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經營是什麼

  持續經營,是指一個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將會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不會遭遇清算、解散等變故而不復存在。持續經營的前提,要求企業在進行財務會計核算時,要以企業持續正常的 業務經營活動為前提,企業擁有的資產應按預定的目標耗用、出售、轉讓、折舊等,企業所承擔的各種債務也要按原計劃如期償還。

  明確這個基本前提就意味著 會計主體將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資產,按照既定的合約條件清償債務, 會計人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選擇 會計原則和方法。持續經營企業的 會計核算應當採用非清算基礎,例如 資產按 成本計價就是基於持續經營這一假設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勝劣汰是一項競爭原則。每一個企業都存在經營失敗的風險,都可能變得無力償債而被迫宣告破產進行法律上的改組。一旦 會計人員有證據證明企業將要破產清算,持續經營的基本前提或假設便不再成立,企業的會計核算必須採用清算基礎。

  有了持續經營的假設才能對 資產按 歷史成本計價,折舊費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進行,否則資產的評估、費用在受益期的分配, 負債按期償還,以及所有者權益和經營成果將無法確認。持續經營是會計確認、計量、報告的前提,界定了會計核算的時間範圍。

  財務方面

  被審計單位在財務方面存在的可能導致對 持續經營假設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主要包括:

  1. 債務違約,包括無法償還到期債務、無法償還即將到期且難以展期的借款以及存在大額的逾期未繳稅金。被審計單位若存在上述違約情況,將可能引致債權人的 債務清償訴訟或國家稅務機關的強制追繳措施。在此情況下,如果被審計單位無法償還,有可能導致破產倒閉。

  無法繼續履行

  2.無法繼續履行重大借款合同中的有關條款。為了保證貸款的安全,銀行往往在借款合同中訂有諸如 流動資金保持量、資本支出的限制等條款。一旦被審計單位無法履行這些條款,銀行為保全其債權,就有可能要求被審計單位提前償還借款,從而導致被審計單位的 資金週轉出現困難。

  累計經營性虧損數額巨大

  3.累計經營性虧損數額巨大。經營性虧損可能是由於被審計單位 經營管理不善引起的,也可能是行業整體不景氣造成的。鉅額虧損意味著被審計單位喪失 盈利能力,並導致其持續經營能力存在著重大的不確定性。

  4.過度依賴 短期借款籌資。在這種情況下,被審計單位長期面臨巨大的短期償債壓力,如果無法及時償還到期債務,將陷入 財務困境。

  無法獲得供應商的正常商業信用

  5.無法獲得供應商的正常商業信用。被審計單位無法獲得供應商正常商業信用,這意味著無法通過賒購取得生產經營所必需的原材料或其他物資, 現金償付壓力巨大。一旦被審計單位資金短缺,生產經營就有可能中斷。

  6.難以獲得開發必要新產品或進行必要投資所需資金。被審計單位無法獲得必需的資金,則沒有能力在盈利前景良好的專案上進行投資並獲取未來收益。當現有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力時,將直接影響到被審計單位的 盈利能力,從而對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產生 重大影響。

  資不抵債

  7.資不抵債。資不抵債有可能使被審計單位在短時間內無法償還到期 債務,從而引發債務危機。

  8. 營運資金出現負數。如果被審計單位的 營運資金以及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出現負數,這表明被審計單位的現金流量可能不能有效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從而影響被審計單位的 盈利能力和 償債能力,降低其在市場競爭中的信用等級,最終可能因 資金週轉困難而導致破產。

  大股東長期佔用鉅額資金

  9.大股東長期佔用鉅額資金。如果大股東佔用 上市公司鉅額資金,上市公司將無力實施能夠為公司帶來業績增長的專案,從而使公司 盈利能力下降甚至難以維持正常生產經營。

  10.重要子公司無法持續經營且未進行處理。重要子公司通常是母公司的主要業績來源,對母公司具有重要影響和貢獻。重要子公司無法持續經營,這不僅使母公司對其 長期股權投資無法收回,而且可能導致母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存在大量長期未作處理的不良資產

  11.存在大量長期未作處理的不良資產。如果被審計單位存在大量長期未作處理的不良資產,這表明被審計單位資產質量惡化,資產變現能力差,可用於償債的資產變現淨值大幅減少。

  12.存在因對外鉅額擔保等 或有事項引發的 或有負債。如果被審計單位存在鉅額對外擔保,這意味著被審計單位可能面臨重大的 債務清償連帶責任或其他償付責任。一旦這些或有負債轉化為實際損失,可能導致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

  經營方面

  被審計單位在經營方面存在的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假設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主要包括:

  1.關鍵管理人員離職且無人替代。通常,關鍵管理人員負責管理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在被審計單位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關鍵管理人員離職且無人替代,則會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活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從而使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

  2.主導產品不符合 國家產業政策。主導產品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意味著被審計單位將停產或轉產。例如,某農藥生產企業的主導產品為高毒農藥,根據國家禁止、限制部分高毒農藥品種生產和銷售的產業政策,企業將面臨被強制淘汰的政策風險,從而導致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3.失去主要市場、特許權或主要 供應商。如果被審計單位失去主要市場、特許權或主要 供應商,表明其在銷售、經營和採購方面將面臨極大困境,從而影響其持續經營能力。

  4. 人力資源或重要原材料短缺。一些企業的生產經營高度依賴於科技研發人員、技術熟練工人、重要原材料等,如軟體開發公司從事軟體設計的關鍵人員。如果企業缺乏這些對持續經營具有決定性影響的資源,將可能無法持續經營。

  此外,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併購來達到快速擴張、提高利潤的目的。如果管理層的 經營管理方式與規模的快速擴張不相適應,或是對併購企業缺乏管理經驗,未實施有效的監控,這很可能使公司整體管理陷入癱瘓,從而導致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