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地攤小本創業案例

  擺地攤或許是一種門檻極低的創業方向,但並不意味著無利可圖,認真服務,地攤也能成為創業突破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

  新浪程式設計師轉行擺地攤,月入數萬

  新浪PHP程式設計師轉行賣水果,征途遊戲程式設計師轉行賣燒餅,北京五道口西少爺肉夾饃……越來越多職場人士轉行,去賣水果、燒烤攤、夜宵攤,據說都是月入幾萬,走上人生巔峰。

  而這行的真實狀況究竟如何?

  講述人:colin2004

  家裡親戚做早餐攤和夜市,我對於這行有一些瞭解。

  表哥和表嫂屬於進城務工人員,一開始在大學食堂工作,後來機緣巧合進入“黑暗料理”界。由於我們關係很好,所以我比較瞭解他們的業務模式。

  業務範圍:

  1.早上賣油條,包子和粥,順便帶著茶葉蛋。

  2.晚上賣炒飯。

  經營地點與客戶:

  大學周邊,主要客戶群就是大學生們,

  夜裡就是賣給網咖的包夜屌絲們。

  人員配備:

  表哥***主廚***,表嫂***收錢,送外賣***,姨媽***打雜***

  營收情況:

  大致在25W左右一年。

  由於屬於“流動大軍”,一直被城管“追緝”,後來時間長了,和地頭方面混的比較熟以後,每年“上貢”2W,獲得了固定攤位。***有些攤位會和一些店鋪簽訂協議,每月交一些管理費,租用店面前的空位。***

  都是家人,所以沒有工資。

  真實情況

  異常辛苦

  一開始,家裡做早市和晚市。早上四點多必須起床,因為需要蒸包子,做早市的準備。因為要炸油條,夜裡必須起床發麵,連續睡眠時間基本不超過4個小時。早上6點出攤,早上10點半收攤,回家以後可以睡到下午,然後還要去菜場進貨,為晚上的炒飯做準備***燒飯,剁菜,洗菜***。後來實在扛不住了,就放棄了早市,改做中午和晚上兩頓,但也是辛苦非常。

  真的賺錢?

  一直都有很多傳言說,這些生意非常賺錢,幾年買房,幾年買車。我想說的是,這個行業相對於這些城市打工者收入來說,的確是賺錢的,但是賺的真是血汗錢!而且簡單的把賬單細分下來看,其實收入和付出也不一定能夠成正比。

  家裡這個小攤子,表哥和表嫂加上姨娘,一共三個人,劃下來,每個人一年的收入在8W左右,這個收入水平,在社會上來說,只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更加重要的是,這個收入很不穩定,基本年年都要看政策,說不定哪天城管大軍就直接把傢伙就端了。***還有一段時間傳言,提供主要客源的那個大學,居然要把這個校區賣了,搬到郊區去了。***這樣的生意,是很難看到前途的,最好的結局就是存一筆錢,然後盤一家店,做正經生意去,但是知易行難。所以基本就是做一天看一天的節奏。

  隱形付出

  姨媽已經做過兩次手術了,都是由於勞累過度,膽囊出了問題。由於屬於進城務工人員,前幾年都沒有醫保,身體出了問題都是自己負責。個人也沒啥 意識去買保險。

  作為一個淳樸的農村女性,她一心想幫兒子打理事業,即使手術後醫生囑咐不要過度勞累,她也還是繼續每天起早貪黑的給兒子媳婦打下手,就為了省一點人工費,也不想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白吃白住。

  嫂子也由於勞累過度,做了手術。表哥的衰老程度,也是基本可以用肉眼看得出來的。

  也會有一些突發性的事件,比如和另外的炒飯攤子為了搶生意發生身體衝突。別的攤子僱傭社會閒散人士***多為老鄉***,打砸我們的攤子,表哥頭上縫了5針。

  所以我真心覺得,世上什麼都是有價值的,任何生意,總的來說都是等價交換的。不要只看到隔壁的農民小夥,做了生意,買房買車,其實背後他們交換了很多外人看不到的。

  早市,夜市這樣的生意,對於本來收入就不是很高的進城務工人員來說,算是一個很好的工作。但是,對於受過良好教育,現擁有一份穩定收入的廣大在職員工來說,也許並不是那麼容易玩得轉的。

  暴利神話,從何而來

  江湖上,擺地攤的暴富神話不絕於耳,難道只是路人豔羨後的盲目猜測?還是這些“富”了的小老闆們的自我宣傳。別人我不太知道,但是我從我表哥一家的案例,倒是可以窺知一二。

  話說,表哥賺錢之後***相對於以前在大學食堂每月1500的工資***,就給家裡買了房子***是我另外一位姨娘轉手給他的,半賣半送。***整個人都精神了,有自信了。以前一大家子裡,就數他們這房收入比較差,但是自大做了生意以後,他們開始主動的“顯示”自己的財富***我想這可能是出於其多年的壓抑之後,他的一種反擊***。這種心理非常微妙,但也無置可否,我們都很理解他,人之常情麼。

  表哥表嫂姨娘回老家的時候,特地給姨娘打了金耳環,帶了金手鐲。回到老家以後,姨娘常常有意無意的說起他的兒子在城裡做生意,賺了錢,每年能夠落十幾二十萬。***這個時候,所有的收入都算在了表哥的頭上,嫂子和姨娘其實都沒有工資,每天就是吃點攤子上的東西過日子。***

  寫到這裡,相信大家都能夠腦補到,當同鄉們聽到這個數字以後的心理躁動和渴望。於是今年,聽家裡人說,老家的幾個遠方親戚也都準備來這裡做地攤,希望表哥幫襯一二。

  做地攤的人,大多來自農村,文化水平較低,在進入這個行業,得到一筆財富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種微妙的心理,希望得到周圍別人的認可,這和大多數人在成功之後希望跟別人分享的心情一樣。他們不會計算什麼叫做隱形付出,什麼叫做 “悶聲發大財”,很多時候他們反而會帶著跟多的“小夥伴們”,進入這個行業。這種現象,產生那樣暴富的傳言,也不足為奇了。

  小本創業專案:擺地攤

  一、要放下面子

  放下面子是第一重要因數,沒什麼可怕的,創業必須得能知道創業的艱苦,必須要有勇氣戰勝自己能邁出第一步,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假如連擺地攤都害怕,就不要談什麼遠大的志向了,什麼要成功***房子、車子、娘子***都是夢幻。

  要有一步一個腳印的精神,就算將來要做大的生意,我想你有地攤的經歷那將是你堅強的心理因素的根源。如果誰看不起擺地攤的,將來他肯定也無法在商業上有所作為。

  二、選擇好的切入點

  找一個好的有市場的產品,不要做得太雜,不要像賣百貨的一樣,你只要賣好一樣就可以了。記住你是擺地攤!不是批發商。初學者,可以選擇市場有少部分人賣,但是你覺得有市場潛力的東西,但又不要跟風,市場上已經有了很多的產品不要賣,因為已經飽和了,你不可能獲得太多的回頭客。我個人是兼職擺地攤的,所以我不會選擇容易積壓腐爛變質的貨物***食品水果***;晚上要睡覺,白天要工作,所以我不會選擇夜宵食品***夜宵食品必須深夜才能有銷路***。

  三、選擇好的時間段

  節假日是個好機會,為了錢你必須捨得放棄這些。人氣是地攤的生命線,你的貨出手越快越能賺錢,而不是價格越高越賺錢。為什麼這樣說,這一點後面再說。晚飯後到深夜是銷售的好時機,16:30——17:30左右是下班時間人氣很旺,可以銷售欣賞類的物品,因為人們工作累了,出來看見了好看的好玩的就自然會停腳看看產生購買的慾望。

  當然食品也可以產生銷售的機會,主食夜宵食品差一點,因為這接近的是晚飯時間,17:30——20:30左右碗飯時間過後人們散佈逛街活動開始,各類生活用品,玩樂休閒用品銷售的時機就來到了。21:00左右開始主要消費的是食品類,其他物品銷售力會降低,因為人們都為了趕快回家無心欣賞和探討小攤上的商品價格。

  四、選擇廉價實用質量較好的用品

  畢竟是小攤生意,不要指望,你的盈利會達到200%以上,一般都在100以下,地攤生意講究的就是薄利多銷,你的商品不要和商場的比,但是你的商品質量不要低於商場,你可以不是品牌沒有關係。路人能選購你的商品就因為便宜實惠好看,但是路人可不喜歡買來的是劣質產品。

  五、地攤銷售講究的就是討價還價的藝術

  要有樂在其中的感覺,不要太勢力,不要太過分,看你用什麼方式吸引路過你的地攤的人和你討價還價。其實路人也很喜歡和你討價還價的,當他願意和你討價還價的時候你的商品基本上可以成交了。那麼怎麼賺錢呢?看路過的人的身份,有的看上去很樸素,你可以把價格喊低一點,如果你看見的路人看上去很果斷***有派頭***,你可以喊高一點價格,這不是瞧不起人是一種賺錢的藝術。當然還要根據你賣出去的商品是針對什麼人群的。如果是男的來買女士的東西,你可以喊高一點價格,老太太來買東西你一定要喊低一點價格。年輕的人你可以喊高一點價格並且多讚美幾句效果一定不錯。

  六、注意小偷

  有的路人可能就是小偷,他看見了很多人在買你的東西,他也假裝來買,趁你一個不注意,他就順手牽了你的羊了,你的收入都給了他了。你可以假裝說我要走了,那邊來了警察或者城管,或者家裝招呼旁邊的熟人。把他嚇走!

  【擺地攤小本創業發家致富】小地攤成就大夢想

  王志國2003年大學畢業開始創業,至今個人資產已近百萬,產品年銷售額達幾十萬元。在宣化義聖宮花卉市場,他有五個攤位,花卉、工藝品、根雕等萬餘件商品琳琅滿目。他的攤上有一張電腦桌,桌上放著一本《中國吉祥圖案實用大全》,旁邊還有一本《茶葉知識簡介》,在他的家裡,此類書籍還有一千多本。

  王志國做花卉生意是從街頭賣花開始的。雖然他在大學讀的是園藝專業,但事情做起來才知道,看似簡單的花卉繁殖,操作起來很複雜。有一次,王志國在培育新幾內亞鳳仙花時,成活率一度很低,溫度、溼度也難以掌握。後來他通過檢視書籍、向人請教,把沒有死的扦插枝放到水裡,每天認真觀察並詳細記錄。經過一段時間,鳳仙苗生出了白根,幾個月的精心呵護後,500多盆鳳仙花卉一面世,就被一搶而光。

  “書中自有黃金屋”。在經營花卉的過程中,王志國還把自己所學的裝潢設計專業知識融入到其中,嘗試創作魚花共生的園林式盆景,做好後再給盆景配上“小橋流水人家”之類好聽的名字,使一盆盆盆景的意境愈加深刻,文化內涵愈加突顯,此舉也開創了當地盆景創新的先河。

  從2004年開始,王志國開始鑽研工藝品的專業知識。每次他去北京進貨,回來時都要買上幾本中國觀賞石協會的《寶藏》雜誌認真翻閱。

  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玉器、奇石、根雕這類工藝品數不勝數,真假難辨。但是,王志國從來沒有進過假貨,他的“假一賠十”承諾至今還是零投訴。難道他的“火眼金睛”是通過看書學來的嗎?據王志國說,自己有一次進貨時,結識了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專家,這位老人與他十分投緣,經常來宣化指點晚輩小友,教授他一些古玩、工藝品方面的知識,而王志國也常常是不懂就問,現在兩人已經成了忘年交。

  目前王志國經營的工藝品有上百種、商品有上萬件,每件的名稱、產地、價格都是他親自標註的。現在,他又在跟隨全國聞名的劉國和老師學起了篆刻,已嘗試著給人刻了幾方印。今年,王志國對網際網路產生了很大興趣,5月31日開起了自己的網店,試圖通過網路拓展自己的生意。

  開啟他的網店,琥珀、蜜蠟、小葉紫檀圖片羅列有序,古香古色,很有點北京琉璃廠的味道。由於沒有辦網站的知識和經驗,剛開始做網店時,一遇到弄不懂的東西,王志國就上論壇學習。雖然目前賣家的信用級別只有一顆桃心,寶貝數量也只有區區42件,但處於起步階段的“古雅軒——2009”已經陸續成交了幾筆生意。現在,有網民瀏覽網店時,王志國還會不時地與他們線上交流一下,儼然已成了網民,他的網店也在一天天紅起來。

  創業離不開學習

  回頭再看王志國的創業歷程,他先搞花卉、然後擴大經營賣工藝品,最後開網店拓展經營,短短五六年時間,個人資產近百萬元,產品年銷售額幾十萬元。

  王志國創業成功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學習。眾所周知,創業並不代表著成功,創業只是向著成功邁出了那麼一小步,未來究竟如何還很難說。尤其在當今的社會,資訊發達,人才濟濟,競爭甚為激烈,如果你創業之後,固步自封,因循守舊,不學習了,那麼,你創業很有可能遭遇失敗。

  因此,創業者只有在創業中不斷學習,學習新的知識,熟悉新的業務,瞭解新的領域,才能不斷開闊眼界、拓展思維、開拓創新,才能在創業後守住業,才能經歷再創業、再守業。創業離不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