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無形資源與無形資產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合併、兼併、買賣現象越來越頻繁,產權交易中人們對企業無形資產也越來越重視,但由於無形資產對於我國企業來說還是一個較新的概念,人們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中常常混淆無形資產與無形資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篇一

  一、無形資源與無形資產的界定

  無形資源指的是某些不具有實物形態,或者雖具有實物形態但在經營活動中不以實物轉移和實物消耗為交換手段,而能在一定時期內為其所有權者提供特定權益的資源。企業的無形資源包括商譽、服務標記、企業標誌、商標、專利權、發明權、專有技術、特許權、經營權、土地使用權、礦山開採權、某些資源的租賃權、企業風格、企業人才開發能力、企業資訊整合能力、企業技術開發能力、企業計劃決策能力、企業環境資源等。

  無形資產指的是企業可以用來交換、轉讓或獨佔的那部分無形資源。企業的無形資產包括:商譽、服務標記、企業標誌、商標、專利權、發明權、專有技術、特許權、經營權、土地使用權、礦山開採權、某些資源的租賃權等。

  工商企業是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和直接承擔者,工商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子系統,它的生產經營活動需要多種要素。組成工商企業基本生產經營的要素包括資金、工廠、商場、倉庫、裝置、設施、商品、原材料、燃料和勞動力等。這些都是工商企業的有形的實體性生產要素,被稱之為企業的有形資產。然而有效的運用這些有形資產的原動力卻是企業的無形資源。企業系統內各因素之間必須保持適當的比例,獲得一定的均衡性,才能形成一個有效能的系統。一根負重的鏈條,首先會在最薄弱的環節斷裂。如果每一個企業都有一根無形的效益鏈,那麼我們很多企業的失誤之一就在於忽略了企業無形資源這個環節。只算有形資產帳,不算無形資源帳;只重視有形的投入,不重視無形的開發;只評價有形的效益,不計較無形的產出等,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通病。目前國家巨集觀經濟執行狀態明顯好轉,而一些工商企業的微觀經營狀況卻極為嚴峻:效益滑坡,利潤減少,虧損擴大。面對嚴峻的現實,有少數企業界有識之士開始注意起企業的無形資源,他們認識到工商企業的無形資源是企業的一個寶庫,把工商企業的無形資源和工商企業的有形資源結合起來發揮作用,就會對提高工商企業的經濟效益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無形資源與無形資產的差別

  由於無形資產是無形資源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這兩者有許多共性,它們的共性主要在於都是不具有實物形態,或者雖具有實物形態但在生產經營中不以實物轉移或實物消耗為交換手段,又都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做出貢獻。兩者的差別在於無形資產特指無形資源中的可用來交換、轉讓或獨佔的那部分資源。因此,兩者的主要差別可列舉如下:

  首先,無形資產具有商品性。無形資產不僅具有使用價值,而且還具有價值,從而也就有著商品的根本屬性。譬如專利權、發明權可以以一定的價格轉讓,甚至連難以捉摸的“商譽”也完全可以藉助使用者評價、購買時尚、聲望價格等予以顯示。而無形資源中的非無形資產類的那些資料則不具有商品性,比如人才資源中的一個好點子,可以極大的提高一個企業的利益,但是卻很難給其制定恰如其分的價格,同時也不具備轉讓給其他企業的條件,因為針對某一個企業的好主意,並不一定適合於別的企業。

  其次,無形資產具有獨佔性,例如青島啤酒廠的“青島啤酒”這四個字獲得了商標權,屬於該廠獨佔的無形資產。而青島啤酒的優秀質量得益於甘美的嶗山礦泉水這種無形資源,但這種環境資源不具有獨佔性,因為處於同一環境裡的任何企業都有資格使用這種資源,所以環境資源不屬於企業的無形資產,但卻是企業無形資源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三,無形資產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而無形資源中的非無形資產的那部分無形資源則具有瞬時性。例如取得專制權這種無形資產的人或單位,可以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對該項專利發明享有製造、使用、銷售的專有權。而人才資源這種非無形資產的無形資源對企業的作用卻是不穩定的,具有瞬時性。例如某個銷售工程師某日情緒特別好,可能會突發靈感,想出一個銷售絕招,而另一日由於身體或精神狀態不佳,則很難發揮良好的作用,有時甚至是負作用。由此可見,企業擁有的無形資源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動態的、變化的和難以捉摸的。這種狀態很難用指標或公式進行量化的分析。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首先對其進行定性的分析。

  篇二

  無形資產與無形資源的特徵

  無形資產是企業中非實物形態的長期資產,無形資產有以下特徵:

  一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非物質實體。

  二是它通常代表企業擁有一定的法定權利或優先權,或者使企業具有高於一般水平的獲利能力。

  三是它對於企業獲得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收益決不能直接計量。①

  由於人們對無形資產的特徵討論較多,在此不展開論述了。下面著重討論無形資源的特徵。

  無形資源是企業總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有形資源相比有許多不同的性質。

  1.不磨損性。所謂不磨損性是指同一種無形資源可以被許多企業同時使用,或者被一種企業多次投入使用而資源本身並未受到磨損。比如某項專利權可以同時轉讓給幾家企業同時使用,也可以被某一企業長期多次投入使用。而有形資源只能由一家企業使用一次。比如同一噸煤,一個企業使用它,另一企業就不能用它,而且一旦用完就不復存在,不能就二次投入使用。

  2.創造性。無形資源的開發和生產過程具有創造性,而有形資源的生產過程則是一種重複的過程。比如某種產品,如果生產方法沒有改進,生產第一件和生產第一千件沒有差別。而一種無形資源的產生,則需要耗費勞動者的很多精力與時間,而且不允許重複。有形產品可以重複,一隻、二隻、三隻……直到無數只同樣的鉛筆,而無形產品是獨生子,比如說好的廣告的創意,好就好在其獨特性和新穎性上。重複的創新就不叫創意,同樣,重複的無形產品就不能形成無形資源。

  3.積累性。有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一次性的,而無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積累性的。比如開採煤,開採第一噸和開採第二噸煤所耗費的勞動量是一樣的。開採過程本身是一種重複的過程。而對人的能力和知識的開發和培訓則不是一個重複的過程,對一個人的第二年培訓就不是第一年培訓的重複,而是在第一年培訓基礎之上的積累過程。同時,開採出來的煤只能供企業一次性的使用,而對人的能力和知識的培養和訓練,既可以使一個人終身受用無窮,又可以使企業長期得益。再比如可口可樂的商譽價值連城,這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可口可樂公司自1902年開始做了近一個世紀的廣告、公關、CI策化和其他相關投入所獲得的積累性的財富。

  4.應變性。無形資源必須具備一定的彈性,即靈活應變性。它不能像有形資源那樣,是什麼就是什麼,無形資源必須變化,隨著經營環境的不同,市場態勢的不同,時間、空間的改變而變化。一個企業不能用今天的營銷方法去佔領明天的市場,也不能用國內的營銷手段去開拓國外的市場。

  5.長遠性和間接性。在許多情形下,企業投入的無形資源並不能立即獲得效益。無形資源對生產和經營的影響和貢獻不是即期的,而是遠期的;不是短期的,而是長遠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無形資源對企業的影響可能有一次影響,二次影響以及更高次的影響。正因如此,如何計量一個企業無形資源的投入量、無形資源的貢獻量、無形資源的使用效益等,都將是非常困難的。

  篇三

  研究無形資源的意義

  雖然無形資源的定量化、系統化、模型化的分析是困難重重的,但是它所帶來的效益卻是顯而易見的,具體表現在:

  1.可以更加全面的評價一個企業的經營活動,衡量一個企業的潛在實力和競爭力;

  2.可以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以及國家的巨集觀決策提供充分而又必要的依據;

  3.可以促進企業樹立長遠的經濟效益觀點,克服短期行為和近視營銷傾向;

  4.有利於調動各種人才的積極性併發揮他們的骨幹作用。

  5.企業在和外商進行合資談判時,如果把無形資源的股份計入資產,則可為企業節省一筆合作的資金投入。

  隨著服務與資訊行為在發達國家經濟中的增大以及製造業本身的電腦化,效益的性質也必然隨之變化。儘管那些投資於落後工業行業的人,仍舊將工廠、裝置以及財產目錄這樣一些傳統的“硬資產”視為決定性因素,但那些在急速增長的、最先進的行業中投資的人,卻依賴於無形的軟資源來保證其投資效益。沒有人會因蘋果計算機公司或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物質資產而購買其股份。因為在其中起作用的並不是這些公司的建築物或機器裝置,而是其市場推銷能力和聯絡,其管理的組織能力以及僱員們頭腦中的那連綿不斷的奇思妙想。隨著“軟經濟”時代的來臨,無形資源對企業的貢獻已經和有形資產對企業的貢獻並駕齊驅,甚至在一些高技術領域裡,無形的價值大大地超過了有形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