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白手起家的富翁

  創業艱難,白手起家更難。它要求創業者在其他方面佔有較大的優勢。比如廣泛的社會關係,一定的融資能力、商業資訊和銷貨渠道。小編整理了一些,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現在擔任樂安居董事長的張慶傑,屬上世紀80年代到深圳白手起家的一代。18年過去了,張慶傑剛來深圳棲居的小山坡上,早已是高樓林立,他也從當年的農村窮漢子,變成了坐擁億萬身家的闊老闆。

  1968年,張慶傑出生在潮陽縣港頭村。“那是一個連稀飯都吃不飽的地方,人均不到四分地。”作為家中的老大,張慶傑剛讀完小學就輟學賣水果幫補家用。1987年春節,聽村裡外出打工的人說,深圳的錢比較好賺,於是不到20歲的張慶傑告別家人,踏上了深圳的淘金之路。

  “來深圳的路上,我和同伴約定,等賺到五萬塊錢,就回去蓋房子算了!因為在我的家鄉,蓋一棟房子大概要三、四萬。”就這樣,抱著蓋一棟房子的“遠大”理想,張慶傑和同伴在現在深圳書城所在的小山坡上,租了以前部隊廢棄的一間水泥瓦房。

  初來乍到的張慶傑,手中僅有的就是一輛舊單車和賣水果賺來的700元錢,此外一無所有。

  不得已,張慶傑在深圳幹回了老本行——賣水果。來深的第二天凌晨5點,他踩了三個小時的單車,到南頭拿香蕉到人民橋小商品市場賣。“每一趟我都載100至200斤的香蕉,不過,深圳的香蕉很多都是用藥泡熟的,等不了兩天就會壞掉。最初由於不懂行情,幾乎天天都有很多香蕉賣不完爛掉了,自己又吃不了,扔掉又心疼。”回憶剛來深圳的困難日子,張慶傑依然記憶猶新。

  一個月下來,賣水果的收入平均一天只有幾元錢,剛夠交房租,連餬口都成問題,更不要奢談賺錢蓋房子了。自己帶來的本錢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所剩無幾。

  第一桶金現轉機販港貨進賬過萬

  一個多月後,轉機在聊天中出現了。在賣水果之餘,張慶傑時常和周圍的潮州老鄉聊天,但他不是閒聊,而是希望能夠從中找個賺錢的門道。有一次,一位老鄉無意中說起深圳有很多當地村民到香港種菜,每天都會捎回一些味精、無花果等時髦商品,在深圳很好賣,利潤也不錯。

  張慶傑敏感地意識到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於是,他那部舊單車上馱的貨品,由香蕉換成了各種時髦的港貨。“每天,我一大早就出門,到村子裡挨家挨戶收購無花果、襪子、阿婆衫、西褲這些商品,然後又趕緊騎到人民橋的小商品市場去賣。”

  資金難題也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由於向村民收購時必須付現金,而且還必須用港幣,張慶傑手中本錢少得可憐,每次現金換回的貨,不到一個小時就賣完了。怎麼辦?

  於是,每天早晨天還沒亮,張慶傑就在口袋裡揣上頭天換來的港幣,趕到村裡向村民收購貨品,然後又騎上那輛舊單車,到人民橋小商品市場把這批貨賣出去,隨後又把剛剛賺來的現金換成港幣,再到村裡向村民收購。

  “那時一天起碼要來回跑二三十趟,一部舊單車除了鈴鐺不響全身都響,每天都是從早忙到晚。經常在別人開始睡覺了,我們才做晚飯。1987年底,我終於賺到了來深圳的第一桶金——1.6萬元。”回憶起第一桶金的艱辛,張慶傑感慨之餘,也有幾許自豪。

  一切困難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每天晚上10點半入睡,早上7點起床,7點半爬山,10點準時到辦公室辦公,這是張慶傑的作息時間表。如今,事業成功的張慶傑住在海邊一套複式住宅內,用他的話來說:“那是十多年前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在深圳這塊土地上,變成了現實。

  兩年前,張慶傑喜歡上了爬山。在他爬山隨身攜帶的小包裡,總是裝了兩瓶礦泉水,“其實我每次只喝一瓶,另外一瓶是擔心在山腳下商店裡買不到水而預備的。”這是張慶傑生活的一個細節,卻能從中看出他做生意的原則:不打無準備之仗。

  中國有句老話,“機會只垂青有準備的人”。儘管張慶傑總是在不停地轉換行業,但細看之下,他的每一次轉行,都經過了詳細的調查和精心的分析。他說,做生意就是逆水行舟,你隨時都要居安思危。“沒有一種生意能夠有長久的利潤,所以要不斷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艱難淘金:檔口不足半平方,起早貪黑賣服裝

  從村裡到人民橋小商品市場,這是張慶傑剛來深圳創業時每天的固定路線。不過,成了萬元戶的張慶傑,沒有把錢拿回去蓋房子,而是投入一項新的事業***起碼在他看來是一個了不起的轉變***——擺地攤。

  張慶傑說:“在人民橋小商品市場混熟之後,我發現那裡最好賣的是服裝。自己收購港貨天天來回跑,還不如在市場內租一個地攤賺的錢多。”

  但是,上世紀80年代末的特區,人民橋小商品市場裡各家的生意都火得不得了,沒有人願意租一片地方給他。在一家經營手錶的商店,張慶傑和店主軟磨硬泡了一個星期,店主終於答應以400元/月的價格,租一塊地方給他。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檔口?“我的第一個檔口大小不足半平方米,剛夠擺一個裝河北鴨梨的紙箱子。”今天張慶傑開設的一個建材超市,經營面積在1萬多到2萬多平方米,但提到自己當年只有不足半平方米的攤位,張慶傑依然興致勃勃,“這畢竟是我的第一個攤位,對於生意人來說,就好像一個沒有家的人,找到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那麼小的地方,你拿來賣什麼?”對於只有一個紙箱大小的地攤,實在難以想象要做什麼才能夠賺夠鋪租。

  “賣服裝!我算過了,這個紙箱上面只能放兩疊褲子,而服裝的利潤高、資金週轉快。我記得當時進了一款叫做‘雙龍牌’的西褲,進貨價10元,賣12元。”頭腦靈活的他通過市場調查,發現款式時髦的西褲,是市場上走貨最快的商品之一。張慶傑告訴記者,那個時候是從早忙到晚,晚上去廠裡拿貨,早上7點就開鋪了。“當時就想多賺一分錢是一分錢,因為鋪租太貴了。”

  篇二

  上世紀80年代初,吳立傑出生於浙江溫州泰順縣。他的家在大山深處,到城裡要翻越好多座高山,外地司機根本不敢開車走那條懸崖邊的險路。小時候的他從未走出過大山,家裡特別窮,可他偏偏愛上了畫畫。由於沉溺於自己的興趣之中,他的文化成績不是很好。 2000年,他沒能考上中央美院,最後進了浙江理工大學學設計。

  剛接到錄取通知書時,吳立傑不是很高興,想復讀,因為他的夢想是考中央美院,今後能成為著名的畫家。但父親的一句話容不得他去挑剔生活:家裡這麼窮,你有書讀都是好的了!這一萬元學費還是你姐姐拿的呢!再說你這個年齡,原本就是一個空瓶子,裝泥巴還是裝金子都一樣,只要你踏踏實實去學,總會有沉甸甸的收穫,別總想著一開始就裝金子!

  在父親的嚴厲訓導下,吳立傑老老實實地進浙江理工大學念服裝設計。

  吳立傑本質上最感興趣的是畫素描、油畫等美術作品,可學的專業卻是服裝設計,日常的功課也都只是畫服裝圖、設計面料和服裝款式等。

  剛開始,吳立傑在學校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學生,唯一不同的是他在心裡沒有紙上談兵,一直在琢磨著:自己每天就這樣學畫服裝圖,能產生經濟效益嗎?一次,他聯想到許多畫家靠賣畫生存,那麼自己能否靠賣服裝設計圖賺錢呢?

  杭州是一個時尚而休閒的城市,時裝店琳琅滿目,服裝公司比比皆是,所有圍繞服裝而生存的職業,競爭都特別激烈,所以吳立傑想僅憑几張服裝圖去賺錢談何容易!他上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幾乎天天都是在杭州街頭度過的:他頂著炎熱的太陽,帶著一包畫好的服裝圖,跑了數百個廠家,逢人就說自己可以設計服裝、想利用節假日打工掙學費……然而,沒人可憐他,兩個月下來他毫無所獲!

  由於心存夢想而又一事無成,所以很多的時候,日記裡的自我鼓勵成為吳立傑創業的最大動力。每個學期,學校都要把學生設計的優秀作品張貼出來。憑藉自己的努力,大二第一學期,他的作品就在第二屆腦白金盃CCTV服裝設計大賽中獲獎。不久,他又多次在中華杯國際服裝設計大賽等國家級大賽中獲獎。從那以後,學校的櫥窗裡經常可以看到他的優秀作品,他漸漸成了校園名人。

  讓鼓勵成為習慣,就會壯大拼搏的膽量

  作品獲獎後,吳立傑改變了策略,由過去的四處推銷自我變成主攻一家。2001年11月,他選擇了一家在杭州比較有影響的服裝公司。老闆從他帶的30多張畫好的服裝樣圖中左挑右選了8張,50元一張圖,總共付了400元給他。

  區區四張百元人民幣,卻讓當時的吳立傑感覺自己的口袋一下子好像裝了好幾萬元錢一樣,沉甸甸的!那天晚上他美滋滋地睡了個好覺。

  但就在吳立傑興奮不已的同時,那家服裝公司的老闆也覺得花400元買了8張圖是揀了個大便宜。因為那老闆回去仔細一看後,覺得吳立傑畫的服裝圖還真不錯,越看越有創意,甚至能與公司裡的設計師媲美,而當時在杭州請一個服裝設計師,一年少說也得五六十萬元的酬勞!所以那家公司很快就答應了吳立傑月工資600元的打工要求。這之後,吳立傑又用同樣的笨辦法,在另外3家公司做起了兼職。至此,他在讀大二時月收入就達到了2000多元!

  當然,學生打工賺錢並不容易。2002年1月,吳立傑去杭州一家國外品牌服裝代理公司打工時,第一次見面老闆就給他出了一道難題:吳同學,你雖然是搞設計的,但我希望你更能懂營銷,因為你如果對營銷一竅不通的話,又如何能設計出真正適合市場的產品?所以,請問,我們這個法國服裝品牌在國內市場該怎樣開拓?這道題當時的確難住了吳立傑,幸好那位老闆還很人性化,鼓勵他說:我給你一週時間思考,你做出個方案來,相信你能完成任務!

  手足無措的吳立傑只好返回學校,他決定與同學一起商量對策,並向幾位老師請教。在學校,他雖然是一個家境貧窮的學生,但他的才華和勤奮感動了同學和老師們,所以都很支援、鼓勵他勤工儉學。一週以後,他胸有成竹地再次來到那家公司:老闆,我的第一個建議是,歐式服裝在中國賣,要根據中國人的體型適度縮小,比如這款剛進口的法國西裝,其板型純粹是歐板,衣服後面都是開衩的,但我們不妨將這些衩全部做成平版的,把這個腰再收一點,您看,現在我穿的這件西裝就是比較合身的;我的第二個建議,找專業模特給改版後的服裝照相,製成形象畫冊,向消費者發放……

  老闆聽完吳立傑的具體方案後十分高興:不錯,你的建議很細緻!老闆欣然同意,並委託吳立傑全權操作。接下來,吳立傑就開始為那家公司做服裝畫冊。由於這是他的第一單生意,所以他做得很認真,他也想靠此把自己做畫冊的牌子給立起來。很快,他的這種想法如願以償了。當他拿著做好的畫冊去其它公司攬生意時,效果立竿見影。他兼職的第一家公司也願意做一本,並開出了4萬元的價格!這個價格對於市場來說很低,因為市場價至少要8萬,但對於吳立傑來說,卻已經夠高了。那麼,吳立傑為什麼能做呢?

  因為吳立傑是自己親自去找的大學生女模特,這樣可以省掉成本一半;另外,設計本身他自己會做,這一塊等於他淨賺了。所以,他用低價做出了客戶滿意的畫冊,而且還從中賺了整整兩萬元!拿到沉甸甸的兩疊鈔票那一刻,吳立傑第一件事情就是高興地給姐姐打電話:姐,我賺錢了!我馬上到銀行把1萬元錢打給你!另外,你去轉告一下爸媽,說下學期的學費我自己能夠解決了,不用他們擔心!姐姐聽到這個好訊息後,開心地誇讚他說:弟,你真行啊!

  就這樣,吳立傑一邊上學一邊賺錢,生活過得很忙碌卻十分有激情。但有一天,一位關係很好的朋友慫恿他說:兄弟,現在杭州的服裝企業最起碼有 4000家,可真正為服裝品牌服務的設計公司實在太少了,你不覺得這裡面有著很大的商機嗎?你老是這樣跑來跑去,這家兼職那家也兼職,倒不如自己成立一個品牌公司,專門為他們服務呢!吳立傑聽後恍然大悟,他決定採納朋友的建議!

  自己、同學、老師、家人、朋友等各種各樣的鼓勵,讓吳立傑創業的勇氣和膽識越來越大。2002年暑假,剛讀完大二的他就在校外租了一間工作室,然後勇敢地與另外兩名學生一起用20萬元資金,註冊了杭州華泰服裝品牌策劃公司,其中他擁有75%的份額。

  公司核心工作就是設計服裝、佈置店面、為服裝公司做形象畫冊。接下來,課堂上的知識和打工得來的經驗讓他幹得如魚得水。

  篇三

  李文5年前沒有拿到大學畢業證的大四學生,現如今是擁有兩家分公司的小老闆。5年,一波三折,他的手繪T恤和手繪鞋,通過網路批發到中國香港和法國、美國,正在與風投談生意的他自信地夢想著上市。

  1983年出生,大學就讀於江西財大財政專業。李文的開場白,像極了一個大學生面試時的自我介紹。他喜歡看書、旅行、交朋友,但對於大學裡的數學課程卻深惡痛絕,直接的後果就是拿不到畢業證書。對此,李文卻從不在意。

  “因為喜歡,所以選擇。”

  李文這樣回答自己創業的緣由。李文畢業後曾到上海工作過一年多的時間,在上海他看到有人穿”三英戰呂布“線條畫的T恤衫,覺得非常有意思,想買卻買不到,覺得這是個商機。後來服裝網上直銷商PPG的廣告給了李文創業的靈感,他覺得,”如果做一個專門定製和銷售個性T恤的個性服飾網站,應該很有前途。“

  李文用他積攢下來的6000塊錢開啟了創業之路。他找到了兩個合作伙伴,分別是初中和高中同學,感情不錯,相互瞭解。唯一讓李文苦悶的是,他的父母對此並不支援,”他們不懂電子商務和網上購物,覺得電腦就是玩遊戲,是不務正業“,李文的父母希望他找到一份”鐵飯碗“工作。

  但是,家裡的壓力並沒有讓李文產生放棄的念頭。三個人兩臺電腦在2006年6月一個月內完成了3萬元的銷售額,淨賺1。2萬元。”我們信心爆棚,覺得肯定會有投資人搶著給我們投資,於是,我寫好了商業計劃書,開始了拉投資的過程。“李文心裡開始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夢想在現實中無依無靠”

  當夢想照進現實,你會發現現實倒映出來的夢想是那麼飄渺和無依無靠。“在接觸了若干潛在投資人之後,李文的信心開始崩塌。不僅投資人不會投資給這個”乳臭未乾“的”80後“,而且對這種無資產、無抵押的客戶,銀行貸款的大門也是緊閉的。

  這時,缺乏資金投入的李文又遇到了經營上的問題。由於剛開始只做學生班服市場,經營產品的單一導致銷售季節性明顯,在6月份能拿到3萬元的收入,在7月份卻急跌至5千元,到8月份,銷售已經十分清淡,公司的利潤很快就消耗殆盡。

  屋漏偏逢連陰雨,創業團隊的其他兩個人也因為家庭壓力選擇離去,李文成了”光桿司令“

  對現實,李文深感無奈,然而對於心中的商業模式,李文並沒有失去信心和希望,他堅守南昌,“2007年整整一年,我一邊用自己在影視編導上的特長做一個自由職業者養活自己,一邊不斷尋找資料充實和完善商業模式。”

  東山再起後步入“快車道”

  “潛伏”了一年多的李文終於在2007年底東山再起,這一次,他遇到了此生都要感激的人、大學宿舍睡在下鋪的兄弟--李文龍。李文龍曾在深圳做外貿模具生意,賺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一個偶然的巧合,李文龍來到李文的住處,看到了留在他電腦桌面上的商業計劃書。對於李文的商業模式,李文龍”十分感興趣“,他毅然決定放棄在深圳外貿公司潛在的20萬元分紅,與李文合夥共同”二次創業“

  由於缺乏技術上的經驗,兄弟倆又拉來了在服飾燙染行業有多年操作經驗的謝隆林一起入股,新的創業團隊搭建完畢。2008年4月8日,南昌諾斯黛爾***NoStyle***實業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註冊資本50萬元,前期投入10萬元。

  新公司成立,李文有了資本,決定大幹一場。這一次,李文的產品不僅涵蓋了各種手繪及印刷T恤,而且還包括各種獨具創意的手繪鞋,對於追求彰顯個性的”80後“、”90後“來講,市場前景不容懷疑。

  但是,商場如戰場,容不得一點”頭腦發熱“,經驗不足的李文又犯了錯誤。李文為了追求完美,在一些沒有必要的地方花費了過多的資金,比如購買伺服器、單反相機,構建專業攝影棚以及開通400免費電話等,每一項花費都不菲,這讓公司現金流迅速陷入危機的邊緣。

  李文決定改變公司的運營模式,轉向已經相對成熟且具有一定人流量的B2B平臺。這一次,李文的諾斯黛爾終於步入了”快車道“。

  “我的公司能上市”

  李文的公司取得了突破性進步,公司網路流量節節攀升,全國的代理客戶翻倍上漲,中國香港和法國、美國等地的華人華僑也都看好李文的產品,公司的訂單通常排到幾個月之後。

  2009年,諾斯黛爾總營收超100萬元;2010年3月,江西贛州南康分公司成立。

  目前李文正在和風險投資家接觸,他希望能夠藉助風險投資的幫助,實現公司更快速的發展。他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不允許他們依靠自身的積累去緩慢發展“,他必須依靠資本的力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需要風險投資帶來的資本、人脈以及管理經驗。李文自信他的的公司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