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思維邏輯小故事

  隨著社會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展現在社會發展中。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更多的展現在創新和創業發展的基礎上。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1:創新思維故事:一顆蘋果的智慧

  一位老和尚的身邊聚攏著一大幫虔誠的弟子。

  一天,老和尚囑咐弟子們每人到南山打一擔柴火。弟子們來到距離南山不遠的河邊時,一個個不由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過河去。

  空手而返,弟子們個個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顆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我看見河邊有棵蘋果樹,就順手摘來一顆蘋果。”這個小和尚後來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掉頭而返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是要順手摘取一顆“蘋果”。

  2:逆向思維——反其道而行之

  孫臏是戰國時著名兵家,至俄國求職,魏惠王心胸狹窄,忌其才華,故意刁難,對孫臏說:“聽說你挺有才能,如你能使我從座位上走下來,就任用你為將軍。”魏惠王心想:我就是不起來,你又奈我何!孫臏想:魏惠王賴在座位上,我不能強行把他拉下來,把皇帝拉下馬是死罪。怎麼辦呢?只有用逆向思維法,讓他自動走下來。於是,孫臏對魏惠王說:“我確實沒有辦法使大王從寶座上走下來,但是我卻有辦法使您坐到寶座上”。魏惠王心想,這還不是-回事,我就是不坐下,你又奈我何!便樂呵呵地從座位上走下來,孫臏馬上說:“我現在雖然沒有辦法使您坐回去,但我己經使您從座位上走下來了。”魏惠王方知上當,只好任用他為將軍。

  哲學研究表明,任命事物都包括著對立的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又相互依存於一個統一體中。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同時與其正反兩個方面打交道,只不過由於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養成一種習慣性思維方式,即只看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如果逆轉一下正常的思路,從反面想問題,便能得出一些創新性的設想。

  【案例】電晶體的革命

  電晶體的發明曾引起了一場世界電子革命。這其中的逆向思維起了很大的作用。50年代,世界各國都在研究製造電晶體的原料 鍺。其中的關鍵問題是要將錯提煉得很純。日本的專家江崎與助手在長期的探索中,不管怎樣小心操作,總免不了混入一些雜質。每次測量其引數,都會發現顯示不同的資料。有一次,他想:如果採用相反的操作法,有意地一點點新增進少許的雜質,結果會怎樣呢?經實驗,當將鍺的純度降到原來的一半時,一種極為優異的半導體就誕生了。

  逆向思維也是企業經營管理創新中重要的思維方式。逆向性思維具有以下特點:

  1***普遍性。逆向性思維在各種領域、各種活動中都有適用性,由於對立統一規律是普遍適用的,而對立統一的形式又是多種多樣

  的,有一種對立統一的形式,相應地就有一種逆向思維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維也有無限多種形式。如性質上對立兩極的轉換:軟與硬、高與低等;結構、位置上的互換、顛倒:上與下。左與右等;過程上的逆轉:氣態變液態或液態變氣態、電轉為磁或磁轉為電等。不論那種方式,只要從一個方面想到與之對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維。

  2***批判性。逆向是與正常比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規的、常識的、公認的或習慣的想法與做法。逆向思維則恰恰相反,是對傳統、慣例、常識的反叛,是對常規的挑戰。它能夠克服思維定勢,破除由經驗和習慣造成的僵化的認識模式。

  3***新穎性。循規蹈矩的思維和按傳統方式解決問題雖然簡單,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擺脫不掉習慣的束縛,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見慣的答案。其實,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屬性。由於受過去經驗的影響,人們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對另一面卻視而不見。逆向思維能克服這一障礙,往往是出人意料,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3:都市裡的懸崖

  日本最大帳篷商、太陽工業公司董事長能村先生想在東京建一座新的銷售大廈。善於動腦筋的他想,在寸土寸金的東京只建一座大廈,不僅一時難以收回成本,而且大廈的每日消耗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怎樣能做到既建了大廈,又可以藉此開拓新的市場呢?

  萬事就怕有心人,有了這樣想法的能村先生便特別關注生活裡的一些熱點問題。當時,攀巖熱正在日本興起,且大有蓬勃發展之勢,這令能村先生茅塞頓開:何不建一座都市懸崖,滿足那些都市年輕人的愛好?經過調查研究,能村先生邀請了幾位建築師反覆研討,決定把十層高的銷售大廈的外牆加一點花樣,建成一座懸崖絕壁,作為攀登懸崖的練習場。

  半年後,一座植有許多花木青草的懸崖,便昂然矗立在東京市區內,彷彿一個多彩而意趣盎然的世外桃源。練習場開業那天,幾千名喜愛攀巖的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興高采烈地聚集此處,紛紛藉此過一把攀巖癮。

  在東京市區內出現了從前在深山峻嶺才能看到的風景,這一下子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每日來此觀光的市民不計其數。而一些外地的攀巖愛好者聞訊後,也不辭辛苦到東京一顯身手。

  接著,能村先生又恰到好處地把握了這種轟動效應,在公司的隔壁開了一家專營登山用品的商店。很快,該店便因貨品齊全,佔據了登山用品市場的榜首地位。

  “越能利用有利用價值的東西就越能賺錢。”這是能村先生的經營之道,而他也正是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把大樓的外牆建成都市裡的懸崖,從而賺了大錢。

  釣魚釣出食品冷凍法

  處處留心自己身邊的機會,鍥而不捨地加以探究,便會開發出新的財富。

  1940年,美國皮革商巴察在出售了自己的食品冷凍法專利後得到了萬美元。這筆財富的獲得完全得益於他的釣魚愛好。

  巴察經常去紐芬蘭海岸,在結了冰的海上鑿洞釣魚。從海水中釣起的魚放在冰上立即被凍得硬梆梆的。當幾天後食用這些凍魚時,巴察發現只要魚身上的冰不溶化,魚味就不變。根據這一發現,巴察著手試驗將肉和蔬菜冰凍起來。他高興地發現 ,只要把肉和蔬菜凍得像那些魚一樣,就能保持新鮮。經過反覆試驗,他進一步發現:冰凍的速度和方法不同,會影響食品冰凍後的味道和保鮮程度。經過幾個月廢寢忘食的摸索,巴察為他發明的食物冰凍法申請了專利。由於這是一種具有極大潛力和應用範圍的新技術,所以找上門來的人很多。巴察待價而沽,最終,通用食品公司以萬美元的鉅款把這項專利拿到了手。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