鉗工技師職稱論文格式範文

  鉗工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工種,兩千多年前已經出現了。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鉗工的工作被機械所代替,但是鉗工可以完成許多機械加工不便加工或難以完成的工作,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鉗工銼削不平現象淺析

  摘要:銼削就是用銼刀對工件表面進行切削加工,使工件達到零件圖紙所要求的尺寸、形狀和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通常在機械加工以後,或在鏨削、鋸割以後,以及在部件、機器裝配時用來修整工件。銼削可對供鑑賞的平面、曲面、內外圓弧、溝槽以及其它複雜表面進行加工。銼削是鉗工的主要操作之一,是鉗工操作的重要基本功,這是一門難以掌握的技術,尤其是在工件的尺寸、形狀和表面粗糙度的保證程度上有很大困難。

  關鍵詞: 加工方法 鉗工操作 鉗工技術

  銼削過程中的原因分析

  平面銼削在銼削課程中是最重要的環節,是鉗工入門最基本的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平面中凸、透光線不均勻、對角扭曲或塌角、平面橫向中凹等多種表面不平的現象。

  銼削麵不平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操作姿勢有關係。同時銼削方法、銼削速度、銼削壓力等選擇對銼削平面存在質量的影響。沒有正確檢查和分析工件的加工平面,量具的使用方法不正確和測量方法的不正確,也會造成工件平面的尺寸超差。

  下面列舉銼削時出現的質量問題:

  1.工件夾壞。臺虎鉗將加工過的表面夾出傷痕或者是夾緊力太大,把空心件夾扁;薄而大的工件沒夾好,銼時變形。所以在銼削前要夾緊精加工件應加銅鉗口,夾緊力不要太大;夾薄管最好用兩塊弧形木墊;夾薄而大的工件要用輔助工具。

  2.工件表面中凸。這種現象平面中間凸起,四周低,呈球面形。用刀口尺檢測其平面度時,整個平面的平直度表現為中間透光微弱,兩邊透光強。平面產生中凸現象的主要原因有:銼刀本身中凹,尤其是推銼法銼削,這是造成工件平面中凸的原因之一,姿勢不正確,主要是站立姿勢和在銼削運銼姿勢不正確,導致運銼時不能保證銼刀運動軌跡水平執行而造成平面中凸。銼削時雙手用力不正確,不能使銼刀保持平衡,這種現象在初學者中出現得比較普遍,主要是由於銼面狹小,而導致推銼刀不能水平,銼削平面出現中凸。銼刀在開始推出時,右手壓力太大銼刀被壓下,銼刀推至前面左手壓力太大,銼刀被壓下;形成前後面多銼而出現中凸。

  3.尺寸和形狀不準確。有這幾種質量問題:劃線不對;沒有掌握每銼一次的銼削量而又不及時檢查,超出尺寸界限。因而檢查圖紙,正確劃線,要仔細複查;對每銼一次的銼削量要心中有數,銼削時思想要集中,並經常檢查。

  4.表面不光潔。由銼刀粗細選擇不當;粗銼時銼痕太深或細銼餘量太少;銼屑嵌在銼紋中未清除等原因造成。在操作過程中合理使用銼刀;粗銼時應始終注意粗糙度,避免深痕出現,要有適當的餘量留給細銼。

  5.銼掉了不該銼的部位。沒選用光邊銼刀;銼刀打滑把鄰邊平面銼傷。銼削垂直面時應選用光邊銼刀或銼刀邊磨成光邊;銼削時要注意力集中,不要銼到鄰邊。

  如何提高銼削技能保障效率,銼削出高質量的平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掌握紮實的理論技能知識

  熟練掌握銼削技能並非易事,首先要了解銼刀的種類和規格,根據加工工件的材料及表面形狀合理選擇銼刀,掌握銼刀的握法,銼削姿勢,銼削速度,銼削方法和檢驗方法。銼削是鉗工操作中一項重要的操作技能,是鉗工的生產中重點和難點,因而應熟練掌握銼削技能技巧。

  二、實踐操作注意點

  1.裝夾工件

  工件應儘量牢固地夾在臺虎鉗的中間。工件要夾牢,但不能使工件變形。工件伸出鉗口不要太高,以免銼削時工件產生振動。夾待已加工面和精密工件時,在臺虎鉗口應襯以較軟材料的鉗口襯***一般用鋁或紫銅製成***,以免表面夾壞,並保持鉗口清潔。

  2.掌握正確的銼削姿勢

  初練銼削,首先是掌握銼削姿勢動作。除了要求規範、自然、協調外,還要舒展、到位。正確的銼削姿勢動作不僅能夠減輕疲勞,而且提高銼削質量和工作效率,掌握正確的銼削姿勢,對一個鉗工來說至關重要。

  人的站立姿勢為:站立時面向臺虎鉗,站在虎鉗中心線左側。與虎鉗距離按小臂端平銼刀,銼刀尖部能搭在工件上來控制。然後邁出左腳,左腳與右腳距離大約為250—300mm長,左腳與虎鉗中心線約成30°角,右腳與虎鉗中心線約成75°角。

  左腿在前彎曲,右腿伸直在後,身體向前傾餘***約10°左右***,重心落在左腿上。銼削時,兩腿站穩不動,靠左膝的屈伸使身體作往復運動,手臂和身體的運動要相互配合,並要使銼刀的全長充分利用。銼刀推出1/3行程時,身體向前傾斜15°左右這時左腿稍微彎曲,左肘稍直,右臂向前推。銼刀繼續推到2/3行程時,身體逐漸傾斜到18°左右,左腿繼續彎曲,左肘漸直,右臂向前使銼刀繼續推進,直到推盡。銼刀推進後,身體隨著銼刀的飯租用退回到15°位置。行程結束,把銼刀略微抬起,使身體與手恢復到開始時的姿勢,如此反覆。

  3.選擇適當的銼削力及加工速度

  銼削力的正確運用是銼削的關鍵。 銼削時兩手作用在銼刀上的力,應保證銼刀平衡。因此,在銼削過程中,兩手用的力應隨著銼刀與工件接觸位置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開始銼出時,左手壓力要大,右手壓力要小而推力大,隨著銼刀推進,左手壓力逐漸減小,右手壓力逐漸增大。當銼刀推到工件中間時,兩手壓力相同。再繼續推進銼刀時,左手壓力逐漸減小,右手壓力逐漸增大,左手起著引導作用。銼削時對銼刀的總壓力不能太,因為銼齒存屑空間有限,壓力太大隻能使銼刀磨損加快。但壓力也不能過小,過小銼刀打滑,達不到切削的目的。銼刀回程時不加壓力,以減少銼齒的磨損。銼削速度一般為每分鐘30~60次。太快,操作和容易疲勞,且銼齒易磨鈍;太慢,切削效率低。

  4.掌握正確的銼刀握法

  正確握持銼刀有助於提高銼削質量。***1***大銼刀的握法 右手心抵著銼刀木柄的端頭,大拇指放在銼刀木柄的上面,其餘四指彎在木柄的下面,配合大拇指捏住銼刀木柄,左手則根據銼刀的大小和用力的輕重,可有多種姿勢。***2***中銼刀的握法 右手握法大致和大銼刀握法相同,左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銼刀的前端。***3***小銼刀的握法 右手食指伸直,拇指放在銼刀木柄上面,食指靠在銼刀的刀邊,左手幾個手指壓在銼刀中部。***4***更小銼刀***什錦銼***的握法 一般只用右手拿著銼刀,食指放在銼刀上面,拇指放在銼刀的左側。

  5.選擇適當的銼削方法

  平面銼削有三種基本方法,順向銼、交叉銼和推挫。在銼平面時,一般不單獨使用一種方法,而是根據表面的銼加工的餘量,三種方法混合使用。斜銼、交叉銼時銼刀與工件接觸面大,銼刀容易平穩,但銼痕較深,影響表面粗糙度,因此是在粗加工時使用;順銼能得到正直的銼痕,但銼出的平面易中凸或與側面不垂直,但能提高表面粗糙度,因此是在細加工時使用;推銼能夠保證平面質量、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但效率太低,因此是在最後的精加工時使用。不管是順向銼還是交叉銼,為了使整個加工面能均勻地銼削,在抽回銼刀時,每次要向旁邊略為移動。

  6.檢測銼削平面

  檢驗工具有刀口尺、直角尺、遊標角度尺等。銼平面時,常用鋼尺或刀口直尺以透光法來檢查其平直度。將刀口尺垂直緊靠在工件表面,刀口直尺沿加工面的縱向、橫向和對角方向多處檢查。檢驗時,如果刀口尺與工件平面透光微弱而均勻,則該工件平面度合格;如果進光強弱不一,則說明該工件平面凹凸不平。可在刀口尺與工件緊靠處用塞尺插入,根據塞尺的厚度即可確定平面度的誤差。

  總結,銼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鉗工技能的高低。鉗工操作時要注意把注意力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操作姿勢正確;二是兩手用力方向、大小變化正確熟練。要經常檢查加工面的直線度和平面度情況,來判斷和改進銼削時的施力變化,逐步掌握平面銼削的技能。銼削前要經過思考選擇下一步的操作過程,使工件達到所要求的尺寸、形狀和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打造精準工件。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