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職業勵志短文
每一位職場人都應該時常找一些來看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20歲-60歲的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階段如何劃分,各國專家學者有不同的劃分理論和方法,主要可分為按年齡層次劃分、按專業層次劃分和按管理層次劃分三種類型。我國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研究的人事人才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羅雙平認為:以年齡為依據,每十年作為一個階段比較合適,即二十歲至三十歲為一個階段,三十歲至四十歲為一個階段,依次類推。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幾個階段,那麼你現在該做些什麼呢?羅雙平談了他的看法,供讀者朋友參考。
二十歲至三十歲:走好第一步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是從學校走上工作崗位,是人生事業發展的起點。如何起步,直接關係到今後的成敗。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選擇職業。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內外環境分析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設定人生目標,制定人生計劃。再一個任務,就是要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年輕人步入職業世界,表現如何,對未來的發展影響極大。有些年輕人,特別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總認為自己有知識,有文化,到單位工作後不屑於做零星小事,不能給同事們留下良好的印象,這對一個年輕人的發展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危機。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堅持學習。根據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人一生工作所需的知識,90%是工作後學習的。這個資料足以說明參加工作後學習的重要性。
三十歲至四十歲:不可忽視修訂目標
這個時期是一個人風華正茂之時,是充分展現自己才能、獲得晉升、事業得到迅速發展之時。此時的任務,除發奮努力,展示才能,拓展事業以外,對很多人來說,還有一個調整職業、修訂目標的任務。人到30多歲,應當對自己、對環境有了更清楚的瞭解。看一看自己選擇的職業、所選擇的生涯路線、所確定的人生目標是否符合現實,如有出入,應儘快調整。
四十歲至五十歲:及時充電
這一階段,是人生的收穫季節,也是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人大顯身手的時期。對於到了這個年齡仍一無所得、事業無成的人應深刻反省一下原因何在?重點在自身上找原因,對環境因素也要做客觀分析,切勿將一切原因都歸咎於外界因素,他人之過。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找出客觀原因,才能解決人生髮展的困阻,把握今後的努力方向。
此階段的另一個任務是繼續"充電"。很多人在此階段都會遇到知識更新問題,特別是近年來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週期日趨縮短,如不及時充電,將難以滿足工作需要,甚至影響事業的發展。
五十歲至六十歲:做好晚年生涯規劃
此階段是人生的轉折期,無論是在事業上繼續發展,還是準備退休,都面臨轉折問題。由於醫學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此時乃至以後的十幾年,都能身體健康,照樣工作,所以做好晚年生涯規劃十分重要。日本的職工一般是45歲時,開始做晚年生涯規劃;美國是50歲時做晚年生涯規劃。我國的職工按退休年齡提前5年做晚年生涯規劃即可。
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定退化後的二三十年內,你準備乾點什麼事情,然後根據目標,制定行動方案;二是學習退休後的工作技能,最好是在退休前三年開始著手學習;三是瞭解退休後再就業的有關政策;四是尋找工作機會。目前我國已有離退休人員的人才職業介紹所,可提前與這些部門聯絡,取得他們的幫助。
:向上司表達見解的哲學
你必須儘量把你要表達的內容以你上司最喜歡的方式傳遞給他,這樣可以使你和上司的“接觸”更加有效率。
終究會有那麼一天,你要帶著你對公司的建議去見你的上司。在此之前,你已經醞釀好了你的這些計劃,包括對一些銷售商的產品進行排序、執行主要的預算計劃、把整個方案的前景做一個預測、並且估算一下它能夠給公司帶來的利潤等等。你已經為此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你也堅決相信:如果你的建議或是計劃得到上司的賞識,那麼這個計劃的實施很有可能會給公司原有的結構和功能帶來新的改變。這樣,你再去見上司的時候就會信心十足、熱情高漲。
一個小時之後你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你的老闆沒有批評你對公司所提出的建設性方案,但是他也並沒有肯定這個方案實施的可能性。他只是非常禮貌地在聽你的陳述,但是對你的話並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你當然會希望他能夠為你提出的方案叫好,但遺憾的是他只是說他願意“考慮你的建議”。
你的腦海中會反覆出現剛才和領導談話的情景,想找出你的語言和行動有無讓上司不滿意的地方。你是不是和平時的表現不一樣呢?是不是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來說明你之所以擬訂這樣一份計劃的理由?是不是你對預算工作表的闡述過於詳細?或者是不是對未來的展望太過長遠?
在向上司彙報你掌握的大量資訊時,你一定要充分考慮一種可能性:即上司不重視你提出的方案並不是因為你說得不對或者不夠,而是因為你表達的方式有問題。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如何使你和上司的“接觸”更加有效率,你必須儘量把你要表達的內容以你的上司最喜歡的方式傳遞給他,換句話講,你應該充分考慮哪種方式去和別人交流更容易。 我在這方面並沒有什麼深刻見解,但是卻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不同的人接受資訊的方式是不同的。為了說明我的觀點,我就拿我的上司舉一個例子。比如:他在分析一個資產負債表時,不會因為看到在Excel工作表上有商業利潤可圖就喜形於色。但是他經常會面對一塊書寫板,不停地在上面圖畫著,他喜歡這種視覺的效果。開會時,他坐在我對面的椅子上的時間不會太久,因為他時常會從椅子上跳起來發問:“你的記錄板上有什麼重要的資訊嗎?”說著,他就會把原先的構思和計劃從書寫板中刪去,而又勾勒出另一番計劃。***在兩個星期前他過生日的時候,我們送給他一個專業人士使用的幹板擦,一個溼板擦和一個小型書寫板以便他以後能夠隨身攜帶。***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也喜歡書寫的文字。如果有人把他的建議和計劃呈給我看,我願意看到它是書寫的,而且有一個內容提要或是一段精煉的概括。不過我的角色是遞交計劃書。
在我的老闆手下工作了幾個月之後,當我在與他交談時我發現自己對書寫板也越來越青睞。其中有這麼幾個原因:首先,書寫的計劃和程式能夠給人一種視覺效果,幫助人們更好地去實施這個方案。第二,當我希望我的老闆能夠採納一項計劃時,我想讓他知道我通過這個計劃到底要達到什麼目的,而且希望他能夠和我一樣對這項計劃的潛力充滿信心。要做到這一步對我的老闆來說,就要呈給他一個手寫的建議書。
我能夠提交一個由10頁Word檔案組成的計劃書。這是我喜歡的一種格式,但是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之下仍有阻礙呢?這實在令人費解。原因是這回呈送的物件不對,公司商業計劃和分析的負責人喜歡用幻燈片的方式或是Excel工作表的方式閱讀計劃書。這可真叫人為難。
正如我在前面所說的那樣,這個戰略已經被廣泛運用。在考慮這些不同的交流***的時候,別忘了注意這一點:投其所好。有些人喜歡直觀的方式,而有些人則喜歡數字或是文字,這並不意味著誰比誰更高明,只是口味不同、習慣不同而已。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為人處事的方法。
好的管理者是一個語言方面的多面手。即使你喜歡用文字的格式來遞交你的建議書,在習慣閱讀工作表和幻燈片的上司面前也要學會迎合其口味。這並不等於討好上司、阿諛奉承,只是讓你明智地施展你的技巧、更好地與人交流溝通。如果你每次在與你的上司見面以前都能找到與其最好的交流方式的話,那麼你的機會就會接踵而來了。 當然,方式並不能代替實質的內容。我們討論如何才能更好的與人交流,這只是有機會闡述你觀點的一個前提條件。不管你用的是Word、PowerPoint還是Excel,只是方式的區別,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你的內容。
:職場維生素
有福不願同享的人,有禍無人與之共擔
在路上,A拾到一把斧子。
B說:“我們拾到了一把斧子。”
A說:“不能說我們拾到了,而是我拾到了!”
過了一會兒,丟斧頭的人追上了他們,斧子被要了回去。
A說:“我們完了。”
B說:“不要說我們完了,而是我完了!”
職場是一個人幹事業、實現理想抱負的場所,是一個人謀生的場所。每個人到一定時候,都要進入職場。一般地說,從20多歲,一直到60歲左右,其間大約40年的時間需要在職場度過。
職場雖然錯綜複雜,千頭萬緒,但若總括起來講,最關鍵還是兩個方面,一是如何為人的問題,二是如何做事的問題。如何為人,如何做事,又是兩個很複雜的問題。從為人來講,雖然方方面面很多,而且都是因人而異,沒有千篇一律的東西。但也有相通的地方,比如說,不論在什麼場合,樂於助人總是很好的品德。 上面一節談到,與人為善需要講前提條件,需要有原則,只是提醒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應靈活機智,不是否定與人為善的積極性。如果一個人平時不喜歡幫助人,那麼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找不到人來幫助。
平時經常幫助別人,相當於給自己的“人際交往銀行”儲存人情。既然儲存了,那便是有“利息”的。一旦急於用時,即可隨時從中支取。如果理解不出這樣一個道理,平時“不燒香”,斤斤計較,就怕別人佔便宜,擔心吃虧,或者不積極主動地積累,“急來”只能“抱佛腳”,而且也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對於這個問題,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在能力所及的前提下,儘量多地幫助周圍的人。對你來說或許是舉手之勞,但對別人來說,有可能是一根“救命草”。你覺得沒有什麼,但被幫之人則會牢牢記在心裡。一旦需要,就會反過來不遺餘力地幫你。即便一輩子都沒有這樣的機會,也不要緊。幫助人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回報,幫助別人顯示你存在的價值,是無比快樂的,在快樂的時候,你已經得到了回報。
二是樂於與別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喜悅。在物質或精神上有了什麼收穫時,毫不吝嗇地拿一定的比例出來,與同事家人或親朋好友分享。這樣做,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如果你對別人很“摳門”,別人就決不會對你大方。
三是幫助別人需要量力而行,不要超出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時常能夠遇見,這個時候,就不能脫離現實條件,而是能幫多少算多少。如果幫得不好,不但對被幫者無益,反而對自己有害,違背了初衷。 四是幫忙需要分兩種情形:一種是“無償援助”,既然幫了,就不要索取回報。當沒有彙報時,不要抱東怨西。另外一種是“契約式幫忙”,事前就談好協議,不要含糊其詞,事後按照約定執行,不扯皮。
有位劉小姐來到一家培訓公司上班。她工作經驗並不是很豐富,但是就因為自己在公司裡有一個很好的熟人關係,所以一進公司就直接被聘為實習經理。這本來是個發展的好機會,但是她卻沒有把握好。
本來她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起箇中間人的橋樑作用。在為公司著想的同時,也可為員工謀點福利。但她卻依仗著特殊關係,蠻橫無理,給下屬越來越苛刻,經常要求他們加班,如果工作稍有不合意的地方,她動不動就衝下屬大發脾氣。漸漸地,她和下屬之間好像隔了一堵牆,沒有人跟她交流,也沒有人敢走近她。 由於工作是剛接過來的,她心中沒有什麼頭緒。本來和新公司的新同事、新客戶又不熟悉,許多人就對她有明顯的牴觸情緒。加上她的“特行獨立”,沒有人願意為她操心,給她幫忙。不但如此,還開始故意製造難題。這使她的工作十分被動,無奈之下,她最後只有選擇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