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的品牌策略

  現在,海爾正在創造著自己的環形產業鏈,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海爾品牌開啟智慧生活的一扇窗

  全球著名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釋出的《網際網路時代的未來家居生活》研究報告顯示,在網際網路時代,隨著消費者由基本生活需求滿足向高品質生活享受的躍進,以及移動互聯裝置所帶來的行為方式改變,一場撼動人類社會行為方式、生產生活方式的線上線下互動革命正在進行。報告提到,58%的被訪者期望家居產品能主動實現人機互動,理解使用者的需求,近80%的被訪者則表示願意跟廠商互動,反饋需求與建議,期待家電品牌更加開放化和全球化,使未來的家居生活更智慧、更簡單和更有趣。在這一需求的召喚下,家電產業迎來自己的智慧飛躍。

  作為行業的先行者,海爾率先推出以“U+智慧生活平臺”為核心的7大生態圈。海爾家電生態系統的釋出,改變了以往廠家單推一款或幾款智慧家電的“小打小鬧”,展現了系統化的智慧家居所帶給人類生活的巨大改善。

  據悉, 海爾U+ 智慧生活平臺自2014年3月釋出以來,通過與Homekit、百度、阿里、京東、360等一連串的合作,一直是行業內外的焦點。經過將近一年的籌備與改進,凝聚著眾籌智慧的海爾U+ 智慧生活APP終於“秀”出了自己的個性。

  海爾U+ 智慧生活APP是使用者定製智慧生活的集中***,使用者可以隨時對自己的智慧生活需求進行增減,隨地對自己的智慧家居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海爾U+ 還面對全生態圈開放,向各大合作廠商敞開大門,一起實現在智慧生活時代的共贏。從這一方面來講,它已經不僅是片面的智慧家居產品,而是全面整合了智慧生態圈上下游產業鏈,將硬體與軟體完美結合,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智慧家居服務的網際網路時代新產品。

  藉助U+ 智慧生活APP,使用者既可以一站式接入智慧家居,同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定製屬於自己的智慧生活。目前,海爾U+ 已經實現了安全、健康、美食、洗護等七大智慧生態圈的搭建,也已實現冰箱、空調等產品的定製化。

  海爾U+ 既是使用者智慧生活的***,也是使用者對接海爾互聯工廠的***。通過U+ 智慧生活的***,使用者個性化的需求可以直接對接互聯工廠,後端的互聯工廠在互動使用者需求的基礎上,使用者提交訂單後,智慧製造系統會自動排產,並將資訊傳遞給所有的供應商,在這個開放的平臺上,全世界一流的設計資源、模組供應商共同參與,從而最快滿足使用者個性化的需求。

  之開放的U+ 無限的精彩

  海爾U+將7大智慧生態圈帶給使用者,但這遠不是海爾創立U+品牌的最終目的。海爾集團輪值總裁樑海山曾言道:“海爾目前正處於網路化戰略發展階段”。而U+開放平臺的重要性正在於它承接了使用者、開發者與供應商,推動了海爾由製造商向生產創客的轉變,促進了海爾智慧生活的全面變現。

  樑海山指出,海爾集團的組織構架正在向平臺化過渡。依託海爾U+平臺,小微企業將成為生產創客,通過與使用者的互動,實現產品創新與服務;依託這一平臺,海爾將電商、物流、B2B平臺融為整體,釋放了海爾內部的資源力;依託這一平臺,海爾實現了新型互聯工廠由傳統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定製的轉變。

  如今,海爾U+平臺初步形成了洗護、用水、空氣、美食、健康、安全、娛樂7大生態圈,展現出海爾智慧生活平臺生態創新的成果,也由此宣告了海爾智慧生活戰略的全面落地。

  2015年3月11日,海爾以“智慧生活,顛覆體驗”為主題,召開了U+品牌釋出會,以海爾、卡薩帝兩大品牌為依託,一個個跨越空氣、水、洗護、美食、娛樂、安全、健康等多維度的“網器”驚豔亮相,帶給使用者多層次、全方位的智慧生活極致體驗。

  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王曄指出,由電力驅動的生活變成智慧生活,背後離不開海爾強大的開放創新平臺的支撐。王曄表示,目前海爾已搭建起一個不同於傳統制造企業以及新型硬體企業的開放創新平臺HOPE,而全球已有200萬家一流資源在HOPE開通公司主頁,超過10萬家資源在平臺註冊,每月可互動產生超過500個創意及創新專案,已累計成功孵化各類硬體創新專案超過220個。從王曄現場公佈的海爾研發資料來看,家電行業目前共13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中有11項頒給了海爾,在國內發明專利方面,海爾憑1512件超過行業二、三名之和。

  在釋出會上,也能夠切身感受到這種創新的魅力,比如,洗護生態圈釋出的最新網器新水晶洗衣機,獨創智慧人機互動系統,突破行業最大筒徑;用水生態圈中的尊越燃氣熱水器,其智控水系統讓科技擁有與人互聯的智慧;由天樽空調、空氣魔方等硬體和雲服務、APP等軟體等組成的“空氣套裝”是空氣生態圈釋出的最新網器,為使用者提供智慧化、系統化的健康空氣解決方案;而星廚冰箱獨創乾溼分儲技術,是美食生態圈新“鮮”力量。

  海爾領先行業推動智慧生活全面落地的舉動贏得了行業和世界的一致認可。歐洲權威認證機構TüV集團向海爾頒發了對使用者最佳生活體驗的TüV認證,而海爾也成為家電行業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獲TüV認證的企業。

  海爾轉型互聯工廠

  作為U+平臺的重要支撐,海爾互聯工廠的轉型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2014年,海爾以營收突破2000億元的世界白電第一品牌形象,一騎絕塵。經濟學家郎鹹平曾斷言,如果中國能夠產生蘋果一樣的企業,那它肯定來自於中國白電行業,而海爾則是最具實力的種子選手。

  製造業乃立國之基,長久以來,中國已“製造大國”的形象矚目世界,但是,我國遠不是製造強國。2015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突出強調“中國工業4.0計劃”,構建了未來十年我國工業製造的巨集偉圖景。作為中國工業的排頭兵,海爾的工業4.0戰略也在發生,而其核心實踐就是構造互聯工廠。

  據瞭解,目前海爾已建成瀋陽冰箱、鄭州空調和佛山洗衣機、青島熱水器四大互聯工廠,全球首臺定製空調已經在鄭州互聯工廠下線。

  海爾互聯工廠的前端是名為“眾創匯”的使用者互動定製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海爾與使用者能夠零距離對話,使用者可通過多種終端檢視產品“誕生”的整個過程,如定製內容、定製下單、訂單下線等10個關節性節點,產品生產過程都在使用者“掌握”中。使用者互動定製平臺的上線意味著使用者不再是產品的旁觀者,而是可以全流程參與其中,開啟了人人自造時代。

  “海達源”模組商資源平臺則是全球家電業第一家為供應商提供線上註冊、直接對接使用者需求的零距離平臺。該平臺具備開放、零距離、使用者評價、公開透明四個特徵,可以推動全球一流模組商資源自注冊、自搶單、自互動、自交易、自交付、自優化。與傳統“零元件採購—訂單銷售”模式相比,模組商的註冊、響應需求、方案選擇結果、評價結果等全過程都將在平臺上公開公示,考核模組商的主體不再是企業,而是使用者。

  資料顯示,目前該平臺已經完成自注冊模組商5200多家,平臺上互動的4000多個方案,為使用者提供了最佳體驗。模組商資源平臺將企業與模組商傳統的價格博弈關係轉變為共創共贏關係,雙方共同致力於提供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產品解決方案。

  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陳錄城表示,海爾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互聯工廠的實踐,致力於打造按需設計、按需製造、按需配送的體系。為實現從大規模製造向個性化定製的轉型,企業必須轉型為開放的平臺,以模組化為基礎的互聯工廠是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定製體驗的“主體”,而使用者互動定製平臺和模組商資源平臺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定製體驗的“兩翼”。

  從製造邏輯來看,海爾實踐互聯工廠戰略的必要條件是工廠的模組化、自動化、智慧化,有效提升效率;充分條件是使用者能夠無障礙參與產品設計、供應鏈管理、營銷等流程中。互聯工廠的最終指向是構建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模式,創造最佳使用者體驗。海爾互聯工廠的架構構建了一張動態抓取使用者需求、快速整合全球最優資源的強大網路,將碎片化、個性化的使用者需求與智慧化、透明化的製造體系高效對接起來,是對“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率先實踐。

  “在全球範圍內,海爾對工業4.0戰略的探索和實踐是非常超前的,” 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房殿軍教授指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製造邏輯的重塑,海爾互聯工廠將使用者、模組商和工廠等要素,用開放平臺的方式聚集到一起,這種製造邏輯給家電行業甚至其他行業的轉型升級帶來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