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商城的融資

  京東商城將面對更多網站的競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取更多的競爭優勢也就成為了所有B2C企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2月16日 ,京東商城確認完成新一輪約7億美元的普通股股權融資,本輪融資為京東的第四輪融資,此前京東商城已先後進行了三輪融資:

  2007年8月,京東商城首次獲得來自今日資本的股權投資1千萬美元; 2009年1月,今日資本、雄牛資本以及樑伯韜私人公司向京東商城聯合注資2100萬美元;2011年初,京東商城獲得俄羅斯投資者數字天空技術***DST***等6家基金投資共計15億美元。

  自2007年以來,京東經過前後四輪股權融資,共計獲得資金22.31億美元,以融資時的市場匯率計算,四輪融資金額摺合人民幣共計約143億元。

  與京東創紀錄的股權融資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自2007年京東獲得首輪股權融資以來,京東商城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電商向來以“燒錢”著稱,2012年以來,市場屢屢曝出京東資金鍊即將斷裂的傳聞。面對一個持續“燒錢”、長期虧損的電商,投資者們為何會對京東青睞有加、頻頻向其丟擲橄欖枝呢?

  2月17日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就融資7億美元一事發出內部員工郵件,劉強東在郵件中表示:

  “如果我們07年不開始投資物流和資訊系統,我們07年前都是盈利的,那最多是個賺錢的成功個體電商而已!

  如果我們不進行品類擴張,我們10年就可以實現微利!那只是一個成功的3C垂直電商而已!

  如果我們不在10年就開始籌備pop業務,去年就可以實現季度盈利!那只是一個成功的電子商務公司而已!”

  這段話透露出以下幾個資訊:

  一是07年以前京東一直是盈利的;二是07年以來京東一直虧損;三、虧損的原因是由於拓展新業務:物流、資訊系統投資、品類擴張、平臺建設。

  劉強東說,京東商城的虧損絕大部分來自於投資,如果停止進行鉅額投資,就不虧損了,而且虧損完全在可承擔範圍之內。比如亞馬遜連續虧損7年,但只用兩年時間就把過去的虧損全部賺回來了。他相信,京東商城早晚也會有這一天。

  可以看出,正是在07年獲得來自投資方的融資後,京東開始出現虧損,劉強東將虧損歸咎於大規模業務擴張。自07年以來,京東商城銷售額由2006年的8000萬元上升至2011年的212億元,最新發布的2012年銷售額進一步攀升至600多億元。

  作為國內最大的B2C電商,經過持續多年的規模擴張,京東已經遠遠地將其競爭對手甩在了身後。業務規模持續大幅擴張以及對盈利前景的樂觀預期,成為其吸引投資人的最大亮點。

  儘管如此,筆者認為,僅僅有業務規模的擴張還是不夠的,京東最終必須改善其財務狀況、用盈利來證明其成功。通過鉅額股權融資、並以此為依託“燒錢”,以慘烈的價格戰吸引消費者、實現規模擴張,註定是不可持續的。

  根據京東管理團隊2012年5月在香港分析師見面會上釋出的資料,2011年京東銷售額為212億元、淨虧損達13億元,毛利率僅為5.5%,銷售淨利率則為-6.1%。如果京東的銷售毛利率、淨利率保持2011年的水平,以其2012年600多億元的銷售額計,則其2012年虧損額將高達36.8億元以上!這意味著如果京東不著手改善其財務指標,那麼,其銷售規模越大、虧損額也將越大!這顯然是任何一家電商都難以承受之重。這也是去年以來市場屢屢傳言京東資金鍊即將斷裂的原因。

  事實上,從京東最近兩輪股權融資的比較來看,投資人對京東的態度似乎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一方面,本輪股權融資7億美元,而上一輪股權融資額高達15億美元,本輪融資額大幅縮水;另一方面,投資者對京東的估值也顯著縮水:2011年3月,DST大股東阿利史-烏斯馬諾夫透露,已向京東投資5億美元獲得5%股份,意味著當時京東估值達100億美元,而本輪融資據報道,京東估值約為72.5億美元,與兩年前第三輪融資時期相比,投資者對京東的估值縮水四分之一以上;該估值也顯著低於去年5月香港推介會時京東對自己100-120億美元的估值。這實際上也意味著,前一輪股權融資中以百億美元估值入股的股東的投資出現了減值損失。這表明,京東自07年以來持續多年的虧損,已使投資者對京東的信心有所下滑。

  實際上,在持續多年虧損後,京東面臨的問題不只是股東信心的下滑,而且還面臨供應商的不滿。2月27日,阿芙精油創始人孟醒釋出微博稱,阿芙品牌宣佈從京東商城撤店至今已有四個月,京東方面仍未結清合作期間拖欠阿芙的所有貨款,京東已拖欠其貨款13個月之久。他還解釋了為什麼拒絕參加京東“雙11”活動卻參加了天貓的活動:天貓不佔用其資金,因此,資金可以快速週轉,雖然降價促銷,但可實現薄利多銷;而在京東上資金被長期佔用,業務無法正常運轉,最終被迫撤出京東。孟醒由此斷言:“就憑你們的‘基因’—往死裡拖欠供應商的惡習,你們也沒辦法和天貓競爭”。這已經不是供應商第一次與京東發生尖銳的糾紛。

  那麼,京東是否佔用了供應商資金呢?

  劉強東近期在致員工的郵件中表示:

  “本輪融資已經到賬,迄今我們的賬戶上最多已經擁有超過150億的現金儲備!***依賴強勁的現金流,前面的十幾億美金一分錢都沒少,還多了十幾億人民幣***”

  京東擁有鉅額的現金儲備,這是否意味著京東不會佔用其供應商的資金呢?筆者認為,恰恰相反,京東確實有可能佔用了供應商資金:

  多年來,京東在物流、資訊系統等方面鉅額資本性支出數十億元,其經營虧損也以十億元計,京東持續多年“燒錢”不止,另一方面,股東的錢卻躺在賬上,不僅一分不少,還多了十幾億元人民幣,那麼,京東多年來燒的錢究竟來自哪裡?

  個人認為,如果劉強東所稱賬面擁有超過150億元現金儲備屬實,那麼,其“強勁的現金流”很可能來源於佔用供應商的資金,供應商對京東的指責可能並非空穴來風。這或許是京東去年底以來啟動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原因,通過向供應商提供融資服務,緩和與供應商的關係。

  京東在連續多年虧損後,股權融資已面臨估值下滑壓力,供應商資金佔用則可能引發與供應商間的激烈衝突。而未來京東在物流體系、開放平臺、資訊平臺建設等方面仍面臨鉅額資本性支出。

  個人認為,京東短期內雖然沒有資金鍊斷裂之虞,但其確實面臨資金短缺困局,而京東本輪不惜降低估值實施股權融資本身,也表明其融資的迫切性。在此背景下,於京東而言,沿續此前的“燒錢”模式似乎已經難以為繼:

  繼續“燒錢”,京東可能隨時需要進行下一輪股權融資。如果不能實現盈利,將不得不面對估值繼續下滑的壓力。這不僅意味著原先的股東將面臨進一步減值損失,而且,低估值融資,還可能大幅攤薄劉強東的股權,使其面臨失去對京東控制權的風險。

  亞馬遜連續虧損7年後成功扭虧,京東自07年以來已連續6年虧損。雖然劉強東曾宣稱將虧損進行到底,到2015年都沒打算盈利,但考慮到京東當前面臨的困局,如何儘快扭虧為盈,已經成為京東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京東來說,當前儘快實現盈利,不在於以盈利積累支撐其龐大的資本性支出,而在於通過財務狀況的改善,提振股東信心,提升企業估值,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由此成功實現IPO,進一步支撐其業務擴張。如果京東能夠成功扭虧,那麼,本輪股權融資就將很可能是京東IPO之前的最後一輪私募股權融資。反之,如果繼續虧損,則京東未來將不得不進一步降低身價、謀求另一輪私募股權融資,劉強東有可能因此失去對京東的控制權。

  據報道,京東商城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實現盈利目標。2009年底,劉強東曾表示:“京東正處在盈虧平衡點上,我們年銷售額達到40億元就足以盈利。”那一次他食言了。而這一次,劉強東很可能是在認真考慮如何實現盈利的問題。

  那麼,京東能否成功扭虧為盈呢?個人認為,考慮到京東商城作為國內最大的B2C電商的行業地位,以及其良好的客戶體驗、相對完善的物流體系、開放平臺業務的推進,京東有可能成功實現扭虧為盈。

  首先,京東有可能逐步放棄其長期以來通過超低價吸引客戶、實施規模擴張的戰略,平衡規模擴張與盈利改善之間的關係,提升銷售毛利率,5.5%的銷售毛利率是不可能使其實現盈利的。能否由此實現毛利率的提升,則將取決於,其長期以來積累的客戶究竟是僅僅看重其超低價格,還是其提供了客戶認可的使用者體驗等超值服務,如果在毛利率提升的同時,能成功留住客戶,那麼這將成為其成功扭虧的關鍵一步。

  其次,隨著業務規模的增長,以及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啟動,京東直接向廠商採購的比例將會逐步提高,降低採購成本;而規模的增長也將會進一步增強京東與供應商間的議價話語權,獲得更高的返利。

  此外,京東2012年獲得了快遞業務許可,其快遞業務可以正式對第三方開放,隨著其銷售規模的增長以及物流業務的對外開放,物流業務量也將隨之增長,單件商品的物流成本則會相應隨之降低。而劉強東寄予厚望的開放平臺業務或許也將能為京東帶來新的收入增長點。

  京東的融資方式

  債務融資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該方式經營風險和預期收益都較小,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向個人或機構投資者發起融資來籌集營運資金或資本開支。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借出資金,成為公司的債權人,並獲得該公司還本付息的承諾。 企業的融資決策都是要考慮融資渠道和融資成本的,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融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