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人

創業是一條艱辛的道路,更何況是白手起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1、王玉鎖巧賣燃氣

新奧燃氣創始人王玉鎖三次高考落榜,從此放棄高考,開始做些小生意。王玉鎖賣過葵花子、賣過啤酒,賣過女用泡泡紗背心,還做過一家塑料廠的業務員,但都沒有賺到什麼錢。

1986年春節,生意失敗的王玉鎖拿著100塊錢,準備去租車跑運輸,沒想到到了地頭人家又不許租車了。王玉鎖在茫然之際,忽然想到倒騰燃氣能賺錢,於是半途改道來到任丘,然後在這裡掘到了第一桶金。

據公開資料的講述,王玉鎖到任丘後先住下來,然後到街上閒轉,看到有個蔬菜公司賣鋼瓶,就問一個姓樊的老大姐有沒有氣,並且約好了晚上見面。晚上,王玉鎖買了一兜子剛下來的杏,騎著自行車找姓樊的大姐去了。一敲門,門開了,王玉鎖一看就愣住了,原來是他救過的一個人。那人說,“玉鎖,你怎麼過來了,你怎麼不打聲招呼啊?” 王玉鎖說,“大哥,怎麼是你們家?”大哥說,“是呀”。該大哥先讓王玉鎖拿了一套裝置回去,然後由那位大哥負責聯絡燃氣。

王玉鎖將裝置拉回老家,往自家小賣鋪一放,貼了個告示:“就這個東西,誰買,你先交12罐氣的錢,10塊錢一罐,是120塊。”我這個東西一套是120塊。實際我這個王玉鎖是一次交一次錢,這樣我不就多一些資金了嗎?另外,再加上利潤,那時一套掙40多塊錢。做飯燒燃氣,那時候即使對於許多北京人來說也是有門路的象徵,何況是在河北廊坊。

王玉鎖的告示貼出來,顧客蜂擁而至,當時就登記了7、8套。幾天時間就賣出去40多套,淨賺1000多元。這是王玉鎖從燃氣中掘到的第一桶金,以後王玉鎖在那位大哥的幫助下,常跑任丘,瞅準燃氣,咬定青山不放鬆,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中國有名的燃氣大王。

2、袁寶景借“東風”

北京建昊集團董事長袁寶景享譽業界時只有36歲。其幼時家境貧寒。據其自述,兄妹五人,全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養活全家。有時窮得連衣服都穿不起,就盼著開運動會,那樣就有希望獲獎。

考上中國政法大學後,袁寶景不願意讓哥哥打工來供自己學費,便一面讀書,一面幫別人推銷產品,幫教授抄稿,在校園擺攤賣書,維持基本的生計。工作後,還在節假日期間內寫字賣錢,以補貼家用。即使後來下海經商,都是為生活所迫。

他畢業後分配至中國建設銀行。為了脫貧,1992年,袁寶景辭職,到北京懷柔註冊建昊實業發展公司,創業資金為多方籌集的20萬元。在資金不足,又乏門路的情況下,袁寶景將目光首先瞄向了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大量科研成果。其認為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那些經過論證和鑑定之後就束之高閣、沉睡不醒的科研成果中,埋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袁寶景採取苦行僧的做法,仿照推銷員,先是一家一家地敲企業的門,將有技術需求的企業名單及其所需之技術種類記錄在案,再找到各個大學和研究機構,買斷相關科研成果,再賣給需要這些成果的企業。在做中介的過程中,袁寶景也一直留意著適合自己的專案。他很快相中一個專案。這個專案現在的名字叫做小黑麥,其實是一個基因工程,能夠將種子基因進行排序。袁寶景認為此技術遠遠高過現在熱門的克隆技術。相中小黑麥技術後,決心將之實現產業化。產業化這個詞是文明的稱呼,其實,當時就是租地賣種子,就是去當農民。小黑麥成為建昊公司所做的第一個實業專案。

半年後,小黑麥成熟,麥種很快佔領全國市場,當年獲利200多萬元,袁寶景挖掘到了第一桶金。以後袁寶景將這第一桶金善加使用,通過收購和買賣企業,迅速將事業做大。31歲時就當上了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32歲時獲得世界傳媒集團舉辦的世界創業者大獎,為我國獲此獎項的第一人。

白領辭職創業開小吃店 月營業額20萬

10年前,侯月志可謂是少年得志,大學畢業伊始,就進入到全球五百強的航運企業,月薪輕鬆過萬。在同學們看來,侯月志會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而如今,侯月志卻放棄白領身份,經營起一家小吃店,這讓人匪夷所思。

不過,他的“老濰縣朝天鍋”小吃店名氣越來越大,現在月營業額已達20萬元。侯月志是如何讓小生意賺大錢的呢?一起來看看他華麗轉型背後的創業故事。

日接200單。

3、白領辭職做火小吃店

“您有一份新的快餐訂單……”中午11時,來到位於敦化路的老濰縣朝天鍋小吃店,一直到下午2時離開,侯月志手機不斷接到快餐訂單,加上店內食客絡繹不絕,侯月志忙得不可開交。由於顧客爆滿,他不斷催促廚師加快速度,同時自己上陣給送餐員遞上已經打包好的外賣……飯點兒雖然忙,侯月志卻安排得有條不紊。來來往往的顧客們,極少有人知道侯月志原來是名航運白領。

2006年,重點大學畢業的侯月志加入到一家全球五百強的航運企業,成為高階白領。4年後,侯月志又跳槽到另外一家大型航運公司,在那工作3年後,不安分的侯月志又跳槽進入金融領域,但他發現朝九晚五的上班模式越來越不適合自己,最後他決定辭職。

說起自己轉型做“朝天鍋”的經歷,侯月志頗為感慨,剛決定辭職那段時間他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後該做些什麼,又能做些什麼。幾經比較,他想到了自己父母經營的濰坊特色小吃“朝天鍋”,這個他喜歡吃,製作過程也很熟悉。“我剛開始跟家裡人說要做小吃,我爸媽也不支援。”侯月志說,他不斷做家人工作,終於慢慢轉變了他們的觀念。

如今侯月志的朝天鍋店生意超級火,外賣加進店顧客,一天得有200個訂單,每月營業額也到了20萬元。

起早貪黑

堅持採用新鮮食材

月營業額20萬,一個聽起來多麼誘人的數字,但這背後離不開侯月志的辛苦打拼。一年來,從無到有,從當年的航運白領到如今的小吃新秀,從十多平米的簡陋小店到如今寬敞整潔的餐館,從月收入剛剛能夠達到盈虧平衡到如今營業額20萬元,侯月志付出的心血十分巨大。

說起做餐飲的祕訣,侯月志認為最重要的是食材的新鮮,所以他每天凌晨三點半就要去撫順路批發市場買肉、買菜。“每天起早採購的確累,有的批發商勸我一次性多采購點,買回來把肉菜冷藏起來,這樣我倒是可以省勁,但卻會降低飯菜新鮮度和口感,所以我每天都堅持去採購新鮮的肉和菜。”

創業夢想

年內計劃開連鎖店

侯月志表示,像大多數人一樣,他一直有一個夢想:想要自己的父母不再勞碌奔波,想要給自己的孩子最優越的條件。因此,他選擇創業。

站在小吃店前,侯月志感覺特色小吃行業前景廣闊。無論是口碑還是營業額,這個剛滿一年的小吃店給了侯月志很大的創業信心。未來一年內,侯月志計劃在市區幾個商圈好好考察一下,再多開幾家連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