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工作感想的文章

  工作久了,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都會有一定的工作感想。你對你自己工作的感想是怎樣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工作感悟的文章

  我是個真誠的人,善於觀察別人的人!有許多經歷,也頗有感悟;有許多缺點,已逐漸克服;有許多理想,還在為之奮鬥!

  我的家庭環境並不好,但是我很知足,我感謝父母把我養大。從小生活在貧寒的家庭中,我經歷了很多鍛鍊,也吃了太多苦,因此我是堅強的,樂觀的,節儉的,勤奮的,能充分獨立生活的人。自我成人以後,我家的事就一件接一件,事不單出,對我的打擊很大,但是我是堅強的,樂觀的,我沉著的應對了這些事!人要堅強一點才更有出息,人的生命不應像瓷器那樣脆弱,應該像天空中高懸的星星,即使在烏雲遮掩的情況下,也應該在它的位置上閃光。我讀書的時候,成績還不錯,各科都名列前茅,後來因為家裡的瑣事,加上我心情雜亂,最終成績下滑,但是此時我的心是明確的,倍加鬥志昂揚,考慮到家裡的情況,我最終在學習上沒有全身心投入,最終落榜了!但是我不後悔!人的一生有很多路,學習之路也許不適合我走下去,但是其他的,我還是有自信走成功的!人生就要堅強,樂觀,且永保自信,富有吃苦精神,實幹,圓滑,只有這樣,才會有作為!

  我選擇了拼搏社會這條路。社會是個大課堂,在社會上闖蕩,需要的是智慧,勇氣,膽識,頭腦,這些我都具備,因此我相信我會有所作為的。初進社會,我有點傲氣,經過歲月的磨練與人際的交往,我變的柔韌了很多。現在出來幾年了,我已變的成熟了許多,開朗許多,實際許多,堅強許多。閱歷增長了,社會經驗也豐富許多,變的圓滑了。鬥志也更加旺盛了,吃苦精神更強。在處事的問題上,我知道對待有些事有認真,對待有些事要從容不迫,對待有些事要沉著,對待有些事要機智,對待有些事要掙隻眼閉隻眼,總之,要善於交際!立足社會,要有廣泛的朋友,對待朋友,我覺得要真誠,以心對人,自己能為朋友做的事要盡力做到,且要學會觀察,要有眼光,什麼人該交什麼人不該交,都要斟酌!只有這樣,才會交到知己,對自己以後的發展是個促進,俗話說的好,朋友多了路好走,我深有感悟!待人接物方面,我覺得首先人要誠懇,熱情,真心,謙虛。應人而異,對待有的人心不能太好,但是對待自己中意的人,要以心想待。有了這個優點,工作生活就很愉快 !在社會上闖蕩,人要機智且聰明,見機行事,有豐富的頭腦,且要虛心學習,該積累的積累,該充電的充電,這樣才會有前途!

  我的知識很匱乏,因此我需要積累知識,利用空閒的時間充電,學點有用的東西,一技之長,提高自己的價值!現在的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因此,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自己的特長,我相信我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

  我的理想從小就很崇高,後來經過世事的變遷,我的理想改變了幾次。我長遠的想法是做一個:不平凡的人!我最終的理想是:成就一番輝煌事業!為了理想,從現在開始我要立足實際,樂觀,堅強,一步一個腳印,實幹,努力奮鬥,無限豐富自己的頭腦,不斷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永保昂揚鬥志,去為自己光輝而燦爛的明天而奮鬥!!!

  篇2:學校管理工作體會

  我在如何把聽課作為案例研究一文中,著重談了作為一教師,如何變被動為主動,把聽課的功效用足。這裡我想就一個教學幹部如何聽課、如何與講課教師交流、如何組織評課的活動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幹部聽課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為了解教學現狀、對教師評價,另一類是為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組織大家就某一問題作課例研究。實際上,聽每一節課都能兼顧完成這些任務,只是關注的側重點不同、課後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

  幹部聽課要做好的準備:本學科的課標,邊聽邊學,常年滲透。教材上課前快速閱讀,瞭解大致***我們每年都動員初高三畢業生為學校捐一些舊教材***,當然也可臨時向學生借閱。請上一位本學科的教師相伴,最好是學科組長或備課組長。

  課後如何與教師交流:聽完一節課,與教師交流是幹部的職責。這個環節很重要,搞好了讓老師明確了自己的優勢和應堅持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發展的瓶頸,找到了努力方向,知道了領導心中思考的教學問題,使得教師更有興趣去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我提出來要給教師肯定幾個優勢、請教幾個問題、做一點一般性的交流***不限於一節課***,具體說:

  1.肯定講課教師的幾個優勢,這一點很重要,再能幹的人、再有信心的人,如果他的行為受到不斷地指責,他都會不知所措。我曾經見過這樣的老師,應該說他非常不錯,成績很理想、也深受學生歡迎。一次,他的課很不成功,一個幹部聽完課後,正好查他的教案有沒有,就對他給予了嚴厲的批評,所以,當這個人再去聽課時,他連正常的課都不能上下來。所以,給一個老師找出中肯的、又帶有方向性的幾條優點是每個業務幹部的基本功,也是確保教師培養能落在實處的關鍵,積極地肯定能正向強化老師的教好書的強烈願望,很多的問題他就會自己克服。其實說白了,很多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當老師的水平得到實質的提升是,好多問題就自然解決。如,當一個老師上課能吸引學生時,他也就是一個好班主任了。

  肯定的優點可以是已經做得很好的,也可以是有想法但不成熟,也可以是這個學科教學應有的但他還沒有的。學科知識、方法、思想,教學方法、組織學生活動等都可以。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顯示聽課人的博學,而是為了給講課人一個努力的方向。

  2.請教幾個問題,放低幹部身段。我記得某人說過:你是專家,那麼你的手下就等你下指示。你如果不是專家,你手下人就都是專家。所以,幹部評課不要說絕對的話,何況確實有一些學科咱不懂,就是本專業還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的問題。當然,問題可以作為個人觀點提出來請教、討論。既提出了問題,也尊重了講課人的。特別的提出學科知識中蘊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學生學習中會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等,對本人更有促進作用。

  3.一般的討論幾個問題,包括個人對教學的一些認識,學校對教學的要求有什麼不合適的、需要改進的。我們學科教學有什麼想法,年級學生如何,個人教學有什麼困難要幫助的。主要是瞭解情況,解決問題,體現大家的平等性。

  如何主持課後集體研討活動?

  1. 對組織學校內部的教研活動,要做好主持人,保證一個開放的、友好的、誠懇的交流環境。要讓大家把話說透,還要控制聚焦主

  題。最後,要從課標要求、學校的目標和學科特點加以總結***當然有德高望重的學科老師總結最好不過***,最後,還是要從研究的觀點,

  提出幾個解決方案,作為研討成果固化下來。

  2. 區縣級以上的研究課、公開課的發言,作為教學主管有時會被請上臺評課。這是個很難乾的活,說的不中要害有損自己的名聲,說

  缺點太多了有損學校的名聲,說的優點太多又怕被別人看不起。所以,原則就是多講理念、少評具體環節,多講優點、缺點點到為止,多

  謝別人光臨、希望常來。

  看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古訓有一次顯靈了。只有這些了。

  附上一些討論:

  評的好---逞能。

  評不好--無能。

  多談優點,少談不足--虛偽。

  多談不足,少談優點--苛刻。

  還得切中要害,褒真正的優點,忌套話,空話。諫真正的不足,宜建議,措施。畢竟課本身就是一門缺憾的藝術。

  回覆評論:

  謝謝,你的評論。其實我就是你說的人,評課不鋪墊、不繞彎、直指問題。結果是大家都怕我聽課,經常是課沒上好的理由是,您來聽課所以我把設計重新改過。我很無語,故在寫此文時,認真反思,尋找一個既能說清問題、又能促進教師主動接受的解決問題方案。你的評論讓我看到了追求純淨的的一種力量。曾經遇到一個英語教研員,他告訴我他的經歷

  初為教研員,他為力了顯示自己的水平,出試卷追求深,讓老師和學生不能預測,結果學生考得很慘,他本人很得意。慢慢的,他發現教師再也不為他的考試而備考了,學校的複習也是無重點、無效率。後來,他改了,每年高考說明增加的新詞,都怎麼用,告訴老師,練兵一定要考,結果各校備考有重點,落實的好,學生對此掌握的好,高考也好。

  所以說,考試與教學是敵人,是一種效果,是朋友又是一種效果。在社會現在的風氣下,我覺得我們不但要先考慮真理,而且要想辦法讓別人接受真理。

  講一點不是理由的原由

  教育就是一個窮盡畢生精力都不能到達的無底洞。

  篇3:暑期家訪工作心得體會

  緊緊張張忙完了家訪工作,這期間我走進了許多孩子的家庭,走進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走近了孩子們的父母。感覺自己和家長孩子的心更加貼近更加密切,大家彼此相互理解和體諒。同時,也深深體會到自己責任的重大,畢竟教育孩子必須依靠社會—學校阿—家庭的共同努力。

  回顧我的家訪工作,我獲得了不少學習的機會,也吸取了些許心得。班上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但家庭條件一般,家長多半為生活奔波忙碌,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而且他們也沒有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有的交給老人看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較差。於是,我決定鎖定這部分孩子,儘量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增強自信。我認為上門家訪是開啟孩子心靈的一把金鑰匙,是學生、家長與老師互動最好的一種方式,老師能比較全面地瞭解學生的家庭狀況,便於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幫扶。有的是與學生、家長當面交談,有的是避開孩子單方面與家長談話,發現家長都很關注和緊張自己孩子的發展情況,更多是從行為習慣、心理素質的發展方面去探討,還有對待學習的態度等等。

  在入戶家訪過程中,我詳細談了孩子在校的基本情況,向家長彙報孩子的全方位綜合發展,並給家長提出合理化建議。家長再及時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當場反饋給我,孩子在身旁也在聆聽著,“朋友式”的交談,讓學生能很好地聽取大人的意見,有的提出自己對父母的不同看法,希望父母理解他們;有的大膽向老師提出建議,改進我的教學方法。我都一一記下來,並和學生家長合影留念。老師、學生、家長的距離越加拉近了。這次家訪工作感受頗多,主要有以下問題和感想:

  1.真愛和嚴格要求要相結合。真愛是與法律,與社會道德規範相一致的愛。溺愛不是真愛。父母不能溺愛孩子,在關愛孩子的同時也要對其作出嚴格的要求。

  2.言傳、身教、心教相結合。言傳就是通過有根有據有情的道理對孩子進行教育,包括適當的批評。但孩子對父母的說服教育並不十分重視,因而要進行身教。身教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起到表率作用,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所以孩子們的家長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自身的一舉一動,因為這種方式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教育。生活像面鏡子,你對他笑,它也對你笑;你對他哭,它也對你哭。每個孩子都希望父母滿面春風,有說有笑。老鐵著臉,開口閉口訓人,“眼睛一睜罵到熄燈”的父母,不僅自己活得累,還會影響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所以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

  3. 不代替孩子成長。 “成長”是孩子發展智力、非智力、體力的過程,是孩子從自然人變為社會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實踐、探索,取得直接經驗,也需要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別人的講解、傳授,學習書本知識……取得間接經驗。成長是不可代替的,但許多家長卻一定要去代替,他們包攬了孩子的一切生活服務勞動。這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

  4.發現和讚揚孩子。孩子總是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一個孩子如果在童年時代缺少家長善意的讚揚,那就可能影響他個性的發展,甚至還可能成為一種終身的不幸。所有受歡迎的父母和老師都擁有一雙“愛的眼睛”。他們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發現他的長處。

  5.讓孩子承擔責任。常聽一些父母說: “我的孩子不孝順”, “我的孩子做作業丟三拉四”, “我的孩子常丟東西”,並詢問矯正辦法。情況雖然不同,但原因大抵一致:孩子沒有養成承擔責任、對自己負責的習慣。

  6.家校合作常溝通。學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所以,必須經常溝通,形成同向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家長要從思想感情上信任學校,信任老師。要克服包庇自己的孩子、隨便指責議論學校老師的不良言行。對學校、老師有意見時,要通過正常途徑取得解決。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這三個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缺一不可,如果步調統一,相互促進,他們的合力就大,教育的效果就會更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通過家訪,我感受到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很重要,家長素質更加重要。因此,學校以及老師應加強家校的聯絡,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還有,在作業的佈置上,不要佈置太多過分依賴家長、或要家長批改的作業,確實有些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等***的水平還跟不上。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發現: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或鼓勵,因此,當孩子有了進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時,教師都要發自內心地進行讚揚,由衷地表示祝賀,並要通過家訪的形式告訴給家長,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成就感,這樣,他的學習會更加努力,他的思想會更加進步。同時,家長也會分享孩子的快樂,會更加關注孩子,關注學校,使我們的教學更加生動多彩。家訪工作真的很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