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設最終目的是什麼

  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經典品牌都有自己的“故事”,Dior、Zippo、迪斯尼、channel、可口可樂……而正是因為這些廣為流傳的品牌故事,讓消費者樂意從一而終。說起終字,那麼?是為了什麼而去建設。

  最終目的:讓消費者感受到“歸屬感、參與感”。

  任何人都不願意孤立,我們喜歡同一個球隊、喜歡一個明星,因為從中能找到共同話題和情感共鳴。品牌需要提供一種情感、情節、情境,讓消費者能夠“進入到”我們,讓消費者覺得我們是一夥人,比如動感地帶M-zone人、比如果粉、米粉的概念。

  最終目的:讓消費者感受到高效率和條理性。

  消費者總是希望更加聰明一些,事情能進展得更快,並讓人覺得他們是負責任的。他們渴望品牌能給他們帶來幫助,讓他們的工作、生活更高效、更有條理,而不僅僅是滿足一些物質上的需求。

  最終目的:讓消費者感覺到自己更有創造力。

  隨著如3D列印等技術的出現,很快每個人都將成為一個生產者,他們能夠創造自己想要的。品牌如果能夠賦予消費者更多的改變的能力,讓他們通過產品展現與眾不同的創造力,這自然是他們所樂意嘗試和接受的。

  最終目的:讓消費者感覺到被理解。

  隨著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人們的壓力持續上升,逃避高壓的生活顯得越來越有吸引力。林友清認為,品牌需要直面這一切,讓消費者感受到情緒上的共振,給予消費者另外一種生活方式的理由。我們可以看到現在許多品牌的訴求直指“放縱自己”、“釋放自己”,讓消費者找到了一種知音,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我釋放的理由。

  最終目的:讓消費者感覺到他們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人們想在他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能達到富足和圓滿,他們渴望從他們所做的事情中獲得深度和意義。為消費者找到事情的意義和價值,因為人們總是會趨向於那些能理解自己的人、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