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風暴法會議有什麼原則

  採用頭腦風暴法組織群體決策時,要集中有關專家召開專題會議,主持者以明確的方式向所有參與者闡明問題,說明會議的規則,盡力創造融洽輕鬆的會議氣氛。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頭腦風暴法會議的原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頭腦風暴法會議原則

  1.禁止批評和評論,也不要自謙。

  對別人提出的任何想法都不能批判、不得阻攔。即使自己認為是幼稚的、錯誤的,甚至是荒誕離奇的設想,亦不得予以駁斥;同時也不允許自我批判,在心理上調動每一個與會者的積極性,徹底防止出現一些“扼殺性語句”和“自我扼殺語句”。諸如“這根本行不通”、“你這想法太陳舊了”、“這是不可能的”、“這不符合某某定律”以及“我提一個不成熟的看法”、“我有一個不一定行得通的想法”等語句,禁止在會議上出現。只有這樣,與會者才可能在充分放鬆的心境下,在別人設想的激勵下,集中全部精力開拓自己的思路。

  2.目標集中,追求設想數量,越多越好。

  在智力激勵法實施會上,只強制大家提設想,越多越好。會議以謀取設想的數量為目標。

  3.鼓勵巧妙地利用和改善他人的設想。

  這是激勵的關鍵所在。每個與會者都要從他人的設想中激勵自己,從中得到啟示,或補充他人的設想,或將他人的若干設想綜合起來提出新的設想等。

  4.與會人員一律平等,各種設想全部記錄下來。與會人員,不論是該方面的專家、員工,還是其他領域的學者,以及該領域的外行,一律平等;各種設想,不論大小,甚至是最荒誕的設想,記錄人員也要求認真地將其完整地記錄下來。

  5.主張獨立思考,不允許私下交談,以免干擾別人思維;

  6.提倡自由發言,暢所欲言,任意思考。

  會議提倡自由奔放、隨便思考、任意想象、儘量發揮,主意越新、越怪越好,因為它能啟發人推匯出好的觀念。

  7.不強調個人的成績,應以小組的整體利益為重,

  注意和理解別人的貢獻,人人創造民主環境,不以多數人的意見阻礙個人新的觀點的產生,激發個人追求更多更好的主意。

  頭腦風暴法建議方案

  採用頭腦風暴法組織群體決策時,要集中有關專家召開專題會議,主持者以明確的方式向所有參與者闡明問題,說明會議的規則,盡力創造融洽輕鬆的會議氣氛。一般不發表意見,以免影響會議的自由氣氛。由專家們“自由”提出儘可能多的方案。

  激發機理

  頭腦風暴何以能激發創新思維?根據A·F·奧斯本本人及其他研究者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聯想反應

  聯想是產生新觀念的基本過程。在集體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每提出一個新的觀念,都能引發他人的聯想。相繼產生一連串的新觀念,產生連鎖反應,形成新觀念堆,為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熱情感染

  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況下,集體討論問題能激發人的熱情。人人自由發言、相互影響、相互感染,能形成熱潮,突破固有觀念的束縛,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性地思維能力。

  競爭意識

  在有競爭意識情況下,人人爭先恐後,競相發言,不斷地開動思維機器,力求有獨到見解,新奇觀念。心理學的原理告訴我們,人類有爭強好勝心理,在有競爭意識的情況下,人的心理活動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

  個人慾望

  在集體討論解決問題過程中,個人的慾望自由,不受任何干擾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頭腦風暴法有一條原則,不得批評倉促的發言,甚至不許有任何懷疑的表情、動作、神色。這就能使每個人暢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觀念。

  頭腦風暴法成員組成

  專家小組

  為便提供一個良好的創造性思維環境,應該確定專家會議的最佳人數和會議進行的時間。經驗證明,專家小組規模以10-15人為宜,會議時間一般以20-60分鐘效果最佳。專家的人選應嚴格限制,便於參加者把注意力集中於所涉及的問題;

  具體應按照下述三個原則選取:

  1.如果參加者相互認識,要從同一職位***職稱或級別***的人員中選取。領導人員不應參加,否則可能對參加者造成某種壓力。

  2.如果參加者互不認識,可從不同職位***職稱或級別***的人員中選取。這時不應宣佈參加人員職稱,不論成員的職稱或級別的高低,都應同等對待。

  3.參加者的專業應力求與所論及的決策問題相一致,這並不是專家組成員的必要條件。但是,專家中最好包括一些學識淵博,對所論及問題有較深理解的其它領域的專家。

  頭腦風暴法專家小組應由下列人員組成:

  ★方法論學者——專家會議的主持者;

  ★設想產生者——專業領域的專家;

  ★分析者——專業領域的高階專家;

  ★演繹者——具有較高邏輯思維能力的專家。

  頭腦風暴法的所有參加者,都應具備較高的聯想思維能力。在進行“頭腦風暴”***即思維共振***時,應儘可能提供一個有助於把注意力高度集中於所討論問題的環境。有時某個人提出的設想,可能正是其他準備發言的人已經思維過的設想。其中一些最有價值的設想,往往是在已提出設想的基礎之上,經過“思維共振”的“頭腦風暴”,迅速發展起來的設想,以及對兩個或多個設想的綜合設想。因此,頭腦風暴法產生的結果,應當認為是專家成員集體創造的成果,是專家組這個巨集觀智慧結構互相感染的總體效應。

  主持人

  頭腦風暴法的主持工作,最好由對決策問題的背景比較瞭解並熟悉頭腦風暴法的處理程式和處理方法的人擔任。頭腦風暴主持者的發言應能激起參加者的思維“靈感”,促使參加者感到急需回答會議提出的問題。通常在“頭腦風暴”開始時,主持者需要採取詢問的作法,因為主持者很少有可能在會議開始5-10分鐘內創造一個自由交換意見的氣氛,並激起參加者踴躍發言。主持者的主動活動也只侷限於會議開始之時,一旦參加者被鼓勵起來以後,新的設想就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這時,主持者只需根據“頭腦風暴”的原則進行適當引導即可。應當指出,發言量越大,意見越多種多樣,所論問題越廣越深,出現有價值設想的概率就越大。

  主持人應懂得各種創造思維和技法:

  記錄工作

  會議提出的設想應由專人簡要記載下來或錄在磁帶上,以便由分析組對會議產生的設想進行系統化處理,供下一***質疑***階段使用。

  流程

  頭腦風暴法流程

  系統化處理程式如下:

  1.對所有提出的設想編制名稱一覽表;

  2.用通用術語說明每一設想的要點;

  3.找出重複的和互為補充的設想,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設想;

  4.提出對設想進行評價的準則;

  5.分組編制設想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