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什麼_立冬別錯過的食物

  每逢立冬會出現大幅度降溫、寒冷天氣。立冬進補早已是百姓非常關注的事,人們為了禦寒而進補食物以充陽氣,這樣身體才能保暖不受寒冷的侵襲。那麼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呢?小編在此介紹幾樣關於立冬的傳統食物吧。

立冬時節快來吃這些東西【點選***↓↓↓↓

☸☸☸☸☸☸立冬吃什麼好☸☸☸☸☸☸

☸☸☸☸☸☸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

☸☸☸☸☸☸立冬吃什麼最養生☸☸☸☸☸☸

☸☸☸☸☸立冬節氣有哪些養生粥☸☸☸☸☸

  立冬應該吃的食物

  一、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二、蘿蔔老鴨煲

  蘿蔔老鴨煲是非常正統的冬季滋補湯,一般說來,蘿蔔在冬季的養生功效不亞於人蔘,老鴨和蘿蔔的搭配能將二者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此外,這款湯味道醇厚,香濃,適合一家人食用,就連挑食的孩子也會愛上它。這款湯也可以做成酸蘿蔔老鴨煲,會更加開胃。

  三、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建議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類最好的夥伴***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四、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五、吃大魚大肉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而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六、喝羊肉湯

  在山東滕州,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禦寒效果極佳。

  立冬的養生食譜

  一、鰱魚

  溫中益氣。主治:脾虛氣弱,少氣乏力,或脾胃虛寒,飲食減少等。

  成分: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維生素PP、鈣、磷、鐵等。

  性味歸經:味甘,性溫。入脾、肺經。

  用法:煎,煮或煨熟。

  1.鰱魚1尾***約500克***,生薑或乾薑6克,加食鹽少許,蒸熟食。適用於脾胃虛寒,少食納呆,胃脘有冷感者。2.鰱魚1條,赤小豆30克,煮食。用於水腫。

  二、帶魚

  【功用】養血補虛,和中開胃。

  主治:血虛營養不良,毛髮枯黃或產後乳汁減少;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噁心,體倦等。

  性味歸經:味甘,性溫。入胃經。

  用法:蒸熟或煎熟食。

  注意:帶魚古稱發物,過敏體質者應慎食

  三、胖頭魚

  功效:

  胖頭魚屬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魚類,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胖頭魚富含磷脂及可改善記憶力的腦垂體後葉素,特別是其頭部的腦髓含量很高,經常食用,能暖胃、祛頭眩、益智商、助記憶,延緩衰老。

  經常吃些胖頭魚還能起到潤澤面板的美容作用。胖頭魚肉還有疏肝解鬱、健脾利肺、補虛弱、祛年風寒、益筋骨的作用,咳嗽、水腫、肝炎、眩暈、腎炎、小便不利和身體虛弱者都可用它來進行食療。

  適合人群: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適用量:每次100克。

  四、蝦米

  蝦米味甘、鹹、性溫;

  具有補腎壯陽、理氣開胃之功效。

  相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中老年人、孕婦、心血管病患者、腎虛陽痿、男性不育症、腰腳無力之人尤其適合食用;

  2. 宿疾者、正值上火之時者、患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反覆發作性過敏性皮炎的老年人、患有面板疥癬者忌食。

  五、狗肉

  狗肉味甘、性溫、鹹,歸脾、胃、腎經;

  狗肉有溫補脾胃、補腎助陽、壯力氣、補血脈的功效。

  狗肉溫腎壯陽,用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冷痛、小便清長、小便頻數、浮腫、耳聾、陽痿等症;溫補脾胃,用於脾胃陽氣不足所致的脘腹脹滿、腹部冷痛等症。

  立冬防寒助陽的食物

  1、大白菜

  大白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有溫胃益氣、驅寒防風的作用。對於胃脘冷痛,腹部怕涼,小腹疼痛,排便不暢有改善作用。

  2、黑豆

  黑豆是各種豆類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比豬腿肉多一倍還有餘。它含有的脂肪主要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人體需要的必需脂肪酸佔50%,還有磷脂、大豆黃酮、生物素,所以吃黑豆沒有引起高血脂之虞,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中醫認為,黑豆性平味甘,有潤腸補血的功能。

  3、山羊肉

  山羊肉性熱、入脾腎經,有溫腎助陽、強腰健骨的作用。

  4、鱸魚

  鱸魚含有豐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鉀、銅、鐵、硒等。中醫認為鱸魚性溫味甘,有健脾胃、補肝腎、止咳化痰的作用。冬天,鱸魚肥腴可人,肉白如雪,魚肉細膩,是最好的品鱸魚季節。

  5、大蔥

  大蔥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中祛寒的作用。主要用於外感風寒,發熱寒戰,頭痛鼻塞,咳嗽,咳白痰,胸悶氣短等呼吸道症狀。

  6、鯽魚

  鯽魚性溫,味甘,能補脾益氣、溫中下氣、利水消腫、補血通乳。鯽魚含不飽和脂肪酸,常吃鯽魚不僅能健身,還能減少肥胖,有助於降血壓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壽。

  7、香菇

  香菇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50多種酶及遊離氨基酸、膽鹼、腺嘌呤、麥角甾醇及香菇多糖,有抑制體內合成膽固醇,促進膽固醇分解和排出,防止血脂升高的功效。

  8、生薑

  生薑性熱,味辛,有溫暖、發汗、止嘔、解毒、溫肺等作用。

  9、小米

  小米性平偏溫,味甘,甘味色黃入脾,能和胃溫中。小米粥常用於小兒脾虛洩瀉,老人氣虛乏力,產婦產後補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