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選址的原則

  正確的選址是經營商成功的一半。賣場的選址是一項長期投資,它關係著賣場發展的前途,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其經營因素可以隨之進行調整。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1.費用原則

  企業首先是經濟實體,經濟利益對於企業無論何時何地都是重要的。建設初期的固定費用,投入執行後的變動費用,產品出售以後的年收入,都與選址有關。

  2.集聚人才原則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企業地址選得合適有利於吸引人才。反之,因企業搬遷造成員工生活不便,導致員工流失的事實常有發生。

  3.接近使用者原則

  對於服務業,幾乎無一例外都需要遵循這條原則,如銀行儲蓄所、郵電局、電影院、醫院、學校、零售業的所有商店等。許多製造企業也把工廠建到消費市場附近,以降低運費和損耗。

  4.長遠發展原則

  企業選址是一項帶有戰略性的經營管理活動,因此要有戰略意識。選址工作要考慮到企業生產力的合理佈局,要考慮市場的開拓,要有利於獲得新技術新思想。在當前世界經濟越來越趨於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要考慮如何有利於參與國際間的競爭。

  店鋪選址的黃金法則

  取鬧避靜選商圈

  所謂“取鬧避靜”就是在確定店址時,根據店鋪的定位,選擇人流密集、商業活動頻繁的商圈,避免偏僻的環境。“商圈”即以店鋪坐落點為圓心,向外延伸某一距離,以此距離為半徑構成的一個圓形消費圈。交通條件、地形和地域風光、顧客各層的活動特點和顧客的收入狀況都是決定商圈好壞的因素。

  商圈一般分為三類:成熟的中央商務圈、成型的商圈和社群型商圈。第一類是城市的核心商業區域,無論是本市人還是外地人都會去;成型的商圈一般是區域性的商務辦公樓或開發區,來購物的一般是生活節奏較快、追逐時尚潮流的年輕人;社群型商圈的主要消費人群則是社群周邊居住的消費者。

  商圈受各種影響的制約,其形態往往呈不規則形狀,但從理論上說,商圈結構的三個層次可以用三個大小不等的同心圓來表示。其關鍵在於確定各層次的半徑距離。以位於居民小區的店鋪為例,一般以半徑500米為主商圈,半徑1000米為次商圈,半徑1500米為第三商圈,步行所需時間分別為8、15、20分鐘左右***參見表***。此外也有來自商圈之外的購買力,如流動購買力、特殊關係購買力等,但所佔比重很小。

  當然,上述數字是經驗數字,具體落實到每一間店鋪,則需要第一手的居民調查資料作為修正依據。因為店鋪經營業態業種不同,店鋪規模大小不一,其商圈半徑也會有很大的差別,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成行成市

  相關店鋪的聚集有助於提高相同目標消費群的關注,人們一想到購買某商品就會自然而然想起這條街,比如北京的西單、王府井等。因此,選擇同類服裝中知名度較高的品牌比較集中的商業區,消費者的購買目標很明確,既能夠提升店鋪的形象,又有助於提高店鋪人氣。

  根據城市中環境、商圈、街道要素的不同,客層定位不同,在店鋪選址時,要根據客層的定位和品牌的定位確定店鋪地址。選址地點要和品牌定位相協調,應該不怕跟著對手一起走,甚至要和對手聯合起來。共同合作,創造市場,這在當前“租金太貴”的條件下,不失為一劑變通的良方。

  小城市開大店,搶佔第一原則

  人們往往容易記住世界上最高的山,很少有人會對第二高的山記憶深刻。“第一原則”在營銷中無處不在,如購買去屑洗髮水會立刻想到“海飛絲”,這是因為海飛絲在進入中國市場時,第一個推出去屑的概念。又如談到“九牧王”,就會想到“專業西褲”,這都是“第一原則”與品牌定位緊密結合的成功案例。

  店鋪選址的策略

  1.交通策略

  店鋪進行選址首先要考慮其業態特徵,那些單體規模小、滿足顧客便利顧客需要,以經營選擇性較低的日常生活用品為主的零售業態,例如超市、便利店原則上應在距離上靠近顧客,而那些單體規模大、商品品種齊全,以經營選擇性較強的商品為主的零售業態,例如,百貨店或倉儲式購物中心能夠從遠處吸引顧客,原則上選在人流多,交通便利的地方。交通便利可以把較遠地方的人帶進來,又方便購物的人群走出去。交通便利已成了現代零售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比如,交通便利就是家樂福選址的首要因素,家樂福開店選址的條件有三:交通方便;人口集中;兩條馬路交叉口。其實家樂福的法文名字‘Carrefour’正是‘十字路口’的意思。

  2.地點朝向策略

  細分地理位置的策略是指對氣候、地勢、用地形式及道路關聯程度等地理條件進行細微分析後,對店鋪位置做出選擇的策略。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細分:

  第一,店鋪選址要關注路面、地勢。一般情況下,店鋪選址都要考慮所選位置的道路及路面地勢情況,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店鋪的建築結構和客流量。通常,店鋪地面應與道路處在一個水平面上,這樣有利於顧客出入店堂,是比較理想的選擇。但在實際選址過程中,路面地勢較好的地段地價都比較高,商家在選擇位置時競爭也很激烈,所以,在有些情況下,商家不得不將店鋪位置選擇在坡路上或路面與店鋪地面的高度相差很多的地段上。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考慮店鋪的人口、門面、階梯、招牌的設計等,一定要方便顧客,並引人注目。

  第二,店鋪選址要考慮地形。地形、地貌對商店位置的選擇的主要影響表現在:

  方位情況。方位是指商店坐落的方向位置,以正門的朝向為標誌。方位的選擇與商店所處地區氣候條件直接相關。以我國北方城市為例,通常以北為上,所以一般商業建築物坐北朝南是最理想的地理方位。

  走向情況。走向是指商店所選位置顧客流動的方向。比如,我國的交通管理制度規定人流、車流均靠右行駛,所以人們普遍養成右行的習慣,這樣,商店在選擇地理位置進口時就應以右為上。如商店所在地的道路如果是東西走向的,而客流又主要從東邊來時,則以東北路口為最佳方位;如果道路是南北走向,客流主要是從南向北流動時,則以東南路口為最佳。

  交叉路口情況。交叉路口一般是指十字路口和三岔路口。一般來說在這種交接地,商店建築的能見度大,但在選擇十字路口的那一側時,則要認真考察道路兩側,通常要對每側的交通流向及流量進行較準確的調查,應選擇流量最大的街面作為商店的最佳位置和店面的朝向。如果是三岔路口,最好將商店設在三岔路口的正面,這樣店面最顯眼;但如果是丁字路口,則將商店設在路口的“轉角”處,效果更佳。

  3.借客策略

  店鋪周圍的競爭情況對店鋪經營的成敗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在選址時,必須分析附近的競爭對手。在店鋪相對集中的地方,在經營特色,價格、服務等方面努力做出特色,才能成功。對於單一功能零售店鋪,由於這些店經營業務單一,規模小,對顧客的吸引力薄弱,自身難以擁有較大的客流。這些店鋪具有依附性、借客源性的特徵,所以在選址上採取借客策略,一種方案是在商業區或大商場旁邊設店,從而獲得較大的客源。另一種方案是在“XX專業街’開店,因為專業街同業商店多,就會產生聚集效應,容易擴大影響,凝聚人氣。消費者在專業街可以貨比三家,還起價來比較容易,所以客流量多。這樣商家的生意反而比單槍匹馬更容易做。比如,麥當勞、肯德基快餐廳幾乎都是建在大商場旁邊,也是這個道理。考察同一地段同類零售企業的經營業績、商品的價格水平等情況可以初步測算可能產生的利潤狀況;也有助於確定今後自己的商品定位,用較少的投資進入了競爭十分激烈的市場,不僅站住了腳,而且得到迅速發展。所以集中在一起的商店群相互間既存在競爭,又有著合作,要權衡把握好這種關係。

  4.客流分析策略

  每個店鋪的經營者都知道,開店選址必須找人氣旺的地方。客流多少是選址決策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擁有足夠的人流,才能保證店鋪的利潤回報,足夠的人氣才能支撐起購買量。店鋪的選址要分析該客流的特點。古語說“一步差三市”,意思就是店鋪的選址差一步就有可能差三成的買賣,這跟客流活動的線路有關。即使是同樣一條街道,由於交通條件不同或基礎文化娛樂設施不同或通向的地區不同,不同位置也可能會使銷售業績存在很大差異。瞭解客流的消費目標,對客流量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客流路過的目的,如經過此地是為了購物、上下班、換車、旅遊或散步等,學校附近的店面應考慮寒暑假的時間,機關和公司集中地段的店面就必須掌握他們的上、下班時間,車站附近的店面應摸清發車、到車的規律,這些都會影響開業後的營業時間,進而影響店鋪的業績。

  5.潛在價值評估策略

  潛在商業價值評估是指對擬選開業的店鋪位置的未來商業發展潛力的分析與評價。評價店鋪位置的優劣時,既要分析現在的情況,又要對未來的商業價值進行評估,這是因為一些現在看好的店鋪位置,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可能會由熱變冷,而一些以往不引人注目的地段,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會變成繁華鬧市。因此,店鋪在選址時,更應重視潛在商業價值的評估。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第一,所選的地址在城區規劃中的位置及其商業價值。

  第二,是否靠近大型機關、單位、廠礦企業。

  第三,未來人口增加的速度、規模及其購買力提高度。

  第四,是否有“集中效應”,即店鋪建設如果選在商業中心區,雖然使店鋪面對多個競爭對手,但因眾多商家雲集在一條街上,可以滿足消費者多方面的需求,因而能夠吸引更多的顧客前來購物,從而產生商業集約效應。所以“成行成市”的商業街,也是店鋪選擇位置需重點考慮的目標。

  6.出奇制勝策略

  店鋪選址時既需要進行科學的考察分析,同時又應該將它看成一種藝術。經營者有敏銳的洞察力,善於捕捉市場商機,用出奇制勝的策略,與眾不同的眼光來選擇店鋪位置,常常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如全美洲最大的零售企業“沃爾瑪”聯合商店的總經理薩姆·沃爾就是採用“人棄我取”的反向操作策略,把大型折價商店遷到不被一般商家重視的鄉村和小城鎮去。因為那裡的市場尚未被開發,有很大潛力,同時又可迴避城區商業日益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