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短篇勵志故事

  如果懼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遠只能是死水一潭,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張衡少年的故事

  少年時代對日月星辰的觀察,激發了張衡努力探索天文奧祕的決心。後來他兩度出任中央政府專管天文的太史令,在這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據《辭海》所記:他首次正確解釋月食是由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觀測和記錄了中原地區能看到的2500顆星星,並且繪製了我國第一幅較完備的星圖;他創制了世界上第一臺候風地動儀;創造了指南車、自動記裡鼓車和能飛行數裡的木鳥。

  渴求知識的張衡總是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不滿17歲時,他辭別父母獨身一人到外地訪師求學。在古都長安,他遊覽了當地的名勝古蹟,考察了周圍的山川形勢、物產風俗和世態人情。在當時的京都洛陽,他結識了不少有學問的朋友,其中有一個叫崔瑗,精通天文、數學、曆法,還是很有名氣的書法家。張衡登門向他求教。正是由於他這種虛心好學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獲益匪淺。除了在天文學方面有傑出成就外,在地震學的研究上也是舉世矚目的,他創制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相類似的儀器問世早1700多年。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他寫的《二京賦》“精思博會,十年乃成”,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2:魯迅少年時代的故事

  童年時代,魯迅常跟母親住到紹興鄉下安橋頭外婆家裡,後來又到皇甫莊大舅父家裡寄居。安橋頭、黃甫莊都在紹興昌安門外水鄉,寬狹縱橫的河流靜靜地流過村邊。魯迅喜歡到鄉下去,他把那裡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嶄新的世界。因為在這裡不僅可以免讀深奧難懂的《四書》、《五經》,還可以同農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網的河上去划船、捉魚、釣蝦,去欣賞帶著點點漁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鵝、牧牛、摘羅漢豆,呼吸清新的空氣……

  每逢村子裡演社戲的時候,魯迅就和小夥伴們一起搖船兒來到半個在岸上、半個在湖裡的戲臺前面,看武功演員翻筋斗。有時,他還和農民的孩子一起學演戲、扮小鬼。他們在臉上塗上幾筆彩畫,手握一杆杆鋼叉躍上臺去,愉快地玩耍著。

  農村,對少年時代的魯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這片自由的天地裡,魯迅不僅學到了許多社會知識和生產知識,還和農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逐漸瞭解了農民勤勞、質樸的性格,同時也看到了舊社會階段壓迫、階級剝削的血淋淋的事實。魯迅和農民的孩子常唸誦的一首漁歌中,就有這樣的悲慘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兩日勿落***兩天不下河打漁***,餓得發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兩日勿落,要哭出聲。”這些對魯迅的思想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魯迅知道農民“是畢生受著壓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鳥並不一樣”。

  3:彼得大帝

  1682年,一個剛滿10歲的小沙皇登基了。他就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耶維奇?羅曼諾夫。彼得即位不久,他的同父異母姐姐索菲婭藉助射擊軍兵變,上臺執政。彼得被迫和母親住在莫斯科郊外。他從小就喜歡軍事遊戲,把自己的小夥伴編成兩個“遊戲”兵團,整天在綠蔭環繞的村莊中,建築土堡,進行軍事演習及防戰遊戲。

  7年以後,彼得長大了,他的遊戲兵成了兩支訓練有素的近衛軍。索菲婭意識到,彼得是個危險的對手。16***8月,她發動兵變,企圖廢掉彼得,但是陰謀失敗,索菲婭被送進修道院。

  彼得開始親自執政。這時的俄國基本上是個內陸國家,經濟也很落後,要改變這種狀況,彼得認為首先要有出海口,他宣稱“水域,這就是俄國所需要的。”有了出海口,就等於打開了通向西歐的視窗。

  1695年1月,彼得親率3萬大軍進攻土耳其,企圖佔領亞速海。由於沒有海軍,彼得不能從海上包圍亞速城堡,而土耳其艦隊卻可以經常提供援助,這次遠征失敗了。他並不灰心,用一年多時間建立了一支艦隊。1696年春天,30艘俄國戰艦出現在亞速海上,俄軍水陸並進,圍攻亞速城堡,土耳其戰敗求和,亞速海落到了俄國人手中。

  佔領亞速後,俄國並沒有打通南方的出海口。因為土耳奇不僅佔領著亞速海的門戶――刻赤,而且它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統治著黑海。彼得覺得應該向西歐學習,他決定派一個使團到西歐各國考察。

  1697年,俄國考察使團出發。彼得化名為彼得?米哈依洛夫,以下士身份隨同前往。他非常重視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自稱是“一個尋師問道的學生。”他身高近兩米,強壯有力,親自在造船廠當木匠,學習造船技術。在阿姆斯特丹,他在一家最大的造船廠當學徒,一直幹了四個多月,空閒的時候,彼得總是去參觀手工工場、博物館,訪問著名的學者、科學家,聘請他們去俄國工作。在倫敦,他考察了英國的國家制度,還出席了國會的會議,參加了王宮的化裝舞會。

  正當彼得在國外考察時,國***擊軍發動兵變,要求立索菲婭為沙皇。彼得聞訊後,急忙趕回國內,殘酷地鎮壓了叛亂,處死了1000多人。他強迫索菲婭當修女,還把195名叛軍的屍體吊在她的窗前。

  平息叛亂後,彼得開始在俄國進行全面改革。

  改革之後,俄國富強了。彼得又開始為俄國尋取出海口,南方不行,就把眼光投向北方,首要的進攻目標就是瑞典。瑞典是北歐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歐洲強國之一,它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彼得要和瑞典爭奪波羅地海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是對俄國的一次嚴重考驗。

  1700年秋天,彼得率3萬大軍包圍了瑞典的城堡納爾瓦。18歲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先擊敗了俄國的盟友丹麥,接著帶領1萬多精兵向俄軍發動猛攻。俄軍全線崩潰,幾乎全軍覆沒,彼得隻身逃回了莫斯科。

  慘重的失敗沒使彼得喪失信心,他利用查理十二世進攻波蘭的有利時機,以最大的努力重建軍隊。

  彼得從全國各地徵集新兵,加緊訓練。沒有大炮,他命令每三個教堂交出一口銅鐘來鑄炮。一年之後,俄國鑄出了300門大炮。1703年,俄軍再次進攻瑞典在波羅的海沿岸的要塞,佔領了尼恩尚茨?納爾瓦。然後在涅瓦河口附近的科特林島上修建要塞卡朗施塔特,在葉尼薩利島上建立彼得――保羅要塞。彼得――保羅要塞地處大涅瓦河、小涅瓦河的匯合點,控制著通向波羅的海的水路。彼得選中這塊地方作為未來的首都,使它成為真正的通向歐洲的商口。

  1712年,彼得在涅瓦河兩岸的荒島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取名為彼得堡,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裡。

  1709年6月27日,俄國和瑞典的波爾塔瓦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激戰。彼得親臨前線指揮,他的帽子和馬鞍都中了槍彈。最後,瑞典潰敗,查理十二世逃到土耳奇。後來俄軍又多次在波羅地海打敗瑞典。1721年,雙方簽訂和約,俄國從瑞典手中奪得了芬蘭灣、里加灣沿岸的土地,從而解決了北方出海口問題。

  1721年10月,俄國樞密院尊稱彼得為“大帝”和“祖國之父”,俄國也正式改稱“俄羅斯帝國。”

  
的人還:

1.短篇名人勵志故事10則

2.外國名人的簡短勵志故事10篇

3.短篇名人勵志故事大全精選

4.名人實現夢想勵志故事10個

5.短篇的名人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