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融資的風險

  任何創業企業,都希望能夠實現創業融資,那麼創業融資有什麼風險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創業融資與風險。

  融資規模不當引發的融資風險

  制定融資戰略時,應緊密結合創業企業的情況確定融資規模,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否則都會給創業企業的發展帶來不確定性,甚至會使企業瀕臨破產的邊緣。

  ***一***融資規模太小的負面影響

  與成熟公司相比,創業企業的財務狀況具有其獨特性。成熟企業無論大小,都已經有了穩固的顧客基礎和收人流,與它們相比,創業企業要經過的是財務地獄之門。

  在創業企業成立的早期,它們是資本的吞噬者,但通常不採取大量債務融資的方法。更糟糕的是,它們成長得越快,它們對現金的胃口越大。所以創業企業,特別是處在初創期的創業企業更需要有充足的資金,以保證企業順利渡過成長的關鍵期。

  但是在籌集到所需資金的同時,創業者通常會被股權投資者要求放棄對創業企業的控制權,投資者能夠按照投資的數額和在總投資額中的比重獲得創業企業相應比例的控制權。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控制權轉移,創業者在融資規模小讓渡較少控制權的策略和融資規模大但要讓渡較多控制權的策略間可能會選擇前者。這種融資策略會給企業未來的發展造成致命的打擊。

  ***二***融資規模過大的負面影響

  融資規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超出企業需要的且沒有適當財務約束的融資反而會使創業企業在“文火煮青蛙”的寬鬆環境中放鬆對財務預算的約束,最終在不知不覺中陷入融資困境,進而走向破產。

  主要依靠自有資金的初創企業,其發展初期就會暴露出隱藏的財務問題並迫使企業去解決它們。“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有資金。”一家醫療和研究裝置製造商——標準裝置公司的湯姆戴維斯說道,“我們可能會犯更多的錯誤。依靠自己的資金,我就必須親自簽發所有的支票。這樣,我就會清楚地知道資金都用在了什麼地方”。

  融資過多會造成許多問題。正如一位創業者所說的那樣,“通常融資500萬美元比100萬美元要容易,因為風險投資家不願將心思放在無數小規模的投資上。這樣的話企業就會多出400萬美元並不需要卻可以隨意使用的資金”。

  製造資料通訊裝置的SymplexCommunications的創始人之一喬治·市羅斯托夫也同意這一觀點。“我們這個行業中的一些人從一開始就認為他們應該可以做這個,也可以做那個。錢很快就燒完了,但公司卻既沒有收益也沒有銷售額。之後他們指出癥結所在‘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資金’一一而不是去關注企業存在的問題”。

  融資時機把握不好引發的融資風險

  創業企業要把握好融資時機,既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切合實際地融資能夠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難題,但如果沒有掌握好時機,無論過早還是過晚,都會通過增加成本或放棄控制權等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一***融資過晚帶來的融資風險

  如前所述,創業企業初期是資金需求量非常巨大的階段,資金供給量不僅要充足,而且必須及時,所以,創業企業應該未雨綢繆及早考慮融資問題,不要等到出現嚴重的現金短缺時才尋找資金。對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而言,尤其是在籌資方面沒有經驗或成就的,拖延尋找資金的時間是不明智的,因為籌集資金一般要花8個月或更多時間。除了現金流方面的問題外,等到出現現餘短缺才籌集資金,

  這種行為所隱含的缺乏規劃性會破壞企業管理團隊的可信度,並對公司與投資者談判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二***融資過早帶來的融資風險

  要避免另一種極端的出現,即過早融資。如果某企業過早地獲得股權資本,創始人的股權就可能被不必要地削弱,並且也會漫不經心地逐漸拋棄財務上保持節儉這條財務紀律。

  早融資造成的主要後果就是

  企業靈活性的下降。進入一個新行業的初創企業極少能在第一次就走對路。成功特別是在新的成長性的行業裡,往往伴隨著曲折和不可預見的挫折,隨著各種事件的發生,企業的戰略可能不礙不發生根本性調整。然而,外部投資者會妨礙創業者在不確定環境中採取“嘗試之後調整”的發展方式,而這種方式往往是創業企業走向興旺

  之路所必需的。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根本性變動會令外部投資者感到困惑:“是最初的構想錯了還是沒有很好地執行?”創業者確信新的戰略將會成功,但這種自信和當初設計第一個方案時沒有什麼區別。投資者想知道,“我是否會第二次上當?”對投資者來說,支援企業所提出的新戰略而不是更換管理者是一種顯示信任的做法,但這需要創業者避免諸如錯誤的判斷、對不好的計劃的盲目自信以及過分吹噓等問題對於創業者來說,一旦企業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他們就能夠建立足夠的信心擺脫投資者的束縛,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了。但是,在開始的幾年.他們還是儘量避免直接的衝突。相反,即使他們自己已經開始失去信心了,他們仍然會堅持最初的計劃,因為他們擔心根本性的變革會帶來對他們不利的重新稽核。

  ***三***失去繼續搜尋投資源耐心引發的融資風險

  通常在經歷了幾個月對資金源的搜尋和談判後,另一個陷阱又在等待飢渴且警覺性不高的創業者,並且它的誘惑難以抗拒,這就是相信交易已經完成並過早結束了與其他投資竹淡判的陷阱。這些創業者會認為握手、合同意向書或者執行條款就代表融資行動已經大功告成了。所以,他們此前的小心謹慎剎那間完企放鬆,並且停止了與其他所有潛在投資者的溝通。這種做法可能會讓創業企業與某些機會失之交臂,錯失條件更好的融資機會

  “拿了錢就跑”的短視行為

  公司籌集資金因時機把握不好而引發的最後一個陷阱是拿了錢就跑的短現行為,這會讓創業者永遠不能正確評估任何關鍵的長期問題——即投資者除資金之外,還能為公司增加多少價值呢?陷入此陷阱的創業者根本不知道其準財務合夥人到底有多少市場和行業中的相關經驗與專業知識,也不知道他們需要的但沒得到的是什麼,也不清楚投資者加入能帶來什麼樣的明智之舉和聲譽——但他們還是拿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