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企業的經營哲學

  企業的經營思想也稱為企業的經營哲學,是指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對發生的各種關係的認識和態度的總和,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指導思想,它是由一系列的觀念所組成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一般性的企業發展階段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成立初創期,發展成長期,成熟區,衰退期,當然不同的人的劃分說法可能不一樣。

  針對這四個階段,經營方略上要採取不同的方式,在成立初創期,最關鍵的是立足,是生存,在這個時候的經營哲學是在不違背法律和社會道德的情況下生存下來,生存是最主要,其他制度、文化、流程、標準,統統都是次要的,賺錢和盈利才是主要的,我自己把這個階段稱之為獵豹階段,就是看到獵物不顧一切的撲上去,要求領導者具有非常厲害的戰略眼光和快速的執行力;發展成長階段,是已經度過了最危急的生存階段,這個時候則考慮的是吃好,要求的是團隊建設和配合,也就是制度搭建,當然這個時候嚴格來說還沒有完全站穩腳跟在市場上,要整個團隊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和高昂的鬥志,這個階段我形容為狼階段,也就是要求團隊配合階段。成熟期則是在市場上已經站穩腳跟,這個時候考慮是如何不犯錯誤,如何不露出破綻而被後來者擊倒,這個時候要求的是嚴格的制度、流程和企業文化,一方面通過標準化的制度流程來規避未知的風險,另一方面通過企業文化來凝結整個企業員工的心,這個階段我稱之為獅階段;第四個階段為衰退期,也就是行業或企業的擴充套件已經達到最大,轉型不可避免,這個時候要求的創新,是鼓勵員工不受約束的參與到企業的管理和經營中,從而發現新的市場和新的領域,達到重生,這個過程是痛苦的,畢竟要拋棄舊的。這個階段我稱之為鷹階段。

  經營哲學的市場觀念

  市場觀念是企業處理自身與顧客關係之間的關係的經營思想。顧客需求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企業的生存發展之源。企業生產什麼、生產多少、什麼時候生產以及生產的產品以什麼方式去滿足顧客的基本需求是市場觀念的基本內涵。 2, 競爭觀念。競爭觀念是企業處理自身與競爭對手之間的關係的經營思想。市場競爭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各企業之間為爭奪更有利的生產經營地位,從而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的鬥爭。市場競爭具有客觀性,排他性、風險性和公平性。企業對這方面的認識和態度,反映出企業競爭觀念的表現方式和強度。

  經營哲學的效益觀念

  效益觀念是企業處理自身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係的經營思想。企業可視為一個資源轉換器,以一定的資源投入,經過內部的轉移技術,轉換出社會和市場所需要的產品。經濟效益是產出和投入之比,這個比率越大,經濟效益就越高。效益觀念的本質就是以較少的投入***資金、人、財、物***帶來較大的產出***產量、銷售收入和利潤***。因此,企業的效益觀念涉及到處理好投入、轉化和產出的綜合平衡,解決好投入、轉換的經濟、高效和產品的適銷對路的產品。

  經營哲學的創新觀念

  創新觀念是企業處理現狀和變革之間的關係的經營思想。創新是企業家抓住市場的潛在機會,對經營要素、經營條件和經營組織的重新組合,以建立效能更強、效率更高的新的經營體系的變革過程。企業的創新觀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技術創新,包括新產品開發、老產品的改造、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採用以及新資源的利用;二是市場創新,即向新市場的開拓;三是組織創新,包括變革原有的組織形式,建立新的經營組織。變革是有風險的,然而不變革也是有風險的。對兩種風險的認識和態度是創新觀念的本質。

  經營哲學的社會觀念

  社會觀念是企業處理自身發展之間的關係的經營思想。現代企業越來越感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企業之所以能存在,就在於能對社會做出某些貢獻。除了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外,企業還負有諸如對國家、生態環境、文化教育事業、社群發展、就業、職工福利和個人發展負有責任。社會觀念的本質,就是謀求企業與社會的共同發展。企業的發展為社會做出了貢獻,社會的發展又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所以也稱為生態平衡觀念。推而廣之,生態觀念是指企業與所有利益相關者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觀念。

  經營哲學的民主觀念

  民主觀念是企業領導在決策時處理與下屬以及職工關係的經營思想。決策是企業經營的核心問題,現代企業的經營決策要科學化、民主化。企業的廣大職工中蘊藏著豐富巨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企業領導者如何把這種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出來,予以加工提煉,是民主觀念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