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短篇勵志故事素材

  同學們無論是在寫作文還是寫演講稿在時候,都可以適當的加一些名人短篇勵志故事作為素材,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鄭振鐸炒股

  作者:龍振晝

  1942年6月,抗戰進入白熱化階段,這使得中國政局動盪,經濟也遭受重創。由於物質匱乏,滿目瘡痍的中國物價逐日飛漲。如何賺錢維持生計,成了國人心中的頭等大事。

  處於象牙塔中的文人,也感知到了這種“生之艱”。著名作家鄭振鐸的妻子高君箴,有次買菜回家,發現忘了買丈夫最愛吃的蓮藕,待到轉回市場時,價格已經翻了一倍。那晚有朋友造訪,談及當時的形勢,鄭振鐸對朋友說:“太可怕了,今後不知道該如何活下去。”

  朋友對他說:“我聽說最近股票市場正在興起,有很多人買股票賺了錢。”

  鄭振鐸聞言,詳細向朋友打聽了相關事宜,覺得這是一個生財之道。其時,因戰事的影響,好多報社稿費低,且經常因故停刊。依賴稿費過日子的鄭振鐸考慮來考慮去,最終痛下決心試一試投資股票。在徵求家人的意見時,他對妻子說:“我先購買一些股票,試試效果如何。”

  初入股市的那幾天,鄭振鐸頻繁奔波於銀行與股市之間,原本就清瘦的他,不幾日,就更顯憔悴。

  有一天,鄭振鐸在路上碰到好友老舍,老舍見他這副模樣,關切地問他:“聽說你近來炒股,怎樣了?”

  鄭振鐸聽後,幽幽一嘆:“我每天都去股票交易市場,看到股票價格上上下下,心裡的變化如天氣一般忐忑不安。我這一生還從來沒有那麼在意過一件事情,為此甚至茶飯不思。所以,我決定,到此為止吧。”

  老舍聽後,同情地看著鄭振鐸,說:“每天那麼疲於奔命,這樣的行為無非是為了利益,股市浮沉,人心隨之,太可怕了。”

  第二天,鄭振鐸來到投票交易市場,股票又大跌。他咬咬牙,賣掉了手中最後一隻名叫“新光”的股票。算下來,單單這隻股票,他就淨虧了16萬餘元。

  回到家裡,本來虧得很慘的鄭振鐸卻突然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他坐下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而後,他拿起自己最喜歡的書本,又開始沉浸於文字的世界。“書可盪滌塵心,更有助於修養。”當晚,從殘酷的股市中折戟而歸的一代文學家,在日記裡寫下了這麼一句話。也許,這就是用慘重的代價,換來的領悟吧。

  :井柏然——暖暖話,謙謙心

  作者:呂保軍

  一部《捉妖記》捧紅了“暖男小生”井柏然,人氣呈井噴之勢,銳不可當,贏得了粉絲支援、同行讚譽、導演青睞的大好開局,這不僅得益於他一貫低調謙遜的行事作風,更得益於他真誠坦率的說話之道。

  面對偶像,坦率交心顯真誠

  在電影《失孤》裡,井柏然和劉德華配戲,兩人共同踏上尋親之旅,一路上就像一對父子般親密相處。井柏然坦言,能和華哥合作,一開始覺得特別開心;然後又非常緊張,因為華哥是天王,就像一幅海報,從小就貼在牆上,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因此思想壓力巨大,生怕自己表現不好。但進組接觸之後,發現劉德華特別有親和力,跟他的距離感還是有,但沒有之前想象的那麼誇張。本來井柏然在片中是需要跳舞的,但他不會,就有點兒著急,沒想到劉德華專門去香港請了個老師來教他,這讓他很感動。當井柏然狀態不好的時候,劉德華也會罵他,罵完之後還是會在後面保護他,提點他,就像個大哥或父親一樣,這讓井柏然覺得非常溫暖。整個拍攝過程中,井柏然多次得到劉德華的指點,從如何注意攝影機的位置,到怎麼揣摩和感受戲中角色的狀態等等,讓他受益良多。後來,井柏然內心的壓力就完全沒有了,他說:“其實我想得挺明白的,因為華哥畢竟是天王,這個戲怎麼拍對我來說都是佔便宜的事兒。演不好,跟天王在一起,沒有人會責怪;演好了,反而加分。”

  一句“就像一幅海報,從小就貼在牆上”的妙喻,自己對劉德華的仰慕之情,溢於言表。井柏然坦白能與劉德華合作拍戲,從最初的開心,到後來的緊張有壓力,再到完全被對方的魅力所折服的心路歷程,自然而然地盛讚了劉德華的人品和藝德。最後又真誠地和盤托出,能和偶像劉德華配戲,怎麼說都是自己佔便宜,這樣顯得既坦率又交心。

  面對粉絲,溫暖貼心送真誠

  近日,井柏然為電影做宣傳時,所到之處都受到粉絲的熱烈追捧,男女老少傾巢而出,多次造成機場擁堵、道路中斷的情況,在全國掀起了一股追“井”熱潮。井柏然多次對粉絲說:“很幸運看到這麼多人對我的喜愛,非常感謝,但是不論什麼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顏值高、演技棒,對待粉絲又如此溫暖貼心,難怪井柏然的人氣會如此高漲了。當記者誇他心態好,你的優勢就是無慾無求時,井柏然大笑後說:“其實也不能說無慾無求,你說我不想紅,不想去跟好的演員和導演合作,這是不可能的,否則為什麼要做演員呢?反正我比較順其自然吧,有呢就高興,沒有就等著。”然後又真誠地說,“其實我一路走來還算挺順的,也通過自己努力得到了不錯的機會。選片什麼的,都是順其自然,走得踏實,才心裡有底。”

  俄羅斯作家索爾仁尼琴說:“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深諳此理的井柏然,在與人交談時從不虛張聲勢、故作高深,講起話來往往真情流露,發自肺腑。因而,他的話語總能給人一種親切、誠懇的韻味,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與他縮小了心靈上的距離感。這,就是說真話的魅力!

  面對危險,踏實敬業露真誠

  不少媒體把2015年稱為井柏然的“井噴年”,讓他坐穩了“最賣座國民小生”的頭銜,卻很少有人知曉他在背後默默付出的艱辛。作為一名高顏值的帥氣偶像,井柏然曾在拍攝《捉妖記》最後一幕用大火趕走胡巴的鏡頭時,自己的臉差點被大火灼傷。當導演緊張地問他有沒有事時,他只說了一句:“沒事,就是睫毛燒了一下。”這樣的輕描淡寫,只是為了讓導演放心,讓粉絲不要擔心。難怪合作完《捉妖記》後,導演許誠毅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極力肯定井柏然的敬業與努力,並一再說:“找他來幫忙,我們很幸運。”

  很多人認為,井柏然是非常幸運的。但是,他在電影《失孤》中曾三度燙傷,卻依然堅持拍完動作戲,這不是幸運;他在《捉妖記》中拋卻偶像包袱、顛覆形象的演出,這不是幸運;他為了在劇組趕進度放棄回家過年,這不是幸運。看似幸運的背後,是更多汗水與艱辛的付出;漂亮成績單的背後,是異於常人的努力。井柏然在採訪中說得最有感觸的話是:“這一路我走得很踏實,我覺得能對得起支援我的人、對得起我自己,就夠了。”這些真誠的話語,給人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面對殊榮,銘記責任表真誠

  2015年7月21日,井柏然被正式授予聯合國人居署青年創新創業獎青年形象大使稱號。此前,只有周迅、姚晨被授予親善大使,井柏然是第一個被聯合國授予形象大使稱號的內地男演員,也是年紀最小的藝人。井柏然在現場發表演講時說,能夠得到聯合國人居署的信任和肯定非常開心,希望能以自己小小的力量影響更多有大大夢想的青年,觸發更多意念強大的內心。然後他又說,在任期間,他將積極配合並出席該專案下的資訊釋出會、頒獎盛典等活動,參與專案下全球性活動,行使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最後在談到自己對於未來的規劃時,井柏然誠懇地說:“我是一個演員,拍出更多好的作品,才是對支援我的觀眾和粉絲最好的報答。我會繼續將正能量傳遞下去,也希望可以利用自己公眾人物的身份,將這份正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

  失意不喪志,得意不忘形。面對此次形象大使的授予,井柏然坦言自己根本沒想到會有如此殊榮,這對自己來說是份榮幸,更是一種責任!面對殊榮,井柏然沒有虛頭巴腦地感謝這個感謝那個,他首先想到的是一種責任,並希望這種責任能成為鞭策自己前進的動力,以後在生活工作的領域,更好地把自身的正能量傳遞下去。所謂心誠話必真,自有一種感人的力量。

  身為新生代力量演員中的佼佼者,井柏然在中國乃至亞洲擁有著高漲的人氣和強大的號召力,這源自於他在成長道路上的不斷積累,演技越來越成熟,更得益於他能夠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每一部作品,真誠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從而詮釋了自己的人生“越努力越幸運”。

  :不是糊塗是境界

  被譽為“當代草聖”的書法大師林散之***1898-1989***,晚年雙耳失聰,但還常被人請去開會。因別人說什麼他都聽不清,開會純屬浪費時間,所以每次開會林老只是象徵性地去一趟,待大會開始不久,趁別人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溜走。

  一次,林老像往常一樣“溜會”,剛走出會場,突然想起了什麼,問陪同他回家的人:“今天開會怎麼沒見老錢啊?”“老錢”即錢鬆喦,林老曾與其同住一幢樓,兩人關係一直很好。陪同見林老詢問,立即大聲答道:“錢老是美協的,當然沒來參加。”

  “那這是什麼會?”林老一副驚訝的樣子。陪同有些不解地望了望林老:“這是書協開會啊!”林老更驚訝了:“書協?還有書協?”陪同樂了:“林老,您可是咱們書協的名譽主席啊!”林老一路嘀咕著“還有書協”,走回了家。

  如果說普通人把“作協”誤作“做鞋的”,而把“書協”誤作“輸了鞋的”,還可以當做笑話來聽,而身為書協名譽主席的林散之,竟不知世上還有個“書協”,這就有些讓人難以理解了。

  仔細分析一下,林老不知書協,大概有這樣幾種可能:一是他老糊塗了,得了健忘症;二是他生性幽默,故意逗樂;三是他掛名太多,一時忘了書協;四是他淡薄名利,把時間全用在了創作上,而對除此之外的事物無動於衷。

  先看前兩條:我們知道,林老一生身體強健、思路清晰、創作活躍,活了90多歲,即使臨去世前數月仍在揮毫不輟,因此糊塗一說不能成立。倒是幽默有一些可能,不過我們從林老聽到“書協”二字時的驚訝程度來判斷,幽默一說似乎也站不住腳。

  再看第三條:掛名太多!當今社會,的確有一些官員喜歡附庸風雅,為了顯示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喜歡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特別是藝術領域掛個名,什麼名譽主席、名譽會長啦等等,掛的名多了,有時自然就難免會張冠李戴,不知所云。

  這些官員顯然不能和林老同日而語,縱觀林老一生,他始終是個耐得住寂寞的人,終生潛心詩書畫,雖然曾做過“七品芝麻官”***江浦副縣長***,但他對權位從不迷戀。到了晚年,他更是將所有精力都傾注到了藝術創作中,曾自謂“一切不與人爭,只與古人爭一地位”,這樣一位把畢生都奉獻給他所熱愛的藝術事業,有著“笑把浮名讓世人”境界的大藝術家,怎麼會對書齋外的喧囂、浮名動心呢?

  可見,這個書協名譽主席,只因沒人“敢”掛***林老晚年名滿天下,當時曾流傳這樣一則軼事。郭沫若來南京,有人請賜墨寶,郭沫若當即拒絕:“有林散之在南京,我豈敢在南京寫字!”***,才“眾望所歸”地被“掛”到了林老身上。這個名雖掛得“專業對口”,但其實並非林老所願,他自然也就不會把這樣的虛名放在心上了,以至於鬧出了不知世間有書協的“笑話”,這和某財政局局長竟然不知“農民也是納稅人”之類的笑話完全是兩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