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勵志哲理故事及感悟

  我們有時間的話可以看一些經典勵志哲理故事,總會有所感悟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深坑和高空

  導語:泰勒斯為觀察星星而掉進深坑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想獲得事業的成功,就必須有一心一意、心不旁騖的專注精神。

  有一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見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觀察星星。他仰頭看著天空,一邊慢慢地走著。不料,前面有個深坑,積滿了雨水。哲學家只 顧看星星而忘了腳下,一腳踩空,人便像石頭般掉了下去。待他明白過來,身子已經泡在水裡了。水雖僅淹及胸部,離路面卻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得高呼“救人”。

  當路人救他出了水坑,泰勒斯撫摩著摔痛了的身子對那人說:“明天要下雨!”那人笑著搖搖頭走了,將泰勒斯的預言當作笑話講給別人聽。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 們對泰勒斯在氣象學方面的知識如此豐富而驚歎,有的人卻不以為然,他們說:“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卻看不見腳下的東西。” 泰勒斯對這種嘲笑不屑一顧,沒有說什麼。

  兩千年之後,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聽到了泰勒斯的這個故事,他想了想,說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裡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裡。

  :生命裡重要的事情

  導語: 請大家注意哲學教授在故事後面的解釋說明。如果你確實明白了教授的話,那麼,怎樣安排生活,怎樣使用精力,你就有了明確的答案。

  一位哲學教授站在他的學生們面前,他面前的桌子上放著一些物件。當課程開始的時候,無言地,他拿起一個非常大的、空的橄欖油廣口瓶,開始往裡面填充石塊,直徑大約2英寸。然後,他問學生們瓶子是否滿了。學生都認為瓶子已經滿了。

  於是,教授又拿起一盒鵝卵石,把它們倒在了瓶子裡。他輕輕地搖動瓶子。當然,鵝卵石滾進了石塊之間的空隙。然後,他又問學生們瓶子是否滿了。學生們認 為這次瓶子確實是滿了。教授又拿起一盒沙子,把它們倒進了瓶子裡。當然,沙子填滿了所有的地方。接著,教授再一次問學生們瓶子是否滿了。學生們異口同聲地 回答:“真真確確是滿了。”

  接著,教授從桌子下面拿出了兩聽啤酒,把它們倒進瓶子裡。啤酒填滿了沙子之間的空隙。學生們大笑。

  “現在,”當笑聲消退下去後,教授說,“我需要你們認識到,這個瓶子就代表你的生命。那些石塊是重要的事情—你的家庭,你的伴侶,你的健康,你的孩子 們——如果其他所有的東西都失去了,僅僅只剩下這些東西的時候,你的生命將仍然是豐滿的。鵝卵石是富有意義的其他事情——像你的工作,你的房子,你的汽 車。沙子是所有其他的事情,小事情。”

  “如果你首先將沙子放進瓶子,”他接著說,“就沒有鵝卵石或者石塊的地方了。你的生命也是同樣。如果你把你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那些小的事情上,你將 永遠沒有時間給那些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事情。關注那些對你的幸福至關重要的事情。和你的孩子一起玩耍。拿點時間去做身體檢查。帶你的伴侶出去跳舞。總是會有 時間去工作,打掃房間。準備一個餐會,確定丟掉什麼。首先關注石塊——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設定你的優先考慮,其餘的都只是沙子。”

  一位學生舉起了手,問,啤酒代表著什麼。教授微微地笑了。“我很高興你問了。它正好向你們顯示了,無論你的生命看起來多麼飽滿,總還是有一杯啤酒的地方。”

  :失去的都會得到補償

  導語:好萊塢影星赫本非常樂於做無報償的慈善工作,卻保持了身心健康。她的故事很值得深思。我們幫助別人,不僅是付出,我們也有許多收穫,最大的收穫就是得到精神愉悅。要相信這樣一條哲理:失去的都會得到補償。

  赫本是五六十年代的好萊塢影星,她有兩項十分有趣的記錄:一、她結過七次婚;二、她從沒有看過心理醫生。後來,一位叫史塔勒的醫生對此產生了興趣,因 為他常常在半夜接到一些著名主持人和影視明星的電話,要求他給予心理上的幫助。史塔勒作為心理學家,對大多數人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史塔勒獲知赫本的 兩大記錄後,決心深入研究一下。他翻開60年代的報紙,找出有關赫本的所有報道。他發現赫本區別於其他影視明星的不僅僅是那兩點。還有,赫本曾息影8年, 這在好萊塢歷史上沒有先例的。要知道,作為影星,息影一年就等於洛克菲勒家族在田納西州封存一口油井。另外,史塔勒還發現赫本曾做過67次親善大使,尤其 是1956年到1963年之間,她幾乎每個月都到監獄、碼頭、黑人社群做義工。有一次,她甚至謝絕貝爾公司每小時5萬美元的慶典邀請,去醫院給一個小男孩 做護理工作。總之,赫本非常樂於做無報償的慈善工作。

  史塔勒對這一發現非常重視,他認為這裡肯定蘊藏著心理學方面的某種東西。為了能得到一個比較準確的答案,他對其他樂於公益事業的名人、富翁進行研究。最 後,他發現這些人很少有怪癖及其他不良記錄,他們同赫本一樣,幾乎沒有看過心理醫生。後來,他把研究成果運用到一些特殊病人身上,勸告他們樂善好施。結 果,接受他的忠告的人一掃過去的陰霾,變得樂觀起來。有一段時間,好萊塢甚至掀起了一個爭做聯合國親善大使的熱潮——他們爭著去非洲的索馬利亞,去科索沃的 難民營,因為他們在親善行動中發現,世界上存在這麼一條公理:當一個人付出的勞動沒有得到金錢和物質的回報時,必定可以得到等值的精神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