就是拿不到畢業證書。對此,李文卻從不在意。

  “因為喜歡,所以選擇。”

  李文這樣回答自己創業的緣由。李文畢業後曾到上海工作過一年多的時間,在上海他看到有人穿”三英戰呂布“線條畫的T恤衫,覺得非常有意思,想買卻買不到,覺得這是個商機。後來服裝網上直銷商PPG的廣告給了李文創業的靈感,他覺得,”如果做一個專門定製和銷售個性T恤的個性服飾網站,應該很有前途。“

  李文用他積攢下來的6000塊錢開啟了創業之路。他找到了兩個合作伙伴,分別是初中和高中同學,感情不錯,相互瞭解。唯一讓李文苦悶的是,他的父母對此並不支援,”他們不懂電子商務和網上購物,覺得電腦就是玩遊戲,是不務正業“,李文的父母希望他找到一份”鐵飯碗“工作。

  但是,家裡的壓力並沒有讓李文產生放棄的念頭。三個人兩臺電腦在2006年6月一個月內完成了3萬元的銷售額,淨賺1。2萬元。”我們信心爆棚,覺得肯定會有投資人搶著給我們投資,於是,我寫好了商業計劃書,開始了拉投資的過程。“李文心裡開始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夢想在現實中無依無靠”

  當夢想照進現實,你會發現現實倒映出來的夢想是那麼飄渺和無依無靠。“在接觸了若干潛在投資人之後,李文的信心開始崩塌。不僅投資人不會投資給這個”乳臭未乾“的”80後“,而且對這種無資產、無抵押的客戶,銀行貸款的大門也是緊閉的。

  這時,缺乏資金投入的李文又遇到了經營上的問題。由於剛開始只做學生班服市場,經營產品的單一導致銷售季節性明顯,在6月份能拿到3萬元的收入,在7月份卻急跌至5千元,到8月份,銷售已經十分清淡,公司的利潤很快就消耗殆盡。

  屋漏偏逢連陰雨,創業團隊的其他兩個人也因為家庭壓力選擇離去,李文成了”光桿司令“

  對現實,李文深感無奈,然而對於心中的商業模式,李文並沒有失去信心和希望,他堅守南昌,“2007年整整一年,我一邊用自己在影視編導上的特長做一個自由職業者養活自己,一邊不斷尋找資料充實和完善商業模式。”

  東山再起後步入“快車道”

  “潛伏”了一年多的李文終於在2007年底東山再起,這一次,他遇到了此生都要感激的人、大學宿舍睡在下鋪的兄弟--李文龍。李文龍曾在深圳做外貿模具生意,賺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一個偶然的巧合,李文龍來到李文的住處,看到了留在他電腦桌面上的商業計劃書。對於李文的商業模式,李文龍”十分感興趣“,他毅然決定放棄在深圳外貿公司潛在的20萬元分紅,與李文合夥共同”二次創業“

  由於缺乏技術上的經驗,兄弟倆又拉來了在服飾燙染行業有多年操作經驗的謝隆林一起入股,新的創業團隊搭建完畢。2008年4月8日,南昌諾斯黛爾***NoStyle***實業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註冊資本50萬元,前期投入10萬元。

  新公司成立,李文有了資本,決定大幹一場。這一次,李文的產品不僅涵蓋了各種手繪及印刷T恤,而且還包括各種獨具創意的手繪鞋,對於追求彰顯個性的”80後“、”90後“來講,市場前景不容懷疑。

  但是,商場如戰場,容不得一點”頭腦發熱“,經驗不足的李文又犯了錯誤。李文為了追求完美,在一些沒有必要的地方花費了過多的資金,比如購買伺服器、單反相機,構建專業攝影棚以及開通400免費電話等,每一項花費都不菲,這讓公司現金流迅速陷入危機的邊緣。

  李文決定改變公司的運營模式,轉向已經相對成熟且具有一定人流量的B2B平臺。這一次,李文的諾斯黛爾終於步入了”快車道“。

  “我的公司能上市”

  李文的公司取得了突破性進步,公司網路流量節節攀升,全國的代理客戶翻倍上漲,中國香港和法國、美國等地的華人華僑也都看好李文的產品,公司的訂單通常排到幾個月之後。

  2009年,諾斯黛爾總營收超100萬元;2010年3月,江西贛州南康分公司成立。

  目前李文正在和風險投資家接觸,他希望能夠藉助風險投資的幫助,實現公司更快速的發展。他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不允許他們依靠自身的積累去緩慢發展“,他必須依靠資本的力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需要風險投資帶來的資本、人脈以及管理經驗。李文自信他的的公司能上市。

  篇三

  1990年,丁仕源出生在廣東梅州,3歲時他跟隨下海經商的父親搬到深圳居住。上了小學,丁仕源學習成績平平,酷愛裝扮的他總是穿著時尚的窄腳褲,踏著經典款的NIKE鞋,招搖地行走在學生中間,儼然在表演一出出別緻的時裝秀。現在執掌的活動策劃企業讓他擁有1200萬元***合180萬美元***的財富。

  同學們視他為潮男,老師卻把他當成脆弱的雞蛋:“做人要做內外兼修的玉石,而不是不堪一擊的雞蛋,像你這樣不學無術,外表看起來挺光鮮,裡面裝的都是水,遲早要被社會淘汰。”丁仕源對老師近乎貶損的批評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他說:“我在學習方面的確不如他人,可我有自己的興趣所在,有自己的人生方向。”他經常把家庭作業放在一邊,沉迷於研究妝飾。

  創業就要相信自己

  勉強考上初中後,父母和老師都很著急,丁仕源卻過得格外自在充實。他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服裝和模特上面,一有空閒就掏出各種流行服飾書籍鑽研,還總把零用錢積攢下來,購買各種心儀的服飾,然後穿著在學校裡擺POSE。儘管周圍充斥著批判的聲音,但丁仕源不為所動,他堅信自己的努力方向沒有錯。

  初二時,機會終於來了。丁仕源看到有家服飾類報紙招聘記者,他意識到這是自己進入服飾行業的難得機遇,於是瞞著老師和父母,虛報年齡報了名。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把心思全部花在學習專業服飾知識上,利用週末逛商場,調研了深圳所有的服裝市場。

  創業就要不辭疲憊

  不久,深圳舉辦服裝企業博覽會,丁仕源決定提前體驗一下當服飾記者的感覺。他特意穿上西裝,把自己打扮得像個記者,然後尾隨會場上的採訪記者走到展臺前,在旁邊偷聽他們交談。採訪記者離開後,他又向展臺負責人索要服裝企業和老闆的***。他不知疲倦地努力,僅用一天時間就攢齊了300多家企業和老闆的***。

  報社招聘進入面試環節,丁仕源穿著一套深色西裝,信心滿滿地走到面試官前。面試官提的所有問題,他都做了出色的回答,但他卻在對方宣佈結果前主動做了坦白:“原諒我填寫了虛假資料,其實我剛滿14歲,可我特別渴望得到這個崗位,所以……如果貴公司願意錄用我,我定會全力為你們效勞,並把自己課餘做的調研成果,包括數百家服裝企業的***全部免費提供。”

  付出就會有回報

  他把自己記錄下的深圳服裝市場情況,連同通過博覽會整理的服裝企業資訊呈獻在面試官面前,面試官大吃一驚,禁不住誇道:“雖然你年齡最小,卻是最用心的應聘者。”

  最終,丁仕源從數百名面試者中脫穎而出,因為年齡原因,他最終被破格錄用為學生記者。從那之後,他一邊繼續學業,一邊當記者,還兼做廣告代理,結識了一大批服裝企業老闆。一年後,他在另一家全國性服裝報紙找到了一份兼職,藉助更大的平臺,他結識了大量優秀模特。他把企業和模特的需求結合起來邀請模特幫助企業舉辦了一系列展示活動。

  白手起家變千萬富翁

  在掌握了眾多媒體、企業和模特資源後,丁仕源創辦了丁叮文化傳播公司,組織策劃了數十場大型國際文化活動及世界模特大賽。如今,剛滿22歲的丁仕源身家已過兩千萬,被譽為中國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富豪。

  丁仕源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雞蛋理論,他說:“當年我經常被老師比喻為雞蛋,我也覺得自己比那些玉石學生差了一大截,可是後來我才知道,雞蛋也有特別和普通之分,一枚雙黃的雞蛋,往往要比單黃的雞蛋更受歡迎。所以,我一直告誡自己要多留心,凡事都要比別人多用一份心,只要做一枚雙黃雞蛋,照樣可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