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勵志的文章推薦3篇

  成功是一種觀念,致富是一種義務,快樂是一種權力。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激勵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鼓勵勵志的文章推薦:再見了,半途而廢的人生

  作者:瓶子大人

  本質上,我是一個不勤奮不努力的孩子,甚至更加直白地說,骨子裡的我,是個懶惰散漫的姑娘,做事從來只維持一分鐘熱度。對!頂多一分鐘,說三分鐘,都是抬舉我了。我熱衷於制定許多詳細周密的計劃,卻一個也沒有執行。當然,認識我的人,可能會覺得我在開玩笑,而瞭解我的人,大概是十分贊同吧!

  比如背單詞,最久的時候,我只連續堅持了半個月;比如學鋼琴,我只跟著老師堅持學了兩個月;比如畫畫,我只是在心血來潮的時候,會提筆畫上一幅。而不動筆的時候,我甚至會停筆半年;甚至戀愛,我總是容易沉溺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一個人胡思亂想,而後滿是委屈——再好的愛情也是死得很快;就連吃早飯這種小事情,我也是很難堅持下來的。即使我總是喜歡對別人苦口婆心地千叮嚀萬囑咐,講著不吃早餐的危害,即使我知道,這對胃不好。我的人生,只剩下一堆有了開始卻沒有堅持下去的雄心壯志,就像是一堆點燃的火把,沒有燃起就很快熄滅了。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卻是以三分鐘的熱度去生活,活了二十多年。

  看吧!我就是這麼一個不能堅持的孩子。我一直就在這種半途而廢的人生裡醉生夢死,卻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活得很不錯。

  其實這些事情裡面,很多都是我喜歡的,但是在我這種懶蟲身上,它們終究變成了曇花一現。就算是凋零了,我也並不會產生什麼負罪感。因為——我會找理由啊!我擅長找藉口啊!

  不背單詞了,我能找到各種考試複習、看書當藉口;不學鋼琴,我能找到學費太貴,不想繼續兼職賺學費當藉口;不畫畫,我能拿找不到橡皮、鉛筆當藉口,而實際上我是那種拿起中性筆直接畫,壓根都不帶修改的隨性派好麼!一個橡皮找不到就不畫,也就我自己知道,是個多麼爛的藉口;戀愛談不好,我也能找到各種理由將責任歸咎於別人,把自己放在受傷者的位置上。只是私下反思的時候,才想起來自己愛胡思亂想的性格確實不怎麼討喜。精神上的不獨立,讓另一半倍感壓力,活得很累。而對我自己而言,這何嘗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然而,從前的我,是完全沒有意識到的。

  安逸是最舒適,卻也是最讓人頹廢的東西。上著朝九晚五的班,拿著穩定的足夠養活自己的薪水,起床、吃飯、上班、午休、吃飯、下班、吃飯、睡覺,日子變得寧靜,卻失去了生機。我陷入了一種恐懼感裡,我就像生產線上的機器一樣,按照固定的模式和程式在運轉。我害怕往後的二十年、四十年、六十年甚至更久的未來,我都是這樣活下去。一眼就看到未來,這樣的日子真是可怕!

  那就改變吧!真正的改變,是從我和老媽的一個賭注開始的。“媽,年底回來,如果我銀行卡里存夠了十萬,你就放我繼續唸書吧!我保證不花家裡一分錢。”我對老媽說,是商量,更像是一種通知。說這話,是因為心裡還惦記著一個留學夢;說這話,是因為心裡還惦記著一場環球旅行;說這話,是因為我想過的不是現在這樣的生活。而老媽,對我所有的夢想都是反對的。

  “如果你想出去唸書,沒問題,我們斷絕母子關係。”這是老媽在我大一的時候留給我的原話。我能理解她勤儉持家、不想花錢的理念,也能理解一個普通家庭面對留學這件事巨大的壓力。可是再多的理解,也澆不滅我心裡對夢想的熱愛和渴望。

  我知道,我不能繼續這樣過下去了。我的人生有許多種活法,有許多想做卻沒來得及做的事情,但絕對不是過著現在這樣的生活。一切的不穩定背後都隱藏著無限的可能,而一成不變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既然想要改變,自然就要拿出行動來。嘿,你行麼?不會這次又要認慫了吧!我問自己。

  第一個月,也就是二月份,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很簡單的計劃,每晚睡前洗臉、刷牙、敷面膜,做完這些再睡覺。因為面對歲月這把殺豬刀,我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從前的美少女,不再是那個連續熬夜通宵不用多久就能恢復滿臉水靈的十八九歲少女。所以,護膚保養這件事,第一次寫入了我的人生計劃裡。很棒!我堅持了四個星期,這事情算是沒荒廢。

  第二件事,就是抬起懶手堅持碼字。最初定的計劃是每天最低一千字。後來才發現,我這麼個嘮叨的傢伙,每天一千字實在是太輕鬆。於是計劃調整,變成了每週最低一萬字。後期還會加入碼小說的大軍中,說不定變成一天一萬字也不是沒有可能。第一週,順利度過。

  第三件事,就是運動、健身、變瘦。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總有一天我要瘦成一道光。想瘦自然要動起來,找到一個不錯的舞蹈班,可以讓我選兩項科目學習。我是很猶豫的,各種理由又出來了,比如那個舞蹈班的地點離我住的地方太遠,晚上騎車回來不安全;比如一年很難堅持下來,冬天冷,夏天熱啊!比如上課時間晚上七點到八點,不夠我下班趕過來練習。看吧看吧!我就知道我是一個很狡猾的姑娘,大概除了我能降得了自己,其他人只能對我無可奈何吧!於是,果斷地做了決定,立馬交錢報班,選了芭蕾和拉丁。這個舞蹈班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給退班,不給退錢。我忍不住給他們點贊,這太適合我這樣猶豫不決、執行力為零的姑娘了。

  現在,我已經提前買好了練習的貓爪鞋子、芭蕾的練功服和襪子,甚至買好了盤發器,學著將長髮高高盤起。乖乖地去上著課,變成自己心中優雅的大天鵝。而不去跳舞的時候,我也乖乖地去操場一圈一圈堅持跑步,每天最低跑步五公里。興致來了,十公里跑下來也不成問題。

  第四件事,堅持學習,給自己打好牢固的金融知識,一半是感興趣,一半是為了挑戰自己。我為自己打氣:為研究生考試做準備,你要加油啊!為了後面的職業規劃做準備,你要努力學習啊!我給自己安排的課程,終於可以認真地對待了。

  我總是對自己說,嘿,姑娘,不要認慫。這個知識點你懂了嗎?嘿,你又要偷懶了吧!就知道你是懶蟲。嘿,第三週有期中檢測噢!我要拿高分噢!

  我給自己潑冷水,我給自己打氣,我只是想要這個容易放棄的小孩再堅持一點點。被窩裡、辦公室裡、餐廳裡、操場邊……手機客戶端聽課,平板客戶端上課,PC網頁線上學習……真正的學霸模式開啟的時候,一切地點和工具都變得不重要。學習才是王道!

  也許後來我還會嘗試做許多事情,但我一定會慎重對待,那些我熱愛的事物,我再也不會輕易放棄。那些我深愛的人,我再也不會愛到半路撤退。世界上很多很多事情都是極其簡單的,而真正難的是——你總是隻擁有三分鐘熱度。而這也成就了我們半途而廢的平凡人生。

  此時此刻,我的心是滿的。我終於學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負責將自己活成最好的自己,負責和半途而廢的人生說聲再見!再見了,半途而廢的人生!我還有無限可能的未來,我不能陪你過下去了。

  再見,再也不見了!

  鼓勵勵志的文章推薦:窮養的女孩對人生的感悟

  作者:提拉沒有米蘇

  我是窮養長大的女孩

  “窮養兒子富養女"。這大概是民間流傳最為廣泛的一句古訓。很多人對這句話視為金科玉律,也有很多人因句話發出反對聲音。

  與這句古訓相悖的是:我是窮養長大的女孩。

  我說的“窮養”,不是父母幫我選擇的教育方式。而是,那會兒,我家確實窮,毫無選擇,我只能被窮養。

  窮到什麼程度呢?

  7歲,是我看安徒生童話書的年齡,我有一個“公主夢”,渴望擁有一個洋娃娃。

  有次和媽媽趕完集回家時,我在一個小攤上看見一隻布藝小娃娃,是攤主手工縫製的,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布藝娃娃有中指長,三條粗粗的黑色棉線分別為眼睛,嘴巴,做工極為粗糙,價格是一元。我緊緊拉住媽媽的手,央求媽媽給我買下。媽媽不允許。那會兒,擁有一個布藝娃娃,對我來說,簡直是一種奢侈啊。我性格倔強,又加上委屈,在集市上哭鬧起來。媽媽又尷尬又生氣,硬是把我拉扯走開。後來跟媽媽回想起這段往事,媽媽眼圈發紅,說,那次,買完菜,渾身上下身只就剩下了兩毛錢。

  初中,學校在鎮上,從家到學校距離十幾里路,中午得在校吃飯。學校裡有餐廳,飯菜很便宜,一兩塊錢就可以吃得好。為了省錢,我去餐廳買飯的次數寥寥無幾,初中四年的午飯,我吃的幾乎都是從家帶的饅頭和鹹菜。

  高中是在市區讀的,學校是封閉式管理,只有週三下午和週末是開放時間。週三下午,家長會帶著各種好吃的來看望自己的孩子。整個宿舍只有我來自農村,其他女孩子都是市區裡的。家長來看她們時,給他們帶來糖醋排骨,雞肉,魚,蝦……這些是我們家只有在過年才可以吃到的東西,有時候甚至過年都吃不上。媽媽們都和藹可親地勸自己的孩子好好吃飯,說:“多吃一點兒,你看看你,又瘦了,學習很累吧?”因為離家遠,路費又太貴,爸媽很少來看我。

  我自己坐在一旁冷冷清清很是尷尬。之後,每個週三下午,我都會拿上一本書坐在操場上,和夕陽為伴。沒有多少詩情畫意,只是為了避開家長們和美食們,還有那份濃濃的溫情。

  大一入學前三個月,我每月生活費是100塊***其實500元才可以滿足溫飽***。後來生活費就沒了,恩,就是沒了……三個月後的生活費和學費都是我打工賺出來的,每個週末去打工,聖誕節元旦節勞動節國慶節去打工,寒暑假從來沒有回家過,自己忙得連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就這樣,磕磕絆絆,總算把大學讀完。

  大學剛畢業那年,爸爸跟著包工頭建築作業時腳一滑,從五樓上摔下。當時媽媽給我電話,哭著說:趕緊回家,好像你爸爸快不行了……我聽後頭腦空白一片,轉而我強迫自己定神,輕聲安慰媽媽:沒事兒,肯定沒事兒。

  我衝進火車站買了最早的車票。在火車上,樹木從窗前快速閃過,往事一幕幕。我想起爸爸給我做的風車,他帶我去麥地裡放風箏,幼兒園有搗蛋鬼欺負我時他幫我“教訓”別人。不管我長多大,爸爸都是我最溫暖的靠山。現在自己好不容易畢業,萬一爸爸有個三長兩短,我再也無法報答他了。想到這兒,我的淚水決堤,再也止不住。

  到了醫院,看見爸爸昏迷不醒,我開始恐懼,跑去找醫生,醫生告訴我:你爸爸命大啊,生命沒有危險,只是摔斷了六根肋骨,肺部有些戳傷,消消炎,慢慢養,就會好起來。

  醫生短短的一句話,卻讓我蹲在走廊上痛哭了半個小時。我心裡高興,就像埋灰燼中的希望再次被點燃。可我只想哭,大聲哭!走廊上來來往往的人很多,有的人停下看看我,再走開。還好,還好,謝天謝地,爸爸沒事兒,只要爸爸還活著,一切都好,一切都好!

  爸爸是家裡的頂樑柱,爸爸一倒下,很多人害怕了,紛紛來我家討債,我錢包裡有800塊錢,來一個人就給他們一百兩百,然後向他們許諾:你們放心,我已經畢業了,錢,我會使勁兒去掙,慢慢還你們。

  為了還債,爸爸把房子賣了,可賣房子的錢微乎其微。那天,妹妹給我電話,說著說著哭了起來。我知道,那座房子,承載了我們太多美好的記憶。

  那一刻,我下定決心:爸爸媽媽因為生活受了多大委屈,我就讓他們享多大的清福!

  父母對貧窮的態度

  那時家裡的物質條件,就是這種情況:窮到山窮水盡,窮到日暮途窮。

  但是,父母並沒有對我跟妹妹進行精神上的“窮養”。

  爸爸媽媽對貧窮並無多少怨言。他們經常對我和妹妹說的一句話是:人窮沒關係,怕的是又窮又懶惰。雖然家裡物質生活匱乏,但爸媽並沒有自暴自棄,一直勤勤懇懇賺錢。雖然,賺的錢只是杯水車薪。

  在這種條件下,爸爸媽媽省吃儉用,堅持供我跟妹妹讀書。他們一直相信:讀書是改變農村孩子命運的唯一出路。

  媽媽年少時考上了高中,因為家裡沒錢,輟學了。但是,她一直喜歡讀書,每本書都做讀書筆記。我家裡有一摞書,印象最深刻的是瓊瑤《幾度夕陽紅》和金庸的《雪山飛狐》,讀小學一二年級時,這些書已被我翻看了無數遍,至今猶記得那些泛黃書頁中傳遞的俠骨柔情。媽媽培養了我的愛好——讀書,跟她一樣,我也喜歡做讀書筆記。

  那時家的模樣就是現在傳說中的“偏遠農村”,破舊的土房子,家徒四壁。但是他們每天起床後,都會把破舊的傢俱擦得一塵不染;衣櫥裡的衣服疊得整整齊齊;院子裡種得月季啦,夾桃花啦,開花時,院子裡一片芬芳。每個人來我家都會感嘆一句:收拾得真乾淨!

  即使在落魄的時候,也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去生活,要積極、有精神氣兒,不能得過且過。這是他們教會我的。

  有很多人會戴著有色眼鏡來看農村的孩子,“美名”曰:“鄉下人”!在他們的印象中,鄉下人土裡土氣,鄉下人缺乏規矩,鄉下人容易自暴自棄。

  其實,優秀的品質和生活習慣跟是否“貧窮”和“窮養”並沒有必然關係,這取決於父母對貧窮的態度,取決於父母的言傳身教和愛的能力。

  貧窮對身心造成的影響和解決方法

  雖然爸爸媽媽竭盡全力在精神上“富養”我們,但是由於物質方面的極度匱乏,難免對身心造成不好的影響。

  01***、貧窮會帶來性格上的缺陷

  爸爸媽媽為了賺錢去縣裡打工。從兩三歲開始,我就跟著奶奶活姥姥一起生活,在加上父母對我們的教育相當嚴厲,相對奶奶和姥姥,我跟父母的關係比較稀疏。

  說著說著就提到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因為不常跟爸爸媽媽生活一起,自己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我經常會在剎那間失落,那種感覺,像掉進淤泥,我感覺到自己在一點點淪陷,拼命想掙脫卻掙脫不出來,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無力感。

  後來才知道,這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有句話說:“如果真的有時光機可以回到某個時刻,我只想回去抱抱小時候的自己。”聽起來真的很辛酸。

  高中時,我開始跟周圍同學格格不入,這是自卑引起的。而這種引起自卑的根源就是貧窮。

  大一那年,我圍著操場跑步,記得那天天很藍,心情和狀態很好,我圍著操場跑了一圈又一圈,超過了自己的預定目標。突然間,我想,自己不能再沉浸在負面情緒裡不能自拔了,再這樣下去,我的人生就會毀滅掉。

  我想,或許,每個人心角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或者說是潛能。這種力量會慢慢積攢,在某一刻會發生質變,發出耀眼的光芒。

  那天,我開始思索,試著接納自己。

  我開始進行自我調整,強迫自己要微笑,要樂觀。慢慢地,我學會了幽默,學會了自嘲。

  我意識到,貧窮並非原罪。我開始坦然接受貧窮,就像接受一個並不讓人待見的朋友。

  當別人邀請我去唱歌時,我會坦然拒絕:對不起啊,我沒時間,我得去家教。

  和同學們一起去餐廳,她們善意調侃我老買最便宜的飯,我哈哈大笑,心無波瀾:多吃蔬菜不但省錢而且健康,沒看姐又高又瘦?

  當開啟心扉,與陽光共舞時,我發覺自己的內心越來越強大。而只有內心足夠強大,才可以所向披靡無所畏懼。

  不知何時,那種突如其來不安全感已離我漸行漸遠。

  大二那年,那個唯唯諾諾,與世界格格不入的女孩已不見蹤影。直到現在,我明亮開朗,活得沒心沒肺。而當一個人樂觀向上嘴角上揚時,好運也會開始眷顧。

  還有,相由心生,當內心健康明亮時,整個人也會看起來柔和美麗。

  02***、貧窮無法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更廣闊的視野

  大三那年,我學校附近咖啡屋打工,認識一個美國外教,是個五十多歲的老太太,她幾乎每天都來咖啡屋。每次都跟我閒聊幾句,很是輕鬆愉悅,我們就這樣熟識了。

  她喜歡喝哥倫比亞自制咖啡,經常坐在吧檯前,笑意盈盈地看我磨咖啡豆、煮咖啡。

  “Wonderful!”她說。可能誇我的手藝,也可能誇咖啡的味道。

  有次在我的休息時間,她來到咖啡屋,我當時正在看雅思詞彙。她問我:“打算去留學嗎?

  我吐吐舌頭:“不是,只是對語言感興趣。我想去留學,可留學需要資金,我沒有。”

  她喝完咖啡走向吧檯,嚴肅又誠懇地對我說:“Summer,我跟你商量個事兒。我覺著,一個樂觀美麗的女孩不出去闖闖太可惜了。你去留學吧,我剛才想想了想,我可以幫助你,給你提供第一次去美國的飛機票,留學時可以在我家住宿,我還可以在我們學校幫你找兼職。”

  如果去留學,這對我來說,該是多麼大的一個幫助!我心裡滿滿的感激,但略微思考一下搖了搖頭,在中國,有時候我連飯都吃不上,哪來的學費去留學啊。

  就這樣,一個很好的機遇,因為貧窮,我錯過了。也錯過了更好的教育,和更寬廣的視野。

  可我並沒有停止不前。貧窮的生長環境無法選擇,但可以選擇去努力。

  我讀很多很多的書,通過讀書來拓寬自己的視野。

  畢業後,我找到工作,並在這座城市慢慢立足。

  我獨自出國旅遊,見更多的人,學更多的事兒。

  我學習理財,不去千方百計節約省錢,而是想方設法創造財富。

  人生如登山,處於最低谷之時,意味著人生之路開始慢慢爬高

  很多人,不,大多數人對待貧窮,就像躲避瘟疫一樣,避之不及。

  我並不感謝貧窮,我說過,它對我來說,就像一個很不讓人待見的朋友。可它並非一無是處。

  比如,我的獨立,可以在婚姻這段親密關係中提供穩定的基礎。

  比如,參透很多坎坷,很多事情我會去看淡,也因此少了很多糾結和擰巴。

  再比如,我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壓能力很強:物質生活上最困難的時期已經挺過來,還有什麼不能逾越的?大不了從頭再來。

  文章開始提及,我生來倔強,當然,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是倔強。有時候在別人看來不得不放棄的時候,我“偏要勉強”。現在想想,正是這種執念,讓我慢慢掙脫不利環境。

  24歲時,我遇到了生命中的他。我們那會兒結結實實地趕了一把“時髦”——裸婚:沒房,沒車,沒存款。努力奮鬥了兩年,已有房有車有小額存款。

  我們給爸爸媽媽在老家的鎮上買了一套三居室,喜歡整潔乾淨的他們,把房子收拾得窗明几淨。那種卑躬屈膝向別人借錢和戰戰兢兢被人討債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他們舒展的眉頭,是我最喜歡的樣子。

  妹妹去年考上了一本大學,跟我在一座城市。

  當然,這些,真的不算什麼。我的“富二代”朋友名下有好幾套房子,收房租是她的副業,沒事兒就開著豪車去喝喝咖啡看看帥哥,優哉遊哉。我剛剛長出翅膀,而她已經在高空展翅高飛很久了。

  可是,相對於我之前的生活,我已經超越了太多,對我來說,這就是進步。每一天,我都在努力超越昨天的我。我曾經跟朋友調侃:雖然我做不了“富二代”,但我可以做“富一代”呢。

  人生如登山,有低谷也有高峰,當處於最低谷時,不要低落,不要放棄,不要難過。

  想想,已經這樣了,還有比這個更糟糕的事兒嗎?

  而且,處於最低谷之時,意味著人生之路開始慢慢往上爬了,會越爬越高,也會離陽光越來越近。

  鼓勵勵志的文章推薦:能把一件事情堅持做到1萬小時的人

  作者:蘭亭風雨

  “嗯,只要能合理規劃時間,並且執行力足夠強,假以時日,你真的可以同時把多件事做到極致。”

  前段時間,看了星姐的下班後系列文章,星姐說無論平時上班多苦多累,她都會在下班後抽出兩個小時的時間去碼字,到現在已經堅持了七年,七年裡,利用每天兩個小時的碼字時間,星姐出版了四本書、在各大平臺積累了眾多粉絲,她說這部分額外收入目前已經成為了她最大塊的經濟來源,靠這些撐起整個家的開支,綽綽有餘。

  其實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道理:一萬小時理論。但我相信,除了工作外,能把一件事情堅持做到一萬小時的人,真的很少,而一旦你做到了,那就真的可以同時把多件事做到極致。

  若干年前,當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懵懵懂懂,我的世界裡只有讀書、做學生工作、以及不停地參加活動,不僅沒有一個具體的方向性的目標,而且常常是來什麼做什麼,從來沒有思考過對時間的管理。直到將考研提上日程的時候,我才開始思考每月時間的規劃、每天時間的安排。

  直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我的計劃裡,幾乎把吃飯、睡覺外的時間全部填滿了。跟以前拍腦袋和看心情決定學什麼的情況不同,從早上06:30到晚上00:30,我會規定自己在不同的時間段學習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時間段做不同的事情,比如,上午的前一個小時我花費在英語單詞上,後面的三個小時我會用來學習數學,中午飯後的一個小時我會閱讀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書籍,而下午的大塊時間我會用來學習英語,晚上則對這一天的學習進行總結和反思。我會把這些安排製作成一個詳細的表格,強迫自己在對應的時間區間內必須做規劃內的事情,即便我對數學的興趣遠遠勝過英語,也絕不會容許數學佔用英語的時間。這樣最終的結果是,我的考研成績門門都很出色,不僅總成績排名第一,單科成績也穩居前三。

  從那之後,我就開始特別注意對時間的規劃,雖然時常也會因為不知何去何從而感到彷徨,但只要確立了目標,我就會制定出具體的時間規劃,而後強迫自己嚴格按照計劃執行。

  但其實,之後的這些年裡,雖然我也一直在努力按照這種方式去踐行,卻一直沒能達到考研時的那種狀態,現在想想,那時候的狀態真的太美妙了,毫不誇張地說,一天能保持12個小時以上的高效學習時間。

  現在的我,除了工作外,也會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時間,去做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每週的一三五下午17:30-18:50,我會去健身房做力量訓練;下班後的晚上22:00-00:00,我會用來研究一些大V的文章,學習些公眾號運營推廣的方案,寫寫文章;上班路上,我會看些自己感興趣的書,下班路上,我會刷刷朋友圈,看下別人的日常;而週末的大塊時間則會用來充電。。。

  當然,這一切的安排都是建立在沒有特殊事由的前提之下的,事實上,大多時候也不會有一些特殊的事情,如果真的有,做出實時的調整即可,比如去年趕跨年紅包專案的那一個多月,實在沒辦法,把健身暫停了一個月,專案上線後,才恢復訓練。

  這些,我都希望能夠長久堅持下去,而一旦能夠堅持到一定的時間,就完全有可能把幾件事同時做到極致,只要事情做到了極致,就可能會有一些意外的收穫。比如,我之前在CSDN上寫了一年多的部落格,現在累計訪問量已經近百萬,期間有不少出版社聯絡我出書、還有一些線上教育網站聯絡我錄製視訊教程。這些都有可能在你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之後而紛至沓來,但前期的堅持卻是一條漫長而又沒有任何回報的路。

  成功的道路並不擁擠,有很多人在剛啟程不久就掉隊了,那是因為他們走錯了路,或者有更多的人,自始自終都沒發現過這樣的路,那是因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錢除外***。

  路有很多條,在啟程前,我們需要先選擇一條合適的路***明確自己的目標***,然後合理規劃行程***安排自己的時間***,每日的行程中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時間段做不同的事情,最後邁出自己的腳步,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等到了終點,你會發現你不僅拍了很多沿途的風景,還寫了很多沿途的感悟***同時把幾件事做到了極致***。

  事情這麼多,我該怎麼做?

  “把一件事做好不難,把多件事都做的井井有條,才是本事。”

  工作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你身邊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每天都在忙,像“救火隊”一樣被動處理著各種緊急的事情,似乎一直停不下來。這其實是一種很糟糕的狀態,如果你正陷入這樣的狀態,那麼。。。是時候做出調整了。

  當你的任務排期裡只有一件事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因為除了這個,你可能也不知道幹啥了,除非自己“沒事找事”。而如果同時有多件事壓在你身上,你該怎麼處理呢?先做哪個呢?這個時候合理的時間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而當你不斷遇到上面的問題時,這時候就應該靜下來好好思考下,對事情的輕重緩急做個排序,決定哪些需要做、哪些不必做、哪些要馬上做、哪些可以延後做。

  時間管理中的“四象限法則”

  在時間管理上有個概念叫做“四象限法則”。一個人的工作可以分為四種類型:重要且緊急***第一象限***、重要不緊急***第二象限***、緊急不重要***第三象限***、不緊急不重要***第四象限***。

  第一象限:這個沒得說,無論從重要性還是從緊迫性上來看,都必須馬上搞定,比如產品臨近上線前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這時候的當務之急自然是儘快解決這個問題,以保證產品的如期上線;再比如,重要的事情前期準備不足或者一拖再拖,直到臨近deadline,這個時候原本“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就變成了“重要且緊急”的事情,而很多時候,這一象限的工作也正是由第二象限轉變過來的。

  第二象限:這個象限的工作雖然不緊迫,但卻很重要,這裡的工作能否做好,決定了會否有更多的工作從這裡轉移到第一象限。做好這個象限的工作,就能減少其向第一象限的轉移;反之,荒廢這個區域則將使第一象限的工作量不斷被擴大,從而陷入不斷救火的泥沼。因此,這裡是四個象限中最關鍵的區域。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比較緊急的事情,這一象限的工作往往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因為按照我們常人的思維,緊迫往往會跟重要聯絡在一起,當一件事情很緊迫的時候,潛意識裡它肯定也是重要的。但實際並非如此,比如,當你正在專心處理工作時,有人來問你問題,這個時候其實你就是被這個象限的事件打斷了,這種事情對你來說也許並不重要,但是礙於情面,往往又不得不做。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顯然,諸如刷朋友圈、逛論壇這樣的事情都屬於這個象限,這類事情,可以選擇不做,也可以放到碎片化的時間來做,比如吃飯排隊的時候,坐公交的時候。

  顯然,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第二象限的工作中去,保證這些重要不緊急的事情能如期完成,而不至於被拖入到第一象限中去,否則,就會疲於應付各種緊急而重要的事情,從而讓自己看起來很“忙”。

  在對工作優先順序做了簡單的劃分後,我們還需要初步評估下每項工作的難度,而接下來要決定的則是,先做難度大的,還是先做難度小的?

  吃掉大青蛙

  博恩·崔西建議我們先吃掉最大、最醜的青蛙***喻意難度最大的事情***,即先把時間投入到最具挑戰性的工作中,最後再去完成那些相對輕鬆的事情。這點估計跟很多人平時的做法恰恰相反,至少我並不是這麼做的,我總是先把簡單的事情搞定,再去做挑戰性大的事情,不過也總能如期完成工作。其實我倒覺得這裡的先後順序並無太大所謂,甚至有時候簡單工作的優先順序更高,比如,產品的一個體驗點需要改進,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你可能覺得就三兩行程式碼的事情,soeasy,但是產品需要儘快看到效果,這個時候你就需要馬上動手把這三行程式碼加上。

  囉哩囉嗦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兩個比較基礎的概念,時間管理常常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不斷優化改進,並且在不同時期做出相應的調整。只有勤于思考,善於總結,才能將我們有限的時間利用到極致。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