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控制

摘 要: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一般可分為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面,企業財務風險相應地表現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資金收益分配風險四種。本文將結合《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從這四類風險的成因及防範控制方式等方面來探討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控制。
  關鍵詞:企業 財務風險 防範控制
  
  為了加強和規範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範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2009年7月1日,我國開始施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其中一個重要並廣受關注的方面是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控制。
  一、企業財務風險與控制活動
  企業是從事經濟活動的一種盈利性組織,面臨風險是常有的事,而如何做好風險的防範控制則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何謂企業財務風險?它是指在企業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於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的財務結果與預期結果發生偏離的可能性。企業財務風險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資金收益分配風險四種。《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認為,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程度之內。
  二、企業籌資風險的防範控制與方式
  企業籌資風險的防範原則有企業所籌資金量應與需求量相結合、資金的籌集與投放相結合以及資產結構與籌資結構相匹配等。企業籌資風險的防範方式有:
  ⑴選擇最好的籌資結構,能夠降低籌資成本和減少財務風險,能增強企業的償債能力和償債信譽;
  ⑵建立合理的的籌資規模。企業籌資過多易導致資金閒置或企業負債過多,增加企業經營風險,若籌資不足將對企業投融資計劃等造成不利影響。所以,建立合理的籌資規模能減少一定的企業財務風險;
  ⑶選擇最佳的籌資時機。利率變動能產生相應的籌資風險,企業應明白資金市場供求的基本情況,隨著利率的變化作出相應的籌資決策;
  ⑷確定合適的籌資期限。企業融資按期限分為短期融資和長期融資兩種,企業應根據融資的目的來選擇合適的籌資期限與方法。例如,融資用於企業流動資產適宜短期融資方式,如商業信用、短期貸款等;
  ⑸制定適宜的籌資方案。企業在建立合理的籌資規模、選擇最好的籌資結構、確定合適的籌資期限、選擇最佳的籌資時機後,就可以指定行之有效的籌資方案;
  ⑹提高資金的使用率。企業籌集資金大多數都是用來投資,企業分析投資專案的可行性和預測專案的報酬率等都是為了減少企業的投資風險。因此,只有加強企業對資金的管理和提高資金使用率,才能有效的降低風險。
  三、投資風險的形成原因與控制原則
  1、投資風險形成的原因
  ⑴投資過程的不科學,導致產業結構風險、投資決策風險、投資執行風險、投資後經營過程中的風險等。例如,投資過於分散化,許多產品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要,大量產品就積壓起來。研究投資專案時,缺乏縝密系統科學的思考和研究分析,造成資本的浪費;
  ⑵金融投資組合的不分散。依據有效市場假設、證券組合理論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企業投資風險和報酬相匹配關係的存在是以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完全分散化為前提條件,其中的期望報酬率僅與對應的系統性風險相關,假如投資者不能使其投資組合完全分散化,那麼他就要承擔額外的風險;
  ⑶金融投資與實業投資的相互作用。金融投資的利潤來源是實業投資,金融投資的效率、效果由實業投資的效率、效果直接決定。
  2、企業投資風險的控制原則
  ⑴審慎原則。這與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的第二十四條是相對應的,企業應當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按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等,對識別的風險進行分析和排序,確定關注重點和優先控制的風險;
  ⑵創新原則。隨著金融投資環境的日益複雜,影響企業投資風險的因素和作用都在發生改變。所以,投資風險的度量方法、風險控制手段和風險預警系統等應適應環境的變化,我國應在借鑑國外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開創與更新;
  ⑶分類控制原則。企業將投資風險按資產專案分割使之成為獨立的風險主體,把與該資產專案有關的投資風險予以捆綁和鎖定,把風險轉嫁給不同的投資主體。《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的第二十八條為企業應當結合風險評估結果,通過手工控制與自動控制、預防性控制與發現性控制相結合的方法,運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⑷有效原則。它是指企業應當制定科學合理的投資風險控制策略,可操作性較強,使企業管理工作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內部控制應當權衡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以適當的成本實現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