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市場有什麼作用

  編者按:創業板主要面向尚處於成長期的創業企業,重點支援自主創新企業;而統一監管下的場外市場則主要為非上市公眾公司、高新園區股份公司等提供報價轉讓服務。

  創業板市場不同於主機板、中小板和場外市場,雖然這四種均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服務物件不同,各層次市場在發行標準、制度設計、風險特徵、估值水平等方面都有所區別。簡單講,主機板主要面向經營相對穩定、盈利能力較強的大型成熟企業;中小板主要面向進入成熟期但規模較主機板小的中小板企業;創業板主要面向尚處於成長期的創業企業,重點支援自主創新企業;而統一監管下的場外市場則主要為非上市公眾公司、高新園區股份公司等提供報價轉讓服務。

  我國的創業板市場重點服務於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按照證監會透露的資訊,創業板主要吸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資訊、環保節能、現代服務等領域的企業和其他領域成長性特別突出的企業,及在技術、業務模式上創新性較強、行業排名靠前和市場佔有率較高的企業上市。這類企業具有不同於成熟企業的很多特徵:

  高成長性;較強的活力和適應性;自主創新能力強;人力資本的作用突出;對股權融資的依賴性較強;經營風險相對較高。

  雖然創業板吸納是具高成長性的創業企業,但這並不代表所有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都會獲得高成長或持續成長性。企業的發展受到內外部諸多因素的影響,如企業家的管理能力、技術性人力資源***知識和人才***、技術創新能力***創新投入能力和研發能力***、技術商品化的能力***生產能力和市場推廣能力***。

  有些創業企業,由於技術環境的變化或商業模式的變革,應對不及時,也可能出現突然的衰退,甚至是非常徹底的失敗,這點與傳統企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不同***只要市場供需不發生重大變化,傳統企業的利潤都會維持在一個相對可以預期的線性變化範圍內***。例如:數碼照相技術的出現對傳統照相技術和膠捲企業的顛覆,A股的樂凱膠片***600135***因主業傳統影像受數字技術發展的持續影響,

  市場容量大幅減少,業績漸萎靡,08 年業績同比下降近96%;手機的迅速普及對原有尋呼企業的致命打擊,A 股的*ST 波導***600130***在尋呼機鼎盛時期,1997 年公司淨資產收益率高達74.78%,但近二年平均回報率卻達-53.93%,鉅虧高達7.61 億元。而有些創業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則由於適應市場的新需求或改變原有市場結構,容易形成爆發式增長。比如: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百度***Baidu***,其搜尋服務模式由於適應網路發展新需求,每年淨利潤以100%以上的速度在成長;空中網、完美時空等企業成立2 年多就完成了上市。

  此外,證券市場尤其自身的運動規律,即便發展良好的企業,其股價也不會只漲不跌,證券市場本身的波動也可能會給投資者造成損失。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股票市場能夠保證購買股票會獲得高收益。

  延伸閱讀:

  專家普遍認為,支援創業企業發展、落實自主創新戰略,是創業板市場的歷史使命。同時,中國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也為創業板市場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認為,創業板市場培育和推動成長型中小企業成長,是支援國家自主創新核心戰略的重要平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創業板市場滿足了自主創新的融資需要。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建立起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直接融資機制,可以緩解高科技企業的融資瓶頸,可以引導風險投資的投向,可以調動銀行、擔保等金融機構對企業的貸款和擔保,從而形成適應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

  第二,創業板市場為自主創新提供了激勵機制。資本市場通過提供股權和期權計劃,可以激發科技人員更加努力地將科技創新收益變成實際收益,解決創新型企業有效激勵缺位的問題。

  第三,創業板市場為自主創新建立了優勝劣汰機制,提高社會整體的創新效率,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事前甄別。就是通過風險投資的甄別與資本市場的門檻,建立預先選擇機制,將真正具有市場前景的創業企業推向市場;二是事後甄別。就是通過證券交易所的持續上市標準,建立制度化的退出機制,將問題企業淘汰出市場。

  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是指主機板之外的專為暫時無法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機板市場的有效補給,在資本市場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