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點領導力付出讀後感

  付出的原因是我們心中隱藏的很深的自私,付出的心態是喜悅的,付出的表現方式是無我。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謝謝閱覽。

  一

  付出的原因是我們心中隱藏的很深的自私,付出的心態是喜悅的,付出的表現方式是無我。

  可以這麼說,付出是九點領導力裡,我最喜歡的一點,也不知道為什麼,總感覺這個詞很溫暖,很讓人敬重。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樂於付出的人是快樂的,一定是這樣的。《菜根譚》說,真正的施恩者,心中既沒有自己施恩於人的念頭,也沒有別人受恩與我的想法。是的,當我們真正去付出時,是懷著一種很原生態的,不摻有任何雜念的,純粹的心態去為。不是投資,更不是希望向別人索取一些物質的或精神上的回報,付出的那種喜悅感卻極大的昇華了我們的精神世界。這就是我理解的付出的真諦。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在我們青年志願者協會裡面,能加入的,肯定都是一些願意為這個社會,為他人,真心付出奉獻的人,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有其他不正當想法的人,比如說,為了榮譽,為了名聲而去做一些事情等等,這就不是真正的付出,而是一種附加了條件的,變了味的付出 。怎麼說呢,在現在這個社會,那種真正去無私奉獻,而絲毫不考慮自己的人,應該是很少, 人都是自私的,這也是人存在之目的,但聖人的自私和我們常人的自私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常人多追求物質上的回報,而聖人追求的卻是精神上的愉悅。我們達不到那種高度,那種境界。我們雖都不是聖人,做什麼事情,都多少會有一些私心在裡面,但我們能做的,是通過提升,不斷努力,使自己能無限趨近於聖人的那種境界,讓自己更接近無私的標準,近一點,再近一點,就會發現,自己也可以體會到這種崇高的喜悅感,自身的價值感,存在感也隨之加強。

  二

  我之所以付出,是因為我相信我還有付出的能力,是我願意付出,是因為我自己的感受。付出是因為“我”,而不是對你付出的“你”。我關注的是我的付出,而不是你的反應或者收穫。我的付出是因為我,並不渴望你能因為我的付出而怎麼樣,我在乎的是我付出過程中的感受。你是否會因為我的付出而心存感激?你是否會因為我的付出而進步很大?你是否因為我的付出而自大自負?這些根本不是我關心的事情,你也不必因為我的付出而很驕傲,因為我的付出是為了我的感受,而不是你的。所以,付出是自私的。

  付出是自私的,這才是付出的最高境界。很多人因為自己付出很多而標榜自己,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明白付出的自私。能夠做到自私地付出,我們也能夠少很多的煩惱。我們付出,是因為我們自己內心的喜樂,所以我們根本不會在乎我們為之付出的人的反應。我們不會因為得不到回報或讚賞而黯然神傷。自私地付出,快樂自己!

  自私地付出,能夠讓付出的人少很多煩惱,做到無我和喜悅,才能夠快樂地付出。我想要達到這種境界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起碼我們可以做到平和地付出。或許很多付出是自私的,但是隻有一部分是喜悅的。付出是自私的,但是付出也不是亂付出,不必付出的時候就不要付出,付出是喜悅的,如果不是又何必折磨自己。千萬別把付出當犧牲!

  三

  真正的付出是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而有些人經常打著付出的旗號去索取。付出和所取的不同在於,焦點是在自己,還是在別人。如果幫助別人焦點在自己的得失,目的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回報,那就是索取;如果幫助別人時,焦點在別人身上,只要別人好就心滿意足,那就是付出。付出是一種開放的心態,索取則是一種封閉的心態,付出和索取是兩種心態意義上的說法,而並不一定牽涉到行動。付出和索取之間有一箇中間地帶,就是投資。在公司裡,老闆投入金錢和資源,員工投入智慧和精力,這是一種投資關係,並不是付出和索取的關係,要正確區分。人們經常抱怨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實際上就是在衡量投資回報率。付出是真心為別人著想,索取則是隻為自己考慮。

  付出源於深藏的自私。自私這個詞聽起來可能會讓你有些不舒服。付出是無私,但是所有的付出最終都會歸結為自私。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自私又有“小我”和“大我”之分,我們這裡的自私指的是後一種涵義,即“大私”。普通人自私於有形,他們的自私是著眼於物質享受,主要是考慮自己能得到什麼,而不顧整體利益;而聖人的自私則是放眼天下,自私於精神追求,在無私中成全自己的自私的願望,追求的是道和義的境界,讓人敬佩。所有的無私都隱藏著自私,在無私的付出中會自然地實現自己的自私,這是自然規律。人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可以採用兩種方法:一是依靠自私的方式,不擇手段,唯我為先;一是憑藉無私的方法,通過無私的付出,成全別人,利人利己。儘管兩種方式最終都能“成其私”,達到的境界不一樣,給人的印象也大不相同。所以,付出是源於深層次的自私,因為付出總是建立在某種自私的基礎上,並且是為了實現自私。

  付出的出發點是喜悅。付出的焦點在對方,並不求什麼回報,但是付出源於自私,總是要實現自己的某種目的,而這種目的就是喜悅。就是說通過付出,我們可以收穫內心的喜悅。付出的形式各不相同,付出的物件也不同,但是付出相通的一點就是付出的那一刻,你是開心的,你會感到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溫暖。因為主動和自願,付出的人是充滿喜悅的,因為焦點放在別人身上,看到別人能夠變得更好,就會很滿足。由付出帶來的這種喜悅的經歷和體驗可能會要用一生去慢慢體會。簡單來說,付出就是快樂著別人的快樂,最終快樂著自己的快樂。

  付出的表現形式是“無我”。付出是不計較得失,不求回報的,如果“有我 ”,就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不能把付出當做索取的條件,要付出,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在他人身上,收穫的就是身心的愉悅。“無我”不是說不重視我的價值,否定“我”的存在,而恰恰相反,它有兩個前提:一是我是重要的,所以我有能力付出;二是我是足夠的,不需要索取。這就構成了“無我”的表現:你是重要的。付出的程度決定於“無我”的寬度。“大我”越大,付出覆蓋的面積就有多大,“小我”丟棄的速度越快,付出的效率就會越高。付出是利人利己最好的方式,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例:媽媽對孩子的付出是無私的,她全身心地愛著自己的孩子,不求回報,只希望孩子能夠更好。她的付出同樣是源於自私,因為媽媽只會對自己的孩子好,同時在付出的過程中,看著孩子越來越好,她會很高興。而她忘我的付出,不叫苦不喊累,心甘情願付出,喜悅地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