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上線流程

  產品上線之前的流程是怎樣的,產品上線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是什麼。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希望你們喜歡!

  圖

  Web 產品上線前的工作流程

  準備工作列表

  1.目標使用者梳理

  2.前期宣傳渠道準備

  3.前期活動準備

  4.種子使用者召集

  5.運營目標梳理

  6.運營風險分析

  7.目標使用者梳理

  產品要上線了,運營一定要知道這產品會給什麼樣的使用者用。

  譬如,一個科技媒體網站,使用者就是對科技有興趣的作者和讀者。

  譬如,一個母嬰使用者電商,使用者就是已婚的準媽媽和媽媽。

  譬如,一個淨水器品牌官網,使用者就是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顧客。

  前期宣傳渠道準備

  這個比較複雜,不要拘泥於字眼。

  宣傳渠道≠廣告投放

  這一點請謹記在心。

  前期的目標使用者搞清楚之後,對於廣告和軟文渠道來說的選擇是必備的。

  同時,還要考慮網站的SEO、百度百科、百度問答等渠道的露出。

  前期活動準備

  寫這一條是因為,有些產品,需要在上線前期做活動準備。

  但活動的目的是為了第四點:種子使用者召集,以及通過有活動和無活動的資料對比,瞭解客群對產品的粘性。

  有些產品,不需要考慮前期活動,或者,需要僅考慮針對特定使用者的前期活動。

  譬如,內容社群,就屬於前期可以不做活動,或針對內容供應者的活動。

  關於活動,可以參見本文:吃多了都是毒,別把活動當主食

  種子使用者召集

  這是一件大事兒,不管什麼產品,Web或者App、媒體或者電商,都需要種子使用者。

  所以很關鍵的是,你要界定什麼樣的使用者是你的種子使用者。

  譬如,導購類的站點,種子使用者可能是某個領域的購物達人。

  譬如,比價類的站點,種子使用者是那些對價格敏感的顧客。

  確定了種子使用者,接下來就要召集了。

  如何召集,各有各的辦法,沒有一個標準的流程。

  利用IM、郵件等方式與種子保持聯絡。

  運營目標梳理

  對新產品來說,運營目標是很重要的,這個目標的梳理,必須是可量化的,有測量標準的;同時也需要有虛的部分。

  用比較標準化的說法就是:

  產品的遠景和可控的分步實現

  當然,不要做太遠的規劃,規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運營風險分析

  運營風險要先考慮好,什麼是運營風險?伺服器夠不夠用,多少使用者數和訪問流量會帶來瓶頸,技術同事有沒有做好預案?

  如果做了活動設計,又沒有漏洞,會不會被刷,成本能不能控制住?沒人來怎麼辦?有沒有輔助措施?

  風險很多,儘量考慮全面。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

  太極端的情況,不要刻意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