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階工程師論文

  隨著工程的發展與工程哲學的興起,近年來工程師這一群體備受關注,工程師不同於科學家,工程師是工程創新的主力軍。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綠色建築發展現狀及設計要點

  住宅是人們長期工作、生活的場所,其設計是否合理對於人們的居住感受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建築設計中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為住戶提供舒適、健康、低耗的居住環境。綠色住宅建築設計正是這一目標的重要體現,也是住宅設計的重要趨勢。綠色住宅建築設計在建築設計中以舒適、健康、環保、節能等為設計的出發點,在建築設計及施工過程中需要確保設計的科學化和採購綠色的建築材料,確保建築與人的和諧統一。

  1.綠色住宅建築設計的目標

  綠色住宅建築是在長期的建築設計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其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現今綠色文化的重要分支。我國自綠色住宅建築設計理念興起以來實現了較為高速地發展。現在的住宅設計正在從原來的傳統型住宅向著功能型、環保型等的方向轉變。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中需要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中需要在合理利用周邊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同時構建起生態系統。健康的生態良性迴圈系統,促進人與自然的合理融合,實現兩者之間的雙贏。

  2.綠色住宅建築設計中做好對於住宅建築的節能設計

  2.1 做好綠色建築設計中的整體規劃

  在綠色住宅建築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在充分考慮人、自然環境、社會以及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實現建築結構與生態環境的有機結合,構建起一個良性的微生態系統。同時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做好住宅建築各功能區之間的區分,以實現住宅建築內各結構間的暢通性。此外,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時還需要做好住宅建築結構的朝向、形體以及住宅建築之間的間距和綠化配置等。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規劃中要做好綠色佔地比例,並在綠色住宅建築設計中對於建築及裝飾材料的選擇上需要充分考慮到建材對於能源等的消耗以及其都周邊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等。同時在綠色住宅建築綠色植物的設計選擇中要對建築綠化、樓間綠化以及沿街綠化等佈設情況進行充分地考慮,對綠色植物的選取進行充分地考慮,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2.2 綠色住宅建築設計時要注意做好空間的佈局

  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採用大空間的建築設計佈局,儘量減少住宅建築中的承重牆的牆體,從而使得住戶可以根據其家庭的具體結構情況與生活習慣對住宅建築的空間佈局進行相應地調整,從而使得住宅建築能夠具有良好的適用性與生活空間。同時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可以採用優化室內環境的設計方式,使得住宅建築在自然條件下在住宅建築內的採光、通風方面都有著較為良好的條件,確保住戶能夠取得較為良好的舒適度。

  2.3 做好綠色住宅建築設計中對於環保材料的使用

  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選用綠色無汙染的節能環保的建築材料以減少材料對於環境與住宅的影響。同時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做好建築的節能,在建築材料的選擇上儘量使用那些無汙染建築材料,減少含有有害物質等的建材的使用。比如說在住宅建築施工過程中的牆體粉刷上,需要儘量選用那些甲醛含量較低甚至是沒有甲醛的油漆材質進行牆體的粉刷,以減少甲醛對於住戶及周邊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2.4 做好綠色住宅建築設計中對於圍護結構的設計

  住宅建築圍護結構熱工效能設計的好壞對於建築的節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國各地具有明顯的夏、冬之分,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在充分考慮當地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設計,尤其是在北方冬季較為寒冷的地區,做好住宅建築的圍護結構的設計時要注意採用良好的保溫材料,並確保建築的圍護結構處在一個較為合理的範圍內,同時在綠色住宅建築圍護結構的設計時要注意考慮到冬、夏保溫效能,在兩者之間選擇一個較為合理的平衡點,確保建築的保溫、隔熱效果。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建築水平的提高,在現今的建築圍護結構中越來越多的使用玻璃來作為圍護材料,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使用透明的圍護結構可以有效地增加室內的採光及冬季白天的太陽的輻射量。但是在透明圍護的選擇上需要進行充分的論證,以確保透明圍護處在一個較為合理的範圍內以確保建築的節能效果。

  2.5 綠色住宅建築的室內環境設計要點

  在綠色住宅建築的室內環境的設計過程中主要需要考慮的是建築熱舒適性以及建築內的採光、聲等的環境,確保住戶具有一個較為良好、舒適的生活環境。在住宅建築中的室內環境中最主要的是室內的溫度,人在適宜的溫度下能夠發揮出較為良好的工作效率,根據國家相關標準中的顯示,夏季住宅內部環境***有空調***適宜在22℃~28℃之間,而在冬季則應當控制在16℃~24℃之間。在綠色住宅建築牆體保溫技術的選中需要注意綠色環保方面的問題,在現今的牆體保溫技術中主要分為外、中間和內保溫集中技術,為了做好綠色住宅建築的節能設計,首先需要從牆體保溫入手,牆體保溫技術能夠在實現牆體承重、隔聲效果的同時也對住宅建築起到良好的保溫隔熱的效果。在保溫材料的選擇上多使用的是有機與無機材料相間複合而成的牆體,此外,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還可以使用輕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塊來填充內外牆以得到良好的保溫效果。

  同時在室內門窗的節能設計中,要注意綠色建築通風、採光等效能的保證,通過增大其面積使得其與外界的交換變大,以便得到更多的接觸面積,但是這一過程中要注意門窗等對建築內部的保溫與隔熱所帶來的挑戰,為確保建築內取得較為良好的保溫、隔熱效果,需要在室內建築的設計過程中注意採用節能設計,增強門窗的隔熱、隔溫效果,同時通過增加門窗的密封性以減少室內的漏風效果,以降低建築的能耗。   2.6 綠色住宅建築設計過程中要注意選擇彈性設計方案

  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充分融入各種先進環保的技術,並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注意採用彈性設計方案,以確保綠色住宅建築具有較強的使用性和可變性,增加綠色住宅建築的彈性設計空間。

  3.做好綠色住宅建築中的垃圾分類管理

  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做好對於生活垃圾的排放,設計人員需要根據相關情況對小區內的垃圾進行合理的分類,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對於周邊環境的保護,此外,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在小區中設計有垃圾回收站以便對生活垃圾等進行二次處理利用,增強小區的環保性。

  4.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做好再生能源的利用

  綠色住宅建築的核心是節能、環保且為住戶提供一個舒適、良好的生活空間,做好可再生能源與綠色住宅建築的有機結合是降低建築能耗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做好太陽能、淺層地能以及太陽能光熱等在綠色住宅建築中的應用,以便提高綠色住宅建築的環保性。

  5.做好綠色住宅建築設計中的資源節約

  中水使用是綠色住宅建築設計時的要點之一,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做好對於建築內的水資源的使用和回收,以確保水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迴圈使用。在綠色住宅建築設計時在小區內部增加水處理裝置,對於處理後所得到的中水用於小區內的園林綠化、衛浴衝廁等方面,提高綠色住宅建築的環保性。在做好對於小區內的水資源的迴圈使用的基礎上還需要注意做好對於雨水的收集使用。在綠色住宅建築內的供水設計中,要注意選用新型節能的供水裝置,確保水資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

  6.做好綠色住宅建築中的節能設計

  在綠色住宅建築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做好對於照明系統的節能設計,在小區照明、樓道照明等的而設計中注意使用太陽能與市電相結合的供電方式,在天氣晴好的情況下依靠太陽能儲能的電力作為供電的主要能源以節約能源。

  結語

  綠色建築是現代節能、環保建築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現今乃至今後一段時間內建築設計發展的重點。本文在分析現代綠色建築設計設計目標的基礎上對綠色建築在設計過程中的設計要點進行了分析闡述。

  篇2

  淺談鋼筋混凝土建築施工技術

  鋼筋混凝土是通過在混凝土當中加入鋼筋原材、鋼筋網、鋼板、以及纖維,最終所形成的一種複合型、組合式材料。鋼筋與混凝土的綜合應用,使得存在於單純混凝土原材當中的抗拉強度較低的力學屬性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因此在房屋建築施工中得到了廣泛性的應用。

  1 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重要性

  目前,傳統的施工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建築工程的需要,要想實現現代化建築工程快速、高質、低成本的順利建設,就是要運用管理的職能和科學的方法,促進技術工作的開展。建築結構形式多種多樣,由最初的木結構,逐漸發展成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隨著結構形式的不斷髮展,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科學的迅速發展以及人們對建築工程使用功能要求逐漸的提高,鋼筋混凝土和應用範圍在不斷擴大。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混凝土建築物的質量,高水平的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保障建築物的質量,進而間接的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低水平的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則會影響到建築物的質量,造成牆體開裂等不良結果,這樣不僅使返工的次數增加,無形中增加了施工的成本,浪費了人力物力,更是給人們的安全埋下了隱患。因此,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鋼筋混凝土建築施工技術

  2.1 模板工程施工

  在模板工程施工中,材料可以採用鋼板、鋼模板、膠合板等。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務必應該要滿足如下一些要求:不得遺漏預埋鋼管、預留孔洞、預埋件,這些結構附件都是固定在模板上的,這些結構附件在安裝時都應注意偏差滿足規定要求,位置務必準確,安裝必須牢固。混凝土在進行澆築之前,應注意保持模板內乾燥,不能夠有積水的現象存在,應清理乾淨模板內的雜物,同時,還應該將模板內澆水溼潤。應注意保持模板的接縫處於密封狀態,不能夠出現漏漿的現象;在混凝土與模板之間的接觸面不可以採用那些妨礙裝修工程施工或者影響結構效能的隔離劑,應該採用那些無毒無害的隔離劑。

  2.2 鋼筋接頭的處理

  鋼筋接頭應設定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定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鋼筋焊接前須試焊,焊工要有相應的上崗證,焊接後的鋼筋按規定取樣試驗。受力鋼筋採用機械連線或焊接時,設定在同一構件內的接頭要互相錯開,焊接接頭距鋼筋彎折處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且不能設定在鋼筋的最大彎折處,樑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範圍內不宜設定接頭。通常可採用焊接接頭和綁紮搭接接頭兩種,實際情況應該根據設計特點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經濟和進度兩個方面。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紮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接頭面積佔總受力鋼筋面積的百分率,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鋼筋的交叉點應用鐵絲扎牢,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板和牆的鋼筋網,除靠近外圍兩行鋼筋的相交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交叉點可間隔交錯綁紮,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移位,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全部扎牢。樑和柱的箍筋,除設計有特殊要求外,應與受力鋼筋垂直設定。

  2.3 混凝土的澆築

  每層結構混凝土分二次澆築,第一次澆築柱,第二次澆築樑、板。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不應超2米,否則應用串筒、溜槽,以保證混凝土不致發生離析現象。柱澆築高度大於3.0m的,在1.8~2.0m高處一側或兩側模板開設門子板,混凝土從門子板處的斜槽或平臺灌入柱模內,採用高頻振搗棒從頂部插入振搗,按300-500mm厚分層澆築。高度較大的樑也要分層澆築。澆築時應重點控制澆築高度和振搗棒插入間距、深度、順序。振動棒快插慢拔,插點佈置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應遺漏,移動間距一般不30-40mm。澆築混凝土時,應經常檢查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和埋件,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泵送混凝土應根據澆築速度配備足夠的振搗機械和人員,應使料斗內持續保持一定量的混凝土***20cm厚以上***,以免吸入空氣造成混凝土逆流形成堵塞。泵送時應隨時觀察泵送效果,每2h換一次水洗槽,並檢查泵缸的行程,發現有變化及時調整。

  2.4 養護工程

  在混凝土澆築完後,最重要的是及時地進行養護,給混凝土試件表面提供一定的溼度。以保證混凝土能夠建立起自己足夠的強度所需的條件。養護根據其方式不同可以分為自然養護和蒸氣養護兩種方式。自然養護就是將建築物置於大氣中,通過人工澆水以保證其所需的溼度,經過一定時間,使構件逐漸建立強度,而最終達到預定的強度要求。蒸氣養護是指在預製構件廠生產試件時採用的一種養護方式,這種構件能夠在更適合的環境中建立強度,但這是僅限於預製構件廠採用的一種形式,現在大部分工地均採用自然養護,每隔一定時間給構件澆水,並且這個時間應符合施工規範中規定的最小時間,還有一定的防止水分蒸發的措施。

  2.5 缺陷處理

  混凝土結構或者構件外觀的缺陷,有的破壞結構整體性,降低構件剛度,影響結構承載力,有的雖對承載力無多大影響,但會引起鋼筋鏽蝕,降低耐久性,或發生滲漏,影響使用。因此,應根據砼外觀缺陷大小、性質區別情況,及時處理。對於結構幾何變形、跑模等缺陷,在不影響建築物使用功能、鋼筋沒有變形的前提下,可剔鑿多餘部分,鑿細鑿平即可,不必修補;對較細小的漏漿、錯臺等缺陷,可用扁鏟剔去粗糙部分;對於小面積的漏漿、漏振、夾渣等缺陷,可及時進行修補,修補材料宜用與結構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砂漿;對面積較大的蜂窩、露石子和露筋處,應鑿去薄弱的砼層和個別凸出的骨料顆粒,然後選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沖洗表面,區域性支模,用比原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骨料混凝土填充,並認真搗實。

  結束語

  隨著建築造型和建築功能要求日趨多樣化,在鋼筋混凝土的施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鋼筋混凝土建築施工中要注意的問題很多,大量工程實踐說明,只有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針對各影響因素考慮全面、細緻,嚴格遵守設計和施工規範,特別注意在鋼筋混凝土施工中防範常見問題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加強規範管理,才能做出更好的,質量更高的工程,從而使工程質量控制目標得以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