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致富成功故事有哪些

  創業致富是最直觀和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因此,很多人走上了創業的道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創業致富成功故事,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創業致富成功故事篇1:博士的辛酸財富路

  在江蘇蘇州新區最繁華的商貿金融中心的一間辦公室裡,楊木武正坐在辦公桌前與伊朗客戶電話聯絡,一邊交談一邊用桌上的電腦檢視客戶需要產品的相關資料,微黑的臉龐透著自信。

  楊木武是蘇州大學歷史專業04年畢業的博士生。

  為了謀生,他曾經在工地撿過石頭,在菜場販過蔬菜。而如今他已是一家年產值過千萬的貿易公司老總。

  ◎從白領到雜工◎

  楊木武本科就讀於蘇大外語學院,1993年畢業後帶著200元錢隻身來到海南。由於他英語出色,老闆讓他去做外貿。楊木武如魚得水,當他的很多同學還只拿著一個月100元工資時,他已經賺到1000元一個月了。

  但是好景不長,國家從1994年開始整頓海南的房價泡沫,楊木武所在的公司開始揭不開鍋,他只好帶著十幾個民工在被太陽烤得炙熱的火山岩上撿石頭、種樹。一年後,楊木武用省吃儉用的1萬元錢給遠在江蘇盱眙的哥哥討了一房媳婦,自己則回到了蘇州。

  1996年,楊木武在蘇州虹橋友誼商城食品部做經理時認識了將與自己共度一生的女人。為了獲得蘇州戶籍,楊決定考研。

  ◎碩士生當菜販◎

  因為考研,楊木武辭去了工作,在雙塔菜場賣起了菜。

  他每天凌晨兩點起床去批發市場進貨,5點回到菜場賣菜,賣到7點回學校上課,女友留下繼續做生意,到8點鐘回單位上班,下午,他過去繼續賣菜。因為很靠近學校,那時候他最尷尬的是見到師兄弟和老師。

  因為沒有經驗,他們賣菜吃了不少虧。而且靠賣菜只能維持日常生活,他們幾乎留不下任何積蓄。那段時間,楊木武的體重掉了10多斤。

  “拿到研究生入學通知書是我最開心的事情”,楊木武以超過分數線40分的成績考進了蘇大歷史系。那時,考上研究生就等於什麼都有了,楊木武這才鼓起勇氣去拜見老丈人,他和女友的地下戀情終於獲得“名分”。

  楊木武說,賣菜的日子雖然辛苦疲憊,但他沒有放鬆自己的課業,他認為既然做一件事就要認真去做,咬咬牙就堅持過來了。

  ◎讀書賺錢兩相宜◎

  不久,楊木武又藉著外語優勢做起了銀行點鈔機的生意。藉助著以前在社會上闖蕩積累下的一些人脈資源和網路資源,他很快就打開了市場,順利地賺到人生第一桶金——10萬元。

  2000年,在拿到碩士學位的同時,他註冊了自己的公司。

  本以為就此走上經商道路,但由於楊木武在學業上的優秀成績和可挖掘潛力,導師王國平教授挽留他繼續讀博士。王教授非常支援楊木武邊學習邊創業,並多次在他面臨抉擇的時候給予指導、支援。在讀博期間,楊木武的公司迅速發展壯大,據介紹,公司分為自主研發製造和對外貿易兩個部分,製造主要是生產銀行業所需的一些儀器。而貿易方面則內容廣泛,觸角還伸展到美國、新加坡、伊朗等十幾個國家。

  生意上做得精,楊木武在學業上也非常成功。在2000年蘇大百年校慶之際,他與導師王國平教授一起合作翻譯編寫了《東吳大學校史》,為百年校慶獻上了一份厚禮,並作為惟一的學生代表前往臺灣東吳大學訪問交流。

  ◎志存高遠真君子◎

  楊木武認為,雖然他現在從事的行業與他的專業並不一致,但專業知識確實是幫助他成功的武器之一,“與外商交流時,在英語與歷史方面的積累能帶來溝通的便利,很容易就與他們成為好朋友,生意也就很自然地談了下來”。

  此外,由於學習歷史需要對各國社會發展程序作深入研究,這又使得他對社會的發展趨勢有了更前瞻性的認識,對貿易領域的投資物件有更準確的把握,這一切都是他成功的利器。

  “一個人如果要做事業,就應該從小事做起”,楊木武想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大學畢業生們,就業不要挑三揀四,首先要認識清楚自己能做什麼,一定要有吃苦的準備,只有在底層的磨鍊中才能積累經驗:此外,還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剛開始工作時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一定的落差,會遇到許多挫折,一定要調整好自己心態,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創業致富成功故事篇2:一個靠網店致富的80後新型農民

  祖輩三代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過慣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生活。不想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出了一位靠電子商務創業致富的新型農民。每天坐在家裡的電腦旁,敲打一下鍵盤,就可以將自己家吃不完的黃花菜全部賣出去。家裡的黃花菜再過兩、三個月,就可以採摘了。以前,父母不知道怎麼將這幾千斤黃花菜變成錢,現在不用愁了。近日,管小偉急匆匆從廣州回到家鄉,籌劃著今年的黃花菜網路營銷計劃。

  揹著父母借款4000元立志創業

  2000年初中畢業後,管小偉即踏入社會,那年他才16歲。一個農民,本應該老老實實一輩子與土地和莊稼打交道,可他不甘心。他要創業,要混出和父輩不同的樣子來。

  沒技術沒學歷沒背景,要想創業很艱難。他只能先選擇在廣州一家禮品廠打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工資也就400多。

  20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見一個同事在淘寶網上開了家服裝店,收入還不錯,比打工輕鬆有趣多了,於是也萌生了開網店的念頭。他開始經常到網咖上網,在淘寶社群檢視別人的創業經歷,分享他們的創業經驗和心得,憧憬自己的未來,常常激動得徹夜難眠。

  2008年8月,管小偉開始真槍實彈的幹起來了。開網店,有兩件法寶不可缺少,一是電腦,二是相機。他身無分文,沒有錢怎麼辦?他想來想去,最後鼓起勇氣,揹著父母開口向堂哥管凌雲借錢。管凌雲大學畢業後在上海一網站搞軟體設計,聽說堂弟要創業在淘寶搞網店,非常支援,當即匯給4000元。管小偉花2999元買了臺神州天運Q1400膝上型電腦,另1000元買了臺尼康L16相機,有了這兩件法寶,從此開啟了他的淘寶創業之路。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創業的路走得很艱難

  裝置問題解決了,可是父母卻不理解,他們不懂什麼電子商務,覺得這無異於天方夜譚,是在胡鬧,劈頭蓋臉把管小偉罵了一頓。在家裡一搗鼓電腦,父母就是一頓罵。看來,在家裡是幹不下去了。但是,既然開了頭,就決不能放棄,要一干到底。他想,只要自己幹出成績,父母會理解和支援的。

  他隻身捲起鋪蓋,只好又去了廣州,不是去打工,而是和弟弟一起租房子開網店創業。管小偉沒有工作,一天就泡在網上,全部開支就是弟弟每月工資1000多元。除了房租、網費,兩人的生活費只能每月控制在300元內,所以每頓都不敢多吃一口,早餐不吃,日子過得非常清苦。

  管小偉從小學到初中,都沒接觸過電腦,只在打工的時候學過五筆打字,只有拼命自學。網站註冊後,賣什麼產品呢?開始嘗試過很多產品,沒有資金進貨,開始就託朋友,拿來他們廠裡庫存的小包來賣;沒錢買其他照相器材,就在牆壁上面掛一張白紙拍照。慢慢業務熟了,可是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拳頭特色產品,定位不準,生意也一直做不大。管小偉說,那段時間很苦惱,做夢都是淘寶。

  家鄉的黃花菜成了他創業的幸運花

  正在迷茫間,說來也巧,有次弟弟回家帶了一些家鄉的黃花菜來廣州,管小偉靈機一動,這不是自己冥思苦想的理想產品嗎?他把弟弟帶來的黃花菜稍作包裝,拍照,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放在了自己的網店裡去賣。沒想到,沒過幾天就有個買家來,一次買了好幾斤。

  管小偉想,老家是黃花菜原產地,貨源很足。他家年產黃花菜乾就有4000多斤,全縣黃花菜種植面積達到16萬畝,菜農達40萬人,總產量超過全國的一半,是國家命名的“黃花菜原產地”和全國最大的黃花菜種植基地, 每年出產黃花菜乾約30萬噸,佔國內市場總額的80%。全縣黃花菜年產量又主要集中在該鎮。黃花菜營養價值高,是難得的營養生態食品,市場前景肯定是樂觀的。想到這裡,管小偉興奮得手舞足蹈起來,當即收拾行囊,從廣州再次回到了老家。

  苦苦尋覓這麼多年,管小偉終於找到了自己創業的支點和突破口,從此,管小偉的創業走出了迷茫的低谷,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回到家裡,管小偉首先將自己在網上賣掉了黃花菜的事情,說給父母聽,並演示給他們看,兩個老人先是半信半疑,後來,看見兒子一天天往外寄黃花菜,家裡接到的匯款單慢慢多了,才真正相信,自己的兒子有出息了,搗鼓那些個網店還真能賺錢。

  淘寶上每天有4000多單黃花菜掛在網上叫賣,如何突出自己網店的特色呢?

  管小偉一是儘量在網上展示黃花菜原產地的實地照片,以及黃花菜的營養知識,表示有充足貨源供應;二是將黃花菜從採摘到加工的整個過程拍下來,展示給買家看,讓他們瞭解整個流程,並保證黃花菜的質量、環保和生態;三是做好服務並加強與買家和網友交流,在網上徵集黃花菜譜,供大家參考和交流。這樣,買家知道了他家的黃花菜都是他老媽親自摘晒,自然風乾。不像傳統加工黃花菜行業都是當地採購商收回去,經過幾次轉手,中間有些老闆還會新增化學劑。買家很相信他賣的黃花菜的質量。

  生意做起來後,發貨又出現了難題。農村不通快遞,平郵速度又慢,從老家發貨一般都要十天半個月,很多買家接受不了,特快專遞又太貴。為此,管小偉又一次去了廣州。那次去時隨身帶了幾十斤黃花菜,賣完後,再叫家裡人從老家發平郵到廣東,每次發100多斤,管小偉在廣州接到貨後,再包裝發到買家手裡。但是總這樣中轉也不行,在廣州消費又高,賣黃花菜賺的錢花得一乾二淨。不過,感到欣慰的是,看到了黃花菜的網購市場,更下定了管小偉做下去的決心。在廣州做了一段時間後,因為消費太高,最後還是回了老家。也算是運氣好,在衡陽市一位也做淘寶的老鄉,要管小偉把貨包裝好通過鎮裡開往衡陽的班車,託運到他那兒,由他幫著發到客戶手上。這一招解除了管小偉的後顧之憂。2009年,家裡的幾百斤黃花菜全賣完了。

  管小偉自豪的告訴記者,他每年除了賣完自己家裡的黃花菜之外,現在還要從農戶家購進,才能保證貨源。每年12月是旺季,最多一天賣了1萬元,網上最多每天有10多萬瀏覽量。每年收入比做一個死農民,不知要強多少倍。

  後面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現在,管小偉全家出動做淘寶,並帶動了本村幾個年輕農民做淘寶。他的目標是:以淘寶為中心,依託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巨大優勢,讓所有喜歡吃黃花菜的朋友們,吃到原產地高品質的黃花菜。他的夢想是5年之內能通過淘寶建一個品牌。他還和祁東縣城的譚斌、姐姐管芙蓉以及本村的管小勇,準備成立一個黃花菜網路營銷聯盟,進一步做大做強黃花菜銷售,並將祁東的其他土特產也實行打包網銷。

  創業致富成功故事篇3:一碗拉麵生意做到90億

  上海市淮海中路金鐘大廈31層味千拉麵中國總部的一間窄小的辦公室內,站滿了一群西裝革履的人士。

  他們正圍著房間正中央桌上擺放的兩大碗熱氣騰騰的湯麵和幾個空碗,熱烈地交談著。

  “我們開始吧。”隨著角落上一位戴著銀框眼鏡,捲髮披肩的中年女士提議,服務員開始將每個空碗裡盛上面條,大家也紛紛端起品嚐,頓時,辦公室裡響起了一陣碗筷碰擊聲和人們吃拉麵時會發出的特殊聲音。

  這位中年女子叫潘慰,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主席兼行政總裁。這群吃麵條的人,便是味千中國的高層們。這道品嚐麵條的工序,叫做試吃,對於半年更換一次選單,每年菜品更新率高達40%的味千拉麵來說,是每月都要頻繁進行的工作。而老總們手中的這碗湯麵,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出現在你家樓下味千拉麵的新產品選單上。

  “你們覺得哪碗味道好?”潘慰一邊咂著口中的湯,一邊說出了自己的意見:“我倒是覺得第二碗味道好,第一碗只是喝進去覺得香,但是過去就過去了;第二碗的香味更醇厚,吃完了還留在喉嚨間。不僅年輕人喜歡,老年人也可能更喜歡這種有內涵的。”

  十年快速擴張

  具有內涵的快餐拉麵,這是潘慰一直追求的味千拉麵品質。味千拉麵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健康食品。儘管味千拉麵主要菜品是中國傳統的麵食,但按照潘慰的說法,味千拉麵並不完全屬於中餐,而是介於西式快餐和中式傳統餐飲之間的“快速休閒餐廳”。對於中西餐的差別,潘慰有句著名的論斷:“西式快餐是飯在等你,中式是你在等飯。”而味千拉麵則巧妙地結合了中餐的口味、營養和西餐的快速。

  10年前,味千拉麵在深圳開出內地第一家連鎖店時,就在工業區擴建了一個食品加工廠,稱為中心廚房。之後珠三角地區所有味千連鎖店的產品,都來自於這個中心廚房。1999年,公司又在上海興建了一家中心廚房,負責為華東、華北及東北地區的門店提供產品。目前,味千拉麵全國167家門店的骨湯原汁、麵條、原料,都採取統一生產、統一採購,門店的後廚只需進行最後的簡單再加工工序。

  在味千拉麵上海淮海路店裝有透明玻璃的後廚,工業化的煮麵過程猶如一條生產線:成包拉麵從中心廚房運來,每包一碗。每口大鍋裡有6個笊籬,拉麵放進去後定時,時間一到,笊籬自動浮出水面。廚師把面倒入碗中,盛上用統一配送的原湯勾兌的骨湯,熟練撒上完全按比例調配的配菜。一碗味千拉麵上桌,短到只用3分鐘。

  所以,潘慰自豪地說:“我們全國所有門店的100個菜品中,每一碗麵條,每一份小料的分量、口味都是一模一樣。”

  憑藉特別的市場定位和標準的工業化生產,在經歷創業之初每年7至8家店的穩步發展後,從2003年起,味千拉麵進入高速擴張階段,每年以20到30家的數量開出新門店。不知不覺間,味千拉麵如雨後春筍般悄悄地在各大城市出現。

  192倍超額認購

  企業規模日益擴大,潘慰開始考慮上市融資以圖發展。當時,很多風險投資都從科技、媒體、電信等行業抽離,將目標投向盈利豐厚且增長迅速的餐飲業,味千拉麵自然也吸引了很多風投注意。但是,潘慰謝絕了所有風投。

  “我們不缺錢,為什麼要風投來稀釋股份?而且一兩億元的融資也不是很多。”說這話時,潘慰語氣頗為自信:從發展初始,味千拉麵的現金流就比較充裕。

  2007年伊始,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憑藉一己之力,展開登陸港股的程序。受惠當前國際資本對中國消費概念的追捧,味千在推介過程中,獲得192倍超額認購,融資2.5億美元。國際發售部分,也獲得大投行熱捧。

  關於推介,潘慰有一個故事。三年前,美國某投行基金經理來到上海,碰巧看見南京路上一家味千拉麵門口排著長隊。2006年這位基金經理又來到上海,結果在同一家味千拉麵店前看到同樣場景。這使他認識到味千的投資價值。不久他聽說味千在香港推介的訊息。最終,該投行成為認購味千股份的幾個大基金之一。

  3月30日,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538.HK***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成功上市交易,成為內地第一家登陸海外資本市場的連鎖餐飲企業,打破餐飲業不易上市的僵局。

  2007年9月5日,潘慰在香港交出味千上市後的首份中報:今年上半年,味千營業額達人民幣3.9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1.6%。淨利潤達1.07億元,同比大漲91%,每股盈利為0.1217元。

  談到上市願景,潘慰說:“我們需要通過上市認定公司價值,也為味千走向國際餐飲品牌鋪路。”

  特許加盟開放在即

  創業至今,味千拉麵店面一直分為標準店、經濟店和旗艦店三種,三種形式都是直營店模式。這種做法讓外界非常費解,對連鎖企業而言,開放加盟權可以迅速擴大規模,增加品牌影響力、減少經營風險。

  “加盟店太難控制了,我們擔心一家店沒做好就砸了招牌。”潘慰解釋自己當初的擔憂。但她同時也知道,一旦上市,味千將面臨超常規發展,開放加盟權勢在必行。

  為此,味千經過謹慎調研,與一家日本公司合作開發出加盟管理系統,以保證加盟店質量。之後,味千“將改變過去直營為主、在現有基礎上發展特許經營”內容首次在招股說明書上披露。訊息一出,潘慰手機快被打爆了。

  儘管特許加盟開放在即,但味千遲遲沒有對外公佈加盟條件。經過審慎制定,在中報釋出會上,味千才宣佈:目前味千仍不接受個人代理的加盟要求,加盟者必須是在註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流動資金達到600萬元的企業。同時味千推行區域性加盟,即加盟者必須有足夠實力承擔整個地區的經營管理。這種加盟方式在業內尚屬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