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管理專業市場就業前景

  旅遊管理專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有關業內專家認為,我國旅遊就業前景廣闊,旅遊就業存在十大增長點。為此由小編為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旅遊管理專業知識和能力

  1.掌握旅遊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有關旅遊管理問題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運用旅遊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國關於旅遊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旅遊管理專業主要課程

  管理學、旅遊心理學、旅遊學概論、旅遊服務人員禮儀、旅行社經營與管理、餐飲管理、酒店經營與管理、旅遊英語、英語口語與聽力、旅遊法規、形體訓練、導遊業務、公共關係學等。每學期安排有相應的專業實操,並組織學生到著名的旅行社、酒店進行專業見習及專業實習,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現代公關能力、旅行社的經營管理能力。

  旅遊管理專業培養目標

  旅遊管理專業培養從事旅遊業管理與服務的應用型人才,學生具有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及旅行社的管理與營銷、策劃等綜合能力。

  旅遊業就業概念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旅遊核心產業就業人數,目前我國旅遊統計中公佈的直接就業人數包括旅遊住宿、旅行社、景區、旅遊車船公司等其它旅遊企事業單位的就業人員構成。 二是旅遊特徵產業就業人數,包括直接為遊客服務、與旅遊密切相關的餐飲、娛樂、鐵路、航空、公路、水運、公共設施服務等13個部門中的旅遊就業人數。 三是旅遊經濟就業人數,這個概念最寬泛,是通過旅遊經濟活動所拉動的直接間接的就業人數。 根據這一劃分,綜合分析測算出2002年的旅遊核心產業就業人數為612萬、旅遊特徵產業就業人數為1685萬、旅遊經濟就業人數為5100多萬,佔整個第三產業就業的24%,佔中國全部就業的7%。充分顯示了旅遊在促進就業方面的優勢。

  旅遊管理專業就業現狀

  就酒店管理方向而言,目前我國有星級酒店9751家,並且正處於酒店改制轉型期,8000多家公有制的酒店要進入市場經濟,對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酒店管理者的待遇在管理層中算較高的。目前,我國酒店的本土管理者基本上都是以前中專、職業技校相關專業的學生在從事酒店業務、積累經驗後從基層升上去的, 普遍存在理論知識不夠的情況。因此,有一定經驗的本科畢業生是相當受歡迎的。但是,本科畢業生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要腳踏實地地從基層做起,等有了經驗後再圖發展,否則高不成低不就,人為地造成就業難。

  我國旅遊市場就業已形成六種模式

  新近釋出的《中國旅遊業就業目標體系與戰略措施研究》,分析了我國旅遊業的地域特徵,提出我國旅遊就業可以概括為六種不同的地域模式。

  一、以大型景區為龍頭,形成了豐富的就業體系和就業方式,包括住宿接待、餐飲、娛樂、旅遊購物、勞務服務等。

  二、在旅遊城市、交通樞紐和集散基地,以住宿接待為中心,形成了綜合性的旅遊服務體系,形成了酒店集中區等高密度就業區域。

  三、以滿足城市居民休閒度假為主,環城度假帶已成為旅遊就業的重要增長點,為城市居民休閒服務建立了相應的就業體系,包括旅遊度假區、主題公園、農家樂、產業旅遊等。

  四、沿著重要的旅遊交通幹線及航空港、火車站、汽車站等站口形成的旅遊就業重要的增長軸線。沿交通沿線帶動的就業體系主要有三種增長模式;沿線的旅遊交通服務,如餐飲、車輛維修、商品銷售等 帶動沿線旅遊景點資源的開發;帶動沿線城鎮的發展和就業體系的形成。

  五、旅遊小城鎮及鄉村旅遊就業體系。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古鎮旅遊、鄉村旅遊,這種旅遊模式所產生的就業體系,與一般的旅遊景區點相比,具有更高的參與性。

  六、依託產業旅遊帶動的就業模式。隨著旅遊業的不斷髮展,出現了許多新的旅遊熱點,如工業旅遊、農業旅遊、體育旅遊、節慶旅遊、教育旅遊等。產業旅遊就業模式的特點是,旅遊業依託其他產業,往往不是主業,從業者往往是兼職從事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