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生美術的基本素養有哪些
中小學美術課程目標已經改過去重基本美術知識技能為重學生美術基本素養的形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學生美術的基本素養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學生美術的基本素養有哪些
基本素養一:學生基本瞭解美術內容和現象。總的來說美術有造型藝術和視覺藝術之分,具體包括繪畫、雕塑、工藝、攝影、計算機、廣告設計、建築和環境藝術等。事實上,我們很多學生認識的美術就是畫畫或住手工課,大大侷限了美術的範圍從而也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美術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除物質的也還有精神的,對於一些美術現象如白雪皚皚、小橋流水、挺拔、偉岸、純潔、淡定、矯健、羞澀等學生不得而知。學生能夠認識生活中美無處不在就說明我們的美術教學成功了一半。
基本美術素養二:瞭解基本的美術創作方法和過程。基本瞭解美術的創作方法和過程是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前提和動力,瞭解方法和過程學生會隨時拿起以掌握的美術媒材進行有效創作,從而影響感悟他人。基本瞭解美術的創作方法和過程是延續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有效途徑。學生掌握了創作方法能增加自己一些美術知識,增加美術技能創造性思維得到發揮,針對不同的美術媒材創作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以滿足美術愛好者的慾望。對美術創作方法和過程的基本瞭解還可以鑑賞、品評古今中外作品。瞭解美術的創作方法和過程也是學生自身修養的需要。能夠很好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瞭解了方法和過程學生會對已有的媒材進行分析加工,解決難題,想方設法達到自己的創作目的。
基本素養三:對美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和作用有基本瞭解,美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和作用多數學生的看法不一樣,新課程目標主要是延續和發展美術的知識與技巧,以滿足人類社會經濟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素養和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要學生知道美術學習不一定當專業藝術人才,不一定要靠美術吃飯,而是通過美術學習開發我們的智慧,達到眼,手,腦的協調統一。在社會生活中處處需要美術,從家裡紊亂物品的佈置擺放到大型建築的完美結合。我們身上穿的、家裡用的、身邊玩的、美術學問多多。充分認識美術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提高我們的生活品味,同時也使得我們的勞動產品永遠列於不敗之列。相對其他統考科目來說,美術在生活中的作用更為廣泛。
學生美術的基本素養與美術教學
美術的基本素養與美術教學,怎樣讓學生的美術基本素養在課堂中形成我們先要看美術教材總的規劃,中小學教材總體安排有:欣賞與評述,設計與應用,造型與表現,綜合與探索。
⑴綜合評述課通過古今中外藝術品欣賞,讓學生知道美術內容和現象:如中國的傳統藝術:國畫、陶藝、篆刻,外國的油畫、卡通畫、計算機繪畫等。從一些藝術品中學生也看到了挺拔、莊嚴、偉岸、寧靜等美術現象。通過欣賞評述課讓學生知道對比,均衡、節奏,韻律等形式美法則。在方法與過程上也 可以向學生介紹不同藝術品所用美術材料及表現技法。在藝術價值和作用方面,通過解讀一些作品如:法國畫家米勒的《拾穗者》學生能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艱辛。徐悲鴻的《愚公移山》讓學生看到了堅持不懈不畏艱險的感人場面,柯勒惠支的《麵包》讓學生看到了母親喂不飽孩兒那揪心的動人場面。這些藝術品給學生帶來的震撼和感染就體現了美術的價值。
⑵造型與表現:造型與表現更多突出創作方法和過程的基本素養,繪畫、工藝、建築、雕塑、攝影、計算機不同藝術品使用的美術材料和藝術語言不同,美術語言諸如點、線、形、色彩、結構、空間、材質、機理等。美術媒材如:顏料紙張、錄影帶、畫布、木材等。通過製作美術作品,表達心中的思想感情,掌握了方法和過程為終身學習美術必能打下堅實基礎。此課型由教師引導,學生親自實踐,對創作方法和過程印象會深刻。造型與表現在認識美術的內容和現象方面也可以深入。
⑶設計與應用,設計與應用是學生運用想象力發揮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也是對認識美術作品創作過程和方法的有效途徑,通過美術作品的設計運用,學生無形中學到了美術創作方法與過程,如《以刀代筆》學生知道版畫製作過程的工具材料製作過程和方法,《美麗的西湖》,讓學生知道水彩畫創作的過程方法,過程講先後順序,方法是所用媒材,美術語言及表現方法。因此,根據教材安排的內容,我們上課必須有針對性,目標明確。⑷綜合與探索。綜合與探索可考察基本素養三方面的內容,學生心中有了一系列美術內容和美術現象,對錶達心中的思想與情感可以選擇自己身邊已有的喜愛的美術媒材即興創作,也進一步熟悉美術創作的方法步驟。當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所選媒材得以表現,也從中體會到美術在社會中的作用與價值所在。
基本素養與生活。讓學生多留心自己,鄰居家裡和社會生活中各種有意味的物品.讓學生注意其材質製作過程,給人的感受。留心身邊建築的錯落有致或雄偉莊重,留心身邊的頭飾或服飾,體會他們的造型與裝飾,留心我們民間戲曲的美的趣味與形式,留心節假日營造的美術氛圍,從而認識美術的價值與作用。
總而言之,學生美術的基本素養的形成是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教師要認識她的重要意義,結合教材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