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財政政策

  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內容。通過分析目前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的現狀及問題,提出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財政政策建議。 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促進京津冀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財政政策研究

  摘要:實現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是我國當前的重大國家戰略,有利於建造新的首都經濟圈和推進區域經濟更快更好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內容。通過分析目前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的現狀及問題,提出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財政政策建議。

  關鍵詞: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財政政策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2001702

  京津冀作為我國的第三大經濟增長極,已成長為重要的經濟聚集區,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已成為重大的國家戰略,而目前影響該地區經濟協同發展程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產業結構不合理。因此,研究京津冀區域產業結構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探索優化產業結構的執行機制顯得尤為重要,而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財政政策可以與市場機制配合,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發揮重大作用。

  1京津冀區域產業結構比較分析

  1.1三次產業產值結構比較

  近十年來,京津冀三地第一產業佔GDP的比重都是逐年減少;第二產業佔GDP的比重,北京是逐年收縮,天津近年來也是逐漸縮小,但變化並不明顯,而河北省第二產業佔GDP的比重變化不大,基本穩定在51%-53%之間;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北京和天津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但北京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要快於天津,對比河北,十年來第三產業的比重變化不大,略微起伏,發展緩慢。2014年天津第二產業產值佔其GDP比重為49.17%,河北超過50%,說明天津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城市,河北也具有較高的工業化水平。北京的第三產業達到77.95%,比天津高出28.4%,比河北高出40.72%;當前,北京已經發展為“三二一”的產業結構模式,而天津、河北依然屬於“二三一”型模式。河北省表現得尤為明顯,第二產業仍然是主導產業,第三產業佔比偏低且增長乏力,屬於典型的工業化中期階段。

  1.2三次產業趨同性分析

  產業結構趨同性,指的是在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區域之間在產業結構分佈、組織規模、技術水平等方面的演進變化趨於雷同,結構差異越來越小的現象。本文采用產業結構相似係數來測量區域產業結構趨同程度的高低。

  按照國際慣例,我們以0.85為標準來衡量區域產業結構相似程度的高低。根據計算結果,京津之間的產業結構相似係數為0.8704,津冀之間的產業結構相似係數高達0.9740,說明京津和津冀間存在嚴重的產業趨同性,其競爭傾向較高;北京與河北之間的產業結構相似係數為0.7700,京冀間相似係數較低,產業差異明顯,其協作傾向較強。然而,三次產業本身的資料是比較籠統的,計算結果可以說明京津冀在巨集觀層面上存在一定的產業趨同性,但具體到行業內部,並不能證明三地行業存在著惡性競爭。實際上,京津冀區域巨集觀上的產業結構趨同,並不妨礙三地三次產業內部發展的結構各有不同。之所以各地趨同的產業結構內部側重點不同,站在產業經濟學的角度,是由於資源稟賦因素在發揮作用,而且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北京的部分產業已經在逐步向河北轉移,區域產業協作與競爭的格局正在慢慢形成。

  2京津冀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

  2.1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影響產業對接

  區域發展不協調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貧富分化嚴重,一、二、三產業為主的地區呈現出明顯的由貧到富的收入水平。河北省與北京、天津地區的人均GDP相距甚遠,北京、天津雖然是京津冀一體化的兩個核心,但它們只是自身獲得發展,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很弱,甚至出現了”環京津貧困帶”。河北與京津之間巨大的經濟落差,嚴重影響了京津冀經濟的整體發展。由於河北省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北京、天津相比有很大差距,河北省內很多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不完善,在與京津產業對接時不能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和資金支援,這勢必會影響到三地產業對接的實施效果。

  2.2產業合作缺位,缺乏產業協調動力

  長期以來,京津冀地區受行政區劃掣肘嚴重,各省市均各自為政,考慮自身利益過多,合作意識不強。在現在的行政體制下,三地政府均是獨立的行政主體,具有各自的利益需求,在制定發展規劃時,往往是以自身為中心,較多考慮本行政區域的情況,缺乏與相鄰區域協調溝通的內動力。北京因其獨特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優勢,缺乏與天津、河北合作的積極性和依賴性;天津作為直轄市,具有自身發展特色,為保持其獨立性,也缺乏與別地合作的動力;河北則相對落後,難以跟上北京、天津的發展步伐,從而造成三地政府主觀上缺乏跨區域統籌協調、共同規劃發展的內動力,阻礙了京津冀地區產業對接的發展程序。

  2.3產業准入標準不一,大氣汙染嚴重

  全國2014年空氣質量最差的10個城市中,京津冀地區佔8個,該地區全年平均空氣質量超標天數達57.2%,造成如此嚴重的環境汙染,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一是由於天津、河北以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能源消耗高、單位能效低、空氣汙染嚴重,尤其是河北,鋼鐵、水泥、火電等六大高耗能行業比重大;二是京津冀三地為限制環境汙染設定的產業准入門檻不同,三地企業的排汙標準一直沒有統一,天津、河北在發揮承接首都產業的功能時,接到的是一批不符合北京功能定位,但卻在天津、河北准入標準內的企業,這些企業仍然是在京津冀區域開展生產、進行排汙,明顯不利於該區域整體生態環境的改善。

  3促進京津冀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財政政策建議

  財政政策是國家調控巨集觀經濟執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指導巨集觀資源配置、產業結構佈局以及地區經濟形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產業結構的不合理,究其根源是產業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政府可以利用財政政策,通過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重新配置資源,達到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的目的。

  3.1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方向,引導產業結構調整方向   3.1.1加大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

  對調整財政支援領域,將財政資金投向產業結構升級中的重點環節,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開發和應用,逐步提高科技經費財政投入的比例,利用財政資金引導民間資本投入,參與共同組建研發起點高、研發實力強、產學研結合的公共技術平臺。同時利用專項資金,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建立技術引進和成果轉化的財政補貼制度,通過財政補貼、貼息等手段激勵企業採用高新技術,促進企業提升科技含量和研發檔次。

  3.1.2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援

  加大對中小企業的專項扶持資金,重點支援國家和省級認定的產業園區,特別是省級工業園區內需產業轉移的中小企業,加快產業升級換代;為在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領域表現突出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財政補助和貼息貸款,對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貸款成績顯著的擔保機構進行獎勵。

  3.1.3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

  利用財政資金,促進節能減排、空氣淨化、水資源保護等其他環境治理,提高河北的產業轉移承載能力。一是利用專項資金,積極發展優勢產業,大力化解產能過剩,為進行區域產業對接謀求空間。二是加強對大氣汙染治理、水資源保護、防護林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對現行的臨時性補償措施進行改進,建立開發與保護地區之間、上游和下游地區之間、生態受益與環境受損地區之間的常態化補償機制。三是將承擔北京、天津供水任務的河北六個地市下屬縣域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範圍內,享受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同時建立省以下重要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制度,改善京津冀區域的整體生態環境。

  3.2充分利用稅收政策,優化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

  充分發揮稅收政策在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過程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國家和地區現有的優惠政策,並將政策徹底貫徹落實,使這些優惠政策能夠真正使企業得到實惠,進而促進企業按照政府巨集觀調控的方向調整其行為,達到調整產業結構的目的。為了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和創業投資,國家出臺了很多稅收優惠,首先要落實這些稅收優惠政策,強化稅收政策的產業導向功能,引導資金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對於國家鼓勵的產業***環保、節能等產業***要落實現有的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支援,引導和推動產業向環保、節能的方向發展;對於國家限制或淘汰的產業,要運用稅收的調節功能,引導其進行產業改造和轉移。

  3.3創新財政投融資機制,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進一步完善財政投融資機制,著力推動企業自主創新,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為企業營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為財政投融資政策更好地發揮調整產業結構的功能,提供更多的手段和途徑。***1***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本市場,鼓勵具備實力的成長性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謀求上市,與資本市場對接。大力發展面向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債券融資市場。***2***助推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擔保機構對市場前景好、創新能力強的科技企業和小額貸款企業給予信貸支援。在一定的風險防範範圍內,適度放寬中小企業不良債務核銷條件。***3***加強企業信用建設。整合企業信用資訊資源資料庫,構建信用體系,逐步建立企業誠實守信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戴巨集偉.京津冀金融業發展與協作路徑分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3,***05***.

  [2]林巍.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下的產業結構優化與對接以河北省為例[J].商業時代,2012,***12***.

  [3]王海濤.區域經濟一體化視閾下京津冀產業結構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