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創業板市場分析

  創業板市場與大型成熟上市公司的主機板市場不同,是一個前瞻性市場,注重於公司的發展前景與增長潛力。創業板市場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因此更加註重公司的資訊披露。下面給大家推薦。希望對大家有用

  管理層設立創業板的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成長性企業,為風險投資和創投企業建立正常的退出機制,為自主創新國家戰略提供融資平臺,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添磚加瓦。從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開板以來,部分的解決了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目前的創業板也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成長中難免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成長性不斷引發市場質疑。

  事實上,自創業板設立以來其成長性是否匹配高成長的現象一直為社會各界所質疑。一些公司業績不但不如中小板甚至不如主機板市場,但其估值卻高高在上,截至3月30日創業板平均市盈率依然達到57.36倍。過高的估值加上並不理想甚至大幅下滑的業績,直接導致了所謂“雙殺”現象的出現。截至3月30日,創業板指數的表現遠遠遜於其他各基準指數,以年內下跌11.54%的幅度高居跌幅榜榜首。近4個交易日該指數更出現連續的下滑,跌幅達到了6.64%,並且伴有量能的放大。自2月底之後,創業板指數的走勢顯著弱於主機板市場,這一點顯著表明了市場的投資偏好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轉移。

  即使不考慮新三板擴容的壓力,隨著創業板自身股票供給的不斷增多,其本身的稀缺性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事實上,只要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都可以申請發行上市,這樣的情況直接導致私募股權***PE***和風險投資資本***VC***市場出現超常規化的發展。由於發行市盈率整體高企,這使得所謂的創投資金參與的專案一旦上市,將獲得高額的回報。根據目前市場的公開報道,投資者可以發現目前市場是資金很多、專案很少。

  隨著原始股東的一夜暴富,部分公司的高管失去了經營的熱情。自去年開始的高管辭職潮就顯著表明了這一點,因為面對突然而至的鉅額財富,一些人會手足無措,失去進取的激情。而不少上市公司也開始出現了買地、買房、買車等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非必須大額資產的購置。大量的超募資金使用效率就可想而知,這也是部分創業板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

  對於創業板不斷推出的高送轉概念,投資者一定要辯證看待。但是長期以來,高送轉概念股一直是市場的寵兒。不同的是,今年的高送轉公司好像成為一種現象,這也使得投資者出現了審美疲勞。我們一直強調,高送轉更多的只是一個數字遊戲,不如高分紅來得實在一些。當然也有一部分公司的成長性得到了市場的認同,只不過在整體被高估的情況下,這部分公司的股價更容易受到高估。在創業板系統性泡沫破裂的過程中,質地優良的公司下跌的幅度或許會小一點,但依然會跟隨大勢出現一定幅度的調整。

  從中長期來看,創業板市場整體高估的情況或許將成為歷史,市場的估值重心將不斷下移。在這調整的過程中,一些優質個股不可避免地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錯殺,這就為長線的投資提供了較好的入場時機。對於連續3年公司淨利潤增長都在30%、淨資產市盈率都在10%以上的公司,可以作為重點標的進行關注。如果公司的發展勢頭能得到保證,那麼二級市場的股價也必然會有良好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