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老師職稱論文格式範文

  老師是一隻蠟燭,默默燃燒自己;是一輪太陽,帶給學生溫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勤學生 “懶”老師

  摘 要:學生的二輪複習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的過程,是主要時間由學生支配的過程,是學生把新的經驗同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的過程,是學生對自己所儲存的地理資訊,進行獲取、加工和組織應用的過程。二輪複習,做個勤學生和做個“懶”老師,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複習策略。

  關鍵詞:09 高考 地理二輪複習 自主複習

  理論支撐1:地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促進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的廣泛遷移。資訊加工理論認為,知識與技能的遷移過程,也就是學生儲存地理資訊、獲取地理資訊、加工地理資訊和組織應用地理資訊的過程。學生儲存地理資訊的這一過程,絕大部分由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和第一輪複習中完成,而如何去獲取地理資訊,加工地理資訊和組織應用地理資訊,則主要是第二輪複習的任務,這也是能力提升的重要階段。

  理論支撐2:建構主義的代表人物美國加州大學的維特洛克經過多年的研究表明,任何學科的學習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紙上畫畫,學習總要涉及到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學習者總是以其自身的經驗,來理解和建構新的知識和資訊。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學習看作是把新的經驗同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或者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去適應新的經驗的過程。由此可見,如果學生能夠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地理認知結構,無論對於他今後繼續學習地理知識,還是進一步去解決地理問題,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故筆者以為,若一輪複習體現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為主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為輔的話,那麼二輪複習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主,以教師的主導作用為輔,教師的角色再不能是一個傳授知識的角色了,而應該是一個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的角色,要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髮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儘可能把時間讓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讓疑惑成為師生交流的核心,解放學生手、嘴巴、眼睛,給以這些感官自由的空間,使學生具備親自獲取和應用地理知識的學習能力。二輪複習中,能力的提升是關鍵,但到底要靠誰來提升?是學生主體本身,能力是學生自己的,能力是學生自己在練習中內化出來的。另一方面不能忽視教師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其間,教師絕不是個看客和牧羊者。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我的地理複習觀。

  一、挑

  是指選一本質量高的二輪地理複習資料,一本好的資料,是師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各地優秀教師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選一本質量較高的複習資料是教師對地理課程資源的一種開發***在二輪的複習中,我校選用了《新課標高中總複習 導與練 地理第二輪》***。具體做法是在諮詢同類學校基礎上,由本校備課組討論選出。

  二、合

  教材再好,也要結合教學實際。這就需要對資料進行結合實際的整合,例如複習的先後順序,知識結構的設計等。以我校選用的《新課標高中總複習 導與練 地理第二輪》為例,我們打破了它原有的順序安排,先複習了選考專題,然後依次複習了專題6,專題1,專題2,專題4,專題3,專題5和綜合檢測。

  三、讀

  是指在課堂複習中,讓學生閱讀資料裡的文字材料部分,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基本做法是,閱讀前根據高考說明的要求,使學生帶著要求去閱讀,這樣可以使學生明確目標重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要求學生用筆勾畫出疑惑之處,閱讀時教師來回巡視及時瞭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和統計中等學生勾畫的疑難之處。

  四、議

  新課程改革,強調科學探究,鼓勵學生採用質疑或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成立3-5人組成的議論小組,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態度、開放意識和交往素質。需要強調的是議論的核心是讀環節中勾畫的疑難問題,在小組議論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但只是提供適當的指導或提示。

  五、講

  是教師根據學生讀、議中產生的問題作有的放矢、畫龍點睛的講。講那些中等學生勾畫的疑難之處和比較薄弱的環節,去粗存細,去偽存真,絕不能面面俱到,否則就會加大師生的複習量,無疑是在讓學生吃索然無味的回鍋飯。

  六、練

  通過練,來鞏固所複習的知識,並發現存在的問題。這一過程實際就是學生把新的經驗同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或者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去適應新的經驗的過程,也是一個對所儲存的地理資訊,進行獲取、加工和組織應用的過程。這是複習的關鍵環節,需要佔用最多的複習時間,教師要隨時記錄中等學生的錯題及詢問並歸納錯因。

  七、講

  是教師根據學生練中產生的問題做有的放矢、畫龍點睛的講。這一環節的講,區別於環節五里的講。這裡的講,是全面地講,系統的講,是精講。要講如何審題,講應考技巧,講表達規範性,講知識網路體系,講解題的突破點等等,精選細講,起到以點帶面,以一當十的典範作用。

  八、記

  是指學生對以上環節裡暴露出的錯題進行登記。登記的內容包括原題樣本、審題、資訊儲存、語言組織、解題關鍵和解題思路等方面的不足和經驗,同時要求學生每逢考試之前對登記的內容進行再記憶。

  高三地理第二輪的複習過程,是由師生共同合作完成的。這一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的過程,是主要時間由學生支配的過程,是學生把新的經驗同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的過程,是學生對自己所儲存的地理資訊,進行獲取,加工和組織應用的過程。教師一定要學會由保姆式和包辦式的角色轉變為積極的導引者,瞄準提升學生能力這個首要目標,敢於割捨,善於選擇,把絕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給他們自由的學習時間。這樣做從表面上看,是做老師的輕鬆了,實際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複習課前要先把資料閱讀幾遍,練習親自做一遍,閱讀時要觀察記錄學生的疑惑點,學生的議論中要釋疑,知識結構要重構,學生練習中的錯題要記錄、錯因要歸納等等,這些環節均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二輪複習,做個勤學生,做個“懶”老師,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複習策略。

  參考文獻:

  1.王陸.《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

  2.張文蘭.《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3.袁宗金.《地理教學―資訊加工理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縣贛馬高階中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