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案例勵志故事

  任何時候做任何事,訂最好的計劃,盡最大的努力,作最壞的準備,創業本身就是勵志的代名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1:洪遊奕:首創無縫內衣專注Bra17年只做貼牌的億萬富豪

  上市兩個月,股價從5.60港元暴漲84%至10.32港元,全球最大文胸***bra***製造商維珍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讓投資者眉開眼笑。

  你可能對維珍妮一無所知,不過,你一定聽說過它那些大名鼎鼎的客戶品牌:Calvin&Klein、adidas、Reebok,以及Under Armour……尤其是Victoria’s Secret***維多利亞的祕密,以下簡稱“維祕”***,這一剛剛走過20週年的性感內衣品牌,80%都由維珍妮生產。

  得益於股價上漲,擁有維珍妮72%的股份***約合8.85億股***的公司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洪遊奕,個人資產因此飆升至超過91億港元***約合75.1億元人民幣***,一舉躋身福布斯十億美元富豪俱樂部。

  貼牌代工界“狠角”

  推出維祕Very Sexy系列

  長達1個小時的電視錄播、節目製作費超過2000萬美元、眾多巨星登臺伴唱、180個國家轉播、10億觀眾掐點收看……這並不是什麼電影頒獎禮,這是維祕的內衣秀。11月10日,作為一年一度的全球頂級時尚盛會,今年的維祕大秀恰逢20週年,回到美國紐約舉行。15位新老天使、75套造型、46對翅膀——中國網友又掀起新一輪點選分享狂歡。“每次看到這場秀,我就感覺很驕傲和自豪。”洪遊奕說。無論是在“維祕秀”還是在維祕的專賣店裡,他都會看到自己公司生產的大量產品,那些標價數百美元的內衣尤讓他開心和興奮。要知道,80%的維祕內衣,都由洪遊奕的維珍妮製造。“我們做的就是貼牌。”對於很多人而言,貼牌代工是個低端活,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很多製造商也認為,在全球經濟放緩、中國製造業轉型的今天,貼牌經濟永無出路。但在洪遊奕心中,貼牌不僅僅是生產及把LOGO印在服裝上,貼牌也是技術活。

  在貼牌代工領域,有三種生產方式。

  一種是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也就是廠商完全按照品牌方的設計圖等來生產,又稱原廠委託製造。

  一種是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直譯為“原始設計製造商”,指某製造商設計出某產品後,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被另外一些企業看中,要求配上後者的品牌名稱來進行生產,或者稍微修改一下設計來生產。這樣可以使其他廠商減少自己研製的時間。承接設計製造業務的製造商被稱為ODM廠商。

  不同於傳統的OEM或ODM供應商,維珍妮以附加值更高的IDM模式***Innovative Design Manufacturer,即創新設計製造商***為客戶提供從產品概念構思、原料與技術研發、功能規格設計到生產製造的綜合服務。比如,維祕的Very Sexy系列就是由維珍妮開發。

  一尊銅像激發靈感

  3D掃描逼出技術狂人

  去過維珍妮深圳工廠的人往往嚇一跳。一個貼牌工廠,竟做到廠房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員工近2萬人的規模。正如維珍妮廠一位高管所說,“一個月光發工資就差不多要發上億元,一年下來就要10多億元。”看到這樣的數字,很多貼牌廠家都會為之一震,殊不知,這樣的規模竟然來自洪遊奕對一尊銅像的靈感。

  1999年,在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洪遊奕看到了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的銅像,突然覺得有點意思,原來該銅像是通過3D掃描技術完成的,整個銜接密不透風。此時,維珍妮的主營業務是手工製造女性內衣的配件胸杯,和同行一樣備受尺寸不精確的困擾。

  “是不是用這個3D掃描技術就可以解決這樣的瑕疵?”洪遊奕腦中靈光一閃。於是,他找到了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一同開發3D CAD/CAM系統,使得胸杯模具生產效率提升了40%。從這個時候起,洪遊奕開始步入“技術狂人”之路,“唯有技術創新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第二年,洪遊奕開始研發新品種內衣,這次,是世界首創的無縫內衣。這類產品不同於傳統的縫製工藝,產品無需縫紉機,直接用定型機將成片材料一次模壓而成,用超聲波車出花邊及連線背扣,不僅時尚美觀,而且在高超的定型技術下,消費者穿著非常貼身舒適。

  經過兩年的努力,維珍妮從法國第一內衣品牌DIM爭取到第一批無縫內衣訂單,數量數萬件。出人意料的是,這一小批量產品在歐洲市場一面市,立馬被搶購一空。這引起市場嗅覺靈敏的維祕等頂級內衣品牌的注意。他們意識到這種不用一根線、一次成形的新品在未來競爭中的重要意義,紛紛找到維珍妮公司。

  於是,維珍妮一改過去胸杯配件供應商的身份,開始成為國際大牌的高階市場夥伴,為他們大規模貼牌生產無縫內衣。只用了4年,維珍妮就成了國際無縫內衣的霸主。

  從墊肩到Bra

  行業雖變專注不變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維珍妮也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

  洪遊奕生於1962年,父親是菲律賓愛國華僑。12歲時,他隨父母移居香港。當時正值上世紀70年代中期,香港正處於向國際金融中心轉變的關鍵時期,“那時的香港就和上世紀90年代的晉江、石獅一樣,處處都是商機,處處都能學習”。

  17歲時,洪遊奕進入香港一家法國公司從事魔術盤推銷員工作,這是他第一份全職工作,第一次獨自面對變幻莫測的商業市場。“雖然只有10來個月,但確實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實戰經驗。”

  三年後,20歲的洪遊奕向親戚籌措了30萬港元,自己開設公司。在他的全力打理下,這家魔術帶貿易公司生意日漸紅火,洪遊奕也掙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有了涉足其他行業的資本。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頻寬闊大墊肩的強勢西服形象席捲時尚圈,洪遊奕看好其中商機,也開始涉足女士肩墊製造行業,創立了信昌公司。雖然是全新的領域,但秉持不斷學習的心態,他最終打開了成功之門,成為全球五大墊肩生產基地之一,“一做就是12年啊”。

  到了1997年,女裝休閒風潮興起,墊肩開始漸漸失寵,信昌的業務大滑坡。眼看寒冬已至,1998年,洪遊奕思考到,墊肩的原料其實也可用於女性內衣,於是,他開始研發文胸產品,直至今天。

  招股檔案顯示,截至今年3月的2015財年,該公司胸圍及貼身內衣產量達5870萬件。目前維珍妮95%的訂單來自歐美市場,國內市場業務僅佔公司整體業務的5%,主要供應國內一線內衣品牌如愛慕、曼妮芬。此外,維珍妮還跨界進入運動領域,幫助一些知名品牌生產運動鞋、無縫技術的運動服裝等運動系列。

  維珍妮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在洪遊奕看來,總共有5點經驗。首先就是專注,力爭成為行業第一;其次是創新,在維珍妮到處可見鼓勵創新的標語;第三是吃苦;第四是信任,要給管理層合理的許可權;最後,就是激情。“如果沒有這五點,企業很難做大做強,更不要說什麼百年企業。”

  ■ 數讀維珍妮

  ●維珍妮與維祕的母公司、美國最大內衣零售商L Brands的合作長達15年,維珍妮約35%的銷售額來自L Brands。

  ●財報顯示,截至9月30日的2016上半財年,維珍妮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26.3%至25.1億港元***約合20.73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增長43.3%至2.17億港元***約合1.79億元人民幣***。在所有產品線***包括胸圍及內褲、運動胸圍、塑身衣及其他***當中,運動胸圍的增長尤其迅猛。

  ●目前維珍妮所有的產品開發及生產均在深圳廠房進行,位於越南和蘇州的新廠房仍在建設當中。其中越南的第一間工廠預計將於2016年第一季度投入運作。

  2:杜紀川和孫大衛:46歲炒股到一貧如洗 再創業成億萬富豪

  曾經,股災讓人生步入中年的他們一夜傾家蕩產。而今,被股災逼迫、激發,再次創業的他們,雙雙名列2015《福布斯》全球華人富豪榜第51位。

  一、第一次辭職創業

  大陸出生的杜紀川,在臺灣長大。

  在臺灣讀完高一後,杜紀川從高雄搭舢板船偷渡到香港,再以大陸難民身份取得香港居民證,1962年轉赴德國,在Techniche Hochschule Darmstadt攻讀電機工程學位,1972年移居美國,從房地產銷售工作起步謀求發展。

  幹房產銷售期間,杜紀川在籃球場上遇見了一生的摯友,後來的創業搭檔孫大衛。相投的興趣,讓二人相見恨晚,時常一起交流,盤算追求美國夢的機會。

  當時,孫大衛在一家科技公司做硬體工程師。他常常和杜紀川提起,公司做一塊電腦主機板成本200美元,售價卻高達2000美元,而且根本不愁賣,賺錢效應實在驚人。學工科出身,又在地產銷售中有了銷售自信的杜紀川從中聽出商機:不如我們也來幹這樣的生意,你來設計主機板,我來負責銷售。

  1982年,二人同時辭職,在杜紀川家裡的車庫創辦了專門做伺服器記憶體的公司:Camintonn.因為趕上了美國計算機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的生意出奇的好,常常是產品還沒出來,人家就已把貨款交到他們手上。

  兩年後,一家計算機公司希望收購Camintonn.深感創業艱辛,也沒什麼巨集圖大志的兩個人,覺得錢賺到這樣已經差不多了,於是賣掉公司,把各自分到的100多萬美金交給股票經紀人去做投資,開始了安逸閒淡的生活。

  二、股災讓他們突然從百萬富翁變得一無所有

  1987年10月17日,美國股市在屢創新高後突然崩盤。道指一天跌幅高達22.6%,很多股票從上百塊跌到幾塊錢。

  幾小時內,美國股票總市值蒸發5000億美元,相當於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很多投資者輸掉了全部身家。

  杜紀川和孫大衛投入股市的錢全部賠光。

  一天之內,從百萬富翁變成了一無所有。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他們陷入悲傷,尤其覺得愧對家人,但回到家中還要強作笑顏,假裝沒事發生。

  夜深人靜,已經46歲的杜紀川,既無處話淒涼,又要操心如何度過眼前的難關,謀劃一家人的新出路與活法。孫大衛也好不到哪裡去。

  兩週後,兩人心情稍微平復,相約出來喝咖啡。他們相互安慰,鼓勵,最後決定再次創業,重頭再來。

  途中,他們開車經過海邊,夕陽西下的日落美景震撼了兩人。他們決定停車下來,好好享受一下那久違的輕鬆與美好。

  看著漸漸落入海平面的夕陽,回想一路走來和遭遇的陡變,沉默良久之後,兩人幾乎不約而同地對著大海與落日喊道:總有一天我們還會賺回來!

  三、再次創業創立金士頓

  杜紀川翻箱倒櫃才從車庫找出2000美元,充當了新公司的啟動資金。他們為公司取名“金士頓科技”,之後便一頭扎進車庫,再次創業。

  今天,由他們創辦的金士頓科技不但是全球最大記憶體企業,更是全美備受讚譽的最佳僱主,並以獨特的企業文化著稱於世。

  杜紀川和孫大衛奉行一套與眾不同的管理文化與商業價值觀。他們幾乎從不採用MBA或現代企業治理中關於人事管理和績效考核的嚴苛辦法,除了工廠生產線排程以及財務規劃這兩個領域外,金士頓幾乎是一家沒有“管理”的公司。

  “尊敬、忠貞、公平、彈性與適應性、對員工投資、工作樂趣”是杜紀川和孫大衛的經營價值觀。他們把公司和員工之間的關係塑造成家庭和家人關係,員工上班不用打卡,也沒有KPI,別人相信制度和管理,他們相信良心,相信我對你好,你就會對我好。甚至他們說自己是資本主義下的共產主義人。

  因為這樣的管理文化,金士頓成為美國科技界一個令人嚮往的“烏托邦的理想國”,也是一度備受質疑的“奇葩公司”。

  金士頓規模尚小時,一位《洛杉磯時報》記者前往採訪。見識過杜紀川、孫大衛的“無為而治”後,他警告二人:

  你們現在可以這樣管,等做到2億美元就不行了。後來,金士頓做到了2億美元,這位記者再次來到公司,發現公司的管理依然沒有變化,又改口繼續警告:這種方式一定做不到10億美元。

  “現在我們每年營收超過65億美元了,但還是在這樣管理。”後來,他們這樣告訴這位記者。這位記者則感嘆,全世界也不會有其他人敢像他們這樣做生意。

  四、把錢看得很輕反而賺到更多

  或許是對創造財富有足夠的自信,或許是股災中的經歷讓他們看到金錢即使失去,也不過如此。杜紀川和孫大衛再次創業後,都把錢看得很輕。

  聽到員工有什麼困難,杜紀川會二話不說,塞個幾百幾千美元進員工的口袋;和員工出差,他喜歡來個額外的免費旅行,讓“工作寓於娛樂”,甚至,還會帶著他們到賭城看秀,開心一把,放鬆平日的緊張。

  1996年,孫正義的日本軟銀以14.5億美金收購金士頓後,杜紀川和孫大衛在員工應得的獎賞之外,拿出1億美元分給所有員工,每個員工平均分到超過200萬人民幣。

  令人羨慕也稱奇的是,大方付出的他們,最後總能得到更多,從來不把錢放在第一位的他們,最終卻成了世界級的超級富豪。

  比1億美元分紅還要傳奇的是,當孫正義以14.5億美元買下金士頓,支付了11.7億美元,因為運營資金緊張,希望對剩下的3.3億美元延期支付時,杜紀川、孫大衛只是相互打了個電話,就告訴孫正義:這3.3億美元,我們不要了。

  而最的傳奇是,1997年,對硬體企業不再有興趣的軟銀,決定把金士頓賣掉,最終又主動找到杜紀川、孫大衛,讓他們以4.5億美元買回了金士頓。

  14.5億美元賣出, 4.5億美元買回,即使剔掉一句話就送給孫正義的3.3億美元人情,杜紀川、孫大衛還是在1年多的時間裡,因為孫正義的這一折騰,淨賺了6億多美元,可謂是全世界對孫正義最大方,也從孫正義手中賺錢最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