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創業故事3篇
如果這個世界還時不時地帶給你一些驚喜,請不要創業,因為你閱歷不夠。看看那些創業名人的故事,找到自己的創業方向。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名人創業故事一:
從保安到身家39億,他一年賣出8000萬件文胸
在低迷的服裝行業,有一家企業,2014年新增了1000餘家店鋪,擁有總共7000多家店鋪、保持78天的庫存週轉天數、每天淨賺116萬元,現在市值已經100億港元以上。在網路上,林志玲為它代言的“***”廣告引爆話題,現在又新添了黃曉明代言男士內衣+跑男合作。
這就是都市麗人,它的創始人、董事長鄭耀南20年前還是沃爾瑪的保安。但是,正如某媒體報道中所說:“鄭耀南是如何從一個超市小保安起家只用了20年時間就做到一家上市公司老闆的奮鬥史,不是重點。重點是,當國內服裝行業一片哀鴻,實體門店已經被電子商務衝擊的七零八落的時候,一個賣內衣的都市麗人竟然在全國330多個城市開設了7000多家門店,而且,這個開店的速度還在以每年1000家的速度增長。”
從保安到創業
1995年,20歲的鄭耀南憑著福建古田人敢闖敢拼的勁頭,懷揣著500元,毅然來到深圳。剛剛中專畢業的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沃爾瑪中國總部的保安,負責“看大門兒”。
幾個月後,鄭耀南迅速得到賞識,職務也隨之變化:由總部大門的保安升級到賣場的保安。在鄭耀南看來,這個轉變是他人生的一個巨大轉變。“消費者進來後,為什麼會買這些東西;這些銷售人員怎麼能用最簡單的技巧,把貨賣給消費者;又該怎麼去管理這些商品……這些都讓我很著迷。”
當好奇一瓶化妝品為什麼能賣300元時,銷售人員告訴鄭耀南:“賣化妝品賣的是夢想”。這句話著實讓他震驚了一下,也促生了不做保安、轉做銷售的想法。於是,鄭耀南轉崗幹起了銷售,直到當上主管。在鄭耀南心中,慢慢孕育著一個巨集偉的夢想:開創屬於自己的生意!
兩年後,鄭耀南選擇遵從內心,用自己積攢下來的加上父親資助的2萬多元,開了第一家化妝品店。在他的悉心打理下,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做到了擁有10家化妝品店。
轉戰內衣市場
儘管化妝品生意做得挺紅火,但鄭耀南還是看到了市場的天花板。於是,他開始尋找新的機會,一個賣文胸的小店生意火爆,這吸引了他的注意。
隨後,鄭耀南立刻著手考察內衣市場。經過調研,他發現了一個市場空白點,當時女性內衣專賣店兩極分化:要麼是大商場的高階品牌,要麼是小超市的中低端品牌,根本沒有適合大眾的專賣店,另外他還發現,女性顧客要將不同品類的貼身衣物買完,要逛很多店。
於是,一個想法在他腦海中誕生,即改變傳統的內衣銷售模式,將與貼身衣物有關的各種品類統統整合在一個門店中,這就是後來內衣行業有名的“貼身衣物一站式採購”模式。
實踐證明,這種模式迅速受到市場青睞。於是,鄭耀南開始增加內衣品類,從家居服、保暖衣一直擴充套件到塑身衣等等。後來,他徹底放棄代理其他品牌,完成了品牌化轉型,從“生產+銷售”轉向了“品牌+銷售”的業態。
逆勢抄底的擴張策略
鄭耀南做事頗有李嘉誠的風範,他的擴張策略就是逆勢抄底。到2013年底,都市麗人終端銷售額接近60億,門店數量超過5800家。其實,他最重要的擴張時機就是兩次。
第一次是2003年非典期間。那時鋪位成本低,鄭耀南藉機從十幾家門店擴張到50家。
第二次是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鄭耀南發現國內市場並沒有真的受到很大影響,但是收購成本卻低了很多。那一年,他只用原來一半的價錢就買了廠房,還收購了幾家企業。
獨特的營銷邏輯
相比於曼妮芬、艾薇兒上百元的產品單價,都市麗人的平均單價在50元到80元之間,但是其直營店鋪毛利能達到60%到62%,加盟店鋪的毛利超過40%。都市麗人的邏輯就在於提高售罄率和降低折扣率。
在做法上,首先,通過大批量生產來降低成本。都市麗人的一次供應鏈產量基本在100萬件左右,而其他品牌的產品則是10萬件左右。這從成本上與其他品牌拉開了距離。
其次,保持低折扣率、不加價以保留使用者。據悉,都市麗人的產品加價率在2.5倍到3倍之間,且對於新款產品保持線上線下同價,折扣率最低為85%。近年來,都市麗人沒有加價的做法,保證了使用者不會因為忽高忽低的價格而流失。
另外,根據產品生命週期調整折扣區間。從管理概念來講,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在衰退期開始折扣售賣。若產品在進入期時已出現滯銷狀況就應該開始打折出售,以提升售罄率。
“產品是鐵,現金是鋼,庫存不賣鬧得慌”,在內衣行業尤為如此。2015年,都市麗人一年賣出8000萬件文胸,售罄率達名人創業故事,庫存週轉為90天,靠著獨有的供應鏈標準,進入電商一年多的時間就從排行榜20名開外迅速上升到第5位。
在這二十年的時間裡,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庸庸碌碌一事無成,而鄭耀南卻從社會底層,變成了中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上演了一場精彩的屌絲逆襲。我們看到的多是鄭耀南人前風光的一面,但因為是白手起家,所以他的背後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努力和堅持不懈。光靠開化妝品店開不出一家大公司。從看大門兒的保安到懂銷售的個體小老闆,再到做品牌的知名企業家,這一路走來遠沒有別人想象的順利。
他也曾膨脹過,創業兩年後被當時的合作人騙走了所有資金;他也曾失誤過,由於盲目高估市場而高速擴張,差點給整個企業帶來滅頂之災。但也正如鄭耀南所說的那樣,每一個過程都有很多的挑戰,不去嘗試,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
名人創業故事二:
普通人的逆襲:從下崗工到產值上億的企業家
在中江,只要說起代明生,人們都不陌生,因為他的路燈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大年初八,工人們還沒有正式上班,代明生已出現在辦公室,忙開了。
從最初在絲綢廠打工到後來下崗,再到白手起家創業,今年48歲的代明生已是德陽中江一家年產值上億元企業的總經理。他說,當年創業最艱辛時都想放棄了,是一幫老夥計的支援讓他挺了過來。直到現在,代明生還是喜歡沒事時就泡在生產車間,“這樣才能找到感覺,才會有發明創造、創新的衝動。”
1987年,剛滿19歲的代明生來到中江縣凱江絲綢廠,當上了機修工。這個踏實肯幹的小夥子用5年時間,成長為技術科科長。
可天有不測風雲,隨著絲綢廠破產改制,代明生下崗了。他跟幾個同事在外承包安裝燈杆,看到了市場商機,於是琢磨著自己搞生產。
沒有技術,代明生便到江蘇丹陽一家燈杆廠打工,順便“偷師學藝”。幾個月後,他回到中江開始創業。買不起彎曲鋼管的專業裝置,他就用土辦法來試驗,最後發現用捲揚機拉彎很實用,且成本只有採用專業裝置的十分之一。
有了產品,他們又四處找市場,最終在綿陽安縣秀水鎮賺到了第一桶金——差不多20萬元。從秀水為起點,他們拿下了周邊鄉鎮的燈杆彎臂業務,並由此一步步拓寬市場,走出省外、走向全國。
如今,代明生的企業年產值已上億,其燈杆產業已發展到第四代。指著窗外的工地,代明生說,專案建成後,將年產整合式LED模組10萬套、一體化LED節能照明產品10萬套。
代明生說,自己是踩著黃泥巴長大的農民,已習慣了生產車間的生活,“只要不在辦公室,不跑業務,我就到車間和工友們一起燒電焊,琢磨創新的事兒。”
從機修工到下崗工人,再到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家,代明生已實現了“普通人的逆襲”,可他依然喜歡走進生產車間鑽研琢磨,如今公司已取得80多項專利,“在西南地區,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我們的產品。”他說,只有在生產一線,才能把技術和產品結合起來,摸著電焊機切割機才能找到感覺,才會有發明創造、創新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