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談創業

  或許你對創業的理解不夠深刻,經常犯一些創業上的錯誤,聽聽看成功人士對創業的理解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創業成功人士談經驗

  縱觀李嘉誠傳奇的商旅生涯,他最為成功之處是善於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李嘉誠十四歲投身商界,二十二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鬥皆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於是人們稱之為“超人”。

  1957年,李嘉誠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經過不斷髮展壯大,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領導地位的地產、國際集裝箱貨櫃碼頭業和投資發展的舉足輕重的集團公司,市值已超過2700億港元。業務經營範圍包括地產發展、金融、貿易、貨櫃碼頭、運輸業、能源、電力、通訊、衛星廣播、酒店業、零售業等。

  李嘉誠先生總結了14句經典成功格言:

  1、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事業已有些小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已差不多要佔三至四成了。不敢說一定沒有命運,但假如一件事在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皆相背時,那肯定不會成功。若我們冒然去做,失敗時便埋怨命運,這是不對的。

  2、與新老朋友相交時,都要誠實可靠,避免說大話。要說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寧可不說。

  3、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4、即使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5、一般而言,我對那些默默無聞,但做一些對人類有實際貢獻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歡看關於那些人物的書。無論在醫療、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對全人類有所幫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7、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分的長處,部分的短處,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

  8、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也不是表面上的服從。

  9、決定一件事時,事先都會小心謹慎研究清楚,當決定後,就勇往直前去做。

  10、在劇烈的競爭當中多付出一點,便可多贏一點。就像參加奧運會一樣,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往往只是快了那麼一點點。

  11、人生自有其沉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於自己的一份悲傷,只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成功,什麼叫做真正的幸福。

  12、苦難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鍛鍊,尤其是做推銷員,使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這些,是我今天10億、100億也買不到的。

  13、在事業上謀求成功,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賴某些原則的話,能將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14、人們讚譽我是超人,其實我並非天生就是優秀的經營者。到現在我只敢說經營得還可以,我是經歷了很多挫折和磨難之後,才領會了一些經營的要訣。

  李嘉誠先生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瞭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據他自己稱,除了小說,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面的書他都讀。這其實是他幾十年保持下來的一個習慣。

  一位大學生的創業祕籍

  瞭解了知名企業家的成功創業歷程和經驗,我們再瞭解一下貼近我們生活的一位大學生的創業經歷和經驗。

  他,曾經是一個貧困的大學生;他,上大學不久就靠當家教賺取學費;他,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創業;他,曾經因為辦“黑班”被攆得東躲西藏;他,如今已經成為擁有千萬資產的企業家。

  胡忠偉,1976年出生於瀋陽市甦家屯區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94年考入瀋陽大學。1995年,家境貧困的胡忠偉在當家教打工的時候,發現了兒童英語培訓的巨大商機。他利用業餘時間創業,用3000元辦起了僅有20名學員的“小學館兒童美語班”。如今,小小的英語培訓班,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固定資產上千萬、員工400餘人的教育集團。在許多人眼裡,胡忠偉的創業簡直就是一個奇蹟。不名一文的大學生,大學一年級下海創業,9年拼搏成為千萬富翁,胡忠偉的創業經歷是如此的神奇,以至於有人驚呼他是“瀋陽的比爾·蓋茨”。

  胡忠偉總結了自己六個方面的創業祕籍:

  NO1:轉變心態--解決心態問題,是創業的第一步。有創業意識的人,要跳出傳統的擇業觀念和思維模式。傳統的擇業觀使人們總是把“寶”押在別人身上;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是想得到別人的認可,進而受到別人的重用,並藉此得到希望得到的利益。而創業的人要有意識地改變這樣的心態,相信自己,認可自己,為自己所用!

  NO2:危機意識--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跨入大學的第一天起,就應該給自己施加壓力,強化危機感,有意識地做好創業的準備,如知識儲備、社會經驗儲備。

  NO3:市場意識--當你發現市場機會時,你應當像猛虎撲食一樣把它抓住體會:市場意識聽起來像是空泛的大道理,然而它確實是創業的關鍵。大學校園不應該成為困住大學生的象牙塔,大學生理應分出一部分精力加強對社會的瞭解,主動地分析市場。

  NO4:主動適應--與其抱怨社會環境不好,不如換個心態,每一次危機就是一種轉機,每一次變化就意味著機會。對社會的變化始終保持興奮,才是創業的良好心態。大學生不要把精力放在憤世嫉俗上。

  NO5:堅定信念--創業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面對困難要有平常心。

  NO6:求新求變--市場競爭是針鋒相對的,與其在針鋒相對中拼個你死我活,不如求新求變。從這種競爭中跳出來,不但自己輕鬆,而且效果更好。一個人的成功是需要能夠走一步看兩步的,要不斷開闊眼界求發展。

  瞭解了這兩位創業成功人士的經驗,相信我們對未來又多了一份認識。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聆聽李嘉誠和胡忠偉先生的創業啟示,祝願懷著創業雄心壯志的大學生急流勇進,開創人生,享受人生!

  俞敏洪談創業:成功者需要具備四種能力

  “在人類社會中,往往偉大的人都不是靠身體強壯取勝,而是他們的精神足夠強大。”這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創業多年來的感悟。

  創業起步時,在北京中關村二小一個10平方米、漏風漏雨的違章建築裡,除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以及冬天還未刷完小廣告就結冰的膠水桶,俞敏洪什麼也沒有。

  而20多年後發表此番感悟時,俞敏洪是站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大講堂上,此刻的他,代表著新一代的中國企業家。

  從絕望中尋找希望、忍受孤獨、失敗與屈辱,把小事業做成大事業……回顧創業直至今日,俞敏洪表示:“自從人類社會建立以來就從未消除過不公平。面對不公平,不同的人生表現出積極、消極兩種不同態度。消極的態度有百害而無一利。正如人的出身,根本無從選擇。唯一能夠做的,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命運。”

  俞敏洪闡述了成功四大要素對一個人成就事業的重要性,即得到別人信任的能力、與人平等溝通的能力、學習的能力以及判斷力。積極面對人生的任何境遇,挑戰自我,這正是一代企業家拼搏的真實寫照。

  被人相信的能力

  一個成功企業家的背後有多少故事,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說清。一個成功企業家需要具備的優良品質,則是人盡皆知的公開祕密。俞敏洪認為,成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被人相信的能力。

  多年以前,當俞敏洪身無長物之時,提出了做培訓行業這個夢想,得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支援。於是,新東方有了最初的雛形。多年以來,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培訓班,發展到今天的上市公司,俞敏洪十分感激這些信任他並跟他一直走下去的員工。“他們說,反正跟你回去,有飯吃,我不會餓著,你有粥喝,我也有的喝。”

  但回顧深層次的原因,則是企業傢俱備的“被人相信”的能力。俞敏洪說,“被人信任,關鍵是在對你自己的人品、人格的信任上,別人能夠信任你多少。比如,一旦有事情***需要幫助***的時候他能想到的就是你。”

  俞敏洪舉例說明,當週圍的朋友離開這裡,能不能把身家性命託付於你?兩個人一起創業,對方是否相信你絕對不會騙他,賺了錢不會一個人獨吞?遇到危險和難處的時候,你是否會衝在前面?俞敏洪認為,這些都是人之大信。包括團隊精神、勇敢、善良、敢於擔當……取信於人才能夠拉班子帶隊伍。

  這種能力比一個人會投機取巧、小聰明或高分數要強不知多少倍,所以一定要先把自己變成一個能讓別人相信的人。

  溝通的能力

  毫無疑問,俞敏洪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這一點無論是在講臺上,還是在《贏在中國》的點評臺上,俞敏洪的善言都讓人印象深刻。

  講到溝通的時候中國人習慣會想到這個人會拍馬屁、會談判等等,但俞敏洪認為,這只是一部分。一個會交流溝通的人,你會發現他在語言上沒有太多的話語,有的人幾句話,卻能讓人很舒服。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尊嚴,遇到了尊重你的人,你願意與他繼續做事情。

  明白這個道理的背後是創業時無數次的挫折,在俞敏洪剛起步做新東方初期的時候,租了北大的一個教室,有個老大爺在看教室,但因為俞敏洪沒有送禮,這位看門大爺把所有的同學在門外關了一個多小時,直到俞敏洪送了一條煙才作罷。俞敏洪說,“這和我們接觸的很多領導一樣的感覺,他不說要什麼,但就不給你批准辦事,到最後你終於發現他要的不是崇高,而是金錢。”

  這些慘痛的教訓讓俞敏洪感受深刻,他深深體會到,一個互相不尊重的社會,造成了冷漠的社會。而在這樣的社會中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自己的員工,就格外能夠被人認可。

  俞敏洪說:“新東方現在有三萬員工了,應該沒有一個員工回憶起來我侮辱過他們,但是不小心侮辱了,我也會有過道歉。當成平等的人,從人格上產生尊嚴,從行為上表示尊重的時候,你的成功就多了一半,因為你周圍的人都不會排斥你,覺得與你在一起很安全、很舒適。”

  學習能力和判斷能力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有人指路。”俞敏洪學習能力和判斷能力簡單地用這四句短語代替。

  在大學期間,每天精讀大量書籍。俞敏洪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我前天統計了一下2011年一共讀了54本書,我的原規劃是80本,但是太忙了,沒有辦法。”俞敏洪認為讀書不僅能保持思考,更重要的是保持學習和進步。

  判斷能力的獲取則要靠後天的歷練。經歷比其他人更多,就知道不該碰的事情不碰,該碰的不放過。高瞻遠矚、有遠大胸懷。

  俞敏洪認為,一個人如果有了別人信任的能力、與人平等溝通的能力、學習的能力以及判斷力。再加上勤奮刻苦就一定能夠成功。

  “我的人生一定為大事而來,可能這件大事到80歲的時候回頭看才能明瞭。人是需要去努力,去悟的,人這輩子最重要的結局在什麼地方誰也不知道,我們要做的是一路前行,不斷地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