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資訊科技在企業管理中的意義

  伴隨資訊科技革命的浪潮,資訊科技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顯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戰略管理是關於如何制訂、實施、評價企業戰略以保證企業組織有效實現自身目標的藝術與科學,主要研究企業作為整體的功能與責任,所面臨的機會與威脅,重點討論企業經營中所涉及的跨越如營銷、技術、組織、財務等職能領域的綜合性決策問題。

  隨著市場由買方市場轉變為賣方市場,技術的不斷進步,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管理經歷了生產管理、經營管理、戰略管理三個階段。戰略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高階形式,之所以高階,不僅因為它的實質內容完全超越了生產管理時代,也超越了將企業的營銷、生產、財務、研究與開發、人力資源各個職能並列、分而治之的經營管理時代,重要的是它將企業置於複雜的企業內外部環境當中,將企業的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的營銷、生產、財務、研究與開發、人力資源各職能整合為一,從系統的角度來管理企業,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競爭戰略,並將競爭戰略置於戰略管理的核心地位。

  戰略管理理論界有不同的側重點,因而形成了多種學派:有結構學派,強調對產業結構***產業中競爭環境***的分析;有能力學派,強調的是企業內部核心能力的培育;有資源學派,強調了企業內外部資源的重要性;有聯盟學派,強調的是企業間的戰略聯盟。然而各學派的本質都是圍繞如何制訂及實施企業競爭戰略,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從而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問題而展開的。

  戰略管理有兩項任務是必須做的,其一是對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內部條件***進行SWOT 分析,即分析企業內部所具有的優勢***Strength***和弱點***Weakness***,及企業在外部環境中所面臨的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s***;其二是競爭優勢的建立,通過制訂與實施競爭戰略,或使企業率先進入優勢產業,或是通過培育內部核心能力來獲得核心競爭力,抑或利用內外部各種資源及戰略聯盟來建立競爭優勢。

  資訊科技是應用資訊科學的原理和方法來研究資訊產生、傳遞、處理的技術,具體包括有關資訊的產生、收集、交換、儲存、傳輸、顯示、識別、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術。其中最主要的是感測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它們相當於人的感覺器官、神經系統、思維器官和效益品官。企業藉助於資訊科技可以更有效地來完成以上兩項任務,從而使得戰略管理更加卓有成效。

  資訊科技在戰略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1、有利於企業及時獲取外部資訊資源,實現戰略調整與轉移。

  資訊科技有助於企業快速方便地獲取外部環境資訊,及時分析企業所面臨的機會與威脅,實現戰略調整與轉移。戰略管理結構觀認為產業結構決定了產業內的競爭狀態,並決定了企業的行為及其戰略,有五種競爭作用力決定了一個產業的結構並決定了該產業的平均利潤率,同時也影響了單個公司的盈利性。因此,戰略管理的基本點是對產業結構的分析。企業競爭戰略的本質在於選擇正確的產業和比對手更深刻地認識五種競爭力量的作用。

  要制定一個好的競爭戰略,首先必須對企業外部環境和企業利益相關者的有關資訊作出及時的收集分析,從而發現企業所面臨的機會與威脅。

  國家資訊基礎設施***“資訊高速公路”***,尤其是政府上網工程,使得資訊社會化,實現全社會資訊共享成為可能。一個國家的政府掌握著社會資訊資源的80%的有價值的資訊,是資訊資源的最大擁有者。政府上網將能極大地向企業提供政策、法律、經濟、環境、稅收、商務資訊。企業既可以獲得巨集觀環境方面的資訊,也能獲得本行業及有關利益相關者如政府、使用者、供應商、金融機構、社群等各方面的資訊。運用“資訊高速公路”能使企業對其所處的產業環境、行業吸引力、盈利水平作出快速、準確的分析,從而及時地調整經營戰略,有力地採取緊縮戰略、穩定戰略或發展戰略,乃至採取多元化戰略,及時地投身於優勢產業中去。

  2、有助於企業發現內部優勢與弱點,培育企業核心能力。

  戰略管理的能力觀強調組織內的技能和集體學習以及對它們的管理技能,認為競爭優勢的根源在於組織內部。在發現企業內部優勢與弱點及培育企業核心能力方面,資訊科技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首先,以瀏覽器***伺服器***模式為基礎建立的企業內部資訊系統Intranet,使得企業內的資訊暢通無阻。企業的高層管理、職能管理以及事業部各層管理人員以及全體員工都可以利用Intranet隨時瞭解到公司內的政策、規章、經營業績、執行記錄等,從而發現自己在公司中的差距。公司管理層可以方便地利用Intranet來不斷地強化企業精神、價值觀、以及及時調整出現的偏差。Intranet使集體學習成為真正的現實。Intranet使得公司管理模式扁平化、網路化,使得每一個員工都能對企業的管理與執行陳述自己的意見,有利於企業管理的民主化。

  其次,資訊科技使企業實現自動化,提高效率,降低執行成本。 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M***計算機輔助製造***、CAE ***計算機輔助工程***、CAPP***計算機輔助過程規劃***、CIMS***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MRPI***物料需求計劃***、MRPII***製造資源計劃***、ERP***企業資源計劃***、JIT***準時制生產***、LP***精益生產***、CE***並行工程***、AM***敏捷製造***、GT***成組技術***、FMS ***柔性製造系統***、 REV***管理資訊系統***、DSS***決策支援系統***等等一系列設計、製造及管理模式,都是藉助於資訊科技***計算機技術、資料技術、感測技術、控制技術等***來實現企業自動化,使得企業在產品設計、製造、物料供應、庫存、質檢、營銷、成本控制等方面實現整合與一體化,使得企業能夠快速適應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產品品種、實現零缺陷、零庫存,從而大大地提高企業的執行效率,儘可能減低浪費,降低成本。可見,資訊科技已經成了企業實現其特色經營戰略及成本領先戰略所不可缺少的競爭武器。

  第三,資訊科技方便了人力資源管理,對於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員工技能有重要的作用,可通過網路與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對員工進行網上、電化培訓,發展技能。

  運用資訊科技建立競爭優勢的成功例子很多,如英國航空公司自1991年以來每年花費相當於兩家Jumbo噴射機的費用——1.5億英鎊——在資訊科技上。雖然英國航空公司的主要活動是乘客在世界範圍內飛行,但是要由此獲得利潤並能保持優良的服務卻取決於對資訊的管理。為幫助出售機票,英國航空公司***BA***使用的計算機是除國防工業外最大的計算機之一,這個計算機系統可以在兩秒鐘內從BA網路的任何一個地方“抓取”資料,整個航空線能將可提供座位數與乘客使用的支付機票的貨幣聯絡起來,從而控制支付弱通貨的乘客數。事實上,是每個座位的利潤最大化成為管理層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其中包括對超額預訂的複雜的管理,以保證大多數乘客滿意或者保證那些不滿意的乘客能得到慵慨的補償。公司的董事長將資訊科技視作企業經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將其作為競爭性和盈利性經營的主要戰略工具。

  3、資訊科技為實現企業間的戰略聯盟提供了便利條件。

  為避免兩敗俱傷及造成資源的浪費,戰略聯盟日益受到各界關注。戰略聯盟是指兩個以上有著對等經營實力的企業***或特定事業和職能部門***,為達到共同擁有市場,共同使用資源等戰略目標,通過各種協議、契約而結成的優勢互補,風險共擔,要求水平式雙向或多向流動的鬆散型網路。

  Extranet使用與Intranet同樣的Internet技術和Web 技術標準構成企業的外部網,其實質是將企業內部網Intranet延伸擴充套件到企業的合夥人、供應商和主要客戶。Extranet使得企業間的聯絡不需要建立專用網路就能實現,從而大大地降低了網路建設費、維修費和使用費,並更加易於操作和管理。Extranet極大地便利了企業間的資訊交流和共享。任何授權的使用者都可以通過瀏覽器對Extranet進行訪問、通訊和資訊更新等操作。Extranet僅對那些有共同協議的聯絡緊密和能相互信任的企業開放。那些有時效性的資訊和那些彼此利益相關的資訊能通過電子的方式在戰略聯盟企業間平滑地流動,從而實現有效利用資源,實現雙方共贏的緊密合作。例如,美國最大的零售企業王碼***Wal—Mart***就是通過企業外部網路Extranet連線了它的主要供應商的。如今,Wal— Mart的商品97 % 以上直接由供應商送到商場貨架而毋須入庫。總之,Extranet能降低戰略聯盟費用,便利企業間戰略聯盟的建立和執行。

  資訊科技在企業管理中的拓展

  1、資訊科技在企業實行國際化經營戰略方面的拓展。

  隨著網路資訊科技的發展和國際網際網路Internet的普及,企業正在走向電子商務和網上貿易時代。Internet打破了洲際、國際、地域界限,使地球真正成了“地球村”。據統計, 1997 年全球網上交易營業額20~30億美元,1998年達到500億美元,到2000年達到3000億美元。已在國際貿易中得到普遍應用的EDI電子資料交換系統,通過連線交易雙方的計算機、電子資料交換網路、翻譯器,可以實現從詢價、報價、交貨、提貨等全過程的“無紙”交易,EDI網路聯結交易雙方以外,還可直接聯絡與進出口有關的其他部門,如保險公司、運輸公司、海關、銀行等,全面實現貿易進出口的計算機控制,既可提高貨物和資金週轉速度,也可以簡化貨物在報關、保險等方面的管理手續,同時減少行政費用,增加利潤。

  企業是否採用EDI 將成為影響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壁壘的一個重要因素。如1992年,美國和歐共體宣佈全面採用EDI 方式處理海關業務費用,對不採用該方式的客戶,不但延遲其通過手續而且提高其收費。可見,EDI不僅是企業應用資訊網路技術的發展趨勢,也將成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一座壁壘。

  藉助於Internet,企業可以直接與世界範圍內的新市場、新顧客以及在不同國家工作的員工進行交流,在全球範圍內更快捷地優化資源配置,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和建立合作關係,在全球生產和銷售產品,從而提高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和全球競爭力。

  由此可見,資訊科技有助於企業實行國際化經營戰略,是企業實現其跨國經營戰略及全球經營戰略重要手段之一。

  2、資訊科技在提高企業戰略構想方面的拓展。

  資訊科技對提高企業戰略構想發揮著重要作用,使戰略構想在企業戰略管理中更具核心價值。戰略構想是企業或個人對如何使其所具有的某些核心能力變為實際行動,從而實現創業或贏利目標的戰略性思考。與戰略管理具體過程不同的是,戰略構想更加強調概念性與思想性,但屬於戰略管理的一部分。在傳統的戰略管理中,戰略構想是通過戰略管理具體過程的展開來實現的,由於戰略具體實現條件都要由企業自身來解決,因而很多好的戰略構想都限於具體實現條件的制約而難以實現。

  資訊科技創造了新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虛擬企業,使得企業自身戰略實現條件的重要性相對降低,而戰略構想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虛擬企業是指因強化外部資源利用和特許經營而幾乎沒有了自己的生產場所和銷售渠道的企業。虛擬企業只有在市場環境具備完好的資訊化基礎環境和企業具備良好的資訊化基礎條件,也就是,只有在利用資訊科技的條件下才能產生和發展。虛擬企業使得一些具有核心能力或資源的人或組織不必具有傳統的企業實體,憑藉先進的資訊通訊聯絡手段,調集別人的力量,以其獨有的核心能力或資源就能實現其戰略構想。如美國著名的耐克公司,自己只生產其中最關鍵的耐克鞋的氣墊系統,而其餘幾乎全部業務都是由外部公司製造提供。憑其獨特的設計能力,耐克公司將主要精力集中於新產品的研發和市場營銷上,在全球範圍製造和銷售耐克牌運動鞋,其產值以20%的年遞增率增長。在過去的7—8年間,耐克為股東賺取了31%的利潤。許多快速成長的計算機公司、軟體公司及其它高技術公司都是利用了虛擬企業的模式來實現其戰略構想的。

  戰略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高階形式,但其有效性還需要在實踐中體現出來。資訊科技為實現戰略管理提供了便利,可以這麼說,不借助於資訊科技,現代企業要通過戰略管理建立競爭優勢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國企業要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管理創新,必須運用資訊科技。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步伐的加快,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已成為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運用資訊科技提高我國企業戰略管理水平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