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品牌和自主品牌

  隨著這些改變和隕落,中國企業的品牌經營也來到了十字路口,制定什麼樣的品牌戰略,走向什麼樣的道路,已經成為不少企業必須要思考的話題。我們是要收購品牌還是在自主品牌?

  今天,筆者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中國品牌目前面臨的抉擇,並對這些抉擇談談收購品牌,還是自主品牌看法。

  前些年,在中國做得比較大的一些企業出現“蛇吞大象”的品牌收購熱潮。聯想收購IBM的“ThinkPad”、吉利收購沃爾沃、南京汽車收購MG、中海油收購尼克森等等。

  也許,受這些企業的影響,在規模相對比較小的企業裡也有不少企業蠢蠢欲動,想收購國外品牌來發展自我。

  我們有個客戶是做服裝的,他曾經就向我透露,想收購“寶馬服飾”和“夢特嬌”,而且信誓旦旦地跟我講,這是我們快速發展的最好路線。

  然而,筆者在此提出一個不同的看法:中國企業真正的出路在於發展自主品牌,而非收購品牌。原因有三:

  1、日子過得好的品牌,沒有一個是願意被收購的。

  諾基亞被微軟收購,為什麼?日子不好過。

  摩托羅拉被谷歌收購,為什麼?日子不好過。

  沃爾沃被吉利收購,為什麼?日子不好過。

  只要日子好過的品牌,是不會主動被收購的。這就意味著,凡是尋求收購物件的企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一些麻煩,或者它的戰略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當我們收購這些問題品牌,就需要好好掂量一下了:在這樣的收購中,我們到底得到了什麼。聯想收購“ThinkPad”,得到了什麼?我想,得到的好處幾乎微乎其微,甚至得不償失。

  2、鹹魚翻身,成功率很低。

  小護士被歐萊雅收購,發展了嗎?沒有。

  樂百氏被達能收購,發展了嗎?沒有。

  蘇泊爾被SEB收購,發展了嗎?沒有。

  那麼,反過來,我們去收購人家,就會成功嗎?就會順利地發展壯大嗎?沒有那麼容易!

  理論上講,鹹魚是可以翻身的。然而,在實際的市場環境中,這種機率非常低,投入和產出很難成正比。

  中糧收購五穀道場,想通過“央企”的信譽和強大的資源支援來重振五穀道場往日的輝煌。然而,時至今日,五穀道場沒有輝煌過。

  我曾經建議過中糧集團,不要實用“五穀道場”這個名字,換個品牌重新進入市場。但是,他們沒有采納,結果如何?殘酷的市場告訴我們:鹹魚翻身,只是一個夢!

  3、國家形象難以扭轉,容易給別人做嫁衣。

  勞斯萊斯被寶馬收購了,但我們總是覺得它是英國的。

  吉野家被香港和興收購了,但我們總是覺得它是日本的。

  沃爾沃被吉利收購了,但我們總是覺得它是瑞典的。

  這些品牌對收購企業奉獻了一些微薄的利潤之外,對他們的品牌積累幾乎沒有任何幫助。

  就拿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案例來說,2013年沃爾沃賣了40萬輛,也許給吉利帶來了一點點利潤,但對“吉利”品牌帶來了多大的幫助?大家仍然會覺得“吉利”是個廉價的、俗氣的、低端轎車。

  前段時間,我朋友買了一輛沃爾沃越野車,我問他:你選擇沃爾沃是不是因為它已經是中國品牌?他說:嗨,我才不考慮這個因素呢,在我眼裡它就是歐洲的車,技術是獨立,員工是獨立的,人家的運營也是獨立的,我看好沃爾沃是因為它的安全配置和寬敞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