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創業優惠政策

  2016農民做創業有什麼優惠的政策嗎?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重慶出臺農民工返鄉創業優惠政策

  為有效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充分發揮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積極作用,重慶市政府出臺《促進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實施方案》,用普惠性和扶持性政策力爭到2018年組織返鄉農民工等人員參加創業培訓10萬人次,扶持創業20萬人,帶動就業50萬人以上。

  “築巣引鳳”補基地。對創業孵化基地內的孵化企業成功運營1年以上且每戶直接帶動一定人數就業的,給予基地一定專項資金補貼。對符合產業佈局要求的返鄉創業園,根據其財政貢獻和吸納就業人數等情況,市、區***縣***兩級用於扶持企業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對返鄉創業園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給予補助。積極協調各類園區,引導農民工創辦的企業入駐,在標準化廠房等設施裝置使用上給予大力優惠。因擴大產能需建設生產性用房及配套用房的,同等享受工業園區標準廠房扶持政策。同時,在用地上可通過盤活集體建設用地存量,置換優先用於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引導和鼓勵利用閒置校舍、廠房等場地創業,支援利用自家宅基地興辦農家樂等實體經濟。

  “貸動發展”補融資。返鄉人員創辦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可按規定給予最高額度不超過1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並按照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一定比例給予財政貼息。設立返鄉創業貸款風險補償金,對承貸銀行按基準利率貸款形成的逾期不良部分,經有關部門稽核後按照一定比例撥補。扶持有條件的返鄉創業企業通過創業板、新三板直接融資。將有市場、有贏利能力的返鄉創業企業納入銀行轉貸週轉機制支援範圍。

  “財隨企需”補短板。統籌整合各類創業扶持資金,探索設立創業引導資金,主要用於物流、房租、水電、網路等補貼及開展創業人員外出培訓、學習等。將農民工返鄉創業納入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轉移支付支援範圍。對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辦的企業招用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鼓勵符合現行穩崗補貼政策的返鄉創業企業按規定程式申報穩崗補貼。

  “減稅降費”補成本。對農民工返鄉創辦的微型和鼓勵類中小企業,自登記註冊之日起,2年內按其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和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給予補貼。對返鄉創業農民工等人員成為個體工商戶、開辦個人獨資企業的,依法享受稅收減免政策。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具有強制壟斷性的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落實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和創業負擔舉報反饋機制。將社保繳費優惠政策覆蓋到返鄉創業企業。

  農村養殖致富養什麼?火雞養殖成就農民致富夢

  如今,火雞宴格外的受歡迎,一雞多吃,白切、清燉、爆炒樣樣俱佳,佐之以上等萄萄酒,眾美食家食之嘖嘖稱歎。火雞是從西方引進的一種家禽,不論是醫學價值還是營養價值,都是食物中的首選。而在廣西,有一個響噹噹的”火雞王“,他就是早已結下”火雞情緣“的盧夢戰。

  盧夢戰是廣西賓陽黎塘鎮人,他秉承了家鄉的商業氣息,在高中畢業後,直接就踏入商界,開始了他的從商生活。他打過工,擺過地攤,開過公司,但是,最終他還是收拾行李回到了家鄉,他覺得,只有家鄉才能給他創業的靈感。回到家鄉後,他並沒有馬上養殖火雞,而是經歷養鴨,積累了養殖經驗的他才開始和火雞結下不解的“情緣”。

  在盧夢戰養殖火雞,事業開始走上坡路,收入非常可觀,他也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突然傳來了噩耗。由於政府修建高速公路,他的火雞養殖場因徵地被限期拆遷。這麼突然的打擊,盧夢戰有點招架不住。難道他的:“火雞情緣”就命喪於此了嗎?

  盧夢戰還是想在家鄉租地繼續幹,可是黎塘畢竟小,從頭再來意義不大。更何況重新租場地不容易,投資建場費用也很驚人,經過一夜的思想搏鬥之後,他撇下了即將被拆的雞場面,獨自一人到南寧“神遊”。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在南寧期間,很多老客戶還是不斷打電話跟他訂購火雞,儘管盧夢戰多次解釋日前已經不養火雞了。他們還是不依不撓,要盧夢戰幫他們聯絡火雞貨源,並許以高價。有些跟他更鐵的老客戶甚至建議他重操舊業,即使資金不夠也挺立相助。

  終於,盧夢戰坐不住了。他決心重整旗鼓,再度出山,他要和火雞“再續情緣”。2010年,盧夢戰把他的火雞場移師南寧,成立廣西人茂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在三塘鎮租下1000多畝地作為養殖基地,並投入大址資金進行規模養殖。經過了近三年的發展,日前大茂公司已經初步形成了公司加養殖戶的經營模式。由公司向養殖戶提供火雞種苗、養殖技術等,養殖戶如今已實現年產值近千萬元。

  阜陽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潮高漲

  “外出打工千般好,不能照顧小和老”。幾年前,在親情的召喚與政策的吸引下,在外鄉打工多年的張鬆峰毅然決定返回家鄉——安徽省界首市創業,從老本行金屬回收利用幹起。經過幾年的打拼,他單獨或合夥成立了4家公司,帶動了300多名農民工返鄉就業,去年完成銷售額8000萬元,稅收就上繳了200多萬元……

  作為全國典型的農民工輸出大市,近年來,阜陽在優化發展環境、完善扶持政策等方面狠下功夫,吸引成千上萬名民工返鄉創業,湧現出了無數個“張鬆峰”。阜陽市委書記於勇表示,農民工返鄉當“創客”,在阜陽已經成為新趨勢。

  特殊的“創客”創造特別的精彩

  在城市學的本事化作家鄉的生產力

  事實證明,張鬆峰當初回鄉創業是對的。

  16歲初中畢業,遠離家鄉,外出打工,幹過苦力,撿過破爛,他曾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工,經歷了不少的艱辛與不易。如今,他已成為阜陽農民工返鄉當“創客”的先進人物。

  提起安徽阜陽,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人口與農民工輸出大市,阜陽擁有1050萬人口,是全國名副其實的人口最多的地級市之一。阜陽是全國5個農民工源頭地之一,截至目前,阜陽市仍有280萬人常年外出務工。

  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起,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貧困的阜陽農民背起行囊,陸陸續續離開家鄉,前往城市務工。

  “當時,阜陽農民很貧困,農村剩餘勞動力多,城市建設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在這種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阜陽農民走出家門成為農民工。”阜陽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陳旭海說,阜陽農民工常年在外打拼,既為城市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又給家庭帶來可觀的收入,這又帶動了更多的人外出,繼而形成了外出務工潮。

  43歲的王子彬是另一個“張鬆峰”,他在阜陽臨泉土生土長,初中畢業後,與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奔赴外地務工,“那時候家窮,出去打工是為了養家餬口”。

  因為痴迷於數控機床,王子彬在浙江一家機床廠穩定下來,從普通工人幹起,慢慢地成了一名管理者,並在業務與技術上積累了豐富經驗。

  2011年,王子彬決定返鄉創業,成立了安徽臨泉智創精機有限公司,落戶在老家臨泉縣經濟開發區內。短短4年,公司從註冊資金30萬元發展到總資產突破8000萬元,銷售收入接近1億元,並帶動當地50名返鄉農民工就業。

  在城市學的本事,在家鄉化作了生產力。截至目前,阜陽共有4萬農民工回鄉創業,創辦各類經濟實體2.25萬個,實現產值200億元,稅收近10億元,帶動就業30多萬人。

  家鄉成為創業的大本營

  公共服務是返鄉“創客”的保障

  “張鬆峰”們這些羽毛有一定豐滿度的“創客”如何能夠回鄉呢?公共服務是他們的保障。

  他鄉的經歷,成就了“創客”的熟練技能和市場拼搏能力。

  陳旭海說:“返鄉\"創客\"的創業領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雖然如此,但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絕大多數人從事的是他們的老本行。張鬆峰迴鄉是從金屬回收幹起,王子彬是從精密機床幹起,這些都是他們的老本行。

  長期與返鄉創業農民工打交道的阜陽市人社局就業科科長趙宇說:“他們大都是三四十歲,在外打拼多年,在技術、市場、人脈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資源與經驗,同時也有前期資金的積累,這些是創業農民工的共有基因。”

  “本鄉”的公共服務,是返鄉“創客”的搖籃。

  把農民工的“鄉愁”化作家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是地方政府反覆琢磨的一件事情。而讓農民工成為“創客”,把家鄉打造成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搖籃,是阜陽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效率的得意之筆。

  2014年春節前夕,阜陽市第四次開展了針對農民工的“接您回家”系列活動,與所有市領導外出慰問看望農民工一樣,阜陽副市長盧仕仁去了江蘇常州,他看望慰問了在那附近打工生活的阜陽籍農民工,並開了一個座談會,問需、問計於他們。

  “盧市長向我們介紹了阜陽近些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邀請我們回鄉創業,介紹了一系列回鄉創業的優惠政策,還把***留給我們。”這次座談會上,很多阜陽籍農民工心動了:回鄉後用人成本較低,用地用錢上都有優惠政策。

  34歲的歐陽建,深深地被“接您回家”打動。“我出去打工後,女兒一直留守在家裡,跟著爺爺奶奶過。”歐陽建說,他每年只有春節時才能回家待五六天,與女兒見面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有一年春節回家,女兒因為不認識他,三四天都不願意喊“爸爸”,後來好不容易喊出口了,“結果沒兩天我又外出了。”

  這件事深深刺痛了歐陽建。“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一定要回鄉!”

  2013年,歐陽建把上海理髮店的股份全部賣掉,帶著錢回到家鄉潁州區創業。

  在朋友的推薦下,他改行種植杭白菊,“政府給每畝地500元流轉補貼,還投資打機井、修路,把灌溉、電、路等基礎設施都解決了。”從第一年流轉200畝土地種植,到今年把種植規模擴大到800畝,銷售額突破800萬元,歐陽建的創業之路正蓬勃向上。

  除了政策補貼,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還把“創客”的榮譽化作進一步創業的動力,讓農民工返鄉獲得體面和尊嚴。

  前不久,全國首屆“雙創”活動周在北京啟動,王子彬與創業大咖張瑞敏、熊曉鴿等5名創業者代表共同以“點贊”的方式啟動,國務院領導在臺下為他們鼓掌加油。

  鄉愁,就這樣變成了創業者的動力。2015年12月18日,歐陽建作為回鄉創業典型被阜陽市委市政府表彰,他的心裡暖烘烘的……

  把“創客”的創業困難想足

  多渠道、多方位夯實返鄉農民工創業基礎

  農民工選擇返鄉創業,本身就是選擇了一種新的挑戰。對“創客”創業的困難問題,必須想足。融資難,融資貴,怎麼辦?租房、用地,家鄉能給什麼樣的支援?

  出臺一攬子支援措施,是從整體環境上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困難的重要途徑。副市長盧仕仁說,在創業環境上,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簡化審批流程。在創業平臺上,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和孵化基地建設。這幾年,各類開發園區、農民工創業園、孵化基地、標準廠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在資金支援上,市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專項扶持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降低貸款門檻,拓寬融資渠道,給予稅收優惠。

  返鄉創業需要實實在在的資金支援,還需要無處不在的細緻服務。

  阜陽市臨泉高塘鄉並不是一個富裕的鄉鎮,鄉長王大波給記者粗略地算了一筆賬:近年來,政府為返鄉創業民工的基礎設施等投入了兩三百萬元,鄉里發展起來的30多家各類經濟實體帶動了全鄉上千人就業增收,其中還不乏困難家庭。

  在江蘇常州打工的胡家路決定回鄉創業,他3次找到了盧仕仁,諮詢選址、政策等方面問題,盧仕仁每次都熱情接待他,考慮到胡家路從事的是醫用刀具生產方面的工作,盧仕仁從中牽線把他介紹到醫藥產業頗為集中的太和縣。現在,胡家路的公司地址馬上就要選定了,他即將邁出回鄉創業的第一步。

  每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a href='//' target='_blank'>婦科鵠慈從洩餐ㄖ?Γ?庖蟶峽矗??妹媼儐灤醒沽Γ?糠植?擋?芄?#?黴ち考跎?近年來阜陽經濟社會發展較快,就業創業空間大,扶持政策多。從2012年至今,阜陽市先後出臺了3份關於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的檔案,數十條扶持政策,含金量較高。

  內因是,農民工在外生活費用高,比較優勢下降,長期在外漂泊的他們更願意回鄉;家鄉有新的發展空間,返鄉當“創客”就更有吸引力了。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孫自鐸表示,這些年,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升了一大截,就業空間大,待遇也不低,創業條件好,又在家門口,與當初外出打工時的背景完全不同了。在未來,“回鄉流”將成為一種取向。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