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環境保護政策與其存在的問題論文

  在我國城市化程序中,出現了不少以環境為代價獲得經濟效益的企業,給環境帶來嚴重破壞。在某些區域性地區由於高度汙染,當地人們的健康受到很大損害,這種做法不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與構建和諧社會精神相違背,所以要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將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進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我國環境保護政策與其存在的問題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我國環境保護政策與其存在的問題全文如下:

  【摘 要】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一個國家的環境保護政策的完善與否直接關係到這個國家的繁榮昌盛和長治久安。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加使我國的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的破壞,而我國針對這些環境問題制定了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政策。針對我國環境保護政策的現狀進行了簡要地分析,並就我國環境保護政策的主要內容提出了我國環境保護政策中存在的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基礎上簡單提出了一些建議。

  1 我國環境保護政策的現狀研究

  我國自建國以來先後出現了森林生態功能大幅退化、草原退化、沙漠化加劇、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湖泊斷流、生物多樣性下降、大氣汙染、水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等較嚴重的現象。針對這些現象,我國在不同時期制訂了不同的環境保護政策。

  我國在1973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制訂了《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這項規定開啟了我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和實施的序幕。在1983年的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制訂了到2000年的戰略目標,並開始編制環境保護計劃:控制環境和自然生態的進一步惡化,改善部分重點城市水域和農、林、牧、漁區的環境質量,建立一批城鄉環境保護試點和示範工程,做好新技術的開發和儲備,為後十年全面開展環境建設打好基礎。1992年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我國提出了環境保護的中長期規劃,爭取到2010年基本改變我國環境汙染和生態惡化的狀況,完善環境管理的法規體系。

  2 我國環境保護政策的主要內容

  經過了幾十年不懈的研究和探索,我國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以環境管理政策、環境經濟政策、環境技術政策和環境產業政策為主要內容的環境保護政策體系。

  2.1 環境管理政策的主要內容

  我國的環境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分別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汙染者負擔和強化管理環境。

  為了防止對我國環境產生進一步的影響,特將環境保護納入到我國的發展計劃及社會發展之中,並出臺了相關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建設專案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等。這些都體現了我國在環境管理政策上面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思想。

  汙染者負擔事實上是明確了汙染者的責任,即對環境產生影響的團體和個人具有一定的約束和抑制作用。它可以對生產能力和工藝較為落後的企業實施淘汰。

  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強化管理環境,在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都有建設工程所在地相關居民的意見和建議。

  2.2 環境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

  我國許多環境相關的法律法規都規定了環境經濟政策的內容,如徵收排汙費等,它是運用國家的巨集觀經濟調控手段來對環境起到保護的作用。同時,為了對環境質量進行徹底的改善,國家還將環境保護與金融信貸結合到一起,制訂了一系列有利於環境保護的信貸規則,對不符合國家環保規定的專案和企業不予以貸款,對有利用環境和生態的企業和產品予以積極支援和放寬政策的照顧。

  2.3 環境技術政策的主要內容

  我國為環境保護專門規定了一些環境技術政策。如對水汙染、大氣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和放射性汙染技術的資金投入和研究。在“十五”期間,我國還先後組織了一系列的關於環境技術政策的重點攻關專案,對環保技術進行了重點的研究和探索,針對我國目前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辦法,為我國科學技術環保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4 環境產業政策的主要內容

  自從加入到WTO後,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也隨之與國際接軌,而且在產業政策方面也積極向國際標準看齊,開始將環境保護產業列入到國家優先發展產業之中,並建立了嚴格的環保產業標準體系,加強了產品質量的監督和檢查工作。各級產業制定部門在制定計劃時要把節能減排,提高資源利用率等要求列為重點,努力調整產業結構,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

  3 我國環境保護政策中存在的問題

  3.1 公眾對環保政策的參與度不夠

  由於我國在頒佈環境保護的過程中主要是依賴政府來對環保政策和措施進行執行,並且是作為一種行政行為來實施的。很多社會公眾並不瞭解環保政策的制定過程和實施流程,造成了社會公眾對環境保護政策的參與程度不高,政府相關部門在這個過程中也沒有積極地去調動社會公眾的環保積極性。

  3.2 環境保護政策的體制還不完善

  執法不嚴、目標不明確、執行力不夠,這些都是我國在環境保護政策體制中存在的問題。由於我國管理體制上的“多頭”現象,致使環境保護政策體制管理效率的低下,且地方保護主義、貪汙、挪用等現象的頻發也極大地影響到了我國環境保護政策的頒佈與實施。

  3.3 環境保護政策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援

  目前來看,我國在環境保護政策方面的投入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國政府必須要加大資金投入,開展環境保護政策的宣傳與實施力度。有效開展環境保護政策的改進和落實工作。而不僅僅是依據“誰汙染誰治理”的原則來對環境保護進行監督,通過加大資金的投入,提升自己的主導地位,帶動社會各方面做好環境保護。

  3.4 環境保護政策的法律地位不足

  現階段,雖然我國制訂了眾多的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這些法律法規的法律地位還不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我國對汙染企業的懲戒和規範力度不夠,不能對汙染者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得不能從根源上堵住汙染源頭。

  3.5 政府對汙染企業的幫扶力度不夠

  許多企業在產生汙染後並不願意進行環境治理,原因是進行環境治理會對他們的企業生產帶來影響,如果政府在這個過程中對汙染企業給予一些政策上和技術上的幫扶,必然能夠提高企業進行汙染治理的積極性,這樣環境保護政策就能夠更加順利地實施。

  4 結束語

  在我國的經濟逐漸開始引領全球發展的同時,環境保護的發展開始對整個社會和經濟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我國在環境政策和環境治理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體系還不夠完善,環境保護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困難重重,這些都給未來環境保護政策的頒佈與實施帶來了阻礙。因此,我們應該在環境保護政策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以便使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能夠更有效地實施,使我國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