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的勵志文章
每一篇關於都能教會我們很多職場真理,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跳出瞎忙的怪圈
“時間就像是海綿裡的水,只要你肯去擠,一定會有的。”職場中的我們,避免不了出錯,也會有各種無形的壓力,而要在工作上有所起色,就要擺脫瞎忙的怪圈。
A先生在同事看來是公司最敬業的人,因為大家都下班時只有他在加班。一次,老闆因有事回公司,剛好看見他。老闆開始認為他很敬業,可是他總是加班。老闆就感覺奇怪,我們的工作量不大,在上班時間都能完成,根本不用加班。於是老闆漸漸觀察起他的日常工作,發現他根本就是在瞎忙。早上氣喘喘噓噓的跑到辦公室,因為昨晚加班,起來晚了,以至於沒趕上早班車;剛到公司,他就打了一個哈欠,而且一點精神也沒有,看起來無精打采的。在同事都忙手頭工作時,他在刷網頁,看著新聞等等,就這樣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去了。中午吃完飯,大家午休時,他在打遊戲。下午看著他開始忙祿自己的工作,可是一般人的最好狀態是在早上;直到下班,他的工作也沒完成。只有加班,離開公司時,他還會用半個小時時間去打掃辦公室。其實,他在總無用功,因為公司有保潔阿姨。老闆這才知道,他根本沒有用心工作,看似很忙,其實都在瞎忙。久而久之,工作效率從未提高,而且工作也一點起色都沒有。還不如剛畢業的大學生,不久被辭職了。
C女士在一傢俬營企業工作,沒有太大的壓力,早九晚五;由於老闆個人原因,所以來公司比較少;平時沒有事情時,她在刷網頁、逛淘寶、購物、看電視劇等等;如果老闆在時,她桌子上擺滿了各種資料,看似很忙。但是工作仍然不見起色,直至來公司兩年了,最簡單的錯誤還會犯;因為在她心裡認為,老闆開多少錢,我就幹多少活。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而和她一起工作的其她同事,都很敬業,以至於都得到了提升。不久,老闆將她辭職了。因為沒有哪個老闆願意僱傭無所事事的員工;沒有哪個老闆願意僱傭沒有工作起色的員工;
上帝賦予我們每個人的時間是公平的,都是24個小時;所以,珍惜時間,跳出瞎忙的怪圈,用心工作,提高自我,才能工作有所成就。
:我喜歡用以下十種人
李嘉誠有別於一般中國商人,他既勝在經營,也勝在管理。特別是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確有他獨到之處。在用人上,李嘉誠的核心理念是“長江不擇細流”,“有容乃大”。他說,假如今日,如果沒有那麼多人替我辦事,我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沒有辦法應付那麼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業最關鍵的是要有人能夠幫助你,樂意跟你工作,這就是我的哲學。我喜歡用以下10種人:
1、自信的人
自信是通往成功路上的指明燈。無論做什麼事首先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最棒的,這樣才能把自己最大的潛能發揮出來。
2、效率高的人
效率是當今社會必不可少的生存條件,只有辦事效率高的人才能脫穎而出。如同在同一起點上起跑,最快到達終點就是贏家。
3、頭腦靈活的人
讀書學習好壞,與工作賺錢完全是兩碼事。書讀的好,工作不一定做得好,出來社會,更需要頭腦靈活,只有聰明的人才會慢慢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4、有冒險精神、辦事果斷的人
人生本身就是一次冒險。不敢冒險,才是人生最大的風險!如果機會久久沒有降臨於你頭上,這時候就需要你自己去創造,創造其實就是冒險的本身,然後抓住機會,決策果斷,憑膽量論成敗!
5、拋棄“面子”的人
摘一段李嘉誠先生的錄語:當你放下面子賺錢時,說明你已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時,說明你已成功了;當你用面子能賺錢時,說明你已是人物了;當你還在那裡喝酒吹牛,啥也不懂還裝懂,只愛面子時,說明你這輩子就這個樣子了。
6、不安於現狀、刻苦耐勞的人
“一天三頓飽,老婆孩子熱炕頭”,一輩子捧著“鐵飯碗”的人,永遠沒有賺錢的機會,“夠用就行,要那麼多錢幹嘛”,這句話是那些賺不到錢的人聊以自慰的“名言”。
7、善於抓住機遇的人
在我們的身邊往往有很多的機遇,只是由於疏忽而沒有發現讓機遇溜掉,或者是讓別人發現實施了,所以平時生活中對周圍的事物多看、多想、多做,對自己發現和創造機遇有很大的好處。
8、珍惜時間的人
浪費時間就等於浪費財富!對於經商的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賺錢靠的是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天天早睡晚起做懶漢,財富是不會進你袋的。
9、眼光獨到、堅持己見的人
做生意第一要決就是眼光獨到,想別人未想的事,走在別人前面,讓別人在後面追。而後在一片反對聲中堅持自己的見解,因為經驗告訴我們: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
10、有總結習慣的人
無論做人還是做事,總結很重要。在聽取別人的意見中總結;在夜闌人靜中思考,思考當中的不足,把他們變成你的經驗,讓這些總結為你的成功之路埋下伏筆。
:年輕不是資本,幹出成績才叫資本
二十歲大三時,他就參加了托福考試,雖然英語成績不錯,但因為專業不過關,沒有能夠去美國留學,
他有些失望,輔導員安慰說:“你還小,今後有的是機會,千萬別灰心。”輔導員的話雖簡潔,對他卻是極大的激勵,他重新樹立信心,他堅信那一點,“年輕就是資本”。
第二年大學畢業,他再次報考,可惜還是差了一點兒。他很不情願地進了一家國內的小研究所,一邊應付差事,一邊堅持自學。他不想放棄最初夢想。好在還年輕,有的是精力和時間。兩年後,雖然單位一再阻攔,但他仍然義無反顧地參加考試,並取得了較好成績。他主動辭職,信心滿滿地飛向大洋彼岸。
三年碩士學業眨眼過去,他的論文答辯還算成功,並被導師推薦給了美國的一家公司,那家公司雖不是世界知名企業,但在當地名氣很大,想進去工作的人不少。面試時,高管問他:“你為什麼想進我們公司?”他早有準備,不假思索地回答:“貴公司適合我,也和我的專業對口。”
高管又問:“那你憑什麼進我們公司呢?”他想了想回答:“我具備專業知識,我很年輕,完全有能力勝任這裡的工作。”
高管笑道:“我雖然欣賞你的自信,不過想問問你,難道年輕也成了資本?”他仍然自信地回答:“當然,年輕當然是資本。”高管突然收斂起笑容,說:“對不起,小夥子,我沒有發現你能進我們公司的資本和素質,請另謀高就吧。”他不甘心,追問道:“那貴公司的人才需要具備什麼素質呢?”高管說:“等你工作幾年之後,自然就知道答案了。”
那次應聘失利,對他是個打擊。好在自己才二十六歲,應當還有機會。在朋友的推薦下,他去了舊金山,在矽谷的一家華人公司打工。因為是同胞,經理很快和他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當他把自己的挫敗經歷說給經理聽時,經理笑著說:“我和你有類似經歷,美國這個地方可從不在乎年齡。”
他有些吃驚:“不是說美國人特欣賞自信者嗎?難道年輕不是資本嗎?”經理回答:“自信當然好,可年輕和自信都不是什麼資本。”他打斷經理的話:“那什麼是資本?”經理回答:“你我都沒有資本,幹出成績才是資本,成功在這裡就是資本,而成功和年齡無關,在美國,四十幾歲可以成為總統,七十幾歲同樣能當總統。”
原來如此,經理的點撥讓他茅塞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