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視專題片的策劃與包裝

摘要:在媒介進入融合時代、電視節目品牌化經營的今天,作為一種獨立藝術品種的電視專題片,在受眾日益挑剔的目光中如何完善自己,這是當前電視媒體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結合多年來從事專題工作積累的經驗,我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關鍵詞:電視專題片;策劃;包裝 
   
  關於電視專題片的界定,目前電視界和學術界眾說不一。但可以肯定,專題片不是純新聞,它不要求時效性,而是追求歷史的、文化的和社會的價值;它相容某些新聞的特性,但與新聞有著本體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對事實和對真實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與揭示”。因此它既不會取代其它電視藝術,也不會被其它電視藝術所取代,有著頑強的藝術生命力。 


  回顧我國電視專題片的創作歷程,我們不難看出她身上的時代烙印。而今的電視專題片已開始拒絕枯燥無味的敘事和亟其冗長的鏡頭,追求“可視性”、“節奏性”、“故事性”。這就需要對電視專題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的策劃和包裝。 
  專題策劃首先要精心選材。專題片可涉足的範圍極為廣泛,包括會議專題,歷史題材,民生報道等等。而選題的關鍵是在於它的內涵價值,我曾經拍攝過的《小布鞋大市場》、《小葫蘆做出大產業》、《鬆鳴巖花兒的殿堂》等片子,之所以受到觀眾的關注,是因為它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觀眾的欣賞情趣和口味,講述了老百姓的故事,使人們能動地介入到片子中來,產生情感的共鳴,達到心靈的互動。 
  在專題片題材的選取上我們要注意選取典型,就是所選取的人或事在一個時期一個地方具有普遍性、現實性、代表性和時代性。雷鋒、孔繁森等先進人物都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的典型人物,它們之所以能成為改革中的先進典型,不僅因為他們具有勇於吃苦、甘於奉獻的精神品質,更因為他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都符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發展需要,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體現出鮮明的時代風采。這樣的典型讓人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將這些典型人物製作成電視專題片,就會收到很好的社會收益。因此,我們地方電視臺在創作專題片時就應注意選取這樣的典型。 

  其次,策劃還要從製片觀念上進行調整。真實性是專題片自始至終的追求。通過紀實手法的運用和表現,讓人們感受到真實再現的品格,這是一種平民化的意識表現,它平視、客觀的特點賦予了電視專題片感染力和生命力。所以在製片時,應儘可能地避免主觀色彩的說教,而要從受眾心理的角度給專題片定位彰顯其平民意識。而實際上,在地方臺,我們經常遇到的困擾是常會不知不覺地帶著某種主題思想去“強制執行“,其結果往往表現的不是被拍攝物件,而是自己,即不經意間把被拍攝物件當成自己的思想載體,這就與我們的創作初衷大相徑庭了。應當明確一點,我們搞專題片的初衷不是把一個現成的或編導主觀的結論強加給觀眾,而是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能動介入,儘管每個人領略和思考的東西不同,但結論是觀眾在平等、能動、投入的狀態中獲得。絕沒有強求的痕跡。因此在創作時,一定要注意從觀念上找準定位,一定避免一些人為的擺佈和虛假的東西,力保專題片的真實性。因為,真實的專題片才有魅力,真實的專題片才能吸引觀眾、打動觀眾在製作過程中,要本著形式為內容服務的宗旨,在“以視為主,以聽為輔”的原則指導下,協調和處理好畫面、同期聲、字幕,解說詞等方面的關係,使電視專題片諸要素及構成諸要素的子要素之間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共同為突出主題服務。 
  專題片的策劃與包裝歸根到底要從創作的方式上尋求突破。馬克思曾說過:“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沒有策劃與包裝的專題片是闇然無色的,沒有加工的素材是平淡無奇的。電視片排斥人為的虛構卻不否認創作者的藝術表現,這就需要採編人員深入挖掘電視表現的潛力,整合人才和聲畫資源,全方位進行包裝。 
  電視策劃首先是一種智力投入,策劃的前提是厚積。“電視策劃不僅僅是一兩個點子,而是許多個點的集合。它就象是一條貫穿節目始終的智慧線,在節目中承擔了思想引擎的作用”。電視策劃就是理論對實踐的支撐,沒有相關的知識的積累、人生閱歷,不瞭解電視媒體的特點和優勢,是難以勝任的。這就要求專題片的製作人員應當是一個多面手,他具備較高的思想文化素質、藝術審美能力,還要擅長計算機操作。這樣才能在節目的定位、創意、製作上進行大膽的嘗試與創新。同時,還要要注意解說詞的寫作,電視解說詞應敘事幹淨利落,語言曉暢明白,詞句短小簡潔,語言力求口語化、形象化。解說詞不是畫面的簡單說明,而是畫面及同期聲的概括、評價、補充、延伸和深化,以傳達畫面及同其聲沒有傳達或無法傳達的資訊。電視解說詞像一根鏈條,把電視畫面與同期聲連線起來,使其形成一個完整的集合體。寫作電視解說詞時應儘量用通俗生動的語言來解釋現象、闡明道理。在論述時應透徹、深刻、富有思辯色彩和哲理。

三、要注意表現細節電視專題片所記錄的人和事,只有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鮮明的畫面、生動感人的生活場景才能達到表現情、蘊含理的效果,如果一部電視專題片沒有激情,通篇是乾巴巴的說教,就不會吸引觀眾的視線,就收不到應有的效果。而要表現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生動感人的生活場景,就需要注意表現細節。因為細節是表現人物、事件、社會環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單位,典型的細節能以少勝多,以小見大,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製作包裝電視專題片中要注意:採訪現場是掘取大量素材的地方,聲畫同步使電視專題具備了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魅力,所以應儘量採錄原生態的現場資源來突出真實感。比如一個火災現場,嘈雜的人聲,霹叭的爆響,撕心裂肺的呼救,比任何手段都能扣緊觀眾心絃。其次,音樂是高度形象化的情感符號,音樂語言的運用,是直接表達藝術思想的有效手段。一個鮮明的主題在文字淋漓盡致的表述後,加以音樂的轟託,更會錦上添花。再有,歷史資料和空鏡頭的運用也是專題節目真實再現的一種包裝手法。比如在採訪歷史人物的後期製作上,可以通過畫中畫等技巧把人物放到歷史影片中,縮短了時間差,使觀眾彷彿回到瞭如火如荼的戰爭年代;在表現貧困學生理想追求時,只安排他學習的鏡頭會很平淡,可如果用飛翔的大雁,來尋求一種寫意的境界,不僅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力,也深化和昇華了主題,給觀眾以想象的空間。 
  總之,電視片的策劃與包裝,是一個無限廣闊的空間,經過精心策劃包裝的專題片,就象一座完美的雕塑,立體的呈現在受眾面前。但是也應注意,電視策劃與包裝排斥人為的虛構但不否認創作者的藝術表現。這種藝術表現強調真實自然,它追求異彩紛呈,但不提倡光怪陸離;要求容量和深刻,但拒絕繁冗和堆積。它不同於電影、電視劇、文學的表現手法,而象一面鏡子反映著真實的人文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