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艱苦創業精神的故事

  創業在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在世界各國,創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在這個創業時代裡,很多在創業精神在激勵著我們前行。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瀋陽80後夫妻多肉植物種植創業的致富經

  最近一段日子,地處瀋陽沈北新區尹家街道的綠馨花卉基地火了!中央電視臺、省市的各大媒體都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這裡,為啥?原來,聚集在這裡的50多戶多肉植物種植戶,把“小多肉”種成了“好生意”,每戶年收入少的達到了幾十萬,多的達到了二三百萬!

  2015年11月27日,瀋陽日報的記者走進了這個財富地,一探這裡的致富經。來看這篇瀋陽日報上報道的創業故事

  時下,一種莖葉肥厚、多汁多漿、體態嬌小,被稱為“多肉”的植物成為年輕人的最愛,它們以萌寵的姿態俘獲了年輕白領的心,佔領了他們的辦公桌、陽臺甚至所有的狹小空間。身量小巧、樣貌呆萌、品種繁複,再加上易於養活,宜室宜家,“多肉”迎合了一眾小資、都市宅、技術控的審美情趣和喜好,再借由網際網路聚眾分享的特點,迅速擁有了大票“肉友”。

  正是看準了這一商機,沈北新區綠馨花卉基地這個以種植各種大型花卉的基地,掀起了大棚種植多肉植物的熱潮。當天下午,記者走進了馮子軒、莊麗君這對80後小夫妻的種植棚,聽到了這樣勵志的創業故事:***出生的馮子軒很早以前就喜歡多肉植物,靠擺地攤,出入夜市賣多肉微景觀,自己也扣過大棚試著種過多肉植物。看到這多肉的好前景,兩年前,下決心把老父親給自己買的婚房賣了58萬元,走進了綠馨花卉基地租了兩個大棚。為此,老父親和未婚妻和他鬧了好長時間的情緒。可小馮就是鐵了心,把自己的鋪蓋卷也搬到了大棚,一門心思研究自己心儀的多肉品種。如今,媳婦小莊再不埋怨小馮,還贊他選對了專案。趕上旺季,他們的網店一天一二百件的銷量,一兩萬元的收入著實讓小兩口心裡樂開了花。幹了兩年,他們當年投資的婚房錢基本收回了成本。記者在馮子軒的大棚裡看到了一個精品展示臺,躬身細細打量,個個精美、炫目。記者隨便拿上一兩盆一問價格,都要三五百元一盆,最貴的達到二三千。

  今年36歲的孫濤,從16歲起就玩起了多肉,可謂是多肉的種植“達人”。走進他的三個棚,那可真是賞心悅目,棚內深水池中養著幾十尾大大的錦鯉,空場上擺放著藤椅、茶桌和鞦韆,春意盎然,完全感受不到隆冬的寒意,是個喝茶小憩、聊天的好地方。放眼一望,50萬株成排成片的肉肉像集合的隊伍一樣,整整齊齊地種在方型塑料格子裡。據瞭解,廣州、福建等地的客商都到他家上貨,看好了品種,就點貨裝車,光運費就得好幾萬。孫濤的合夥人,從瀋陽捲菸廠退休的王泉生告訴記者,2015年收成不錯,保守點說,兩百萬沒問題。

  “咱們能有今天的好生意,可多虧了潘大姐。”種植戶們心存感激、念念不忘的潘大姐叫潘蓮香,正是她的遠見和膽識才把種植戶中聚集起來,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

  今年53歲的潘蓮香從2006年就開始以種花為業,經過幾年的打拼,攢下了厚實的家底,2011年,在區街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潘蓮香投資2億元在尹家街道包下了1800畝地,蓋起了700棟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創辦了沈北新區綠馨花卉有限公司,建起了花卉基地。為了吸引更多的多肉種植戶落戶基地,潘蓮香大手筆地提供兩年免租金的優惠政策,如今50多個種植戶已經在這裡紮根,像馮子軒、孫濤這樣,無論是創業的年輕人還是資深的玩家、達人,都是藉助免費租用的二三個大棚,將更多的資金投放到購苗、繁育上,才得以快速發展起來。據悉,瀋陽周邊地區的很多種植戶聞訊後紛至沓來。“我就是要通過優惠政策,把瀋陽以及周邊的種植戶整合起來,把這裡建成東北乃至全國最大的多肉植物的集散地。”潘蓮香告訴記者,“按現在的市場,跟普通的花卉、綠植大棚相比,種植多肉同樣面積產生的效益要高出10倍以上。小多肉正在形成大產業。”

  雪蓮、靜夜、露娜蓮、蟬翼玉露、吉娃娃……光是名字,就夠人醉了。同樣是80後的李超和自己的閨蜜合開了名叫“好多肉花園”的淘寶網店、微店,不僅售賣各類多肉植物,還出售配方土壤、養護工具、創意花盆,生意紅火。她告訴記者,這個月她要有1000多元的進賬。

  小巧玲瓏的多肉種植,更適合網店微店的分享與購買,隨後又帶動了靈巧的花盆業務……一個以小見大的產業鏈正在沈北蓬勃壯大。

  二:

  北京通州大男孩養伯恩山犬,變身"狗語者"年賺百萬

  在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北劉村,有一個人稱“狗語者”的香港大男孩——林健迪。他不僅可以通過狗的肢體語言和狗的叫聲,瞭解狗的想法和需求。同時,他還擁有一家專業的伯恩山犬犬舍,為他年賺百萬元。

  這個“狗語者”林建迪難道真的擁有超能力嗎?非也!據記者瞭解,他之所以能夠跟狗溝通交流對話,完全是憑藉十幾年愛狗養狗的經驗,每隻狗的眼神、動作、叫聲在他看來,都是“語言”,都是在傳遞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林健迪飼養的伯恩山犬,起源於瑞士,雖然體型大,但是身體靈活,曾經被當地人當做運輸犬使用。公犬負責拉車送牛奶、乳酪等奶製品,母犬負責看家護院。而近年來,伯恩山犬因為其性格溫順,對人友善,逐漸走入家庭,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寵物犬。

  林健迪,出生於香港,19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消防局九龍分局成為一名消防員。後來因為父親的物流公司業務拓展至內地,於是他從消防隊辭職幫助家裡公司跑業務,常駐深圳。在深圳獨自生活的林健迪終於可以實現自己多年來養一隻狗作為寵物的夢想,2003年林健迪從香港購買了一隻伯恩山母犬,而他的生活因為也因為有了愛犬的陪伴而變得豐富多彩。次年,林健迪再次從俄羅斯以購買了一公一母伯恩山犬。由於自己的三隻伯恩山犬的品相都非常不錯,林健迪開始帶著愛犬在深圳參加犬展比賽,沒想到一路所向無敵,逢賽必贏。

  2005年,林健迪餵養的兩隻母狗同時生產,他把9只小狗的照片剛剛發到寵物論壇,很快便被網友搶購一空,一共給他帶來了10幾萬元的意外收入。讓所有人意外的是,林健迪把賣小狗賺來的錢又用來從日本,韓國,瑞士等國家的犬舍購買伯恩山種犬,此時,家裡的伯恩山犬數量已經達到了17只,80平米的房子已經無法容納這麼多隻狗,他便把堂哥位於深圳市郊的兩棟別墅租了下來,還請了2個工人幫忙照顧狗的飲食起居。

  由於林健迪把自己的絕大多數精力都用在了餵養伯恩山犬上面,父母覺得他這是不務正業,終於在2010年,家庭矛盾一觸即發,林健迪最終從公司辭職。此時,有錢有閒的林健迪已經有了更高的目標——到北京參賽,問鼎全國!而這一次北京之行,也成就了他今天的一番事業。在北京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林健迪和一個做金毛犬繁殖的同行聊天,對方說自己的金毛犬同是大型犬,一胎小狗能有7—9只。而林健迪在深圳繁殖的伯恩山犬,一胎小狗也就3-5只,林健迪覺得這種來自於瑞士的大型犬如果在北方飼養繁殖,不僅會讓狗的毛髮更加漂亮,也一定會提高繁殖數量。賽後,林健迪果斷決定在北京成立屬於自己的專業伯恩山犬犬舍,所以他在朋友的幫助下火速租下通州區一處農家院,找來工人興建犬舍。

  在十幾年養狗過程中積累的與狗對話的能力,也著實在養殖過程中給林健迪帶來了不小的幫助。目前,林健迪的犬舍擁有38只種犬,年繁殖小狗近百隻,收入達百萬元。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帶著中國本土繁殖的伯恩山犬,站在世界犬展賽場上,證明中國繁殖者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