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創業經驗分享
創業如果有過來人願意分享經驗,無疑路上會好走一些,彎路也會少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成功人士教你如何創業
很多有抱負的年輕人都希望通過自己創業,獲得人生事業的成功,但是創業成功者畢竟是少數,每年新創辦企業中,至少有50%在半年之內倒閉,倒閉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把握創業的基本法則。我從25歲在近十年創業經歷中,有很多成敗得失體會。我常想,假如創業之初就能多學習一些前人創業成功之經驗,我也許會有比今天更大的成就。我總結的一些創業經驗,或許對更多的朋友們創業是一種較好的借鑑。
我願和朋友您一起努力,為立志追求夢想的同路人點一盞心靈的明燈!
第一,我為什麼要創業?是否有足夠的決心,願意承擔風險嗎?過去的利益是否捨得放棄?
第二,我是否具備創業者應有的能力與素質,是否能承受挫折,是否具有綜合全面的素質,還是有專項技術特長?
第三,我創業成功的核心資源優勢是什麼?我具備的條件是:足夠的資本?行業經驗?客戶資源?技術創新?商業運作能力?與即將面對的競爭對手相比是否有明顯的優勢?
第四,是否有足夠的耐心與耐力度過創業期的消耗,估計通過多長時間走過創業瓶頸階段,自己有多長時間的準備。
創業要有足夠的資源
很多人在初次創業的時候,都是資源十分欠缺的。資源不足,使企業創業成功的概率降低,但要有完全充分的資源也是不可能的。在資源具備上,一般來說,要符合兩種條件:一是要有進入一個行業的起碼的資源,另一方面是具備差異性資源。如果任何條件均不具備,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創業前要慎思
創業前要認真思考、反覆評估、考慮成熟再行動。除了要足夠的資源準備外,心理準備最重要。以下幾個方面問題,值得好好思考
先有業務 再創業
很多人創業是迫於生存的壓力,希望賺多點錢,過上較好的生活。甚至先將公司註冊好了,再考慮業務範疇,這都是不可取的。創業者在創業之前,一定要有明確的創業方向,再決定創業。假如,選擇了某一個行業,創業前一定要積累一些該行業的經驗,收集相關的資訊,如果有可能,可以先考慮進入該行業為別人打工,通過打工的經歷來積累經驗與資源。那麼“學費”自然由別的老闆給你付了,也就用不著自己創業時交學費,行業知識、客戶資源渠道,贏利模式都有了,再創業,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先有業務 再創業
很多人創業是迫於生存的壓力,希望賺多點錢,過上較好的生活。甚至先將公司註冊好了,再考慮業務範疇,這都是不可取的。創業者在創業之前,一定要有明確的創業方向,再決定創業。假如,選擇了某一個行業,創業前一定要積累一些該行業的經驗,收集相關的資訊,如果有可能,可以先考慮進入該行業為別人打工,通過打工的經歷來積累經驗與資源。那麼“學費”自然由別的老闆給你付了,也就用不著自己創業時交學費,行業知識、客戶資源渠道,贏利模式都有了,再創業,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注意事項
從企業內部創業,有很多有利條件:雄厚資本實力的支援、管理的指導、綜合資源的共享、業務資源的利用、品牌形象藉助等,如果創業公司的業務與母體公司的業務有延續性,或關聯性,創業起來更容易成功。
成功人士創業經驗分享
李儒雄創業經驗
在13年前,可能沒有幾個人想到他會取得今天的成功。但現在看來,李儒雄是個成功者——他成功地做起了中國最大的軟體流通企業——連邦軟體公司。在一次創業教育研討會上,李儒雄結合連邦軟體的發展分享了他的十點創業感悟,引起了在座不少創業成功者的共鳴,想必你也會從中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感悟之一:創業成功最關鍵是創意
創業成功最關鍵的是創意, 更重要的不在於創意本身有多少美妙和神奇,更在於它在多大程度上的不可複製、市場潛力的大小以及實施計劃的可行性。連邦創業成功的核心是把國外連鎖經營這種成功的商業模式引入到中國軟體銷售業。採用連鎖方式經營軟體流通業是營銷手段的創新。
感悟之二:創業團隊是成功的基石
公司管理最忌諱角色衝突。要選擇彼此充分了解的、互補型的創業合作伙伴。連邦創業的團隊一共有5人,商品引進、店面管理、公關及連鎖發展、財務物流、統籌規劃,五大業務分工,團隊成員各司其職。
感悟之三:尚未成熟的市場是創業的契機
1994年連邦創業時,當時國內計算機總裝機量大約為70萬臺,尚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潛力巨大,計算機每年幾乎以30%的速度成長。但與此發展不相適應的是,除用友財務軟體、金山文書處理系統等外,國內幾乎沒有正版軟體市場,當時既沒有很多人賣正版軟體,也沒有人賣盜版軟體。選擇一個合適的創業切入點,選擇一個非成熟市場,會使創業早日成功的機率大一些。
感悟之四:創業失敗風險是巨大的
創業就好比走鋼絲,稍微在哪個地方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甚至有生命危險,控制創業的風險是創業者保全自己的技巧。
感悟之五:創業者不一定要是全才
創業者優點明顯,他們往往熱情和有韌性,有知識有勇氣,但往往缺點也很明顯。要麼是懂技術的不懂管理,要麼是在管理經驗上有一手但缺乏技術的前瞻性。但隨著市場上的摸爬滾打,很多創業者慢慢變成了多面手。
感悟之六:創業需要適宜的文化環境
創業所需的內部文化環境包括相互信任、核心人物、共同的信念。創業者所需的外部環境如社會對創業者的理解和支援,政府以種種社會資源支援創業者等等。只有適宜的文化環境方可保障創業自由。
感悟之七:最困難的時候往往是轉機來臨的時候
連邦最困難的時候是在成立二年半之後,那時註冊資金500萬已花完,陸續貸來的900萬貸款也進入到現金與商品的迴圈轉換之中,如果再虧損下去不太可能再貸到款,後果是不堪設想。但這時市場環境經過前兩年的宣傳和培育開始改善,買正版的人慢慢多了,市場啟動起來了,經營上出現了贏利,以後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勝利往往在於再堅持一下。
感悟之八:創業的機會不能等待論證
在創業之前就把事業發展的規劃全想明白,經過反覆論證是不現實的,如果全想明白了,可能機會已有人搶先了。創業時的環境往往大多數人不看好,這給少數看好這些業務的人以機會。這時用常規的方法去論證,往往會得出結論說這個業務將會失敗。
感悟之九:創業是需要一些資源的
創業需要有創意的想法,但創意不等於創業,創意屬於意識範疇,創業屬於實踐範疇。創業至少需要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經驗、管理等因素中的二、三項,否則貿然去創業,只有失敗一條路。爭取和利用資源,才能力爭創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