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電算化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一、對“電算化”概念的理解

  會計電算化是指在會計工作中應用電子計算機技術,是一門融系統工程學、電子計算機技術等諸多學科知識於一體的邊緣,其目的是運用最新科技成果,以化的電子計算機工作取代傳統的手工記賬、算賬及報賬,以及替代人腦完成對會計資訊的和判斷,實現會計工作方式的變革。它是使會計工作標準化、規範化和提高會計核算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會計史上的一場革命。,我國的電算化會計系統僅是對手工會計系統記賬、算賬及報賬全過程的模仿,僅僅是一個粗淺的模擬系統。隨著網路的發展,將逐步實現電算網路,即會計電算化的高階階段——會計資訊化。

  所謂會計資訊化是指結合現代資訊科技對傳統會計進行重整,並據以建立開放的會計資訊系統,這種會計資訊系統將全面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資訊處理高度自動化,資訊高度共享,主動和實時報告會計資訊。從而彌補了單機工作中出現的如資料傳送時間長、資源不能共享、資訊交換不暢、資訊使用者檢視資料資料不方便等諸多。

  二、電算化對傳統會計的影響

  任何理論都有其賴以生存的客觀環境條件,會計理論也不例外。傳統會計理論是時代發展起來的,它是與工業時代的會計環境緊密相連的。而今天,隨著人類由工業時代向資訊科技時代的邁進,隨著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產生和發展,使會計工作所面臨的環境和工業時代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能不引起我們對傳統會計理論體系的重新審視,預見其對會計工作可能產生的各種影響。在會計基本理論中,會計假設最為重要。既然會計所依存的經濟環境、環境由於資訊科技的推動和發展,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基於工業時代背景下所提出的會計環境假設,在目前則面臨著挑戰和改革的壓力。

  1.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

  所謂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特定的空間範圍,它為確定特定所掌握的經濟資源和進行的業務提供了基礎。從而也為規定有關記錄和報表所涉及的範圍提供了基礎。傳統會計主體的選定有兩個可以依賴的基礎:一是根據能控制經濟資源,承擔義務並進行經營運作的經濟單位來確定;二是根據特定的個人、集團或機構的經濟利益的範圍來確定。這一基礎隱含了一個前提條件,即公司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尤其是網路技術的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產生了網路公司。它是一種臨時結盟體,沒有固定的形態,也沒有確定的空間範圍。網路公司屬於“虛擬公司”,它可以由各個相互獨立的公司將密切聯絡的業務劃分出來,經過整合、重組而形成,同時也可以根據市場變化或業務發展,不斷調整結盟體的成員公司,甚至經常解散或重新構建。由於其生產設施多為臨時租用或與其他生產機構實行短暫聯盟,在生產某一產品時具有同一經濟利益的團體又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靠性,從而導致了許多不確定因素的產生,使傳統會計主體假設中所強調的單個的、獨立的企業實體己不能適應計算機網路上各自獨立法人企業所組成臨時聯盟體的新情況,這一傳統假設已不再能為網路公司會計資訊披露的範圍提供基本的支援。因此,將有“圍牆”的會計主體理論運用於無邊界的現代企業,似乎不再合適了。

  由於對會計主體認識上的差異,會導致截然不同的會計處理和會計報告方式,所以,我們應對會計主體假設有一個認識上的深化,以確保會計工作適應經濟發展,服務於經濟發展。會計主體假設應由過去強調單個絕對實體的資訊使用觀轉向網路時代的相對主體資訊使用觀,使其成為一個開放性的主體假設。只要是為了共同的經濟利益而相互協作的聯合體,不管其究竟由多少個部門或多少個獨立的企業組成,都可將其視為會計主體。網路公司的各個企業之間也存在不同的職能分工,如同單個不聯盟企業內部不同的職能部門一樣,為著相同的利益目標而開展高效的運作,所以將其視為一個會計主體。因為依據重要性原則,會計主體控制的資源應理解為公司中的主要資源——智力資源,承擔的義務則應是其主要義務——智力資源的充分應用和合法應用。

  這都是由於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在虛擬公司中表現為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成為貫穿整個虛擬公司生產過程的主線。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雖然虛擬公司具有不確定性,但選擇其作為會計主體也無可厚非。

  2.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影響

  所謂持續經營假設,是指假定將持續經營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不會被清算或破產。在持續經營假設下,企業所持有資產將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轉換,其所承擔的債務,也將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被清償。在傳統的財務中,持續經營假設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企業的所有者與經營者的願望和目的,旨在解決企業的資產計價和費用分配等。許多會計計量的基本原則都與持續經營假設相關,如成本計價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等,都是基於該假設而提出並與該假設相配合和適應的。

  在互聯非常普及的環境下,企業間的聯絡因網路技術的而變得更加緊密,網路公司作為存在於機網路之中臨時性的聯盟體,可能時而膨脹,時而縮小,還有可能立即解散。會計主體十分靈活,存在的時間長短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這使得資產的歷史成本計價、費用與收入的配比原則變得不能切合實際,不能正確地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上這些都對相對穩定實體的持續經營假設提出了挑戰,使對企業主體自身以及外部關聯企業的持續經營狀態的估計和假定都面臨著考驗,特別是基於歷史成本計價原則、配比原則等基本會計原則而揭示的會計資訊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現狀,使財務報告成為例行的形式,造成了會計資訊的嚴重失真。會計人員所提供資訊的相關性與可靠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面臨更大的壓力。同時,企業的兼併或分立,資產重組或剝離將變得更加頻繁,這就意味著按傳統的假設,已經難以判斷一個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持續經營的靜態觀,已經受到了來自動盪不確定因素的挑戰。

  3.對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

  所謂會計分期假設,是指為了在會計主體終止之前,能夠向會議資訊的需求者及時提供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資訊,人為地將會議主體持續不斷的經營過程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分割開來,形成一個個的會計期間。

  在以往手工操作的會計環境下,會計迴圈中的每個步驟都需要耗費一定數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分步越多、過程越長、次數越頻繁,資訊提供的成本也越高。然而,在實現電算化的情況下,情況就會大不相同。會計人員只需要將各類明細資訊蒐集並錄入計算機中,形成一個具體而齊全的基礎資料庫,以後各種報告及報表的生成即可由計算機依據一定的指令從基礎庫中自動蒐集、分類和彙總而得到,而且成本較為低廉。因此,在形成基礎庫的環節中所花費的成本,就構成了會計資訊系統的沉入成本,基礎庫中的資料庫被使用的頻率越高,以此為基礎產生的報告和報表越多,單位報告與報表的成本就會越低。從而為降低資訊成本、縮短會計期間和提高資訊的及時性提供了可能。計算機網路的採用,可以使一筆交易在瞬間完成,網路公司可能在某項交易完成後立即解散。換言之,網路公司因某種業務或交易而成立,因該種業務或交易完成而終止,其存續的時間跨度伸縮性很強,可能和一般企業一樣,長達多年或更長,也可以只是很短的時間。在會計主體存在時間長短不確定的情況下,尤其是在存在時間很短的情況下,要人為地進行分割,不僅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且其實際意義也不大。所以應將會計分期假設納入持續經營假設,改變過去需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彙總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會計分期的傳統做法,使會計資訊真正服務於企業的經營決策。

  4.對貨幣計量假設的影響

  所謂貨幣計量假設,是指會計核算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的最佳形式。儘管會計資料不只限於貨幣單位,但傳統會計報告主要包括以貨幣計量的財務資訊。貨幣計量假設有兩層含義,第一,貨幣是眾多計量單位中最好的計量單位;第二,貨幣價值相對較為穩定。以貨幣作為會計資訊的統一計量單位是傳統的會計基本假設,自從實施複式記賬法以來,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貨幣作為會計資訊的統一計量單位,有利於不同企業、不同行業用同一口徑衡量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使人們能夠以貨幣為工具來考察企業經營狀況的全貌。

  但在網路,通過貨幣反映的價值資訊已不是管理者和投資者進行決策的主要依據,諸如創新能力、客戶滿意度、市場佔有率、虛擬企業建立速度等表現企業競爭力方面的指標,更能代表一個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而且隨著網路的不斷普及,網上的交易也日漸頻繁,為了方便結算,貨幣已經出現並在不斷地被推廣使用,無紙化的趨勢將成為貨幣未來發展的一大主流,這將對以某種紙幣作為主要計量手段的傳統方式產生重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會計計量手段不應僅僅侷限於貨幣,而應實現多元化。會計工作的最終日的是提供對經營決策有用的資訊,那麼,只要是對輔助決策有益的一切手段,都應該為會計工作所採用,不能僅僅侷限於運用貨幣這一工具來反映企業的狀況。我們不能因為手段選擇的單一性所帶來的便利而導致會計資訊的完整性和實用性受到影響,從而使會計偏離了最初的目的和宗旨。所以,進入資訊時代,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多變,商業行為也日趨多樣化,會計工作應當採取更為靈活多樣的方式來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