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青春勵志短篇文章
想必很多小夥伴都會對那些感興趣,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年輕人怎麼可以混日子
小的時候很希望自己能夠長大,媽媽說長大了,你就自由了,好希望自己長大飛出!媽媽的懷抱,尋找所謂的自由。可是長大了,上了初中,老師又說,你已經是大孩子了,要有分析對與錯的能力,要善於分辨是非,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是早上的太陽呢!擔子這麼重,光環這麼榮耀,有人到老死都不能分辨是非,何況我們這些剛剛學說話,學走路的孩子……
年輕人怎麼可以混日子?年輕人如果混日子,別人會說你,不思進取。自己也想,這麼年輕怎麼可以混日子,浪費這青春大好年華,於心不忍呀,對不起老爹老媽,於是乎拼命的奮進,但是年輕人也不能太積極奮進,否則有人會說,年輕人就是愛衝動,不知道天高地厚,有些人又會說,這多年了,那事我都不敢做,他還敢嘗試,愣頭青……做錯了事情,這些人又會說,年輕呀,好像自己生來就是老態龍鍾的,要是人人都那麼成熟穩重,還要什麼年齡、長幼的劃分,幹什麼呢!記住等到你老的時候,你一定要學會與不同年齡的人溝通方法,如果學不會,你也要盡力做到:對年長的要謙虛,年幼的要循循利導。
高中的時候,每天都要拼命的學習。老師說不經歷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高中是人生關鍵的時期,好像高中三年就非要把人給分出三六九等來似的,高中過去了,高考結束了,想想什麼都沒有留下,就是翻翻過去的書,筆記的時候會慨嘆自己在當時說話做事那麼的有“見地”,對事對人的意見都那麼“切中肯綮”,慨嘆自己那麼的“勤勞”,象蜜蜂一樣,釀了很多蜜。只不過是沒有甜美的味道,那些東西聞起來都是澀澀的。經歷了高考,人生就可以完美了,鬼都知道這才是煩惱的開始…… 大學的時候,老師教導我們大學學了多少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重要的是要學會學習方法,並不是要記住多少學科知識。參加社團,勤工儉學,泡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該嘗試的一樣也沒敢落下……大學期間,想遊歷千山萬水,沒有錢,就想等到我工作了,自己掙錢了,我有時間就要出去玩,走遍大江南北,哈哈……
走出學校的大門,邁進社會這個大課堂。本來感覺自己鍛鍊的內容夠豐富多彩,進來後才發現,有那麼多的不適應,有太多的謎團,現實與夢幻真的很遙遠,很遙遠,不得不重新拾起曾經的思緒,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的分析,分析對與錯的較量,才發現無論你表現的多麼謙虛,都會被人說你太驕傲,無論你多麼的禮貌,都會被說……太禮貌了,有人會說,太做作,一般禮貌,有人說,不懂事,不禮貌,就會說,沒教養。無論你怎麼做,都會被說,這個時候你就深深的想,悲哀,怎麼這麼悲哀呢,這麼悲哀呀。摔倒的時候不要希望被人扶起來,你壓根就不應該存在這種幻想,你要學會勇敢的站起來,你不要希望別人會給你鼓勵,如果有人鼓勵你,你要發自肺腑的感謝,無論真的假的都要感謝,太不容易了,太難的呀。
你再怎麼努力,也不要希望有高工資,高收入,別人乾的在少,你也不要羨慕,因為你是你,他是他,你們不是一個人,不是一樣的人,性別不一樣,即使性別一樣,年齡也不一樣,即使年齡一樣,長得也不一樣,吃的不一樣,吃的一樣了,多少還不一樣,所以永遠不要比較,公平與不公平都是相對的,不要期望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回報。不要在一大堆比你年長的人中大發言論,說不定哪句話,你就槍了別人的頭彩,謙虛,謙虛,在謙虛,謹慎,謹慎,在謹慎,這就是你要做的,即使你這樣做了,也不要期待別人誇獎你,你要有足夠的信心來承受一切,好的,壞的,善的,惡的,都要樂顛顛的接受,記住樂千萬不要抱怨,這就是硬道理。
年輕人,千萬不要混日子,你年輕,所以你沒有資本,你年輕,所以你不要浪費大好青春年華。
:專注,是每個年輕人都該修煉的品質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說,小朋友們,回家以後記得要把課文後的生字,每個字都認真寫一篇哦!
那時的我們,回家第一件事,不是想著去玩,不是想著吃東西,而是真的認認真真把課文後面那些個生字寫完。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有了自己的主意。放學以後,我們不再想著老師說的,一定得認真把作業寫完;也記不得媽媽囑咐的,放學以後要趕快回家,不要貪玩。
我們留戀於路邊的小花小草、小貓小狗,某某家父母又給他買了新玩具,看著動畫片的時候還要想著去遊樂園,寫作業的時候想著吃冰激凌……
時間飛逝,一眨眼,你就上大學了。上專業課的時候,你悄悄把手機藏在課本下面,老師佈置小論文作業的時候,你去百度東拼西湊抄了幾段。你說,從今天開始,你要認真背單詞,爭取一次把四級考過。你正揹著單詞,一個朋友的電話來了,於是,你就跟著他們去打遊戲了。
一晃,四級考試真的來了。而後,你發現,你背的單詞始終停留在第一頁的第一個。期末考試的時候,你又掛科了……
回到家,媽媽問你怎麼考試不及格,你說考試的時候你病了。媽媽急忙問,要不要帶你去醫院做個身體檢查?你心虛地說,不用,不用,吃點營養的就好了。
第二天,你媽媽起得特別早,去菜市場給你買了用來熬湯的骨頭和最新鮮的蔬菜水果。可是,吃飯的時候,你說湯太膩了,你不想喝。
哦,你總是這樣,做事不認真,時不時地撒點小謊,怕被責罵的時候博取點同情。好吃好玩,混日子一段時間以後,你開始迷茫了。你想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是不是該出去創個業;你想著是不是要嫁個有錢的老公,生個孩子,當個年輕的辣媽,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年輕的你,如果感到迷茫了,為什麼不試著去改變一下自己的現狀?為什麼不能始終如一,專心致志呢?
什麼時候,在成長的這條道路上,我們漸漸把自己曾經擁有過的最好的那個品質——專注——丟了呢?
當我們開始靜下心來學會思考,當我們學會對每一件事都投以最大的熱情,當我們學會全神貫注一心一意,我們的生活或許就會變得不一樣。
母親釀的手工米酒總是很暢銷,品嚐過的人都稱讚那酒回味甘甜。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釀酒的每一道工序裡,母親都無比用心又專注。
釀酒的米選用的是家鄉產的最優質的大米,蒸煮米飯的時候,無論火候還是溫度都把握得很好。最特別的是,釀酒用水不是普通的自來水,而是可以直接喝的井水,這種井水有種回甘的味道,這也是為什麼我家的水用來泡茶也會格外爽口。
我見過母親最專注的模樣就是釀酒,她繫著圍裙,在灶臺邊忙前忙後。釀酒時的母親像一個樸素的手工藝人,用一雙手釀製出味道特別的酒。
其實,學習也一樣,需要像這樣專心致志、全神貫注。
20歲以前,我常常喜歡三分鐘熱度,直到,我開始寫文章。我記得一位作者曾經這樣寫到: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出來的就是那種能量的振動頻率,然後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當我能夠排除干擾,不怕外界喧囂,能夠靜下心來,在鍵盤上敲打出一個個文字,那個時刻的我就是專注的。
當我能夠連續一兩個小時,認真去讀完一本書,並去思考書裡的事兒,那個時刻的我就是專注的。
當我能夠把自己寫好的文章閱讀幾遍,校對錯別字,增添刪減,修補字句,不厭其煩,那個時刻的我就是專注的。
後來,我終於明白,當你無比專注地去做某件事時,效果就會顯而易見地好,那些你想要的、渴望的就會與你不期而遇。當你無比專注地去付出、去投入時,不經意間,你也會邂逅那個更好的自己。
專注,是你在認真地做一件事,並一心一意把它做好,是每個年輕人都該修煉的品質。
:別再拿著父母的錢***了
作者:陳大力
我大二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姑娘,是彩妝控。她每天都在朋友圈裡晒,cpb又出了什麼限量版,紀梵希的底妝又準備要買,購物車裡加了好幾瓶sk 2,云云。雖然她每天嚷著「吃土」,可是就她晒出來的化妝品的價位,動不動就是sisley或者armani的,我感覺她真有錢。但是後來我發現,她家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
她自己是申請了助學金,每個月能有幾百塊。但是這些,加上她父母給的一千多的生活費,完全不夠。她總是變著花樣找爸媽要錢,藉口今天買資料,明天買課本,反正先把錢要過來再說。
但是她的父母呢?據說就是非常樸素的兩口子,手機用的是幾百塊的雜牌。她的媽媽,為了買到便宜兩塊錢的蔬菜,每天都要多走二十分鐘,繞路到菜市場的最邊兒上。但是就在她媽媽弓著背,拿著微薄的薪水,為了兩塊錢繞遠路的時候,她卻在考慮要不要入手一瓶兩千塊的神仙水。
說白了三個字,虛榮心。
可是,她在這邊想著如何彰顯自己優渥的生活品質時,她的父母卻在為了供養她,一把年紀一身傷病地堅持上班。孩子伸手要錢,哪怕他們平時連肉都捨不得買多一點,也會立馬給。
有虛榮心無可厚非,但是年輕一代無端膨脹的虛榮心,不該讓操勞半生的父母買單啊。
我幾年前去報社實習的時候,聽到過這樣一個事。一個男生,高二的,吵吵著要讓他爸爸給自己買當時新出的iphone 4s。他的爸爸,工地建築工,從來想象不到什麼手機要四五千塊。就語氣稍重地數落他,不好好學習想這麼多幹嘛,何況我們家真的買不起。然後這個男生就氣啊,他就離家出走。
這位爸爸來找我們報社幫忙的時候,表情特憔悴,四十多歲的漢子,眼裡佈滿疲勞的血絲。八月酷暑,他身上的汗衫一看就是質量奇差的,線頭四處鑽出來。還算整潔的褲腳下,卻是一雙毛毛躁躁的布鞋。接待他的是社會新聞部的主編,主編隔日後去他工作的臨時住處採訪。那是暴露在日光下的擁擠矮房,僅有一臺髒兮兮的舊式風扇。只站五分鐘就大汗淋漓。
這位爸爸眼眶溼潤:“只要兒子肯回來,我一定給他買手機。”
在場的人,心裡都悄悄抖了一下。
他的兒子,高二的男生,或許會因為擁有了一臺嶄新的iphone,被朋友豔羨一陣,誇到身體輕飄飄的那種滿足。但是他的爸爸,始終在37度高溫下,面朝黃土。
活到了二十歲左右跟物質面面相對的年紀,尤其是見到了越來越多生活富足的朋友,很多人都會想要一步就趕上去。不想被甩下,不然顯得自己多窮酸啊。於是肆無忌憚沒個界限地買。
化妝品一定要用一線的;酒店至少要住四星級的;衣服要買中高階價位的,你總不能讓我老是買街邊貨吧?
父母在家裡不知道過得多節省,可能八十塊的衣服都要想一想再買,你卻在朋友圈晒,又去了一趟三百塊的哈根達斯下午茶。你在狐假虎威地追逐詩與遠方,卻讓父母替你苟且。你真自私。
我一個好朋友,家裡非常有錢,她自己交的家境相當的朋友,是連絲巾都要買gucci的那種。但是就這樣一個每月生活費好幾大千的姑娘,買雙三百塊的鞋,也都會仔仔細細斟酌了再買,還會四處託問最便宜的代購。
偶爾一次天南地北的聊天,她提到一句話,我一直記到了現在:"不管你的父母是月入五千還是五萬,給你的生活費多還是少,這些錢真的都是他們的血汗,沒有一分錢是容易的。你在這裡春風得意地揮霍,他們在為了替你兜底,馬不停蹄地工作。"
別再用父母的錢,為餵飽你膨脹的虛榮心,繃出一副驕傲而富貴的假象了。
他們真的為了愛你,付出了很多,很多。
如果你想要什麼,自己去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